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西省數字政府建設規劃(2023-2025年)的通知
晉政辦發〔2023〕82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山西省數字政府建設規劃(2023-2025年)》已經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12月28日
內容全文
為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14號)及我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快推進我省數字政府建設,結合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數字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初步搭建了數字政府的“四梁八柱”,建立了“一局一公司一中心”的“品字形”管理運行機制,形成了“一朵雲、一張網、一平台、一系統、一城牆”的“五個一”整體架構。政務雲、政務網等基礎設施以及基礎和公共支撐平台實現全省統籌,集約化建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深入推進政務數據治理和共享利用,數據要素價值得到有效釋放,助力3069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指尖辦”“網上辦”,省級90%以上、市縣80%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可全程網辦。“三晉通”“晉政通”“領導駕駛艙”“13710”等套用成效凸顯,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民生服務等領域數位化履職能力持續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在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引領數字經濟、最佳化營商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省數字政府建設與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與推進政府全領域數位化轉型要求相比,與國內數字政府最佳實踐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仍需找準方向、攻堅克難、持續推進。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的重要論述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動數字政府建設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整體協同、數據賦能、安全可控,以推進政府數位化轉型為主線,將數位技術廣泛套用於政府管理和服務全過程,推進政府治理流程最佳化、模式創新和履職能力提升,為進一步加快推動山西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建設目標
通過3年的建設,全面構建我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治理“一網統管”、機關辦公“一網協同”、政務數據“一網通享”的政府運行新形態,政府的數位化履職能力明顯提升,數位化要素環境建設更加完備,數字政府建設走在中西部地區前列,在服務國家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到2023年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一網通辦”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數位化協同治理框架體系初步建立,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數位化履職能力大幅提升,數位化基礎底座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到2024年底,90%以上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免證辦”,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移動端全面覆蓋企業和民眾的辦事需求。智慧型化社會治理建設成效初顯,初步建立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協同治理格局。機關運行的協同能力持續升級,“晉政通”逐步成為全省統一的協同辦公平台。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明顯提升,數位化基礎底座對全省集約建設、業務協同、場景創新的支撐作用凸顯。共性套用支撐平台的推廣覆蓋程度大幅提升。
到2025年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協調發展,100%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省無差別受理和同標準辦理,跨地域、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的社會協同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五級貫通、協同聯動、集約高效的協同辦公水平大幅提升,政務數據開發利用場景進一步豐富,數據開放水平大幅提升,信息系統自主可控率達到80%,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安全保障防護體系。
(三)總體架構
堅持全省“一盤棋”統籌布局,持續推進基礎設施整合、系統整合、服務渠道整合和數據融合,構建起“2653”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體系,即:
——兩個統一服務門戶。全方位整合服務渠道,建設完善全省統一的面向企業民眾的政務服務門戶和面向機關工作人員的協同辦公門戶。
——六大數位化履職能力體系。全面推進經濟運行監測、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政府履職能力和機關數位化能力建設。
——“五個一”數字基礎底座。進一步完善全省政務“一朵雲”、電子政務“一張網”、政務大數據“一中心”、共性套用支撐“一平台”和安全保障“一城牆”。
——三大制度規則保障體系。建立完善一整套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相適應的運行管理機制、標準規範和法規制度體系。
三、深化政府數位化履職能力建設
(一)構建精準科學的數位化經濟運行監測體系
加快推進經濟運行監測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經濟治理基礎資料庫建設,推動財政、審計、稅務、統計、就業、產業、能源、投資、消費等經濟治理領域數據的整合、匯聚和治理,從產業、行業、區域、時間等多維度展現全省經濟運行狀態,建成經濟治理基礎資料庫與經濟運行監測“一張圖”,提升經濟運行綜合監測、巨觀經濟分析和預測預警能力。建設和完善人口大數據平台與輔助決策系統,加強對人口數據的分析和套用,全面提升經濟運行的科學決策水平。
深化能源大數據建設。以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探索建設碳排放智慧型監測體系。加強對能源、能耗等領域關鍵數據的全鏈條、全流程運行監測,提升對全省能源低碳運行的輔助決策能力。加快推進山西省能源信息監管服務平台建設,持續完善全省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功能,最佳化全省能源產、運、儲、銷大數據分析預測模型,推進能耗大數據匯聚與分析監測。圍繞能源生產、存儲、管理、流通和消費環節,初步完成全省能源大數據體系建設,全面支撐能源領域數位化轉型。
強化經濟運行監測預警。探索“搜尋大數據”“輿情大數據”“空間大數據”等在經濟運行監測預警中的套用,逐步推動對經濟運行全周期統計監測,充分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調控的數位化手段,對產業鏈、供應鏈以及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預警預報,精準研判經濟發展趨勢,提升跨周期政策設計和逆周期調節能力。提升經濟政策精準性和協調性,加快推進省規劃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完善拓展平台功能,將各類規劃納入統一管理,強化規劃銜接協調,跟蹤監測規劃編制和實施進程,推動規劃信息歸集共享,提升規劃科學化規範化水平。
