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四五”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規劃

《山西省“十四五”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規劃》是加快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山西全方位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為貫徹落實《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及《“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等相關檔案特制定的規劃。由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於2022年6月21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十四五”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規劃
  • 印發機關:山西省農業農村廳
  • 印發日期:2022年6月21日
  • 發文字號:晉農市發〔2022〕3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

印發信息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山西省“十四五”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規劃》的通知
晉農市發〔2022〕3號
各市農業農村局,廳有關處、中心:
為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研究制定了《山西省“十四五”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
2022年6月21日

規劃全文

山西省“十四五”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規劃
加快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山西全方位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為貫徹落實《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及《“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等相關檔案,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背景
(一)發展成效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強化統籌組織和政策支持,加快推進全省農業農村生產智慧型化、經營網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線上化,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生產智慧型化示範套用。依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開展農業物聯網套用試驗示範。在大田農業上,推廣套用氣象監測、土壤墒情監測、作物生理生態監測、水肥一體化灌溉等技術;在設施農業上,綜合套用物聯網技術和產品,實施溫室集群環境監測調控、水肥藥自動控制、病蟲害監測預警等精準化作業;在畜禽養殖上,推動環境採集調控、飼料精準投放、廢物自動清理、疫病健康識別等智慧型設備廣泛套用和互聯互通;在水產養殖上,推動實現水環境信息監測及換水、增氧、增溫、投料等自動控制。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農業物聯網套用示範基地的認定工作,評選認定了10個省級農業物聯網套用示範點。山西省農業物聯網服務平台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了示範點省市縣三級農業物聯網數據同步共享。
經營網路化蓬勃發展。我省農產品電子商務高速增長,2020年農產品網上零售額達到41.2億元,同比增長19.3%。阿里、京東、蘇寧等國內頭部電商和樂村淘、糧易、貢天下等本土電商共同發力,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生鮮農產品電商異軍突起,縣域微商蓬勃發展,湧現出一批農產品線上銷售新模式。我省與阿里、拼多多、美特好、樂村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構建以天貓、京東、抖音為核心的“晉字號”特優農產品網路行銷矩陣,打造中國農民豐收節——“網上購物節”、京東“大同好糧”——大同古都燈會行銷節、隰縣梨花節等一批品牌電商活動。連續3年舉辦了農民手機套用技能培訓周活動,使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
管理數據化初見成效。初步完成山西省農業農村大數據管理平台架構設計,建設了山西省農業農村大數據基礎數據中心、信息資源共享整合平台、農業地理信息服務平台,制定了農業農村信息化標準規範,發布了《農業信息基礎數據元》(DB14/T 1764-2019)和《農業信息資源目錄體系》(DB14/T1765-2019)兩項地方標準。構建全省農業農村數據共享服務體系,逐步實現農業農村系統數據資源的共享共建。山西省智慧農機大數據云平台(一期)、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台建設運營。
服務線上化全面提升。2017年啟動全省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成17000餘個益農信息社,覆蓋全省90%的行政村。益農信息社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四類服務”,使農民民眾和新型經營主體獲取信息更加便捷高效,初步實現“進一家門、辦樣樣事”。截止2020年底,全省依託益農信息社累計提供便民服務416.1萬人次,電子商務累計成交額達8.8億元。同時,12316三農信息服務平台及時適應農民民眾信息需求途徑的變化,開發了微信小程式,形成語音、微信、網路等多渠道服務方式。
基礎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我省連續實施了六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全省行政村4G網路覆蓋率達到100%,城鄉“數字鴻溝”顯著縮小。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農科院信息所、山西樂村淘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入選2017年度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
數字鄉村建設穩步開局。出台《山西省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每年制定數字鄉村年度工作要點,紮實有序推進農業生產、鄉村治理、鄉村文旅、鄉村教育醫療等的數位化建設。臨汾市隰縣和洪洞縣、大同市雲州區、晉城市高平市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右玉縣、隰縣、萬榮縣獲評全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運城市率先建成全省第一個全市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系統。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薄弱,數據資源分散,全省農業大數據平台、農業農村基礎數據源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數據整合共享不充分、開發利用不足,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尚未啟動;二是農業信息技術投入不足,與傳統農業產業融合度不深,套用場景不夠豐富,示範帶動和節本增效作用不明顯,尚未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和路徑;三是支撐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分等分級、包裝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網貨開發水平有待提升,線上行銷能力仍然是短板;四是農業農村數字經濟尚處於起步階段,數字經濟在農業中的占比遠低於工業和服務業;五是數字農業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不健全,信息化人才、機構隊伍建設、市場化運營能力沒有跟上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需要。
