歷史沿革,線路站點,車站列表,線路走向,運營情況,開通時間,預計客流,設施設備,車輛設施,運行系統,建設成果,技術難題,主要工程,地下管廊工程,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2014年7月30日,
員村-
天河公園段的線路已納入
廣州捷運21號線工程進行施工,初期與21號線貫通運營,待後期11號線全線竣工,再拆解交還由11號線運營。
2015年7月7日,廣州捷運11號線工程報告獲批。
2016年9月28日,
鶴洞東站正式動工,是廣州捷運11號線第三個動工建設的車站,
員村站、
天河公園站已經與廣州捷運21號線同期動工建設。
2019年8月28日,廣州捷運11號線
琶洲至
員村區間左線隧道實現盾構始發;11月28日,廣州捷運11號線雲台花園站主體結構封頂;12月20日,
員村站、
天河公園站開通,與21號線後通段貫通運營。
2020年3月28日,廣州捷運11號線
石圍塘站實施圍蔽施工;9月,廣州捷運11號線廣州東至雲台花園區間左右線隧道全部貫通;9月19日,廣州捷運11號線大塘站舉行盾構始發儀式;10月31日,
廣州火車站主體
圍護結構開工建設;12月,廣州捷運11號線棣園站主體結構封頂。
2021年4月,廣州捷運11號線赤沙至琶洲區間左線隧道、
流花路至彩虹橋區間右線隧道實現盾構始發,
華師至龍口西區間雙線小里程暗挖隧道及
龍口西站暗挖小
導洞全部貫通;5月,廣州捷運11號線
如意坊至
石圍塘區間右線
隧道盾構始發,大金鐘至中醫藥大學區間右線隧道及雲台花園至大金鐘區間配線隧道實現全部貫通;11月,工程取得節點性進展,包括
大金鐘站主體結構實現封頂、彩虹橋至
中山八區間左線隧道的“
中鐵裝備335號”盾構機完成
隧道貫通,以及
雲台花園至大金鐘區間左線隧道的盾構機、
石圍塘至
芳村區間右線隧道的盾構機雙雙始發;12月訊息,
廣州捷運13號線二期和11號線相繼完成關鍵工程節點,13號線二期
珠村站左線隧道1號導洞貫通,11號線
如意坊站主體結構也實現了封頂的目標;同年,代表國內最新自主創新成果的“中國標準”捷運列車將駛入廣州,11號線率先“嘗鮮”,將採用GOA4級全
自動駕駛的時速80公里A型車,列車在所有運營場景和緊急處理場景全部實現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12月30日,廣州捷運11號線流花站採用
廣州捷運首個採用
洞樁法施工。
2022年1月,廣州捷運11號線
彩虹橋站主體結構封頂;3月,廣州捷運11號線天河公園至華景路至華師盾構區間雙線
盾構隧道貫通,成為春節後首個實現雙線貫通的盾構隧道;4月30日,廣州捷運11號線
大金鐘站~
中醫藥大學站~
梓元崗站區間盾構隧道安全精準貫通,標誌著全線最長、難度最大的岩溶區段(雙線)地層掘進
重大風險被安全、攻克;4月30日晚22時起,
黃沙大道與
多寶路交匯處進行圍蔽施工;5月3日22點,
荔灣區芳村大道中山村大橋東側橋底通道進行圍蔽施工;7月,廣州捷運11號線流花路至彩虹橋盾構區間隧道左線“海瑞克555號”盾構機破土而出,在流花站接收,標誌著流彩區間隧道實現雙線貫通;8月28日,廣州捷運11號線首條軌道在雲台花園鋪軌基地鋪設;9月,廣州捷運11號線芳村至石圍塘區間左線隧道貫通,棣園至燕崗區間左線隧道開始掘進;10月,廣州捷運11號線鶴洞東至棣園區間隧道進行鋪軌穿越珠江;11月4日,廣州捷運11號線芳村至石圍塘區間雙線盾構隧道實現貫通;11月11日,廣州捷運11號線廣州東至沙河區間左線盾構隧道、棣園站暗挖存車線隧道,先後貫通;11月,廣州捷運11號線全線在建最大跨度暗挖隧道——華景路至華師區間隧道拱部襯砌完成澆築,華師站實現暗挖站台隧道雙線貫通;12月,廣州捷運11號線廣州東站主體結構封頂,中山八至如意坊站區間盾構隧道雙線貫通。
2023年1月6日,廣州捷運集團監事會赴廣州捷運11號線施工現場開展項目進度調研;2月17日,廣州捷運11號線棣園至燕崗區間右線隧道貫通;同月,廣州捷運11號線琶洲站主體結構也封頂。2023年5月,中醫藥大學站、流花站完成車站主體結構施工。2023年5月30日,隨環城一周、全長45.7公里的廣州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全線廊體貫通。環城管廊沿捷運11號線(市區環線)建設,穿越海珠、天河、白雲、越秀、荔灣等五個主城區,連通18座規劃變電站、11座現狀變電站、12座自來水廠及加壓泵站。6月21日,廣州市民政局公開徵求對捷運11號線工程車站名稱意見。7月18日,廣州捷運11號線二分部土建工程彩中區間(