|
發展改革領域數位化建設。建設經濟治理基礎資料庫,建立全省經濟治理基礎數據指標體系,構建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季度年度計量分析、經濟景氣分析等套用分析模型,為最佳化經濟治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支撐。建設省價格綜合信息化平台,實現對成本調查、政府定價、價格監督檢查、價格監測預警、價格綜合調控和價格認定等的綜合管理與業務協同。(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統計局等相關部門配合) 能源領域數位化建設。建設山西省能源信息監管服務平台,最佳化全省能耗線上監測系統,推進能耗大數據匯聚與分析監測,加強對能源生產、存儲、管理及消費等環節全流程管理,打造山西省能源產業“政府監管”和“產業服務”雙翼模式。(省能源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省國資監管大數據平台建設項目(三期)。深化國資監管重點業務套用和數據治理,按照全流程、實時線上、動態監管、智慧型監管要求,持續推動提升業務協同能力、監測預警能力、決策支持能力,不斷最佳化監管方式,著力提升智慧型監管水平。(省國資委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糧食儲備領域數位化建設。建設全省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平台,實現國家平台與省級平台數據互動,實現全省政府儲備糧承儲企業信息化管理全覆蓋,全面提升糧食購銷領域智慧型化監管能力。(省糧食和儲備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二)深化智慧協同的數位化市場監管體系
提升綜合監管精準化水平。拓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範圍,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實現日常監管“雙隨機”全覆蓋和部門聯合“雙隨機”常態化。建立健全重點行業監管事項清單制度,加快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感知、區塊鏈等技術在市場監管領域的套用。推進登記註冊、行政審批、生產許可、行政處罰、投訴舉報等涉企數據梳理與歸集,為市場主體精準“畫像”,提升風險研判與預測預警能力。
提升綜合監管協同化水平。持續完善“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功能,推進省“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台和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聯互通,實現監管信息的共享共用。推動相關監管系統與行政執法監督信息系統互聯對接,建成統一的監管大數據平台,建立集動態監測、科學分析、風險預警、輔助決策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監管體系。積極開展信用監管,推動公共信用信息在行業信用監管領域的融合套用,支撐相關部門根據企業信用實施分類分級監管,從整體上提升政府協同監管效能。
加強重點領域智慧監管。持續推進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加強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醫療器械、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的數位化追溯監管。推進“網際網路+食品安全”監管,加快對重點食品和農產品的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鼓勵生產經營企業、行業協會和第三方平台向政府信息平台開放數據。加強藥品安全風險防範,建設完善藥品追溯協同平台,整合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的追溯信息,逐步實現重點類別藥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推進“網際網路+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加快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平台的建設與套用,實現重點領域的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數位化追溯監管。
加強行政執法智慧監督。加快推進數字法治建設,不斷完善行政立法、行政執法監督、刑事執行、公共法律服務等業務系統功能,實現司法行政業務的信息化全覆蓋。逐步構建覆蓋全省的法治大數據體系,推進執法監督數據整合共享,有序推動省行政執法協調監督系統與各類行政執法監督系統的對接共享,推動對監管執法全過程的數位化記錄、追溯和監督。深化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智慧型化水平。
|
“網際網路+監管”平台最佳化升級。最佳化“網際網路+監管”平台功能,推進監管數據和行政執法監督信息歸集共享和有效利用,最佳化各領域監管數據分析模型,支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監管。(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智慧市場監管(二期)。加快推進市場監管相關係統整合最佳化,圍繞企業“一照一碼”推進重點領域市場監管數據整合共享,完善市場監管智慧型指揮平台與省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推進省網路交易監測中心繫統升級,實現對全省市場監管業務的全面感知和監管態勢的全面掌握。(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智慧藥品監管。建設智慧藥品監管一體化平台,完善藥品精準監管、高效監管和全程監管體系,加快藥品全產業鏈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省藥監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智慧執法監督。完善行政立法、行政執法監督、刑事執行、公共法律服務等業務系統功能,實現司法行政業務的信息化全覆蓋,持續推動全省法治大數據體系建設,促進政務信息共享共用和業務流程協同再造。(省司法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三)深化共建共治的數位化社會治理體系
最佳化社會精細化治理體系。按照共建、共治的思路,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領域數位化建設,加強公共安全視頻圖像智慧型化升級和數據共享利用,開展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提升社會治安防控的整體性、協同性和精準性。深化智慧警務建設,加強各警種信息系統的整合與數據共享,建成省公安大數據智慧型化平台,構築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治安防控模式。深化交通領域數位化建設,加強對交通運輸業務的整合與數據共享,建成省交通運輸信息監管平台,全面提升我省交通運輸行業治理效能。深化住建領域數位化建設,建設完善“數智住房”“數智建造”“數智城鄉”等“數智住建”全省一體化運行的住建業務管理平台,提升治理能力。
提升應急治理保障能力。最佳化應急指揮通信網路,完善應急指揮平台監督管理、監測預警、指揮救援、災情管理和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等功能,加強對災害事故防控、災害應對準備、應急要素資源等數據的匯聚與共享共用,全面提升應急監督、指揮救援、物資保障、社會動員的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加強安全生產事中、事後監管,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和平台支撐,提升安全生產管理全面感知、快速處置、精準監管和物資保障能力。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