(三)發展機遇
從國際看,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都將數字農業農村作為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相繼出台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畫”、“農業技術戰略”和“農業發展4.0框架”等戰略,構築新一輪產業革命新優勢。從國內看,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彌合,數位技術的普惠效應有效釋放,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從省內看,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圍繞“網、智、數、器、芯”五大領域,統籌布局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體系,大力培育數位化產業,加快“數字山西”建設,數字經濟正成為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十四五”時期是山西推進農業農村數位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順應時代趨勢、把握髮展機遇,加快數位技術推廣套用,大力提升數位化生產力,搶占數字農業農村制高點。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數字山西和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主線,數位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著力構建全省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位化改造,強化數字農業農村重大工程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智慧型化、經營網路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用數位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重點突破。把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擺在優先位置,加強統籌協調、頂層設計、重點布局,在基礎設施上優先滿足,在產業發展上優先考慮,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力爭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堅持需求導向,數據驅動。以農業產業發展、農民生活服務、鄉村治理能力需求為導向,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數據驅動發展機制,全面提升鄉村發展水平。
——堅持政策引導,多方共建。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和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形成政策引導、企業主體、合作共享、共建共贏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
——堅持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統籌城鄉信息化同步實施、協同並進、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城鄉資源最佳化配置和全要素生產效率提升。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農業農村數據採集體系基本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路、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基本建成。數位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農業生產數位化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經營網路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業數字經濟比重明顯提升,農業農村信息服務更加便捷,鄉村數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日趨完善。
“十四五”時期山西省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主要指標
指標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長
屬性
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
24.56
35
7.3
預期性
農產品網路零售額占農產品總交易額比重(%)
6.5
13
14.8
預期性
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
72.3
85
3.2
預期性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
1.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標準化建設
充分利用省級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設施、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大數據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大數據平台以及無人機、物聯網等技術,提升“天空地”全要素數位化、農業資源權屬數位化管理能力。推動制定、修訂和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統一標準體系框架,規範數據處理流程;規範數據採集、數據預處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管理等流程,強化數據的實時性和標準化,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標準規範體系。
2.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庫建設
建設數據治理系統和數據挖掘系統等套用系統,重點建設農業自然資源、重要農業種質資源、農村集體資產、農村宅基地、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大資料庫。拓寬農業農村數據採集渠道,最佳化統計調查方法,鞏固和完善傳統監測統計體系,推廣物聯網、網際網路、遙感等現代化信息採集模式。構建農業農村數據匯聚體系,推動國家數據下行、市縣數據上行、平行單位共享、業務系統整合、“天空地”一體化採集和工作數據全省統一直報,實現全省農業農村數據的“聚通用”。
3.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套用平台建設
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建設“產業提升體系、鄉村治理體系、惠農服務體系”三大套用平台。整合涉農數據資源,構建全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張圖”,建設統一的數據匯聚治理和分析決策平台,實現農業農村數據可用、可查、可視和科學高效管理。圍繞我省特色優勢農產品開展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積極爭取支持推進山西省農業農村大數據省級中心及市級分中心建設。
(二)構建智慧農業生產體系
1.發展智慧種業
