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19年12月1日(農曆己未年十月初十日)她出身在
清貧的家庭。七歲喪父。
1929年進當地醒獅劇藝社學藝,學
花旦。可是所投的科班兩次解散,後考進
嵊縣華堂鎮
大華舞台。
1933年冬她離開科班,與別人搭班在浙東的寧波、紹興、杭州一帶演出。
1934年年底,
沈家門一個戲班請新鳳舞台出身的
葉彩金唱頭肩旦,聘剛從
瑞雲舞台滿師的
竺水招唱二肩旦,唯獨缺少小生,這位班主聽說尹桂芳旦角、生角兼能,於是一邊托人來聘請,一邊自作主張地將尹桂芳取名為“尹雲峰”,掛出了牌子。尹桂芳到了沈家門,一見此狀,哭笑不得。由花旦改演小生,誰知用“尹雲峰”的名字扮演小生,竟使她成了名。
1938年尹桂芳正式進軍大上海,加盟了舊上海老閘橋旁的
永樂戲院,後在同樂戲院領銜演出。那個時期,正是上海越劇由花旦台柱向小生台柱過渡的時期。
1941年,《呂布與貂蟬》。
1942年6月,尹桂芳與來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閘大戲院演出了《黃金與美人》、《春花泣秋風》等新戲。1944年,尹桂芳不顧劇場老闆的反對,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請來了編導人員,並採用立體布景、寫實的道具和效果、新穎的燈光,在龍門大戲院演出了《雲破月圓》,又演出了《殉情》,觀眾反應良好。
1945年春,她聘請洪鈞、徐進、弘英、蘭明等先後編演了《
石達開》、《夜短情長》、《寶玉與黛玉》、《春閨夢裡人》、《幾時重相見》、《荒島恩仇記》、《
沙漠王子》等新戲,影響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寶玉與黛玉》中的《寶玉哭靈》和《
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電台播唱後,聽眾反響強烈,越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交果。這時尹桂芳的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流派。
1946年,她與
竺水招搭檔成立
芳華越劇團,任團長。長期演出於境內貴州路麗都大戲院,先後演出了《雲破月圓》、《殉情》、《
石達開》、《
葛嫩娘》、《
光緒與珍妃》等一大批既有思想內涵又能吸引觀眾的新戲,尤其是《寶玉與黛玉》、《
沙漠王子》和時裝戲《回頭想》、《
秋海棠》、《
浪蕩子》等戲,接二連三地引起轟動。由於她藝德出眾、人品高尚,越劇姐妹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尹大姐”。
1948年,先後與傅全香、王文娟搭檔,在蘭心和新光兩家劇場主演了《
陸文龍》、《浪淘沙》、《魯男子》、《
桃花扇》等新戲。越劇觀眾投票選舉“越劇皇帝”,色藝雙絕、德藝雙馨的尹桂芳榮登榜首。
1951年,在大眾劇場義演《
杏花村》,為抗美援朝捐獻"越劇號"飛機作出貢獻。
1952年在麗都大戲院排演了古典名劇《
西廂記》和新編歷史劇《信陵君》、《陳勝吳廣》,《梁祝哀史》等。
1954年,華東戲曲匯演,她主演的《
屈原》獲得劇本、表演、音樂一等獎。
1955年當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
1958年,在現代劇《紅花村》中扮演先進的服務員,產生了不小的社會反響。
1959年起為福州市人民代表。
1959年
1月
25日,尹桂芳率“
芳華越劇團”全體演職員六十三人,登上了從上海開往福州的第53次列車。她懷著一股熱情,毅然舉團遷往福建,到八閩之地去繼續播撒越劇藝術的種子。尹桂芳曾在《
紅樓夢》、《
西廂記》、《
沙漠王子》、《
盤妻索妻》、《
屈原》、《
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賈寶玉、
張生、梁玉書、
梁山伯、屈原、等人物形象,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芳華越劇團在尹桂芳的領導下,培養出一批“尹派後秀”,在歷屆省戲劇會演中,均獲獎。
1960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
1963年起,任福建省政協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常年處於極其惡劣的生活環境中,加之以一些非人待遇對身體所造成的侵害,尹桂芳倒下了,中樞神經損傷,一手一足癱瘓。身殘志不殘,仍然為振興越劇事業,培養越劇新人積極地貢獻自己的力量。粉碎“四人幫”後,尹桂芳帶病恢復了“芳華”。
1978年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並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副主席。現任福建省政協委員、
芳華越劇團名譽團長。
1979年處於半癱瘓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藝術研究所和上海越劇院的幫助下,舉辦了盛況空前的"尹桂芳
越劇流派演唱會"。這一天,她重新登台,與袁雪芬一起,唱起了《