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以城市數據底座建設為核心,打造高水平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實施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智慧型化改造,集約建設城市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城市信息模型(CIM)和數字孿生技術在城市運行管理中的套用,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快推動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城管執法等城市運行數據整合共享和業務協同,拓展套用場景,完善業務指導、監督檢查、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綜合評價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能力。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省市兩級城市運行運管服平台,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運管服平台建設。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實施“網際網路+基層治理”行動,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持續完善格線化治理模式,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基層黨建服務管理水平。建設全省綜治大數據體系,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推動格線事項精細化管理,及時預警風險隱患,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全方位智慧型監測。持續推進“全科格線”建設,將黨的建設、社會治安、應急管理、公共服務等社會治理相關事項納入格線,以綜治格線為主,實現“多網合一、一網統籌”。面向基層組織,建設一體化基層工作站,將省級公共數據和公共服務賦能基層,提升基層精細化治理水平。
提升社會矛盾化解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最佳化和整合多元解紛平台功能,深化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數位化套用,推進統一受理入口、統一流轉通道、統一用戶體系、統一管理考核的糾紛調處化解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預測和化解社會風險的能力。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創新和完善智慧型信訪民生服務平台,推動信訪工作實現信息化、智慧型化、數位化。
|
公共安全領域數位化建設。完善公安大數據平台,建設全局性資源目錄和公安核心數據資源池,構建安全技術體系。統籌全省警綜套用生態體系,建設公安新一代警綜平台,有效提升數據統籌利用水平。(省公安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交通運輸領域數位化建設。全面整合存量套用,統籌盤活數據資源,加快推進省交通運輸信息監管平台建設,打造“交通數據一門進出、交通態勢一圖掌握、安全應急一鍵回響、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交通監管一端管理”的交通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治理效能。(省交通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數位化建設。建設省城市體檢評估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全省城市體檢評估制度。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建設,提升城市運行管理“一網統管”水平。建設省城鄉歷史文化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管理體系。依託農房審批、建設、安全、改造和服務等數據,建設省農房建設管理系統。(省住建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應急管理領域數位化建設。建立各級指揮中心互聯互通的信息傳輸通道,搭建地面骨幹節點、應急戰術子網及省內物聯感知網,建設應急管理視頻資源管理平台,完善消防指揮平台,建成實戰指揮系統,推動應急救援數位化戰場體系建設。(省應急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和省消防救援總隊配合) |
(四)深化普惠便捷的數位化公共服務體系
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建立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受理條件、辦理流程、申請材料、法定辦結時限、辦理結果等要素。開展“一件事一次辦”,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網辦理”的要求,通過系統整合和數據共享減少辦事環節、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擴大電子證照套用領域和“證照免提交”範圍,實現高頻事項“不用跑就能辦”。加強對政務事項審批辦理日常監測管理,強化審管聯動,推動審批、監管信息實時共享。全面落實“好差評”制度,強化政務服務全流程監管,最佳化評價流程,提高民眾評價的積極性。推進高頻事項全省無差別受理和同標準辦理,高頻電子證照實現互通互認,全面推行“免證辦”模式。
構建泛在可及的政務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全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的樞紐作用,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標準統一、全面融合和服務同質,構建全時線上、渠道多元、全省通辦的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實現網上辦事“一次註冊、多點互認、全網通行”。最佳化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移動端建設,整合各類政務服務移動端套用,不斷拓展企業和民眾服務事項範圍,提升服務體驗和整體運營能力。最佳化線下辦事大廳設定,按照“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視窗出件”的模式,合理設定無差別或分領域綜合辦事視窗。最佳化12345熱線運行服務機制。推進全省鄉鎮、街道7×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全覆蓋,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家門口辦”。
|
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最佳化升級。最佳化升級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全面提升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證照等共性支撐能力,推進審批類業務系統與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深度對接整合,最佳化各類套用場景建設,真正實現一個平台提供所有政務服務,全面提升線上政務服務水平。(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移動端最佳化升級。積極推動與人民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醫療就診、不動產登記辦理、公共運輸、水電氣熱、文化旅遊等便民服務套用向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移動端匯聚,實現更多便民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最佳化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移動端功能體驗和運營能力,提高主動服務、精準服務、協同服務和智慧服務水平。(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12345熱線系統最佳化升級。