彩虹橋站至
中山八站)通過單位工程質量驗收。
2024年1月4日,廣州捷運11號線首列車抵達
赤沙車輛段。2月,廣州捷運11號線花崗主所、赤沙車輛段牽混所實現一次送電成功,標誌著線路機電工程進入單體調試階段,為綜合聯調工作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月,廣州捷運11號線西半環完成長軌貫通。同月,廣州捷運11號線赤沙車輛段信號系統安裝工程分部驗收成功。3月28日,廣州捷運11號線赤沙車輛段開始進行地面層熱滑試驗。3月29日,熱滑試驗圓滿完成。4月28日,廣州捷運11號線全線完成長軌貫通,為軌行區後續機電、供電、弱電設備安裝調試及冷熱滑試驗奠定堅實基礎。5月,廣州捷運11號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8%,計畫年底開通試運營。
線路站點
車站列表
車站名 | 外文名 | 可換乘捷運線路 | 車站位置 | 命名原因 | 所屬行政區 |
---|
| | | | | |
| | | | |
|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 | |
| | | | |
| Guangzhou Railway Station | 二期(在建) 廣州捷運22號線 北延段(在建) (規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 | |
| | | | |
| Guangzhou East Raliway Station | | | |
| | | | |
| | | | | |
|
線路走向
運營情況
開通時間
廣州捷運計畫2024年底將廣州捷運11號線與
廣佛環線東環城際、琶洲支線同步建成。
預計客流
廣州捷運預測,由於11號線行經多箇中心城區,而且有19座換乘站與多條線路換乘,該線路開通後的初期客流量將超過120萬人次,超過80%為換乘客流量。
設施設備
車輛設施
廣州捷運11號線列車採用8節編組A型列車,該線車輛項目共採購8節編組A型車55列,均為時速80公里A型中國標準捷運列車,車長185.6米、車寬3.09米、車內高2.1米,載客量可達3460人。列車實現了整車標準化、功能配置化、系統集成化、部件模組化、零件通用化、關鍵部件自主化,進一步提升車輛的服務性能和安全性能。這是中國標準A型捷運列車繼廣州捷運二號線示範落地後,又一次在廣州套用,也是繼十三號線啟用“巨無霸”列車後第二條線路採用8節編組A型車。
從外觀設計上看,11號線車輛一改以往亮眼的色調,整車車身為珍珠灰,車頭以黃金分割塗裝星空深灰色,強化視覺衝擊,獨具一格。車頭前臉造型沉穩有個性,加入汽車常用的“進氣格柵”元素彰顯運動感。淺黃、亮橙雙色帶從車頭往車身後上揚延伸作為點綴,寓意向上的活力和創新的精神。
車廂客室內部保持一貫的素雅簡約風格,並沿用了廣州捷運18號線和22號線的LED燈帶、中頂環形燈及側頂板黑色鏡面電子標識,既通透明亮,又提升客室美觀性和科技感。門區動態地圖和貫通道頂部分別採用48英寸、36英寸LCD屏,方便乘客及時獲取列車行駛信息。
廣州捷運11號線的車輛全面採用中國標準,套用自主化攻關部件,具有智慧先進、綠色節能等特點。綠色節能是標準列車的重要發力方向,列車採用永磁牽引系統及運用綜合節能控制技術,與傳統異步牽引系統相比,整車節能15%以上;採用輕量化高頻輔逆系統,每列車減重600公斤以上,進一步降低運行能耗。此外,列車還採用多項智慧型先進技術,具備自動發車、跳躍、對位隔離等自動運行功能。針對環線的線路特點,列車在平穩降噪、空氣淨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列車配置變頻空調、空氣淨化裝置,具有空氣淨化及病毒消殺功能,可提升客室空氣品質;車輪安裝了降噪阻尼環,減少車輪向外輻射噪聲。
列車採用永磁牽引系統及運用綜合節能控制技術,與傳統異步牽引系統相比,整車節能15%以上;採用輕量化高頻輔逆系統,每列車減重600公斤以上,進一步降低運行能耗。此外,列車還採用多項智慧型先進技術,具備自動發車、跳躍、對位隔離等自動運行功能。
運行系統
廣州捷運11號線的車輛段是
赤沙車輛段,位於
華南快速路與
黃埔涌交界處西南處。赤沙車輛段是占地面積34.65公頃的雙層車輛段,地下層13.5萬平米,地上層16萬平米,預製面積超過50%。
