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西省2021—2025年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規劃的通知
晉政辦發〔2022〕107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山西省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規劃(2021—2025年)》已經自然資源部、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1月19日
規劃全文
山西省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規劃(2021─2025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發展山西煤層氣產業和建設國家非常規天然氣能源基地,助力山西“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建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山西省煤層氣勘查開採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關於全面開展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0〕43號)要求,結合我省上輪煤層氣專項規劃實施情況及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實際情況,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中的煤層氣資源除包括狹義上的煤層氣資源外,緻密砂岩氣、頁岩氣及煤礦瓦斯等資源全部屬於本規劃範疇。
本規劃是對山西省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和時序的統籌安排,是指導煤層氣資源地質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業權管理、制定相關產業政策的重要依據,是推動煤層氣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涉及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本規劃做好銜接。
本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規劃期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規劃基礎
一、勘查開發利用現狀
經過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省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打破多年徘徊局面,陸續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尤其自2016年4月原國土資源部在山西啟動煤層氣礦業權管理改革試點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全國首個省級煤層氣勘查開發專項規劃統籌指導下,形成了煤層氣管理“山西樣板”。“十三五”期間山西煤層氣產業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848.12億立方米,地面抽採煤層氣量增加39.69億立方米,實現了大幅增儲上產。山西省煤層氣產業政策在改革中持續最佳化,市場空間在轉型中加快釋放,社會投資在市場中有序集聚,輸氣儲氣等配套設施在發展中逐漸完善,主體油氣企業技術能力在創新中不斷提高,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產業化基地全面開發的格局已經形成,煤層氣產業已步入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在全國油氣行業產生了良好示範效應。
(一)煤層氣資源預測及分布情況
山西省非常規天然氣(包括煤層氣、緻密砂岩氣、頁岩氣)資源非常豐富,預測總資源量約20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預測資源總量的8%。其中,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預測資源量為8.31萬億立方米;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河東地區)緻密砂岩氣預測資源量為1.29萬億立方米,沁水盆地也有廣泛分布,暫未進行資源評價;頁岩氣預測資源量為10.81萬億立方米。
截至2020年底,全省非常規天然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0632.13億立方米,其中煤層氣地質儲量6601.28億立方米,緻密氣4030.85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其中沁水盆地4249.50億立方米,鄂爾多斯盆地東緣6382.63億立方米,完成了“十三五”累計超過1萬億立方米的規劃目標。
(二)煤層氣及油氣礦業權設定情況
“十三五”期間形成了以三大油氣公司為主體、省屬國企和民營企業廣泛參與的多元投資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省境內已設定的煤層氣及油氣礦業權由“十二五”末的48個增加到89個,登記面積4.65萬平方千米。
“十三五”期間新出讓煤層氣探礦權35個。其中以綜合評標方式出讓23個區塊;批准煤炭礦業權人增列煤層氣礦業權7宗,促進了採煤採氣一體化;在全國率先以網上競價方式掛牌出讓2個區塊,實現出讓收益9.2億元,終結了無償取得煤層氣探礦權的歷史;在全國率先掛牌出讓3個廢棄礦井煤層氣抽采試驗區塊,打響了關閉煤礦剩餘資源再利用“第一槍”。
