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護結構

圍護結構

圍護結構指圍合建築空間四周的牆體、門、窗等,能夠有效地抵禦不利環境的影響

基本介紹

分類,性能要求,圍護結構節能,

分類

圍護結構是指建築物及房間各面的圍護物,分為透明和不透明兩種類型;不透明圍護結構有牆、屋面、地板、頂棚等;透明圍護結構有窗戶、天窗、陽台門、玻璃隔斷等。
按是否與室外空氣直接接觸,又可分為外圍護結構和內圍護結構。在不需要特別加以指明的情況下,圍護結構通常是指外圍護結構,包括外牆、屋面、窗戶、陽台門、外門,以及不供暖樓梯間的隔牆和戶門等。

性能要求

圍護結構應具有下述性能:
(1)保溫
在寒冷地區,保溫對房屋的使用質量和能源消耗關係密切。圍護結構在冬季應具有保持室內熱量,減少熱損失的能力。其保溫性能用熱阻和熱穩定性來衡量。保溫措施有:增加牆厚;利用保溫性能好的材料;設定封閉的空氣間層等。
(2)隔熱
圍護結構在夏季應具有抵抗室外熱作用的能力。在太陽輻射熱和室外高溫作用下,圍護結構內表面如能保持適應生活需要的溫度,則表明隔熱性能良好;反之,則表明隔熱性能不良。提高圍護結構隔熱性能的措施有:設隔熱層,加大熱阻;採用通風間層構造;外表面採用對太陽輻射熱反射率高的材料等。
(3)隔聲
圍護結構對空氣聲和撞擊聲的隔絕能力。牆和門窗等構件以隔絕空氣聲為主;樓板以隔絕撞擊聲為主(見建築物隔聲)。
(4)防水防潮
對於處在不同部位的構件,在防水防潮性能上有不同的要求。屋頂應具有可靠的防水性能,即屋面材料的吸水性要小而抗滲性要高。外牆應具有防潮性能,潮濕的牆體會惡化室內條件,降低保溫性能和損壞建築材料。外牆受潮的原因有:①雨水通過毛細管作用或風壓作用向牆內滲透;②地下毛細水或地下潮氣上升到牆體內;③牆內水蒸氣季形成的凝結等。為避免牆身受潮,應採用密實的材料作外飾面;設定牆基防潮層以及在適當部位設隔汽層。
(5)耐火
圍護結構要有抵抗災的能力,常以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來衡量。構件按燃燒性能可分為燃燒體、難燃燒體、非燃燒體。構件材料經過處理可改變燃燒性能,例如木構件為燃燒體,如果在外表設保護層可成為難燃燒體。構件的耐火極限,取決於材料種類、截面尺寸和保護層厚度等,以小時計,在建築防火規範中有詳細規定(見建築防火)。
(6)耐久
圍護結構在長期使用和正常維修條件下,仍能保持所要求的使用質量的性能。影響圍護結構耐久性的因素有:凍融作用、結晶作用、雨水沖淋和受潮、老化、大氣污染化學腐蝕、生物侵襲、磨損和撞擊等。不同材料的圍護結構受這些因素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例如粘土磚牆耐久性容易受到凍融作用、環境濕度變化、結晶作用、酸鹼腐蝕等的影響;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類圍護結構則有較強的抵抗不利影響的能力。為了提高耐久性,對於木圍護結構,主要應防止乾濕交替和生物侵襲;對於鋼板或鋁合金板,主要應作表面保護和合理的構造處理,防止化學腐蝕;對於瀝青橡膠塑膠等有機材料製作的外圍護結構,在陽光、冷熱、氧氣等的長期作用下會老化變質,可設定保護層。

圍護結構節能

為了保持室內溫度,建築物必須獲得或者是阻止熱量的交換:即冬天在北方室內溫度相對高於室外溫度,要防止或者減少室內熱量流於室外,並且要儘量多的獲得室外陽光輻射帶來的熱量,保持室內高溫;夏季北方室外溫度相對於室內溫度高,在不影響通風采光的情況下,要防止或者減緩室外的熱量傳入室內,以保持室內的涼爽。
冬季建築物獲得熱量的途徑一般包括供暖設備的供熱(約占70%~75%),陽光輻射得熱(約占15%~20%),建築物內部得熱(包括炊事、照明、家電、人體散熱,約占8%~12%)。這些熱量又通過圍護結構(門窗、外牆、屋頂及不供暖地下室頂板)向外散失。建築物的總失熱包括圍護結構的傳熱耗熱量(約占70%~80%)和通過門窗縫隙的空氣滲透的耗熱量(約占20%~30%),因此建築節能的主要途徑是:減小建築物外表面積和加強圍護結構的保溫,以減少傳熱耗熱量;提高窗戶的氣密性,以減少空氣滲透耗熱量,在減小建築總失熱量的前提下,儘量利用太陽輻射得熱和建築內部得熱,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