強化信息共享共用,打造智慧型快捷的檢索查詢方式,拓展人工智慧等技術套用,完善熱線知識庫建設,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熱線服務效率,不斷最佳化民眾使用體驗。(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提供優質便利的涉企服務。深化企業開辦“一件事”改革,推行企業登記註冊“一網通、一窗辦、半日結、零成本”,將登記註冊、公章刻制、發票申領及銀行、社保、醫保、公積金開戶納入全流程管理,便利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推行“一業一證”改革,深化“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探索“多業一證”審批模式,推進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深化“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改革,推進不動產登記、交易、繳稅“一網通辦”和“一窗辦理”。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開展簡易低風險項目“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改革,深化“多規合一”“多測合一”聯合驗收改革。聚焦企業註冊登記和生產經營過程中用工、融資、稅費、招標採購、智慧財產權、法律等服務,依託法人資料庫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建設全省統一的涉企政策“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各級惠企政策上線、推送、兌現“一網通辦”,一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獎補資金“一鍵直達”。
|
涉企政策服務平台建設。依託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省、市、縣三級共享共用的全省涉企政策服務平台,實現各級惠企政策上線、推送、兌現“一網通辦”,一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獎補資金“一鍵直達”。(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一體化投資項目審批平台最佳化升級。打造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完善全省一體化投資項目審批平台,推動全省投資項目事前審批、事中事後監管和投資情況分析的“一網通辦”,實現項目全程電子化申報、不見面審批和可追溯監管。(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和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等省直部門配合) 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最佳化升級。推動平台數位化及數位化轉型套用發展,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數字見證和電子檔案系統,持續推進各類電子交易系統和各行業監督系統的整合,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數據治理,構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新格局。(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持續推進智慧民生建設。聚焦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撫幼、就業、助殘等重點領域,推動數位化服務的普惠套用,持續提升民眾獲得感。深化“網際網路+教育”建設,建設“網際網路+教育”大數據平台,推動全省教育數位化轉型。加快“數字人社”建設,拓寬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套用領域,推進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電子健康卡“三碼融合”,實現多領域民生服務協同共享,持續推進“區塊鏈+人社”國家區域創新套用試點建設。加快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的普及套用,加快異地轉診、就醫、住院、醫保等醫療全流程線上辦理。深化智慧養老建設,持續最佳化“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持續最佳化“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建立退役軍人網上辦事專區,推動退役軍人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和一網通辦。
|
教育領域數位化建設。加快教育數位化轉型,推動數字資源供給側改革最佳化,對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山西頻道”,建設省級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教育新基建體系建設,夯實“數字底座”,提升教育治理智慧型化管理水平。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深化線上教育教學套用,推進中小學生學籍學歷、招生入學、報名考試等教育管理服務的數位化轉型。(省教育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數位化建設。加快“數字人社”建設,實現人社業務系統的一體化整合協同,不斷提升就業創業、社會保險、勞動關係、人事人才等四大業務板塊信息化管理服務能力。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拓展社保卡在政府和城市各領域廣泛套用,加快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電子健康卡“三碼融合”建設,推進多領域民生服務“多卡合一”“多碼合一”。建設山西省“區塊鏈+人社”平台,先行先試“區塊鏈+職業技能培訓”“區塊鏈+工傷保險一體化”套用場景。(省人社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醫療衛生領域數位化建設。提質升級全民健康醫療大數據平台,推動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健全市縣兩級全量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庫,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推進電子健康卡建設,助力實現與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的“多卡合一”。(省衛健委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醫療保障領域數位化建設。最佳化完善醫療保障信息平台,打造“掌上醫保辦事中心”“指尖上的醫保服務中心”。加快推廣以醫保電子憑證為載體的“一碼通”服務管理模式,推動醫保結算清單、醫療收費電子票據深化套用,助力實現醫保電子憑證與電子健康卡、電子社保卡的“多碼合一”。(省醫保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養老領域數位化建設。持續完善“康養山西”平台功能,搭建省級養老信息平台,最佳化政策發布、指揮調度、信息傳輸、監控管理等功能,建立全省老年人信息資料庫,實現對各類涉老人員和養老機構信息的集中統一管理。(省民政廳牽頭,市縣政府和省衛健委、省人社廳、省醫保局等省直部門配合) 退役軍人領域數位化建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涵蓋電子公文管理、資金監管、數字檔案管理、軍供保障等涉密業務在內的綜合業務管理平台,實現退役軍人涉密業務的集中辦理和統一服務。(省退役軍人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五)深化綠色智慧型的數位化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一體化感知能力。加快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和“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持續最佳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強化監測數據全流程質量管理,推動監測數據的深度挖掘、綜合分析和創新套用,促進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能力提升,實現“數智”賦能增效。建設生態環境智慧監管與服務平台,整合拓展生態環境數據資源,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指揮管理體系和覆蓋全省的生態環境數據資源體系。加快智慧水利建設,建設“數字孿生汾河”,構建涉水全要素的智慧型感知體系,為水利業務套用提供完善的數據基礎支撐。加快智慧林草建設,提升林草生態網路感知能力。