(三)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十三五”期間,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產業化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實現了大幅增儲上產。全省煤層氣利用量達350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標準煤42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704萬噸。2020年,地面抽採煤層氣和煤礦瓦斯抽采總量達到140億立方米。
地面勘探抽采。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施工煤層氣鑽井20312口,在建及建成地面煤層氣產能142.15億立方米/年。
煤礦瓦斯抽采。截至2020年底,全省煤礦全部建成了煤礦瓦斯抽采系統,陽泉、晉城、西山、離柳、潞安等5個煤炭國家規劃礦區瓦斯年抽采量超過1億立方米。
煤層氣資源利用。截至2020年,煤層氣已成為我省工業、商業、交通等產業集群以及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能源。煤層氣、天然氣同網混輸技術穩定成熟;煤層氣(煤礦瓦斯)發電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晉城市總裝機容量28.4萬千瓦,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發電基地,也是世界上瓦斯發電最集中、裝機規模最大的區域。
輸氣管網建設。國家在山西境內建成了陝京一線、陝京二線、陝京三線、榆濟線、西氣東輸等東西向的過境管線;山西投資建成連線11個設區市,111個縣(市、區)的省內管線,輸氣管道總長度已達8610公里,形成“貫穿東西、縱穿南北”的“三縱十一橫、一核一圈多環”的輸氣管網系統。
二、形勢與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與供應矛盾愈發突出。國內外生存發展環境的深刻變革,對我省清潔能源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能源形勢深刻變化要求科學合理開發利用煤層氣
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率問題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能源轉型變革任重道遠。山西要打造能源產業新優勢,必須主動調整最佳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著力解決“規模小、布局散、效益低”等問題,解決上、中、下游聯動發展不足問題,大幅提高煤層氣資源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切實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二)煤層氣資源賦存條件要求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
煤層氣不僅與煤炭共伴生於同一空間,並且與緻密砂岩氣、頁岩氣疊置成藏。各類資源的勘查開發在主攻目標、開採工藝和利益訴求等方面存在差異,同時在開發順序、空間布局、採掘部署等方面又需要統籌兼顧、有序協調。為綜合評價和利用“三氣”資源、煤炭及煤層氣資源,亟需建立更加穩定、有效的協調機制,統籌推動各類資源勘查開採的空間、時序、工藝和技術,促進各類資源的科學布局、有序開發和綜合利用。
(三)煤層氣資源高效開採要求勘探開發技術不斷創新
我省雖然已建立了較為完善有效的煤層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體系,但仍存在很多技術缺陷,導致產能到位率低、氣井產量低、穩產能力差、產業規模發展慢等問題,尤其是因埋深較大導致滲透率低或者受斷裂帶活動影響破壞較大的煤層氣資源,資源高效開發難度大。因此,亟需不斷創新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降低地質風險,提高開發效果,創新研發基於大數據動態資料庫分析評價的“地質工程一體化”煤層氣資源高效開採技術。
(四)實現雙碳目標要求轉變能源開發利用方式
山西要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促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提速,需要緊緊抓住“十四五”碳達峰的這個關鍵期、視窗期,加快儲氣庫建設,完善碳減排、碳儲存、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與管理,充分發揮煤層氣資源在最佳化全省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的重要作用。
(五)深化“一帶一路”要求提升煤層氣產業對外合作水平
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機遇,全面推進我省與沿線地區的礦業交流合作,進一步提高對外合作水平,不斷增強產業發展活力,繼續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更好地把引進境內外企業與引進先進技術、優質管理、高端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改善外資結構,強化創新驅動。不斷最佳化和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充分發揮中央直屬油氣企業、省屬大型能源企業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省內外各方參與煤層氣開發利用的積極性,共同推動煤層氣產業在大開放中實現大發展。