赤沙車輛段為雙層車輛段,地面層為車輛段,功能定位為定修段,地下層為停車場,近期設定62停車列檢位,遠期82停車列檢位;雙周、三月檢合設8列位,臨修1列位、定修2列位、調機工程車庫2列位。供電系統採用直流1500V供電,正線採用剛性接觸網供電,車輛段採用柔性架空接觸網。
赤沙車輛段為雙層設計,上蓋開發用作居住和商業等功能。捷運建設者創新使用了一系列減振降噪措施,地面層庫內採用高等減振扣件,地下層庫內採用中等減振扣件,咽喉區地面層和地下層碎石道床地段採用減振道砟墊等,能有效實現回庫列車的減振降噪,最大限度減少對地面建築的影響。
廣州捷運11號線共設3個主變電所、21個牽混所、9個降壓所、1個開關站以及1座車輛段牽混所,其中,主變電所包括花崗主變電所、彩虹橋主變電所、天河公園主變電所。花崗主所、赤沙車輛段牽混所的成功送電,為線路西半環站點設備電通、各系統及客車調試、綜合聯調等,提供必備的電力保障。
2024年2月,廣州捷運11號線花崗主所、赤沙車輛段牽混所實現一次送電成功,標誌著該線機電工程進入單體調試階段,為綜合聯調工作提供了前提條件。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廣州捷運11號線線路條件和地下結構工程控制因素十分複雜,側穿及下穿建築群基礎107處,其中57處區間隧道與樓房樁基衝突,同時9次穿越鐵路,12次下穿高架橋,3次穿越珠江,8次穿越既有捷運路線,工程實施風險、拆遷規模和難度大。為此,捷運方面將借鑑已建線的岩溶處理經驗,加強地質勘察,調整縱斷面深度,減少地面建築及隧道施工的工程風險,儘早與鐵路部門協調,確定穿越鐵路地段的工程措施,嚴格控制沉降。另外,捷運公司還將根據敏感點與路線的距離和振動超標量等指標,分段對隧道增加各種減振設施,確保各敏感點環境振動影響均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
廣州捷運11號線穿行中心城區,車輛段上蓋還要開發用於商住功能,廣州捷運採用了多種新工藝減振降噪,降低對地面建築的影響。作為“換乘王”,11號線設有26座換乘站,赤沙站將與廣州捷運12號線換乘,採用同台換乘設計,而且站台寬敞,乘客將有便捷舒適的體驗。
在軌道工程施工中,為降低列車運行的噪聲,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適度,廣州捷運及施工單位的建設者套用了多項新材料、新工藝,採用‘主動減振+降噪+絕緣+日常維養工作量小’的新型軌道系統,從源頭和傳播途徑上控制軌道和車輛的振動噪聲。廣州捷運11號線根據線路與建築物關係、環評預測超標量大小,設定了不同等級的減振道床,其中中等減振10.7公里,高等減振12.6公里,特殊減振21.7公里,最大程度降低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
主要工程
琶洲至員村區間左線隧道是廣州捷運11號線首條施工的過江隧道,施工中還需穿越運營的
有軌電車,盾構施工風險極大。盾構機從員村站中間風井始發,場地狹小;單井口吊裝盾構機下井,須借用廣州捷運21號線員村站
折返線部分
暗挖隧道,並與隧道土建施工交叉作業;風井上下場地受限,盾構機無法一次性進場。
為滿足工期及通風、防洪要求,確保盾構施工安全,建設者們積極溝通協調,精心策劃,有序開展軌頂風道及防淹牆施工,完成盾構機下井組裝、調試,降低了盾構施工風險,完善了盾構始發準備條件。
為確保盾構施工安全,建設者們還進行了盾構始發前關鍵節點驗收,嚴格檢查地面及暗挖隧道的監測布點情況,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嚴格把控、科學調試,完善盾構始發的各種準備條件。同時,針對施工各風險點進行了周密分析和充分論證,並邀請專家制定了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還將通過配置充足的應急搶險機械、物資設備,並加強施工中的監測、嚴密控制盾構推進參數等措施。
廣州捷運11號線
廣州東站位於
廣園快速路南側主幹道下方,全長332米,標準段寬23米,為地下三層島式站台車站。捷運施工區域周邊環境複雜,車站主體處於林和西、林和中隧道之間,北側為快速路高架橋,且下穿人行天橋、上跨既有運營捷運三號線,地面交通流量大、地下市政管線密集、周邊建構築物眾多,主體圍護樁距離捷運三號線隧道最近處僅4米,給捷運施工帶來了極大挑戰。
廣州捷運聯合施工單位中鐵五局組織技術攻關,在高架橋下的樁基施工中採用了改進型反循環鑽機成樁工藝,利用衝擊鑽頭對岩石進行較高頻率的衝擊,使其破碎,然後利用反循環排渣方式將破碎岩屑排出孔外。