加快種質資源保護、種業創新攻關、市場監管等領域數位化套用。加快構建全省種質資源大數據平台,全面完成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完善農業種質資源分類分級保護名錄,建立健全種質資源交流共享機制,推動資源及信息充分共享、高效利用。加快推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鑑定。初步構建種質資源DNA分子指紋圖譜庫,挖掘一批高產、優質、抗逆種質和基因資源,強化育種創新基礎。開展種業創新平台和種業大數據平台建設,依託科研院所、種業企業,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開展“晉”字品種協同攻關,力爭在雜糧、畜禽等地方特色品種方面攻克一批種源“卡脖子”技術。加快種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品種“身份證”。
2.發展智慧農田
緊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八個方面的內容,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數位化管理體系,提升農田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設全省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台和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張圖”,實現數據驅動的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實施、竣工驗收、管護利用等全程動態數位化監管。建設智慧農田管理測控系統,實現農田灌排水等田間智慧型作業。建立完善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利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強化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模型模擬技術等科技支撐,統籌現有工作平台、系統等資源,建立土壤三普統一工作平台,實現普查工作全程智慧型化管理,建立集空間、屬性、文檔、圖件、影像等信息於一體的山西省土壤三普資料庫。
3.發展智慧種植業
推進數字田園、智慧農場建設,加快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推動智慧型感知、分析、控制等技術和裝備在大田種植和設施園藝領域集成套用,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投入品施用精準化、田間管理線上化。加快發展數字農情,利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地面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動態監測重要農作物的墒情、苗情、蟲情、災情等“四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升監測能力和氣象預測預報能力。充分利用第三次土地普查、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有關數據,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大力推進糧食生產信息化,在有機旱作科研基地和生產基地建設可追溯信息系統和智慧型化管理系統。完善農藥數字監管平台,提升農藥數位化監管手段,推進農藥質量追溯體系和生產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4.發展智慧畜牧業
推進智慧牧場建設,支持新建一批以雲平台、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為重點的“網際網路+”的智慧養殖示範企業。加快規模化養殖場數位化改造,推進電子識別、精準上料、畜禽糞污處理、疫病防控等數位化設備集成套用。加大養殖裝備智慧型化研發,依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企業為主體,聚焦重點畜種,突出飼草料收穫加工、消殺防疫、精準飼餵、環境控制、畜產品採集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關鍵環節,集中開展科研攻關。推動畜牧業管理信息化,建立集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畜禽屠宰加工監控、畜牧統計監測等為一體的行業綜合管理平台;加強動物疾病監測、診斷和防控信息化建設,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測報追溯體系,實現重大動物疫情實時監測、風險研判、早期預警和態勢預報。建設提供畜禽產業發展、畜禽市場行情、畜產品交易、疫病防控應急處理與遠程診療綜合服務平台。
5.發展智慧漁業
推進智慧漁場建設,加快工廠化、池塘、魚菜綜合種養等養殖模式的數位化改造,推進水質線上監測、智慧型增氧、精準飼餵、尾水處理、疫病防控、水產品分級分揀等技術套用。構建全省水產養殖信息服務平台,開展智慧漁業示範,引導鼓勵養殖企業廣泛套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養殖漁情信息採集、水質線上監控、飼料魚藥精準投放和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推進漁業漁政管理數位化技術套用,建設漁業漁政管理信息和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漁業執法數位化水平。加強漁業統計信息化,及時收集發布產能、供給、需求、價格、貿易等信息,強化生產和市場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形勢,合理引導預期。
6.發展智慧農機
加快農機裝備數位化改造,支持對現有的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自走機具加裝基於北斗、5G的定位導航系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高精度遠程作業監控系統、智慧型數據採集終端設備,實現大型自走複合農業機械智慧化升級。積極推進畜禽水產養殖裝備、果園機械化裝備、設施農業裝備、農產品初加工裝備信息化、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圍繞農田精細平整、精準播種、精準施肥、精準施藥等環節,積極引進研發符合我省農業生產實際的智慧型系統和高端複合智慧型農機裝備。積極發展“網際網路+”農機作業,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農機供需對接、智慧型作業、維修診斷、安全監控等市場化信息服務,促進農機共享共用,提升農機服務效率。推廣套用手機APP、人臉識別、補貼機具二維碼管理和物聯網監控等技術,完善農機化管理服務平台,提升農機鑑定、農機監理、農機補貼、農機推廣、農機服務等管理服務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構建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體系
1.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數位化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體系,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身份標識化、質量安全可溯化。建立以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為核心的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制定質量追溯、執法監管、檢驗檢測等數據共享機制。鼓勵支持規模化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建立追溯系統,用信息化手段規範生產經營行為。普遍推行農戶農資購買卡制度,強化農資經營主體備案和經營台賬管理。匯集生產經營數據以及種子(種苗、種畜禽)、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田間施用等數據,構建以縣為單位的投入品監管溯源與數據採集機制。
2.推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數位化