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革命的重要論述和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緊密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扛起推動非常規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使命,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完善煤層氣資源管理體制機制,統籌協調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快綠色勘查開發步伐,繼續深化煤層氣行業開放合作,推動我省非常規天然氣大幅增儲上產,為建設國家非常規天然氣能源基地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創新,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公益先行、市場跟進、政府統籌、產權保護的新格局,大力推動共性、關鍵技術的全面創新。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有效促進煤層氣資源持續勘查和產能不斷釋放。
最佳化產業布局,發展煤層氣產業集群。積極統籌各類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功能兼容,著力推動資源開發與區域發展、產業升級、環境保護、空間規劃相協調。著力推進煤層氣產業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使資源開發、管網運輸、儲氣調峰、就地轉化、市場供應等能力相互匹配,形成緊密聯動的產業集群。
加快綠色發展,推進資源低碳轉型。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規定。樹立節約集約的資源觀,加強對煤層氣等“三氣”資源的綜合評價、綜合利用,堅持煤層氣地面和井下立體開發,穩步推進廢棄礦井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提高煤層氣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完善碳減排、碳儲存、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與管理,充分發揮煤層氣資源在最佳化全省能源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合作共贏,構建多元化的開放體系。加強國際、省際交流與合作,吸引國外資本、省外資本和省內各類資本參與煤層氣勘探開發,持續改善和最佳化投資主體結構。繼續加大煤層氣礦業權、勘查開採作業、管網建設與運營等市場開發力度,推動煤層氣產業集約化、市場化、信息化進程。
三、規劃目標
(一)2025年目標
到2025年,煤層氣勘查開發利用布局與結構更加最佳化,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綠色礦山建設全面普及,礦山地質環境顯著好轉,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日趨完善,礦業綠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資源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力爭煤層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5000億~8000億立方米,累計超過1.5萬億立方米、達到1.6億~2.0萬億立方米;力爭探明一批新的接替礦區,為下一規劃期提供新的探明地質儲量,接續煤層氣產業發展的資源保障奠定良好基礎。
——資源開發利用穩步發展。煤層氣、緻密砂岩氣、頁岩氣開發協調推進。地面開採煤層氣年產量新增65億~115億立方米,累計達到145億~195億立方米,新增產能150億~230億立方米/年(含煤礦瓦斯地面抽采40億立方米/年),其中煤炭採空區煤層氣產能新增1億~2億立方米/年。建成一批高標準煤礦瓦斯抽采示範工程,煤礦瓦斯年抽采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利用量達到55億立方米(計入總產量指標)。到2025年,分別建成3個年產50億立方米、3個年產10億立方米以及3個年產3億~5億立方米的煤層氣氣田,形成大、中、小氣田全面開發的新格局,力爭煤層氣抽采量達到250億立方米,地面開採產能建設穩定在290~370億立方米/年。煤層氣勘探、抽采、運輸、轉化全產業鏈條產值超過1000億元,在全省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位置。
——綠色礦業格局基本形成。完善煤層氣勘探評價、地面抽采利用、井下分級利用、廢棄礦井再利用的標準體系和規程規範,資源利用水平和綜合效率明顯提高。整體推進礦區土地復墾和生態環境保護,減少油氣開發對水資源環境影響,鑽探抽采廢水利用率達80%。煤層氣地面抽采採收率達標,緻密砂岩氣地面抽采採收率達標,抽采利用率達到98%。煤礦瓦斯利用量達到55億立方米/年,利用率達到50%。推動新建礦山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要求進行建設,礦區碳匯能力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推動央企省企民企全方位技術交流,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全面合作,搭建煤層氣產學研平台,瞄準支撐高效勘探、高效建產、長效穩產、提質增效等關鍵技術,加強深部煤層氣基礎理論研究,探索深部煤層氣高效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開展深部煤層氣儲量精細評價研究,推動重點礦區不斷增儲擴產,使煤層氣企業逐步由生產型向創新型、高附加值型轉變。
——資源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不斷完善和最佳化煤層氣資源管理運行機制和配套制度,形成可複製、能推廣的先進經驗,為全國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樣板。不斷最佳化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的礦業權公開出讓、有償使用、社會監管、有序退出的完整機制,與生態保護、社會發展、區域協調的統籌機制,使政府巨觀調控與市場調節機制實現有機結合。