線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
白雲山部分範圍,涉及範圍約1574米,主要沿廣園路建設,在廣園路-
麓湖路路口以隧道形式穿越麓湖景區東北角範圍,穿越長度為429米,於廣園路-
麓湖路口處,沿廣園路南側設
雲台花園站。為了避免對白雲山造成影響,線路調整後將使雲台花園站的位置從原
雲台花園正門向南移150米到廣園路上。
廣州捷運11號線穿過
海珠濕地公園北端
新滘路下方,
龍潭站距離海珠濕地公園約30米。環評認為,該站靠近海珠濕地公園,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可以將捷運車站與海珠濕地公園融為一體,避免了捷運工程對海珠濕地公園的景觀影響。
2022年8月,由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煤承建的廣州捷運11號線雲台花園站~大金鐘站區間
凍結加固工程完成
主體結構澆築工作,項目以凍土體積4.5萬立方米再創我國市政凍結領域新紀錄。廣州雲大區間隧道暗挖工程位於
麓湖高爾夫球場內並緊沿廣園快速主幹道敷設,周邊環境複雜敏感,
隧道洞身圍岩以混合花崗岩風化殘積土層為主(
含砂量50%),綜合圍岩級別為VI級,暗挖風險極大,暗挖主隧道具有埋深淺(最淺
覆土6.85m)、暗挖斷面超大(16.5×12.15m)的特點,採用傳統的
圍岩加固方法難以保證淺埋暗挖施工的安全要求。
為攻克技術難關,北京中煤依託礦山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優勢科研資源,聯合中鐵一局、中國鐵路設計集團等公司進行技術探索創新,開發出“長距離水平凍結孔定向鑽進控制技術”“凍結與水泥系聯合加固技術”“大體量凍結工程凍脹綜合控制技術”“凍結信息化監測平台”“大斷面凍結隧道開挖技術研究”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功解決了廣州雲大區間這一全國超大體量市政凍結暗挖隧道施工難題。
廣州捷運11號線琶洲站位於海珠區會展東路,呈南北走向,基坑總長526米,主體總建築面積約6.5萬平方米。施工過程中總計完成土方開挖108萬立方米、鋼筋綁紮3.5萬噸、砼澆築18.4萬立方米。
站點周邊主要以廣州市地標建築、商業建築和居民建築為主,毗鄰廣州國際會展中心,車流、人流密集。開工以來,該項目部全面推行標準化、精細化管理,不斷探索智慧工地、文明工地建設,把控關鍵工序,克服了周邊建築物眾多、施工場地狹窄、地質條件複雜、內外協調難度大等諸多困難。項目部根據琶洲站各區段地層情況,結合主體基坑開挖過程中的監測數據,建立信息化施工實驗段模型,在各項數據穩定的前提下減少換撐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組織人員24小時輪班作業,引入模板台車工藝,形成流水線施工模式,有效提升主體施工效率與施工質量。
廣州捷運11號線棣園至燕崗區間右線全長295. 575米,盾構自燕崗站始發後,自東向西掘進,到達棣園站暗挖段接收。區間隧道穿越地層主要為微風化含礫砂岩,岩層硬度較高,對盾構機刀盤、刀具磨損大。同時,盾構掘進需下穿既有運營捷運廣佛線燕崗至沙園區間,盾構機與既有隧道最小淨距為2.7米,對盾構掘進姿態的控制要求高,施工組織和安全管控難度大。
廣州捷運及中鐵五局的捷運建設者們多措並舉,確保盾構施工安全及下穿過程中既有線的運營安全。在盾構始發前,對盾構機及後配套設施進行全面“體檢”,並利用地質雷達掃描技術探查地層情況,確保盾構掘進過程中“知己知彼、對症下藥”。盾構掘進時,對每環掘進參數及渣樣進行篩分,及時掌握地質變化情況。為應對硬岩帶來的挑戰,盾構掘進過程中採用高性能泡沫,減小刀具與土體的摩擦,從而減少刀具的磨損。施工過程中,捷運建設者們還運用自動化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及反饋監測數據,為穿越提供技術保障。
廣州捷運11號線華景路至華師區間站後折返線的四線並行段,該段隧道長40米,高15米,開挖斷面面積為321平方米,跨度達28.4米,為全線在建暗挖隧道工程最大跨度。由於地處中心城區,地面建築密集,施工場地受限,傳統大型機械設備難以進入施工現場,眾多工序全靠捷運建設者們的肩扛手抬,施工風險和難度極大。為確保工程建設的進行,廣州捷運和施工單位中鐵三局在施工前進行建模分析,利用BIM技術(建築信息模型)形成三維展示動畫,為施工開展提供了科學的參考。