山河戀》的"送信"選段。容納一萬多人的文化廣場座無虛席。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養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藝術生命的延續,用她自己的話說:殘了尹桂芳,自有後來人。
1986年
芳華越劇團在福州舉行規模龐大的建團40周年大會及尹派藝術演唱會。
1990年
12月
10至
17日,
芳華越劇團首次應邀出訪香港,演出了《
紅樓夢》、《
玉蜻蜓》、《何文秀》等優秀劇目,香港同胞首次欣賞到芳華的藝術風采。
2000年3月1日上午08:15分,尹桂芳走了,但她卻留下一筆閃光的越劇藝術遺產。
社會活動
1939年2月6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滬演出
1941年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劇大會串”舉行
1941年1月21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滬越國紅星十班大會串”舉行
“全滬越國紅星十班大會串”在上海浙東大戲院進行。日夜場演出折子戲。演出劇目有:
1941年1月22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劇九班大會串舉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故鄉災款遊藝大會,聯合在大來、天香、卡德、民樂、永樂、南洋、同樂、浙東、萬國等戲院演出的越劇團,假座上海更新舞台舉行九班大會串。劇目有《
碧玉簪》、《
孟麗君》、《
沉香扇》等。
馬樟花、李艷芳、王水花、
毛佩卿扮演
王玉林,施銀花、
筱丹桂、
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
小白玉梅、
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麗君,
竺素娥、張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華,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飾蔡蘭英,屠杏花、竺素娥、張湘卿、尹桂芳分飾
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農曆辛巳年閏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大會舉行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國救濟婦孺總會籌募捐款委員會主辦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大會,在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日夜共演4場。劇目有《御筆樓》、《采桂別桂》、《
樓台會》、《
楊貴妃》、《
恆娘》、《林慧娘》、《
販馬記》、《
碧玉簪》、《紅玉公》、《
貂蟬》、《拾玉鐲》、《女欽差》、《書房會》、《
寶蓮燈》、《馬寡婦開店》等。參與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
小白玉梅、
邢月芳、
商芳臣、
筱丹桂、賈靈鳳、袁雪芬、
馬樟花、徐玉蘭、趙瑞花、
竺素娥、邢竹琴、
范瑞娟、尹桂芳、
竺水招、
姚水娟、李艷芳等演員。
1942年4月15日,農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樂戲院
傅全香加入同樂戲院,與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農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滬越劇聯合大會串義演舉行
1944年9月,農曆甲申年:尹桂芳開始越劇改革
尹桂芳在龍門大戲院開始越劇改革,首演新越劇《雲破月圓》(由
深紅編劇,
紅英導演),並建立劇務部。
洪鈞(
韓義)、野鶴、
鐘泯、
徐進、
藍明等相繼加入。
1945年12月24日,農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為籌募嵊縣善後救濟經費,全滬越劇大會串舉行
為籌募嵊縣善後救濟經費,假座天蟾舞台舉行全滬越劇大會串。劇目有
筱丹桂、徐玉蘭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會》;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鵑血》;
姚水娟、張桂蓮的《血濺洞房》;傅全香、張湘卿的《送鳳冠》;尹桂芳、
竺水招、徐天紅的《兩代兒女》;尹樹春、
玉牡丹的《大劈棺》;
金香琴、
金月樓的《御筆樓》等。
1946年2月2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芳華劇團成立
1947年4月8日,農曆丁亥年閏二月十七日:尹桂芳、竺水招首演時裝越劇《浪蕩子》
以尹桂芳、
竺水招為首的芳華劇團,在九星大戲院首演反映上海現實生活的時裝越劇《