(二)2035年遠景目標
到2035年,預計增加探明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力爭煤層氣抽采量達到350億立方米以上。煤層氣產業布局和結構更加最佳化,煤層氣、煤炭開發協調關係更加合理,綜合勘查開發機制更加完善,開發技術全面提升,開發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煤層氣與緻密砂岩氣、頁岩氣“三氣共探共采”和深部煤層氣找礦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進一步完善,煤層氣礦業權市場管理更趨規範,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更加協調發展,煤層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第三章 總體布局
全面落實國家及山西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部署,確立我省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總體布局。
一、勘查開發空間布局
(一)煤層氣規劃礦區
綜合考慮資源勘查開發現狀及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對不同礦區實施分類管理。
1.落實7個國家規劃礦區。重點建設沁水—屯留、左權—昔陽、沁源—安澤、古交—交城、保德—興縣、柳林—石樓、鄉寧—吉縣等7個國家規劃礦區,打造新型現代化資源高效開發示範區,加大優質資源的規模開發利用,支撐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建設。
2.建設7個省級規劃礦區。推進晉中、沁源—古縣、興縣—臨縣、石樓—隰縣、大同、寧武、霍西等7個省級規劃礦區建設,以興縣—臨縣和石樓—隰縣礦區為帶動點,促進找礦突破,形成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接續區。
3.實施34個重點調查評價區。對國家規劃礦區、省級規劃礦區邊界外的其他含煤區域,設定34個重點調查評價區,適時適度投入財政資金,開展煤層氣基礎調查和資源評價工作,為後續礦業權配置開發創造條件。
(二)煤層氣氣田
建成沁水—陽城(晉城市)、永和—吉縣(臨汾市)、臨縣—興縣(呂梁市)3個年產50億立方米級氣田,柳林—石樓(呂梁市)、保德—寧武(忻州市)、壽陽—榆社(晉中市)3個年產10億立方米級氣田,古交—交城(太原市)、安澤—古縣(臨汾市)、長子—武鄉(長治市)3個年產3億~5億立方米氣田,形成大、中、小氣田全面開發的新格局。
(三)煤層氣礦業權設定
1.勘查規劃區塊設定。將未設定礦業權的各類煤層氣資源區,包括原設定礦業權退出區、已設定其他礦業權的非重疊區、煤炭採空區、具有試驗價值的新區,全面納入探礦權設定區劃。另外,已設立煤炭、油氣礦業權在本礦區範圍內綜合開採煤層氣的,也可增列煤層氣探礦權。一個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定一個勘查主體。
2.開採規劃區塊設定。將已經提交(含部分提交)探明地質儲量、在建或者建成產能的煤層氣區塊,以及油氣企業報告後開採區塊、申報規劃期內建設產能區塊,整體納入開採規劃區塊設定區劃。落實開採規劃區塊33個,均為探礦權轉採礦權,其中位於國家規劃礦區內29個、省級重點礦區內4個,一個開採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定一個開採主體。
二、勘查開發具體舉措
以儘快建成煤層氣氣田為抓手,優先保障一批產能建設項目達產穩產,加大重點區塊投資力度,加快形成一批產能建設準備區,引導建設一批煤層氣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區,探索新區域新層系煤層氣資源調查評價新路徑,有序推進“三氣”綜合開發試點,促進資源勘查開發健康發展、持續發力。
(一)以建成煤層氣氣田為抓手,加快煤層氣產能建設
對所有煤層氣採礦權、擬設採礦權、納入氣田建設區塊,加強綜合監管與用地、用水、用電保障,明確勘查開發具體進度,進一步增加探明地質儲量、提高勘探精度,加快國家規劃礦區產能建設,推動中小面積區塊全部轉采、大面積區塊滾動轉采、儘快達產見效。到2025年,採礦權達到49個(含現有採礦權16個),新增產能110億~190億立方米/年(不含煤礦瓦斯地面抽采40億立方米/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350億~5810億立方米,沁水—陽城、永和—吉縣、臨縣—興縣3個大型氣田產氣量分別穩定在56億立方米、50億立方米、50億立方米以上,柳林—石樓、保德—寧武、壽陽—榆社—武鄉3箇中型氣田產氣量分別穩定在15億立方米、8億立方米、8億立方米以上,安澤—古縣、古交—交城、長子—襄垣3個小型氣田產氣量分別穩定在5億立方米、4億立方米、4億立方米以上,全省非常規天然氣總產量穩定在200億立方米以上;同時建成一批高標準煤礦瓦斯抽采示範工程,利用量達到55億立方米,總體實現250億立方米的規劃目標。
(二)加大勘查力度實現找礦突破
對已設煤層氣探礦權實施分類監管,強化勘查約束,提高勘查程度,加快轉采進度。
未提交探明地質儲量的煤層氣探礦權,全面落實《山西省煤層氣勘查開採管理辦法》,督促探礦權人加快勘查進度,限期提交探明地質儲量,爭取局部或全區轉采,預期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550億~2090億立方米。對於探礦權人無繼續投資意願、礦區資源無開發利用價值、限期內未提交探明地質儲量的“三無礦區”,引導或者責令探礦權人退出。
加強煤層氣綜合勘查。鼓勵常規油氣礦業權、煤炭礦業權人,採取獨立申請、合作勘查等多種方式,加快本礦區(非重疊區)內煤層氣資源的綜合勘查評價,具備條件的提交探明地質儲量、辦理採礦權。
(三)穩步推進資源調查評價工作
擴大煤層氣重點調查評價區,適當投入政府地質勘查基金,開展基礎性調查工作。設定煤層氣重點調查評價區34個,其中位於國家規劃礦區內6個、省規劃礦區內13個、一般礦區15個。繼續優選、實施好一批深部煤層氣、新區域新層系煤層氣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具備條件的礦區可公開出讓,鼓勵商業投資,適度開展風險勘查。