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構建智慧高效的數字自然資源信息化體系,持續推進全省自然資源全要素時空數據深度治理,不斷完善自然資源“一張圖”大數據體系,形成全省統一的國土空間底圖、底板和底線,提升數據智慧型化服務能力,支撐我省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政務數據共享和套用。疊代升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構建“數字自然資源”政務服務平台,全面增強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的實時感知、智慧型監管、評價評估能力,整合最佳化調查監測、監管決策、政務服務三大套用體系,提升資源資產、規劃管控、保護修復、開發利用、指揮調度、政務服務、執法督察等自然資源管理的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
|
生態環境領域數位化建設。推進鄉鎮空氣自動監測站、工業園區和交通污染專項監測網、城市聲功能自動監測站等監測體系建設。建設生態環境智慧監管與服務平台,加強對大氣、水、土壤、污染物、固廢等生態環境數據的監測和管理,構建生態環境一體化協同調度閉環管理體系。(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水利領域數位化建設。強化對水利物聯網的整體管控,建立和完善涉水全要素的信息採集體系。加快推動“數字孿生汾河”建設,提升汾河流域水旱災害防禦、水資源最佳化調度管理等業務套用的“四預”能力。(省水利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林草領域數位化建設。搭建林草大數據基礎能力平台,建設林長制信息化綜合管理平台和林長制套用平台,完善共建共享的數字林草建設協同機制。(省林草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自然資源領域數位化建設。完善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大數據體系及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夯實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底座,提升數據智慧型服務能力,以數據驅動自然資源數位化轉型。建設“數字自然資源”政務服務平台,支撐加快各項業務系統整合協同治理,打造集自然資源綜合展現、監測監管、地災應急、執法調度、項目監管、政務輔助需求於一體的實時監管指揮體系。(省自然資源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農業農村領域數位化建設。建設省土壤數據管理套用平台,摸清土壤質量家底,為守住耕地紅線、保護生態環境、最佳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建設省農業農村監測服務平台,加強跨領域跨部門的數據資源融合共享,提升政府巨觀調控決策能力。(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六)構建協同高效的數位化機關運行體系
提升政務辦公協同化能力。依託“晉政通”一體化協同辦公平台,整合各黨政機關的協同辦公套用,實現與各級各部門辦公系統的對接互通,構建全省統一、五級貫通、協同聯動、集約高效的“PC端+移動端”政務協同辦公體系。探索按需接入移動執法、移動監管平台等套用,打造移動執法、移動監管的統一門戶。最佳化完善公文交換系統,積極推廣電子公文,加快實現檔案和簡報資料網路傳輸和網上辦理,減少紙質檔案和簡報資料。加強電子印章在電子公文中的管理和使用,實現公文辦結實時歸檔。加快推進全省視頻會議系統的建設與推廣套用,有序推動與各級各部門視頻會議系統兼容對接。推進黨建、檔案管理、人事、職稱評審、資產管理等領域共性辦公套用集約建設,提高機關運行效能。
提升政府輔助決策智慧型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機制,持續完善“領導駕駛艙”決策指揮平台功能,最佳化營商環境、經濟運行、市場監管、應急指揮、能源革命、社情輿情等典型套用模型,匯聚整合多源數據資源,拓展動態監測、統計分析、趨勢研判、效果評估、風險防控等套用場景,進一步最佳化經濟運行、統計報告、他山之石、社情輿情、實時監測等典型套用模組,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機制,全面提升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完善“網際網路+督查”機制,最佳化“13710”信息化督辦系統的建設與套用,不斷提升督查效能,保障政令暢通。
推進政府網站集約智慧型建設。持續深化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建設和運維,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平台與政策檔案庫建設。積極構建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形成整體聯動、同頻共振的政務信息傳播格局。適應不同類型新媒體平台的傳播特點,開發多樣化的信息展示和政策解讀產品,依託政務新媒體做好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和政務輿情回應工作。暢通政民互動渠道,推動各類民意服務平台的數據整合共享,以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統一知識問答庫為支撐,靈活開展政民互動,提供智慧型、及時的政務問答服務,提高民意大數據輔助決策水平。
|
“晉政通”協同辦公平台最佳化升級。堅持統籌、集約、共享、安全的建設原則,加強“晉政通”平台的開放和集成能力,提供個性業務功能的定製服務,形成全省統一的移動辦公門戶。(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全省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加快推進省視頻會議系統標準建設,搭建全省視頻會議系統架構,實現全省政務部門視頻會議的縱向五級全覆蓋和橫向全聯通,為各級各部門組織會議、應急處突、指揮調度、遠程培訓等工作提供支撐。(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機關事務管理領域數位化建設。最佳化升級智慧山西機關事務信息管理平台,打通需求、供給、管理、決策全鏈條,推動機關內部服務事項線上集成化辦理,不斷提高機關運行效能。推進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管理系統升級改造。(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數字財政(三期)建設。建設省預算執行信息管理系統、省部門決算報表管理系統、省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等,推進省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系統升級改造、預算管理一體化2.0系統升級,提升財政管理規範化、資金監管精準化水平。(省財政廳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檔案領域數位化建設。推進館藏資源管理等的一體化智慧型管理平台建設,建設高水平數字檔案館,提升檔案管理數位化水平。(省檔案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四、完善共建共享共用數字基礎底座
(一)最佳化全省政務“一朵雲”
加強政務雲統一調度。加強對全省政務雲資源的統籌布局,完善“1+11+N”的政務雲架構,引入多雲管控架構,實現對全省政務雲資源的統一管理、靈活管控。探索推進全省政務雲資源的統一調度管理,支撐關鍵套用省市多節點分散式部署,實現跨雲節點資源的統一自動化調度、管理、監控和交付。持續推進全省各類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工作。原則上,各市、省直各部門不再新建或擴建政務雲平台,縣級不再建設政務雲平台。