浪蕩子》,由徐進編劇,嚴進導演。
1947年7月29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劇十姐妹”簽訂聯合義演契約 越劇界一批著名演員在上海四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會,為聯合義演簽訂契約。在上面簽名的有尹桂芳、徐玉蘭、
竺水招、
筱丹桂、
袁雪芬、
張桂鳳、吳小樓、傅全香、徐天紅、范瑞娟(次序按契約原件排列)。這十位演員人稱“越劇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
因在上海的越劇演員處處受著老闆的控制、盤剝和欺凌,她們渴望有自己的劇場,能自由地演戲。為了籌建創建越劇實驗劇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個年輕的越劇演員,發起舉行聯合大義演。演出劇目是《山河戀》,地點在黃金大戲院。這十位演員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蘭、筱丹桂、徐天紅、傅全香、張桂鳳、吳小樓。
1947年8月29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戀》獲準繼續演出
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來的“勒令停演”後,袁雪芬、尹桂芳、吳小樓和湯蒂茵,到社會局與局長吳開先展開面對面的說理鬥爭,取得勝利,《山河戀》獲準繼續演出。該劇演至1947年9月12日結束。
1947年9月23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初九日:芳華劇團改組為雲華劇團
因尹桂芳去香港,原芳華劇團改組為雲華劇團,
竺水招為團長,演出於上海國泰大戲院,首演劇目為《未婚妻》,主要演員有吳小樓、
周寶奎、
焦月娥、
張茵、賈靈鳳等。
1948年7月13日,農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華劇團 尹桂芳從香港返滬,重建芳華劇團,與
王文娟搭檔,演於蘭心戲院,首演劇目《
陸文龍》。
芳華越劇團遷往新光大戲院演出,尹桂芳與傅全香搭檔,老生為徐天紅。
1954年5月22日,農曆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華越劇團首演《屈原》
1957年4月,農曆丁酉年:“越劇之家”上海市經濟委員會成立
為在
嵊縣建立“越劇之家”,成立了“越劇之家”上海市經濟委員會,袁雪芬任常委會主任,尹桂芳、戚雅仙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雲等10人為常委。集資採取義演形式。義演從4月上旬開始,至1959年2月為止,共籌義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農曆戊戌年十一月初七日:芳華越劇團首演《紅花村》
芳華越劇團新作現代劇《
紅花村》,首演於瑞金劇場。該劇由
陳曼、
王艷霞編劇,朱家訓導演,尹桂芳、徐天紅主演。
1962年,率領芳華越劇團”回娘家(上海)“演出,劇目:《盤妻索妻》、《紅樓夢》,受到上海文化藝術界和觀眾的熱烈歡迎。
1979年處於半癱瘓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藝術研究所和上海越劇院的幫助下,舉辦了盛況空前的"尹桂芳
越劇流派演唱會"。這一天,她重新登台,與袁雪芬一起,唱起了《
山河戀》的"送信"選段。容納一萬多人的文化廣場座無虛席。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養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藝術生命的延續,用她自己的話說:殘了尹桂芳,自有後來人。
1986年
芳華越劇團在福州舉行規模龐大的建團40周年紀念大會與尹派藝術演唱會。當年“
越劇十姐妹”中的傅全香等以及尹派傳人,從上海趕來祝賀並同台獻藝。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葉飛題了“越劇奇葩”賀詞。當年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尹桂芳唱腔選集》一書。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32開,14萬字。專門介紹了尹桂芳生平與藝術的《一代風流尹桂芳》也隨後出版。
1993年4月18日,農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風流——尹桂芳”藝術系列活動舉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風流——尹桂芳”藝術系列活動在她家鄉浙江
新昌舉行3天,除進行藝術研討外,還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領上海、
浙江、福建的弟子
尹小芳、
尹瑞芳、
茅威濤、
趙志剛、張學芬、
王君安、
張麗君等演出尹派名劇。上海的中年演員
張國華、