根據資源調查情況及科學技術創新成果,適時、適度投入財政資金,引導社會投資,穩步推進、逐步掌握調查評價區的煤層氣賦存規律、資源總量等情況,為後續勘查開發創造條件。其中含煤面積超過50平方千米的34個有利區,可列為財政投資地質勘查項目,也可引入社會投資開展風險勘查;調查評價後備區,可回響投資者申請而設立,主要以競爭方式實施出讓。
三、重大工程與重點項目
為推動全省煤層氣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支撐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非常規天然氣產業化基地建設,規劃期內部署和實施兩項重大工程,努力形成一批創新成果。
(一)兩大非常規天然氣產業化基地建設工程
通過規劃引領、市場運行,加快建設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三氣”共探共采示範基地和沁水盆地煤層氣高效勘探抽采示範基地。集中研究區內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的賦存規律、綜合評價指標,尤其是加大2000米以深煤層氣、緻密砂岩氣、頁岩氣資源的研究力度,完善產業支持政策、勘探抽采技術,加快區域煤層氣(油氣)基礎設施配套、資源利用轉化,打造綠色勘查、綠色開採新模式,推動資源高效開發與生態文明建設、企地聯手做大產業與拉動區域脫貧攻堅有機結合,促進我省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提高本省和京津冀地區清潔能源保障能力。
(二)全省煤礦瓦斯抽采全覆蓋工程
繼續實施全省煤礦瓦斯抽采全覆蓋工程,禁止甲烷濃度大於30%瓦斯直接排放。加強煤礦井下瓦斯抽采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煤礦四區聯動採氣採煤一體化建設,實施井上、下聯合瓦斯抽采示範工程;突破並推廣複雜地質條件下煤礦瓦斯高效抽采技術,建設單一厚煤層開採條件下瓦斯抽采示範工程和特厚煤層綜放開採條件下瓦斯抽采示範工程;推進採空區、廢棄礦井煤層氣資源評價及配套開採技術研究,建設殘餘瓦斯抽采利用示範工程。重點建設晉城、陽泉等2個10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采規模化礦區,焦煤集團、潞安化工集團等2個5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采規模化礦區,按照安全、高效、綠色發展要求,切實提高煤礦瓦斯、煤矸石、礦井水綜合利用水平,實現“三零”排放。
(三)科技創新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1.基礎理論創新集成。依託國家及山西省現有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申請設立山西煤層氣高效快速抽采技術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加強煤層氣高滲富集規律研究及有利區塊預測評價、深部煤層氣富集規律與有利區預測、構造煤煤層氣勘查開發技術、煤層氣開採對地下水影響分析、煤炭地下氣化等課題的研究,探索研究煤層氣及煤系共伴生資源共生機制和協調開發模式,推進深部煤炭資源和廢棄礦井滯留煤地下氣化可行性研究進程。
2.關鍵技術聯合攻關。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煤層氣重大開發項目為依託,實現重點礦區煤層氣在評價、勘探、儲層改造、排采、集輸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形成適於我省煤層氣資源條件的地面開發技術及裝備體系。在主要煤層氣抽采企業間建立技術攻關共享平台,推動形成企業間取長補短、共同研發、成果共享的技術攻關機制。
第四章 以新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創新發展,最佳化產業管理機制
(一)繼續最佳化煤層氣資源管理體制
按照“放開市場、盤活區塊、激發活力、加強監管”的思路,探索建立礦產(煤層氣)—土地—林草—礦山環境聯動審批管理模式,積極推進晉城市煤層氣綜合改革試點建設,不斷最佳化和完善煤層氣勘查開採體制機制,繼續擴大煤層氣上游勘探市場,引入社會資本,加快勘探進程。
最佳化和完善煤層氣探礦權競爭性出讓制度,嚴格執行《山西省煤層氣勘查開發管理辦法》,做好做優煤層氣探礦權延續登記管理和探礦權退出工作,促進區塊有序流轉。
健全油氣地質資料公開和共享機制,建立油氣資源動態監管信息平台,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實施煤層氣勘查開採年度信息公示實地核查制度,繼續最佳化和完善已建立的國家與省分級登記、聯動監管的煤層氣資源管理新機制。
(二)創新煤層氣產業化發展的技術載體
繼續優選立項、組織實施一批調查評價項目,探索深部煤層、其他區域煤層氣(油氣)成氣規律、“三氣”共探共采規律,支持開發利用布局調整和產業持續發展。開展技術需求調查,確定共性關鍵技術選題,加強煤層氣勘查開發利用、煤礦瓦斯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構建政府支持引導、企業主體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推進煤層氣等“三氣”資源優質優用、分級利用、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和科研院所,競爭取得、參與實施國家和省級財政投資的煤層氣(油氣)領域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形成具有原創性的技術成果。鼓勵和引導煤層氣企業與其他技術單位,通過聯合攻關、合作投資、技術外包等多種方式,加強低階煤、構造煤、鬆軟煤層、深部煤層等煤層氣資源的勘查、開發、評價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煤層氣先進勘探、開發技術的套用,提升地面抽采技術、采動卸壓抽采、採空區抽采一井多用技術。
(三)探索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煤層氣資源交易平台