廣州捷運11號線華師站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運營捷運三號線華師至崗頂區間,緊鄰三號線華師站,隧道全長64.4米,與華師站最近水平距離僅0.7米,最近豎向距離為1.1米,與華師至崗頂區間隧道最近豎向距離為3.17米。由於既有運營捷運三號線區間隧道拱頂上方地質條件複雜、地面建築物密集,為控制開挖對圍岩的擾動,捷運建設者們引進懸臂掘進機,該機械施工與傳統火工爆破施工相比,具有施工擾動弱、噪聲小等優點,特別是在臨近既有建構築物區段,該機械的選用提高了施工生產安全。施工過程中,捷運建設者們還對既有運營捷運三號線區間隧道採取了相應的加固措施,並進行自動化監測,實時分析監測數據,確保施工期間的隧道安全。
中醫藥大學站(
廣園新村站)南接
桂花崗站,北聯
大金鐘站,為廣州捷運11號線與12號線的換乘車站。根據原設計方案,中醫藥大學站位於下塘西路下方,需拆除下塘西立交橋及附近商鋪,工程量大、協調難度高導致原方案無法實施。
為此,廣州捷運及施工單位中鐵一局邀請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多輪最佳化,並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將車站西移60米調整至校園內與學校進行合建。經過8.5個月的晝夜奮戰,捷運建設者們安全攻克了基坑施工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提前實現車站封頂。
作為廣州捷運首個在岩石地層中採用洞樁法施工的車站,流花站為全線最長暗挖車站。車站下穿過街通道、緊鄰重要建築物、靠近流花湖,地下水位高,周邊環境複雜。洞樁法在減少施工期“陣痛”的同時,也帶來了施工工序轉換頻繁、施工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挑戰。廣州捷運和施工單位中鐵二局採用超前水平鑽孔、短距離超前探孔、地質素描等多種手段結合的方式對暗挖施工進行超前地質判斷,為施工提供了多重安全保障。
2023年7月3日,市交通局回復市民關於先烈東路(沙河大街至沙河頂路段)完工時間問題,表示該處為廣州捷運11號線沙河站工程,該車站計畫2023年年底完成主體結構施工,並恢復路面。市交通局介紹,該工程採用暗挖站台和明挖站廳設計方案,因該車站地下水豐富、存在砂層、地質條件複雜以及受周邊環境制約,存在施工風險。為防止出現路面沉降、塌陷,確保道路及路面行人及車輛安全,廣州捷運集團對先烈東路部分路段採取圍蔽建設暗挖施工措施。
由於廣州火車站的交通樞紐地域重要性和高度敏感性,捷運站建設與11號線的工期矛盾突出,工程涉及近十個省、市、區職能部門,也有廣鐵集團、省汽車客運站、市汽車客運站、流花汽車站、公交集團、計程車公司等交通企業,還有個體商戶、外貿公司等,涉及面廣,協調難度空前巨大,拆遷、協調任務重。此外,廣州火車站還計畫進行站房乃至片區的升級改造,為捷運施工帶來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工期。
地下管廊工程
2023年5月30日,隨著盾構機刀盤破壁而出,環城一周、全長45.7公里的廣州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全線廊體貫通。這是國內在建的規模最大、最長的地下綜合管廊。環城管廊沿廣州捷運11號線建設,穿越海珠、天河、白雲、越秀、荔灣等五個主城區,串聯中心城區變電站及各大自來水廠、通信樞紐,打通了新老城區“生命線”主動脈。
環城管廊是廣州市管廊骨架系統中重要一環,全長45.7公里,是目前國內在建的規模最大、最長的地下綜合管廊。建成後將連通18座規劃變電站、11座現狀變電站、12座自來水廠及加壓泵站,大幅提升老城區供電、供水的保障和應急能力,實現全市供電供水的綜合平衡和遠程調度。該項目區間全部採用盾構法施工,線路穿越既有運營捷運、鐵路及建(構)築物眾多,地質環境複雜,施工難度極大。自項目開工以來,各級政府部門、項目參建各方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歷時6年,最終貫通,為項目全面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特色
