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山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質量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質量強省建設,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精神,結合山東實際,制定本綱要。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著力提升產品、工程、服務質量,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全面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質量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邁上新台階,以質量促發展、保民生能力持續增強,人民民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質量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產業質量競爭力走在前列。質量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業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發展實現重大突破,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0,服務業供給有效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成一批優勢產業集群,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特徵更加明顯。
——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穩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和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8%以上,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6%,消費品質量合格率滿足高品質生活需要,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滿意度穩定在滿意區間,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綜合評價分數達到86。
——品牌高端化建設成效突出。多領域、分層次的品牌體系基本建成,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更加健全,“好品山東”等品牌規模進一步壯大,品牌運營能力不斷增強,引領產業向智慧型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發展。獲得中國質量獎及提名獎企業數量達到30家以上,培育產業集群品牌30個以上。
——企業質量發展能力顯著提高。企業質量創新機制更加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更加健全,質量人才隊伍更加強大。“領航型”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融通發展,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新型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推廣。培養造就一批首席質量官、建築工程大師、齊魯大工匠、卓越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等質量骨幹人才。
——質量基礎設施運行規範高效。質量基礎設施布局更加合理、管理體制更加最佳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效。新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0家以上,國家質檢中心數量達到50家,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達到100個以上。
——質量治理現代化水平整體躍升。質量制度體系更加科學完備,質量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同機制進一步完善,智慧監管、信用監管、綜合監管體系有效運行。市場主體質量意識顯著增強,全社會質量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質量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
到2035年,質量強省建設卓有成效,質量競爭型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先進質量文化深入人心。
二、鑄就產業質量競爭新優勢
(三)提升產業基礎質量。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產業基礎質量短板,實施產業基礎質量提升工程。開展材料質量提升技術研發與套用驗證。推進基礎製造工藝與質量管理、數字智慧型、網路技術深度融合,提高生產製造的敏捷度和精益性。加快基礎軟體技術研究套用,提升先進制造領域嵌入式軟體質量,豐富軟體適配平台、試驗測試環境、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供給。
(四)最佳化產業質量生態。堅持產業發展與質量提升同頻共振、一體推動。精準補鏈、延鏈、強鏈,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提升質量水平。推動企業建設產業鏈協同創新平台,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加強智慧財產權合作,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開展重點行業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加快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推行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建造,實施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建設綠色供應鏈。鼓勵產品研發製造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廣定製化服務、共享製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服務型製造新模式。
(五)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以“十強產業”為重點,大力開展優質產品基地建設,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整、質量穩定可靠、創新力強的產業集群。創新產業集群質量管理機制,組建質量標準創新平台,暢通質量創新成果轉化套用渠道,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爭創國家級集群。實施現代種業振興行動,培育壯大一批種業企業和育種綜合體,爭創千億級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數字經濟、醫養健康、精品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集群建設。加強先進技術套用和質量管理創新,形成質量卓越產業集群。鼓勵產業集群所在地積極爭創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區。
(六)強化區域質量發展示範。全面最佳化質量發展格局,健全區域質量合作機制。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青島都市圈創新質量管理理念,發揮產業質量優勢,開展區域質量協同發展試點,探索有特色的質量效益型發展路徑。聚焦膠東經濟圈特色海洋資源,全面增強海洋產業競爭力,打造全國科技與新產業引領區、世界領先的現代海洋和裝備製造產業聚集區。支持魯西、魯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支柱產業質量升級,鑄就質量發展比較優勢。持續開展質量強縣(市、區)創建活動,深化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建設,爭創質量強國標桿城市,推動更多城市進入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工作成效突出地方行列,爭創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成效突出地方。
專欄1 質量競爭力提升工程
——質量強業行動。實施中小企業計量夥伴計畫,全面提升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計量保證能力。開展標準“領跑者”行動,以先進標準引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促進消費。開展“智慧財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推動全省智慧財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和保護標準提升。開展質量幫扶活動,有效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實施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提升行動,積極推廣政府質量獎獲獎單位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到2025年,推動2000家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模式。