按照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範的要求,建立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促進公平競爭和有序流轉;理順煤層氣交易和管網輸配價格,強化供需契約約束;大力培育天然氣網上交易,加強供需銜接,探索建立公平規範的天然氣(煤層氣)現貨市場交易平台,集中發布具體交易價格、氣量和流向,反映價格變化,探索形成市場認可的基準價格,確保氣源價格能夠涵蓋開發成本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成本,確保下游工業用戶能夠買得起、用得上。充分利用管網公平開放的政策利好,在優先保障省內用氣的前提下,合理化管輸收益,建立高效、公平的管輸系統和交易平台,為上中下游企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促進煤層氣產業健康發展。
二、堅持協調發展,建設煤層氣產業集群
大力推進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結構布局調整,科學統籌煤層氣和煤炭資源的綜合評價綜合開發,著力構建資源開發與區域發展、產業轉型、環境保護協調有序的資源勘查開發保護格局。
(一)最佳化勘查開發布局
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國土空間戰略規劃,構建區域資源優勢互補、勘查開發定位清晰、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促進勘探投資優先投向基礎設施配套區域、基礎設施優先向重點礦區配套、勘探投資和基礎設施優先向主要消費市場傾斜,加快項目建成達效,有效化解過剩產能。
(二)嚴格規劃分區管理
構建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規劃分區管理體系,明確準入條件和政策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佳化資源開發空間格局,推進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文物保護相銜接,與《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保持一致。
(三)科學統籌煤層氣相關資源勘查開發
按照“空間劃開、時序錯開、急需先上、綜合利用、合理避讓”的原則,統籌協調煤層氣與煤炭、常規油氣、鋁土礦、地熱等資源的勘查開採布局、時序、規模和結構,促進多種資源的科學開發、有序開發和綜合開發。重點統籌好煤炭、煤層氣開發時序,做好採氣採煤施工銜接。推廣採煤採氣一體化的“晉城模式”、煤炭和煤層氣企業合作共贏的“潞安模式”、先採氣後採煤的“三交模式”,積極探索煤炭和煤層氣企業合作的其他模式。加強省內含煤盆地資源賦存規律研究,推動煤系“三氣”資源綜合勘查開發。新設煤層氣或煤炭探礦權,必須對煤炭、煤層氣資源進行綜合勘查、評價。支持煤炭礦業權人、油氣礦業權人在非重疊區對本礦區資源進行綜合勘查開發。
(四)統籌協調煤層氣開發與城鄉建設
統籌規劃布局,避免建城壓礦或建礦廢城,促進城鎮發展與煤層氣資源開發相協調。在編制城鎮建設、交通發展、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時,要探索規劃“留白”制度,考慮礦產資源稟賦狀況,充分論證,為煤層氣開發及長遠發展預留彈性空間,做到相互兼容、相互促進。在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城鎮市政工程設施、重大線性工程沿線等一定範圍內開採煤層氣資源,要按照有關規定嚴格管理。
在煤層氣礦業權範圍內新建、擴建項目,嚴格執行《山西省煤層氣勘查開採管理辦法》規定,做好壓覆審批和分層使用等工作。設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範圍時,涉及探明煤層氣資源儲量的,有關主管部門應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對接,組織嚴格論證。對於因進入各類保護地需退出的探明儲量區,探索納入國家能源戰略儲備。
三、堅持綠色發展,構建綠色能源供應體系
(一)推進煤層氣綠色勘查開發
堅持煤層氣勘查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主動對接全省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國家及我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要求。加強綠色勘查開採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研發與推廣,積極推進綠色勘查與開發。嚴格執行國家技術規範規程和“三率”指標要求,健全完善我省煤層氣產業的相關技術標準,構建采前有規劃、采中能控制、采後可恢復的綠色採收體系。因地制宜推廣“多井一場”、“井工廠”模式,大力推進叢式井鑽井、氣水管線同溝敷設工藝,嚴格執行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石油天然氣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規範開展節地評價,從根本上落實節約用地要求。提前謀劃“以水定產”勘查開發部署方案,推廣施工用水循環利用、污水廢水淨化、泥漿固化等技術,以及邊開發、邊復墾、邊歸還開發用地模式,落實施工場地周邊水土保持措施,減少勘探、抽采、運輸、轉化中的污染與破壞。加強危險化學品使用管理,有效防控安全隱患,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鼓勵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礦區風能、光能、地熱能、零散氣,解決生活生產用能。
(二)全面提升煤層氣(煤礦瓦斯)綜合利用水平