廣州市軌道交通11號線是廣州環線,線路與市中心放射型的線網交會,途經眾多廣州重要地帶與交通節點,成為廣州捷運的“廣州之環”。環狀的線路把廣州劃分為內城外,裝修上提取“城廓”的概念,把車站的付費區與交通核心定義為“城”,非付費區定義為“廓”。在裝修上不同站點個性化表達付費區“城”的精髓,強化客流引導。弱化非付費區“廓”的裝修元素,全線統一,與付費區形成對比。
廣州捷運11號線公共區裝修以“環·城·古仔”為主題進行設計,車站通過對管線重新梳理排布,提高天花裝修淨高,使乘客獲得更好的空間體驗,天花中部設有巨大穗金色裝飾環,以此來展現廣州特有的人文特色和包容性。
廣州捷運11號線(市區環線)計畫在途經的中心五區,一區設一個非遺重點站,其餘車站設計為非遺標準站,爭創全國首條非遺示範線。11號線五個非遺重點站分別為: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芳村站、琶洲站、中醫藥大學站,擬展現粵劇、廣彩瓷、廣繡、廣東醒獅、廣雕等代表性非遺項目。
11號線是大灣區首條捷運環線,與國鐵(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珠三角城際(琶洲站)等樞紐站均有換乘,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定位和文化價值。線路串聯廣府老城新城,涵蓋具有廣府特色的飲食、文化、商貿、景區等,擬打造地下非遺文化長廊,讓市民體驗廣府生活的品質和溫度,走一圈認識一座城,體驗一種生活和文化。
根據初步設計方案,設計團隊選擇了最能代表廣州嶺南文化底蘊的五大類“非遺”項目: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廣州東站——粵港澳大灣區連結展示視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彩瓷(廣州火車站——廣州核心交通樞紐對內聯繫對外開放展示視窗)、廣繡(芳村站——廣州傳統文化核心文化區建設展示視窗)、廣東醒獅(琶洲站——廣州核心會展中心展覽展示視窗)、廣雕(中醫藥大學站——廣州核心國際會議中心區展覽展示視窗)。針對24個非遺標準站,則將根據衣、食、住、行、景、史、商、學8個主題,展現廣州地道的廣府生活文化。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標準文化圖騰主形象、部分導視系統出入口通道文化設計延展。其中,“衣”體現在:梓元崗、流花、沙河;“食”則是:大塘、中山八;“住”包括:華景路、鶴洞東;“行”則有:龍口西、大衝口;“景”對應的是:雲台花園、龍潭、上涌;“史”則為:石圍塘、棣園、赤沙、彩虹橋、燕崗、沙涌;“商”展示在:如意坊、五鳳、逸景路;“學”對應:華師、江泰路、大金鐘。
廣州捷運11號線(市區環線)計畫在途經的中心五區,一區設一個非遺重點站,其餘車站設計為非遺標準站,爭創全國首條非遺示範線。目前,該線路車站裝修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正在公開招標。
全線五個非遺重點站分別為: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芳村站、琶洲站、中醫藥大學站,擬展現粵劇、廣彩瓷、廣繡、廣東醒獅、廣雕等代表性非遺項目。
招標檔案介紹,為了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提煉精選一批凸顯文化特色的經典性元素和標誌性符號,納入城鎮化建設、城市規劃設計,2022年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提出:“原則支持廣州捷運11號線裝修導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爭創全國首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示範捷運線。”
項目初步設計方案提到,11號線是大灣區首條捷運環線,與國鐵(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珠三角城際(琶洲站)等樞紐站均有換乘,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定位和文化價值。線路串聯廣府老城新城,涵蓋具有廣府特色的飲食、文化、商貿、景區等,擬打造地下非遺文化長廊,讓市民體驗廣府生活的品質和溫度,走一圈認識一座城,體驗一種生活和文化。