提升政務雲服務效能。加快推進政務雲資源管理平台的建設與套用,對雲資源的申請、使用、退出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管控。加強對全省政務雲資源的監測分析,實時掌握各類雲資源的使用情況,提升雲資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建立共性套用支撐工具箱,拓展雲服務目錄,提供基礎軟硬體雲服務,提升政務雲平台的運營服務能力。
建立雲容災備份體系。統籌建設雲災備設施,加快推進核心數據、核心業務的備份部署,對連續性、穩定性要求較高的關鍵業務提供“雙活”災備支撐服務,保障各類政務套用安全穩定運行。
|
政務雲平台最佳化升級。加快推進政務雲平台擴容升級,建設政務雲資源管理平台,構建政務雲資源的規範化管理與線上運行監測服務體系。建立完善政務雲服務目錄,增強資料庫、中間件等PaaS服務,提供災備及行業雲、市級政務雲平台運營管理等多樣化服務。(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級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二)升級全省政務“一張網”
推動電子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骨幹網擴容升級,實現省、市電子政務骨幹線路頻寬達到萬兆,市、縣電子政務骨幹線路頻寬達到千兆。按照“一網雙平面”的架構,推動全省電子政務外網IPv6改造,實現數據、視頻等多業務流量的統一承載。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進電子政務外網按需向企事業單位接入,逐步滿足各行業部門的個性化網路服務需求。
建立跨網數據傳輸機制。有序推進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升級,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進電子政務區域網路與電子政務外網數據交換共享,建設網際網路、電子政務外網數據向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安全導入通道,以及電子政務區域網路非涉密數據向電子政務外網安全導出通道。有序推進非涉密業務專網向電子政務外網整合遷移,各市、省直各部門原則上不再新建業務專網。建設電子政務外網無線服務體系,支持多運營商終端接入與移動終端認證,滿足各級各部門的無線接入套用需求。
加強電子政務外網運行監測。探索建立按需服務的網路服務模式,最佳化完善電子政務外網監測體系,建設電子政務外網態勢感知平台,探索套用量子通信、區塊鏈網路等新技術,加強網路安全管理與防護,提升政務終端的準入認證和安全管控能力。
|
電子政務外網最佳化升級。實施骨幹網擴容升級,推進實現省、市骨幹線路頻寬達到萬兆,市、縣骨幹線路頻寬達到千兆。擴大電子政務外網覆蓋面,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的電子政務網路體系。支撐全省視頻業務系統建設,為省、市、縣、鄉、村各級提供統一、便捷、安全的視頻會商、監控融合、指揮調度等視頻業務服務。建立跨網數據傳輸機制,依託“零信任”技術,對接入電子政務外網的終端進行有效的安全準入控制、數據隔離和終端安全基礎防護,實現政務部門終端設備在電子政務外網公共服務域與網際網路之間切換。加快全省電子政務外網IPv6改造,推進非涉密業務專網向電子政務外網整合遷移。(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三)建設全省政務大數據“一中心”
加強政務數據統籌管理。健全全省政務大數據管理協調機制,強化政務部門的數據管理職責,落實數據歸集、共享、開放、套用、安全、存儲、歸檔等責任。深入實施政務數據治理“12321工程”,建設全省政務大數據平台,建設完善數據分析、數據目錄、數據開放、數據治理、供需對接、數據共享等六大核心繫統,以及通用算法模型和控制項,形成全省數據管理總樞紐、數據流轉總通道、數據服務總門戶。持續推進政務數據供需對接,推動政務數據屬地返還和按需回流。
加強政務數據有效供給。全面摸清政務數據資源底數,編制覆蓋省、市、縣的全省一體化政務數據目錄,建立“目錄—數據—系統”關聯關係,形成全省政務數據“一本賬”。完善基礎和主題資料庫建設,持續推進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經濟治理、電子證照等基礎資料庫建設,最佳化完善醫療健康、政務服務、社會保障、生態環保、信用體系、應急管理、國資監管等主題庫建設。按“一數一源一標準”要求,加強數據治理和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確保政務數據真實、準確、完整。
推進政務數據高效共享。依託省政務大數據平台,建立全省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支持海量數據高速傳輸,高效滿足各級各部門政務數據共享需求。逐步擴大政務數據共享範圍,按需推進與黨委、人大、政協、紀委監委、法院、檢察院等機構數據共享。規範政府共享社會數據管理,探索建立政府與企業不同層面的數據協同共享機制,提升數據資源使用效益。
促進數據有序開發利用。編制公共數據開放目錄及相關責任清單,建立健全公共數據開放審批制度,推進省公共數據開放平台的功能升級,推動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需求迫切、行業增值潛力顯著的公共數據優先開放。以套用場景為牽引,創新數據開放服務模式,探索套用身份認證授權、數據沙箱、多方安全計算等技術,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鼓勵依法依規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積極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推進公共數據、社會數據融合套用,探索社會數據“統采共用、分采統用”,提升數據資源的使用效益和要素價值。
|
全省政務大數據平台建設。編制完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建立健全政務數據供需需求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三清單”機制,最佳化提升數據目錄系統、數據共享系統、數據開放系統、數據治理系統、供需對接系統、數據分析系統等系統功能和通用算法模型,提升我省數據基礎底座支撐能力。推進全省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功能升級,探索將公共數據開放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分級、分類、分階段開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氣象等領域的公共數據。(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全省基礎資料庫最佳化升級。建設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經濟治理、電子證照等基礎庫和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應急管理等主題庫,並統一納入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對基礎資料庫、主題資料庫實行規範管理,建立健全政務數據歸集、共享通報制度,完善數據共享標準體系,支撐各級各部門開展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縣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四)完善共性套用支撐“一平台”
最佳化統一身份認證服務。依託現有認證資源,最佳化完善全省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服務功能,豐富認證手段,持續提升服務支撐能力,強化身份識別和隱私保護,提升自然人、法人和公務人員的身份安全認證能力,為各級各部門政務信息系統提供統一的身份認證服務。
最佳化統一電子印章服務。完善電子印章制發、管理和使用規範,最佳化完善省電子印章系統服務功能,支撐電子印章在電子證照、電子文書、電子公文等業務中的套用。積極探索電子簽名的社會化創新套用,推廣電子簽名在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行政執法、電子證明等高頻服務場景的套用。