推進煤層氣綜合利用基礎設施和綜合利用園區建設,實施煤層氣分散式能源、煤炭採空區煤層氣利用示範項目、低濃度瓦斯高效發電項目,推廣煤礦區瓦斯抽采管網安全智慧型調控、調配與氣源處理技術,配套建設煤層氣液化廠、壓縮站、加氣站,各供氣企業嚴格按照不低於其年契約銷售量的10%建立天然氣儲備系統,加快完善產業化基地區域性儲氣調峰設施,形成若干個煤層氣(煤礦瓦斯)零排放示範區。全面落實高瓦斯煤礦和瓦斯突出礦井“采前抽、采中抽”,大力推廣煤礦瓦斯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鼓勵通過民用、CNG、LNG、濃縮、發電、乏風瓦斯氧化等方式,最佳化煤礦區瓦斯輸配系統建設與聯網,實現煤礦瓦斯就地利用、安全利用、梯級利用和規模化利用,確保煤礦瓦斯利用率達到50%。
四、堅持開放發展,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以提高資源型經濟開放度為抓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內對外開放合作,努力形成靈活多樣、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發展格局,開創煤層氣產業開放發展新境界。
(一)營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
完善煤層氣產業開放政策,適度放寬外資投資準入限制,加大對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穩步推進勘查、抽采、運輸、利用等全流程的投資開放、作業開放和市場開放。搭建統一、開放、透明、有序的平台,央企、省企、民企、外企一視同仁、同台競爭,深化技術創新、項目投資、市場拓展等多種形式的務實合作。發布《山西省煤層氣勘查開採行業服務指南》,規範行政審批(核准、備案)和監管事項的辦理依據、實施主體和管理層級,清理市、縣沒有法定依據的審查、檢查、監管事項,改善一線施工環境,降低非生產性成本,切實為煤層氣行業投資者加油減負。
(二)大力引進資金和先進適用技術
堅持引資、引技、引智並舉,完善政策措施,鼓勵引進先進的勘查開發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以山西省政府、自然資源部、央企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示範基地為載體,以省級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為先導,搭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平台,吸引國內外、省內外具有實力的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山西煤層氣勘查作業市場。鼓勵各類資金參與煤層氣資源開發、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新技術開發套用項目,以及煤層氣加工轉化、輸氣管網、調峰站建設,鼓勵引入先進適用的節能降耗工藝、技術和設備,減少煤層氣勘探抽采和運輸轉化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下游利用水平、擴大利用領域,市場行銷能力、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成為國內一流綠色能源綜合供應體和新能源戰略支持服務體,助推山西煤層氣產業由“生產型”向“經營型”和“創新型”轉變,下游市場業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積極培育煤層氣資本市場
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和區域性金融機構合作,努力爭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支持,有效利用各類國外優惠貸款;探索建設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對煤層氣勘查開發全周期給予多渠道融資支持,降低煤層氣行業融資成本。
五、堅持共享發展,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體系
(一)完善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機制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完善收益分配製度。煤層氣企業的對外合作區塊轉采時,根據行政法規規定,落實地方投資入股,實現開採企業註冊在當地、稅收留在當地。堅持煤層氣開發利用與鞏固脫貧成果相結合,支持煤層氣(油氣)礦業權人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與當地政府合作發展礦區公益事業,改善礦區基礎設施和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規範落實占地補償安置措施,引導發展鄉村經濟、特色服務、生態旅遊,實現政府、企業、礦區民眾共建礦區和諧環境、共享資源開發收益,形成開發一方資源、惠及一方百姓、帶動一方發展的良好局面。爭取國家支持,實行傾斜政策,在找礦突破重點工程部署、開發項目布局、礦業權投放等方面,優先向太行山、太岳山、呂梁山等革命老區和剛脫貧地區安排。
(二)擴大技術成果交流與基礎設施共享
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聯動的成果交流與信息共享機制,推動信息技術、煤層氣科技創新與勘查開發深度融合,加快公益地質勘查數據匯聚、集成與更新,建設“智慧氣田”,豐富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內容,組織面向全行業的基礎理論和先進適用技術交流,促進煤層氣技術裝備及創新成果的互用互通。制訂和執行統一的煤層氣、頁岩氣、煤系天然氣進網質量標準,推進煤層氣與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混輸共輸,鼓勵煤礦區瓦斯輸配系統聯網,建立公平、開放的管網輸配機制,提高全省氣源運輸、調配與保障能力。