招標公告顯示,本次設計的29座車站擬劃分為5個非遺重點站、24個非遺標準站。其中,從中心五區各選取一個重點樞紐站作為非遺重點站,訴說廣州從何而來,推廣廣州歷史文化形象。
根據項目初步設計方案,五個非遺重點站分別是:廣州火車站(越秀區),這是外地人來到廣州的第一站,人流量大、是人們認識廣州的第一站;廣州東站(天河區),這是我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的起始站,是廣州對內聯繫、對外開放的視窗;琶洲站(海珠區),琶洲定位為廣州的會展中心區,是向世界展示廣州形象的重要站點;芳村站(荔灣區),芳村的歷史悠久,未來將規劃成廣州的西翼CBD,是連通佛山、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中醫藥大學站(白雲區),車站西朝白雲新城,南通廣州火車站,北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便利。
初步設計方案顯示,五個重點非遺車站對應五個非遺文化圖騰。設計團隊通過對廣州的世界級、國家級、省市級非遺進行整理、類目合併,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與車站設計融合,以文化圖騰、文化櫥窗、多媒體展現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和傳播非遺文化。
根據初步設計方案,設計團隊選擇了最能代表廣州嶺南文化底蘊的五大類“非遺”項目: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廣州東站——粵港澳大灣區連結展示視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彩瓷(廣州火車站——廣州核心交通樞紐對內聯繫對外開放展示視窗)、廣繡(芳村站——廣州傳統文化核心文化區建設展示視窗)、廣東醒獅(琶洲站——廣州核心會展中心展覽展示視窗)、廣雕(中醫藥大學站——廣州核心國際會議中心區展覽展示視窗)。
初步設計方案介紹,24個非遺標準站將根據衣、食、住、行、景、史、商、學,展現廣州地道的廣府生活文化。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標準文化圖騰主形象、部分導視系統出入口通道文化設計延展。
其中,“衣”體現在:梓元崗、流花、沙河;“食”則是:大塘、中山八;“住”包括:華景路、鶴洞東;“行”則有:龍口西、大衝口;“景”對應的是:雲台花園、龍潭、上涌;“史”則為:石圍塘、棣園、赤沙、彩虹橋、燕崗、沙涌;“商”展示在:如意坊、五鳳、逸景路;“學”對應:華師、江泰路、大金鐘。
價值意義
廣州捷運11號線開通後,不僅會串聯起廣州五個行政區,還將連線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等大型交通樞紐。按照全長43.2公里計算,環線繞一圈要一小時左右。該路線能串聯起廣州主要交通集散點,完善捷運線網結構,提升捷運服務水平。(人民網 評)
廣州捷運11號線和廣州市整個放射型的捷運線網基本都有交匯,廣州市中心外圍的居民通過11號線能轉乘到其餘各條捷運線,彌補了不能享受市中心密集捷運線網的遺憾。(中國財經網 評)
廣州捷運11號線的建設,有力地支持了城市“中調”發展戰略,彰顯了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堅定決心,標誌著城市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助力廣州建設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城市中心。(《南方日報》 評)
11號線全長約43.2公里,設32座車站,其中19座為換乘站,可實現與14條捷運線路換乘,換乘站的數量冠絕目前已有或在建的所有線路,將極大提升廣州捷運線網的換乘效率。從11號線任何一個站點出發,換乘一次即可達到線網的大部分站點。徐士偉指出,“隨著環線和中心城區加密線路建設的完成,廣州捷運的網路通達性可提升至0.665。”(上游新聞評)
廣州捷運11號線開通後,能夠更好地將廣州捷運線網串聯起來,對於整個城市的交通連結以及提升市民民眾交通體驗具有重大意義。(廣州日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