最佳化統一電子證照服務。按照國家電子證照管理標準規範和相關要求,對省級電子證照系統進行最佳化升級,持續擴展電子證照的套用領域,加強電子證照信息的互認共享能力。探索契約認證、信息加密、認證追蹤等套用,支撐各級各部門電子證照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調取使用和跨省互認。
最佳化統一電子檔案(檔案)服務。按照國家及我省相關政策法規要求,依託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深化電子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建設數字檔案資源體系,推行政務服務電子檔案單套歸檔和電子檔案單套管理,提升電子檔案(檔案)管理和套用水平。
最佳化統一非稅支付和財政電子票據服務。最佳化非稅繳費流程,完善非稅收入網上支付平台功能,持續深入推進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改革,擴大政務服務非稅繳費範圍。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最佳化財政電子票據服務,研究推動財政電子票據一站式查驗與跨省報銷。
最佳化統一公共信用服務。最佳化完善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推進全省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互聯互通,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持續完善全省統一的自然人和法人信用信息庫,確保信用信息安全可信。
最佳化統一地理信息服務。依託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料庫,持續推動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天地圖·山西)最佳化升級,構建三維時空數字基底,不斷豐富平台的數據資源和專題服務,持續提升基礎地理空間服務、自然資源專題地圖套用、遙感信息專題地圖套用等公共服務能力,為全省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源的高效匯聚、實時共享、多層次套用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建立統一視頻監控與感知數據共享服務體系。建立完善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資源目錄,推動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套用。建設集接入、匯聚、共享、套用於一體的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資源共享管理平台,接入省級各部門已建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資源管理系統,支撐公安、應急管理、水利、交通、住房建設等不同感知終端之間的數據匯聚和互動,實現全省視頻監控和感知資源的共享共用。
|
共性套用能力升級。推進共性套用支撐能力升級,完善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印章、統一電子證照、統一電子檔案(檔案)、統一非稅支付和財政電子票據等平台功能,加快推進共性套用與相關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多領域、多系統、多版本的兼容貫通。(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級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視頻監控與感知數據共享平台建設。加快推進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標準化建設,以水利物聯網、應急監控網為試點,統籌整合視頻監控資源和感知資源,建立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資源目錄,打通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資源共享通道,向各級各部門提供多元化視頻監控和感知數據服務。(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級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五)構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一城牆”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明確數字政府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動態監控、主動防禦、協同回響的數字政府安全保障體系,築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螢幕障。充分運用主動監測、智慧型感知、威脅預測等安全技術,強化對雲網數的日常監測、通報預警和應急處置。最佳化政務雲安全管理機制,明確由專業建設單位對政務雲平台負安全主體責任,各政務部門對本部門已上雲的政務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負安全主體責任。建設安全協調指揮平台,加強對網路安全工作的全面感知和統籌指揮。制定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防護框架,落實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基礎制度,推進數據加密、數據脫敏、數據水印、數據備份、數據溯源、隱私計算等技術的全面套用,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強化安全管理運營。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個人信息保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密碼套用安全性評估等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網路安全標準以及數據歸集、管理、治理、共享、開放、授權運營等安全標準規範。建立數字政府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和重大事件處置機制,加強對數據安全的常態化監測和技術防護,嚴格數位化建設中的外包網路安全管理,制定網路安全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程式,定期開展網路安全應急演練,利用攻防實戰演練檢驗各級各部門的網路安全防護能力。
提高自主可控水平。落實國家密碼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的要求,全面推進重要領域的商用密碼套用,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密碼保障系統,定期開展效能評估。統籌數字政府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套用,推進政務信息系統在政務雲上自主可控改造部署。
|
自主可控政務雲建設。有序提升政務雲平台自主可控水平,加快推進信息系統遷移工作,科學規劃雲存儲空間布局,逐步拓展政務雲自主可控服務目錄,推動全省雲資源自主可控能力統一管理、靈活管控。(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級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全省政務雲、電子政務外網態勢感知平台建設。建立完善省市政務雲、電子政務外網態勢感知平台,構建統一的政務雲安全感知、網路安全態勢事件分析研判和聯動處置機制,提升政務終端的準入認證和安全管控能力。(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級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密碼套用改造。推動自主可控國產密碼技術和產品的套用,推進省政務雲平台密碼資源池建設,結合密碼套用試點經驗在省內全面開展數字政府密碼套用及密碼套用安全性評估工作,打造保障數字政府安全運行的堅固城牆。(省國家密碼管理局牽頭,市級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五、構建完善科學規範的制度規則體系
(一)完善運行管理機制