推動跨層級、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制度對接,促進政策聯動、監管合作,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第五章 環境保護與治理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嚴格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和準入,加快推進環境治理工程,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煤層氣勘查開發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復墾復綠、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恢復等制度,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嚴格執行《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暫行)》(GB21522—2008)。落實新建(改擴建)煤層氣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在選場、選站、選線過程中必須避開生活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泉域重點保護區、森林公園、永久性公益林等生態環境保護核心區。
創新綠色勘查實施手段。採用新手段、新方法、新工藝、新設備,推廣無人機航空物探、淺鑽、攜帶型鑽機、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勘查技術,從源頭上減少和控制煤層氣資源勘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強化生產過程的監測和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各生產企業應主動監測鑽井、壓裂、排采等作業過程對井場及周邊生態環境、聲學環境、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響。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嚴格落實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提取制度,加快推進礦區環境治理恢復,全面實施礦區土地復墾,把煤層氣企業建設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對未按礦山開發治理方案進行開發治理、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企業,屬地自然資源及相關部門依法進行查處。
第六章 規劃實施與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有關市縣政府應緊緊圍繞實施“氣化山西”戰略,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間協調配合,搞好政策銜接,形成推動規劃實施的合力。明確規劃實施責任分工,制定規劃目標落實考核辦法,對主要指標、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務落實情況加強考核,確保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大政策支持
嚴格落實國家關於煤層氣勘查開發利用的市場定價、財政補貼、稅費優惠、瓦斯發電上網加價等優惠政策,通過新增煤成氣增儲上產專項資金、完善省級非常規天然氣補貼政策、設立能源轉型發展基金、加大政府專項債支持力度等方式,促進全省煤層氣開發利用;對地面直接從事煤層氣勘查開採的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減免礦業權使用費。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我省有關規定,優先安排煤層氣勘查的臨時用地以及抽采項目的建設用地,規範實施煤層氣勘查開發等項目建設用地的支持政策。加大對公益性煤層氣勘查投入和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授信支持和金融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煤層氣企業發行債券、上市融資,支持重點煤層氣開發利用項目建設。
三、強化評估管控
建立規劃實施監測和動態評估機制,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生態環境廳等有關部門加強產業形勢分析、產業發展的統計和監測,強化對規劃實施和環境影響跟蹤分析和動態評估,掌握規劃布局、開發時序、主要任務等主要目標和重大工程完成進度,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及時進行評估,提出解決辦法。重點煤層氣(油氣)企業要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等方式,把年度計畫目標落實到位,並嚴格績效考核。
四、完善信息體系
完善煤層氣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做好規劃管理信息數據與相關信息資源的整合,實現與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資源儲量、礦業權等基礎數據的銜接和共享,以規劃管理信息化帶動規劃管理科學化,提高規劃管理的效率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建立規劃資料庫動態更新機制,因經濟發展或重大工程等事項確需新增或調整的勘查開採區塊,原則上實行集中動態調整,每年集中調整一次,並及時上報納入規劃資料庫。
五、嚴格監督管理
進一步完善規劃實施監督管理機制,加強信息公開、政務公開、項目公示,明確監管的重點內容、工作部署和具體監管手段。健全規劃監督檢查制度,實行專項檢查與經常性監督檢查相結合,強化對規劃重點區域勘查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將規劃實施成效納入礦產資源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倒逼責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