——優質產品基地建設。對接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圍繞我省重點產業發展規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現代輕工紡織等產業,開展山東省優質產品基地建設。到2025年,新增山東省優質產品創建基地60個,新增山東省優質產品示範基地40個。
——質量強省示範。以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和全省質量強縣(市、區)創建為抓手,對推進質量強國(省)建設工作成效突出地方加大激勵支持力度,推動不同類型城市立足自身定位和資源要素優勢,制定實施城市質量發展戰略,提升質量發展水平,推動城市建設與質量發展融合共進,促進城市治理精細化、品質化、智慧型化發展。到2025年,創建質量強縣(市、區)30個,在全省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質量發展示範城市,支持有條件的城市爭創質量強國標桿城市。三、提升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
(七)強化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持續推進“食安山東”建設。加大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監測監管力度,持續打擊禁限用藥物違法違規使用行為。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強化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分等分級。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良好農業規範的認證管理。深入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充分發揮各級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作用,建立健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加強鄉鎮(街道)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規範化建設,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城鄉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體系,全面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推動食品企業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採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範,提高生產經營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實施“品質魯藥”建設工程,加強藥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省市縣藥品檢驗檢測體系,全面提升藥物警戒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加強農產品食品藥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完善信息化追溯體系,實現重點類別產品全過程可追溯。
(八)推進消費品工業品質量提升。深入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以創新供給引領消費需求,加快傳統消費品疊代創新,擴大智慧型家電、智慧型終端等新型消費品供給,增加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消費品供給。實施質量可靠性築基工程,大幅提升智慧型製造水平和質量控制能力,持續提升產品穩定性、可靠性、一致性。加快傳統裝備智慧型化改造,大力發展高質量通用智慧型裝備。鼓勵企業通過個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產、智慧型化服務滿足用戶需求。推進消費品內外貿同線同標同質。
(九)促進工程質量水平提升。全面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責任,突出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壓實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主體責任。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提高全過程質量管控水平。嚴格工程質量監管責任,強化省市縣三級監督保障機制建設,建立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實施差異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加強建材質量監管,開展重點領域建材專項整治,落實建材生產單位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完善質量追溯機制。積極發展BIM設計、智慧型施工、智慧型運維,大力推廣套用綠色建材,發展裝配式建築、綠色建築,加快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套用。加大公路水路工程質量監管力度,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技術標準規範,提升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推進智慧交通、智慧港口建設,實行精品製造和精細管理。開展數字水利建設,提升對河湖水系、地下水、水利工程等涉水信息的實時監測和智慧感知能力。
(十)推動服務業擴容提質。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傳統服務行業改造升級,大力培育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持續推進服務領域改革開放,努力構建優質高效、布局最佳化、競爭力強的服務產業新體系。以創新、標準、品牌、滿意度監測等理念方法引領服務質量提升發展,助力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開展優質服務標準建設行動,健全服務業質量標準體系,實施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範,推行優質服務承諾、認證、標識制度,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質服務市場主體和知名品牌。在物流、商務諮詢、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領域,開展質量標桿企業創建行動;在大眾餐飲、家政服務、物業管理、房屋租賃、旅遊等生活性服務領域,開展服務質量滿意度提升行動;圍繞城鄉居民優質便利生活需要,合理布局便民服務設施,持續增強城鄉教育、養老服務、基本醫療、文化體育、口岸公共衛生等領域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服務質量監管力度,持續開展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探索開展重點服務行業質量監測。
專欄2 服務質量攀登工程
——生產服務。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加強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建設。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提升技術研發、工業網際網路、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等科技服務水平。完善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供應鏈金融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培育現代航運綜合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智慧物流、供應鏈物流,最佳化物流通道。加強重大裝備、特種設備、耐用消費品售後服務能力建設,做好後市場服務。
——品質生活。大力發展大眾餐飲和公共運輸服務,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創新發展家政服務、物業管理、房屋租賃服務,提升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培育優質品牌。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消費體驗,打造鄉村旅遊、康養旅遊、紅色旅遊等精品項目。培育體育賽事活動、社區健身等服務項目。規範網路購物、移動支付、醫療美容等有序發展。完善城市社區鄰里中心、鄉鎮商貿中心、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網點布局建設。
——普惠服務。大力推進“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深化“雙全雙百”工程。發揮數位化平台優勢,賦能公共文化場館服務。升級“網際網路+就業”,打造“創業齊魯·樂業山東”品牌。實施老有頤養重點工程,提升養老服務供給水平。加強公共配套設施適老化、適兒化、無障礙改造。推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發展普惠性托育,提高學前教育公辦率,到2025年學前教育公辦率達到55%以上。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四、推動品牌高端化發展