堅持整體謀劃,創新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強化省市縣聯動和部門協同,形成改革合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統籌協調水平。加強對信息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定科學的信息化項目評估與信息系統套用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項目經費、信息系統運用成效與績效評估掛鈎機制,加強對項目全流程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技術運維保障機制,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信息技術運維支撐和制度規範體系。最佳化業務運營服務模式,建立專業化的業務運營團隊,持續最佳化運營服務流程,科學建立考核評價制度。
(二)建立健全標準規範
建立健全省數字政府標準規範體系工作機制,加強數字政府領域的標準管理,統籌推進數字政府標準化制定工作。圍繞政府數位化履職能力和數字基礎底座建設等實際業務需要,梳理對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有序推進數據共享利用、系統整合對接、共性套用支撐、關鍵政務套用、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等標準制定與落實,持續完善已有關鍵標準,推動構建多維標準規範體系。加大數字政府標準推廣執行力度,出台標準實施方案和釋義,建立標準跟蹤評價機制,提升套用水平,以標準化持續促進數字政府規範化建設。
(三)最佳化完善法規制度
加快推進完善與數字政府建設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框架體系,持續抓好現行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修訂完善政務雲、電子政務外網等領域制度規範,推進政務雲、電子政務外網規範管理與安全可控。完善數據領域法規制度,明確數據採集、匯聚、流通、使用、安全、管理等權利義務。建立完善電子印章、電子證照、公共視頻監控資源等方面的政府規章,加強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核,清理與數字政府建設不相適應的檔案。
|
省政務信息化項目線上評估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建設省政務信息化項目線上評估管理服務系統,支持政務信息化項目的全程線上報送、線上評估與專家線上會議、省外專家線上評估,實現項目內容的規範填報與智慧型查重,提高項目評估效率,提升項目方案質量。(省審批服務管理局牽頭,市級政府、省直相關部門配合) |
六、以數字政府建設引領全領域數位化轉型
(一)助推數字經濟發展
聚焦城市治理、環境保護、生態建設、交通運輸、食品安全、應急管理、金融服務、經濟運行等套用場景,鼓勵發展數據存儲、數據治理、數據代理、數據加工等新興數據產業,培育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聚焦信創產業發展,以提高數字政府自主可控水平為契機,建設省級信創重點實驗室,加大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鏈上下游對接配套、重大項目跟蹤服務、龍頭骨幹企業培育,推動信創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二)助力營商環境建設
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助力我省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不斷提升投資環境,深化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枚印章管審批”“證照分離”等改革,推進全鏈條最佳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三)引領數字社會建設
充分整合民政、衛生健康、住房和城鄉建設、應急管理、綜合治理等部門的平台資源,構建格線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治理平台。拓展數位技術在養老領域套用,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最佳化社區黨建、社區公共服務、社區便民服務、社區養老服務、社區數據決策服務,打造一批智慧社區標桿試點,做好智慧健康養老套用試點示範。
(四)發展繁榮數字文化
聚焦文化、旅遊、文物、會展和康養等領域,實施文化旅遊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山西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促進公共數字文化發展。以數位化助力將“忻州+五台山”“大同+雲岡石窟”“太原晉中+平遙古城”建設成特色鮮明、底蘊深厚、功能完善的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加強文物數位化保護。提升文旅數位化預約能力,推廣電子票、雲排隊等消費新方式,逐步構建文化旅遊消費數據監測體系。
七、保障措施
始終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於數字政府建設全過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確保數字政府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省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巨觀指導、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協調解決數字政府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省政務信息管理局要加強組織協調,統籌推進全省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強化套用銜接、數據共享、業務集成,加強溝通對接,突出橫向聯動和縱向貫通,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建立首席數據官制度,明確各級各部門的數據第一責任人,促進數據高效利用。
(二)加大資金支持
統籌利用全省各類信息化建設資金支持數字政府建設。完善政務信息化預算標準體系,探索健全支出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強預算安排和資金使用的統籌管理,不斷完善各級財政資金購買服務的流程和機制。探索社會資本投入、國有資本代建等多元建設模式,推動數字政府建設高質量發展。
(三)提升數字素養
加快建立數字政府領域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培育機制,將提升數位化素養與技能列入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中的重要培訓內容,不斷提升領導幹部的數字素養和履職能力。加大政府數位化專業人才引進力度,為全面增強數字政府建設效能提供重要人才保障。建立多元化的崗位晉升通道和激勵機制,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四)強化考核評估
建立常態化考核機制,將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完善數字政府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強化統計監測、協調調度、績效評估和考核監督,對各級各部門建設情況定期進行評估通報,保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全面、客觀、動態地評估數字政府建設情況,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和經驗交流活動,鼓勵基層創新,推廣典型套用。
(五)加強宣傳培訓
加強對各級各部門數字政府建設創新案例的宣傳推廣,營造全省全面數位化轉型建設氛圍,廣泛宣傳數字政府建設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效,加強輿論引導,不斷提升數字政府的公眾認知度和參與度。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推行“數字無障礙”行動,加強數字技能普及培訓,有效提升全民數字素養,為數字政府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民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