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產品加工領域的深度套用,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引導支持一批企業加大設備技術改造,推廣套用智慧型分揀、無損檢測、包裝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提高加工成套裝備信息化水平。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提升鄉村多元價值,推動大數據賦能特色優勢產業,鼓勵發展生態農業、創意農業、眾籌農業、體驗農業、定製農業、共享農業、雲農場等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業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建設直播基地,發展直播經濟,培育打造網紅主播和網紅農產品。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推進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線上經營,推廣數字創意漫遊、沉浸式體驗等新模式,推動鄉村旅遊在山西智慧旅遊雲平台上線上“雲”,接入“一部手機游山西”APP平台。
3.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把電子商務作為發展鄉村數字經濟的重要抓手,落實好農村電子商務支持政策。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以產業為基礎、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為核心、配套服務為支撐,培育一批鄉村e鎮,形成“產業+電商+配套”的可持續發展電商生態體系。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進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快遞網點、村級服務站點建設,加強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信息化建設。實施特色農產品上網工程,鼓勵各地對接省內外知名電商平台開設地方特色農產品館,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鼓勵引導更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在電子商務平台上開店交易,藉助抖音、快手、微信等視頻號等新媒體平台開展直播帶貨,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補和套用協同。
(四)構建鄉村公共服務信息化體系
1.建立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依託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推動網上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功能延伸到鄉村,建立完善適應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發展需求的信息綜合服務平台,推進涉農服務事項線上辦理。深化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有序整合益農信息社、電子商務進農村、供銷e家、郵樂購等服務平台資源,豐富服務內容、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務能力,逐步實現“進一家門,辦多家事”。銜接做好12316三農服務熱線和12345並行工作,指導各地加強專家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充分考慮農村居民老齡化實際,結合老年人的現實需求,加快推廣套用適老化和無障礙信息服務,助力老年人群體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2.建立農技信息服務平台
發揮好國家級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優勢,加大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全國農業科技雲平台等宣傳推廣套用。加快完善我省12316微信公眾號功能,最佳化農業專家線上服務模組,加強專家隊伍建設,線上為農民解決生產、加工、貯藏、流通等難題。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利用信息網路技術,開展市場信息、農資供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農產品初加工、農業氣象“私人定製”等領域的農業生產性服務,促進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便民化。
3.增強農業農村數字創新能力
整合農業科教系統數據資源,推動農業科研數據共享,增加農業科技服務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科技協作攻關。發揮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的引領帶動作用,集聚農業科技創新,大力推動政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推動數字農業農村技術協同創新,重點突破一批數字信息關鍵核心技術。加強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聯盟、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生產技術集成運用,形成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農技推廣等領域的數字共享機制。
4.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智慧型化監測
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手段,對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回收、處理等全過程進行監測分析,實時監測垃圾清運數量,提高處理收運效率。強化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開展過程管控、水質監控和設施運營狀態評估。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對農村地區房屋、道路、河道、特色景觀等公共生活空間進行監測管理。加快農村廁所革命管理平台建設,實現線上監督。四、重點工程
(一)數字農業創新套用工程
圍繞農業實現智慧型化生產、精準化監管、便捷化服務的總體目標,開展縣域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數據資源建設,構建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推進數位技術的綜合套用和集成示範。積極爭取國家數字農業創新套用基地,優先選擇省內數位化水平較高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以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縣,全縣域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質量安全監管等領域的數位化改造,建設環境監測控制系統和生產過程管理系統。對接國家數字農業創新套用中心,中試和熟化一批數字農業關鍵技術和設備,實現相關技術產品集成套用示範、標準驗證。
(二)“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建立完善適應農產品網路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推進生產環節數位化改造,擴大農業物聯網示範套用,推動網路化、綠色化、標準化生產,加強產地預冷、分等分級、初深加工、包裝倉儲等智慧型設施建設。培育壯大縣級農產品電商運營主體,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農產品網路銷售服務體系。打造“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形象,優選一批質量好、品牌優、聲譽高的“晉字號”農產品,構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品牌矩陣。拓展線上行銷渠道,發揮行銷戰隊包聯服務作用,完善龍頭電商旗艦店,引導更多經營主體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鼓勵更多網際網路企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創新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穩步推進陽曲縣、隰縣、臨縣、長子縣4個“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國家試點縣試點工作,及時總結試點經驗。