(十一)加快品牌體系建設。建立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品牌發展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創建品牌的內生動力,營造共建共享的品牌生態環境。加快構建以“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為主體、各類品牌為基礎的山東品牌體系。實施品牌築基工程,發揮企業、行業協會作用,孵化品牌群體。實施品牌培育工程,對各行業部門依據法律法規、政策和品牌建設相應技術標準產生的品牌,納入“好品山東”培育庫融合發展。堅持分類指導、梯次培育,一體推進技術、標準、質量、品牌管理創新,打造自主創新、品質高端、信譽過硬、市場公認的“好品山東”好品庫。實施高端品牌引領工程,鍛造一批優勢明顯的品牌精品。積極爭創中國質量獎,持續開展省長質量獎評選活動。
(十二)加強品牌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品牌標準架構,建設由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套用標準組成的品牌標準體系,在品牌術語、技術參數等方面制定一批基礎標準,在產品工藝、檢測試驗、安全環保等方面制定一批技術標準,在品牌發展、品牌評價、信用管理等方面制定一批套用標準。緊緊圍繞產業鏈布局,聚焦產業發展,制定一批“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標準,擴大“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影響力。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
(十三)提升品牌知名度。支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品牌運營能力,打造一批高端品牌。宣講山東品牌故事,傳播山東品牌文化,增強消費者對“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的品牌認同。建立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體系,嚴厲打擊品牌仿冒、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為品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專欄3 “好品山東”建設工程
——增強品牌質量競爭力。鼓勵企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加強品牌設計、市場推廣、品牌維護能力建設。推動產品設計、文化創意、工藝美學、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深度融合。構建“好品山東”品牌體系,融合“山東製造”、“山東手造”、“山東海工”、“食安山東”、“齊魯建造”、“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泰山品質認證”、“地理標誌”、“山東老字號”、“高端品牌培育企業”等品牌,完善“好品山東”培育庫。
——提升品牌建設軟實力。在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設立品牌研究專項課題,開展“好品山東”品牌建設、評價、運營推廣等理論研究。支持品牌建設機構發展,推動品牌價值評價和結果套用。加強品牌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校開設品牌相關課程,培養引進一批產品設計和行銷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品牌運營能力的企業家。到2025年搭建2—3個品牌專業服務平台,制定300項以上品牌標準。
——提高品牌影響力。加強社會組織與相關機構合作交流,提升山東品牌傳播力。依託各類博覽會、展會,推動“好品山東”形象標識使用。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聯合共建服務網路、研發體系、展銷中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五、提高企業質量管理能力
(十四)提升質量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強質量基礎性、原創性研究。支持企業牽頭組建質量創新聯合體,協同開展質量技術、管理、機制創新,提高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整體效能。整合政產學研金服用優勢資源,打造開放式創新服務平台,面向中小微企業開放資源、套用場景和研發需求,助力中小微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質量改進、品牌建設。
(十五)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水平。鼓勵企業實施以質取勝生產經營戰略,堅持“質量第一”、“一次做好”,推行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新型質量管理體系。實施質量管理數位化轉型工程,支持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構建數位化、智慧型化質量管控模式。組織開展質量強企示範和質量標桿選樹活動,深入推廣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方法,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成熟度。廣泛開展質量信得過班組建設、質量知識競賽等民眾性質量活動。鼓勵企業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帶動全員質量意識和質量能力提升。
(十六)壯大高水平質量人才隊伍。健全企業家培養、激勵、服務機制,加強對企業家的精準培訓和青年企業家的接力培養,加快培育一批崇尚質量、重視質量的企業家。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加強質量經理、質量工程師、質量技術能手隊伍建設。完善“高精尖缺”人才培養引進機制,打造“青創齊魯”工作品牌。全面推進質量人才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加強質量相關學科建設和專業設定,推動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培育複合型技術工人。
六、打造質量基礎設施創新套用高地
(十七)加快質量基礎設施集約創新。合理布局質量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各類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台,推動計量、標準、檢測、認證集約服務產業鏈發展。開展質量基礎設施能力提升行動,加強碳計量標準、技術規範研發,推進標準數位化建設,加快認證認可技術研究由單一要素向系統性、集成化方向發展。圍繞高端製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建設省級質量標準實驗室,爭創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質檢中心。鼓勵企業加強質量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制定支持質量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圍繞質量基礎設施科技攻關,在省級科技計畫中立項研究項目、課題或專題設立重點專項。
(十八)提高質量基礎設施管理水平。加強質量基礎設施信息化、規範化、標準化、系統化建設。最佳化質量基礎設施管理,提升制度管理、資質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統籌質量基礎設施平台建設,規範平台服務標識、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服務協調發展。探索建立質量基礎設施效能評價機制,建立效能評價模型,形成效能評價標準體系,加強動態監測。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分級分類管理,提高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水平。
(十九)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加強協同服務,構建以省級服務平台為引領、市級平台為樞紐、縣級和園區平台(工作站)為基礎的質量服務體系,全域推動“市場主導、政府推動、資源集約”服務模式套用,持續落實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統籌質量技術資源,建立質量基礎設施共享機制,協調質量技術服務機構共享服務資源。
專欄4 質量基礎設施能力最佳化工程
——最佳化計量服務。完善計量管理體系,開展省級工業計量標桿示範,構建新型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統籌建設公用計量標準,完善地方計量技術規範,推動建立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大力培育碳計量中心、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先進測量實驗室等計量技術平台,推進計量數位化賦能,開展計量設備遠程、線上、嵌入式校準技術研究套用。到2025年新建升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600項以上。
——創新標準供給。建立質量效益為導向的標準體系,加快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產業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開展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提升標準供給質量,加大標準實施力度。持續開展標準“領跑者”行動,開展關鍵技術領域標準攻關。支持省內標準制定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到2025年制定100項原創標準,建設20個省級技術標準創新中心,爭取5個國際或國家技術標準組織落戶。