(三)農業農村大數據“1311”工程
搭建以“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指導的全省三農信息化基礎框架,構建一個以大數據資源庫為基礎、三大套用體系為支撐、一張產業融合發展圖為總攬和一個決策分析平台為核心的“1311”的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
1.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庫。建設數據資源庫系統和數據挖掘系統等套用系統,升級原有數據採集存儲系統,構建涵蓋農田水利、農田建設、鄉村治理等農業農村廳新業務領域和鄉村振興領域的10大主題資料庫。
2.農業農村大數據套用體系。產業提升體系。建設種植業決策監管系統、漁業監管一體化平台、種質資源管理系統、農村土地流轉管理系統、農業金融服務平台、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系統等。鄉村治理體系。開發農村人居環境綜合監測系統、農村廁所管理系統、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系統和宅基地管理系統等。惠民服務體系。開發三農專家服務系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系統、智慧鄉村服務平台、便民服務微套用。
3.產業融合發展一張圖。構建集數據共享、數據分析、數據套用為一體的農業農村時空一張圖,形成農業、農村、政務等專題套用,實現以圖管地、以圖管農、以圖智農、以圖防災、以圖決策,提高管理服務的實時化、可視化、精細化。
4.鄉村振興決策服務平台。建設鄉村振興決策服務平台,全面展示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全貌,實現“關鍵指標有數字、關鍵業務有過程、關鍵環節有分析、關鍵趨勢有預測、關鍵成效有比對”。同時,平台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數據挖掘、數據建模等技術,構建村畫像、企業畫像、土地評價、市場價格等4個大數據分析模型,為全面掌握全省各類主體總體發展狀況提供模型支撐和大數據支撐。
(四)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建設工程
依託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圍繞提升數字農業農村自主創新能力的目標,整合資源、協同推進,建設數字農業農村創新體系,針對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技術集成套用與示範,在全省布局建設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積極申報國家級數字農業農村創新分中心。加快完善專用設施和研發條件,建設技術攻關、裝備研發、產品測試和系統集成創新平台,研發推廣智慧型裝備、套用軟體和集成解決方案,為數字農業創新套用基地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建立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團隊,為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培養和輸出人才。
(五)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監測評價體系工程
打造全省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監測與評價體系,對全省各縣(市、區)進行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編制發布年度山西省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進一步調動縣域層面發展數字農業農村的積極性,提高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堅持關鍵績效指標理念,持續最佳化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將信息化評價結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內容。
(六)數字農業農村人才培育工程
充分發揮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優勢,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人才梯隊和科技創新團隊信息化領軍人才建設。結合基層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人員培訓,提高為基層提供信息化服務能力。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結合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畫和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推動開設網上開店、短視頻製作、直播帶貨等實用型課程,培育一批既懂生產又懂經營的複合型高素質農民隊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切實把數字農業農村工作擺上數字山西建設重要位置,將數位化理念融入到鄉村振興全過程,建立健全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工作協調機制,統籌規劃推進本地區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
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一體化政策,加大對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資金、項目、資源整合力度,鼓勵採取以獎代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運作模式,引導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三)創新體制機制
加快形成跨界融合、共建共享、眾籌共贏的推進格局,探索“政府主導、市場主體、農民主人”的可持續發展機制,推動科研體制創新,強化激勵機制,促進關鍵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四)開展試點示範
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方向,組織實施一批基礎好、成效高、帶動性強的示範項目。建立“典型示範、輻射引導、熟化推廣、全面發展”的數字農業農村重大工程示範推廣模式,加大在種植業、畜牧業、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商務和信息綜合服務等方面的試點示範力度,不斷提升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
(五)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和選派“兩委”主幹的人才優勢,對農民開展信息化知識的宣傳普及和套用指導,增強農民網路套用技能。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宣傳推廣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成功模式和典型經驗,營造良好氛圍。
(六)保障網路安全
嚴格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原則,著眼數字農業農村各級信息化平台全生命周期,制定完善相關制度,做到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確保網路運行安全、重要數據安全和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