——提升檢驗檢測、認證質量。健全檢驗檢測、認證監管體系,落實主體責任,規範從業行為。深化檢驗檢測機構改革整合,建立與現代產業體系緊密銜接、融合發展的檢驗檢測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落戶山東,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檢驗檢測中心建設。最佳化“泰山品質”認證流程,擴大領域,打造知名認證品牌。加強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品牌發展和保護力度,加快推行綠色產品認證,推動認證結果採信。持續推進小微企業認證提升行動。到2025年新增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小微企業3萬家、綠色產品認證企業1000家。
——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聚焦產業質量提升需求,依託服務平台體系,落實“一站式”服務“惠百城助萬企”行動要求,幫助企業解決質量難題。強化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技術機構科研實力、管理效能。七、提升質量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十)加強質量法治建設。加強質量領域地方立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質量制度體系。推進綜合執法部門聯動,形成統一指揮、橫向協作、縱向協同的監管執法機制,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智慧財產權、工程質量違法違規等行為。健全產品和服務質量擔保與爭議處理機制,推行第三方質量爭議仲裁。支持開展質量公益訴訟和集體訴訟,嚴格執行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質量法治宣傳教育,普及質量法律知識,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十一)最佳化質量政策供給。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健全省市縣三級質量激勵機制,對質量管理先進、成績顯著的組織和個人實施激勵。落實質量分級制度、質量相關保險制度。鼓勵企業實施質量承諾和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完善政府採購政策和招投標制度,加強採購需求管理,推動形成需求引領、優質優價的採購制度。完善質量發展資金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引導資金投向質量攻關、質量升級、質量治理、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質量增信融資制度,加大對中小企業質量創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完善質量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職業培訓制度和職稱制度,實現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有效銜接。完善質量水平狀況分析評價體系,開展全省質量發展競爭力評價。最佳化質量政策評估機制,強化結果反饋和跟蹤改進。
(二十二)提升質量監管效能。落實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國家強制性認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措施,不斷最佳化審批准入流程。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措施,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加強工作經費保障,加大涉及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的產品及重點服務領域的監管力度。加強網路平台銷售商品質量監管,實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建立健全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分析評估制度。完善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落實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和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加強重點領域市場秩序監管,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環境。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強化智慧財產權監管執法,提升專利、商標、著作權、地理標誌、植物新品種、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等智慧財產權保護能力。嚴格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檢驗監管,完善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
(二十三)推動質量社會共治。全面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持續推進“放心消費在山東”行動,以高品質需求牽引高質量供給。促進廣大企業全面加強質量管理,提升質量主體責任意識。鼓勵行業協會、商會、消費者組織提供標準制定、品牌建設、質量管理、權益維護等服務,推進行業誠信自律。引導消費者主動參與質量促進、社會監督等活動,提高維權意識和能力。發揮媒體作用,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營造崇尚質量、創造質量的社會風尚。深入開展全民質量行動,大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持續辦好“質量月”、“中國品牌日”、“世界計量日”、“世界標準日”、“世界認可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系列活動。
專欄5 質量惠民工程
——開展大眾消費放心行動。實行產品質量責任雙向追查制度,嚴查不合格產品流向。推廣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系統。探索實施快速檢測,大力發展快檢技術和裝備。開展隱患排查、風險化解,有效處置產品服務質量事件、特種設備事故、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加強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預防治理。
——開展數字消費省心行動。加快推進網路購物、線上教育、線上醫療、數字家庭、智慧社區等各類數位化消費場景建設,研究制定數字消費服務標準。強化產品質量管控,規範商品行銷宣傳,完善售後保障機制。探索建立“網際網路+服務”質量標識、信用評價、服務公開承諾等制度。
——開展權益保障順心行動。完善質量多元救濟機制。鼓勵企業投保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相關保險,健全質量保證金制度,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全面推行住宅質量信息公示和“先驗房後交房”制度。推廣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引導經營者主動與消費者協商解決糾紛,落實快速回應機制。規範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督促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加強消費維權服務站規範化建設,完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評估機制。八、組織保障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質量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質量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山東省質量強省及品牌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組織協調,推動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整體有序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將質量強省建設納入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相關教學內容。完善質量工作考核評議機制。成立山東省質量強省建設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加強質量發展前瞻性和戰略性問題研究。
(二十五)強化工作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質量強省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加強工作條件保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保障措施,做好綱要組織實施工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要做好政策統籌銜接,促進產業、財政、金融、科技、貿易、環境、人才政策與質量政策協同。
(二十六)嚴格監督評估。探索建立質量督導機制。對綱要實施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揚。建立綱要實施評估機制,省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請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