朱祝芬,也參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選場。
主要作品
尹桂芳一生演過上百個劇目,其代表作有《
屈原》、《江姐》、《浪蕩子》、《
紅樓夢》、《西廂記》、《何文秀》、《
玉蜻蜓》、《
信陵君》、《
盤妻索妻》、《
沙漠王子》等。代表人物:賈寶玉、何文秀、梁玉書、屈原、
張生、信陵君等。塑造了一系列經典藝術形象。
個人事跡
身殘意堅
一九七九年,處於半癱瘓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藝術研究所和
上海越劇院的幫助下,舉辦了盛況空前的“尹桂芳越劇流派演唱會”。這一天,她重新登台,與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戀》的“送信”選段。容納一萬多人的文化廣場座無虛席。以後,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養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一批批尹派弟子的成長與成熟,是尹桂芳藝術生命的延續,用她自己的話說:“殘了尹桂芳,自有後來人。”
尹派味道
20世紀80年代,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派小生藝術創始人尹桂芳在電視台錄製個人藝術集錦。其中包括尹桂芳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
屈原》片段,在這齣戲裡,尹桂芳一改以往儒雅俊秀的小生形象,以老生應工飾演大詩人屈原。其中的《天問》,尹桂芳運用紹興大板,白口和唱腔交叉呈現,慷慨激越,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然而,一位年輕的樂隊成員聽後竟說:“咦,一點尹派味道都沒有嘛。”尹桂芳一愣,繼而笑笑說:“小鬼,尹桂芳唱的都還不是尹派啊?”正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流派藝術,中國的戲曲藝術才如此色彩斑斕。然而,流派一旦形成和固定,“懂行”的觀眾就會以流派特徵要求流派傳人,甚或像上述那位樂隊成員,竟以條條框框約束起流派創始人來。其實,尹桂芳當時跟那位樂隊成員還說了一句話:“我的唱腔都是根據人物來的,可不能在‘屈原’里放何文秀的唱腔。”所以,學流派,切不可拘泥於固定的模式,只求學得像,而要根據人物塑造的實際需求進行運用和突破。
《梁祝》
作曲家
何占豪道:在浙江工作的他無意中聽到尹桂芳演唱的《山河戀》,他被深深吸引了。來上海工作後,哪裡有尹派演出哪裡就有他的身影。20世紀50年代,單位領導讓他為梁祝譜曲,“要寫深刻的,很美的。”何占豪有些犯難。一天,家門口正好有尹桂芳的演出,許多工廠女工雖然很窮,穿著開口的鞋子,但還是擁到劇院門口探著腦袋看,“每次聽到‘妹妹呀……’這一段時她們就特別興奮,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訝。”也正是那一刻,何占豪突發靈感,寫下了《
梁祝》的開篇曲:“咪索拉多銳拉多索……是從尹老師那偷來的。”
與《紅樓夢》
錫佩說:“驚聞越劇
藝術大師尹桂芳魂歸道山,悲痛久久地籠罩在我的心頭。回想那時趙志剛在上海大劇院創演新編《
紅樓夢》的訊息,我是何等地為尹桂芳感到欣慰”。
趙志剛談到他曾向恩師尹桂芳請教塑造賈寶玉這一人物之關鍵,已病重不能言語的尹桂芳艱難地用心寫出了一個“情”字。這一字恰恰道出了我多次欣賞尹桂芳表演賈寶玉的深切感受,也點明了尹派藝術的魅力和經久不衰的劇藝真諦。
賈寶玉是尹桂芳傾注心血最多的一個人物,也是她塑造的一個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創演的《
寶玉哭靈》,淒涼幽婉,成了當年電台的熱門演播節目。“哭靈”一場,她演寶玉不顧一切地衝到瀟湘館門前,看到黛玉的靈位,倏忽止步,知道黛玉果真死了,不由心如刀絞,顫抖地呼喊“林妹妹”,撕心裂肺地叫道:“寶……寶玉來了!”語氣咽塞、泣不成聲地撲向靈桌,默然跪下,無言叩首。每演至此,全場觀眾無不為之淚下。令觀者感到眼前的人物確是不事雕琢、天然成真的寶玉,確是深知
黛玉脾性、溫柔純真的寶玉。
尹桂芳在十年浩劫中身遭迫害而偏癱,但她仍鍥而不捨地傳藝,又幸得其弟子
尹小芳的輔助,乃至今日的弟子
趙志剛、
茅威濤等均在發揚尹派藝術之真諦上深下工夫,並獲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績。這也是對永遠留在觀眾心中的藝術家尹桂芳的最好紀念。
藝術特色
尹桂芳表演深沉委婉,灑脫雋永,流暢舒展,纏綿柔和,韻味醇厚,獨標一格。其唱腔藝術,醇厚質樸,跌宕有致,具有“圓、潤、糯”三大特點,風靡越劇界,經久不衰,在越劇小生中學尹派的占大多數,有“十生九尹”之稱。
她的音域並不寬,唱腔多在中音區運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較重,演唱時按“字重腔輕,以情帶聲”的原則把字音吐清而別具風味,又善於運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變化表達人物感情的起伏。
在表演上,尹派講究手眼身法步的運用,演技精湛優美,瀟灑細膩,格調清麗高雅,風度翩翩,多扮演風流瀟灑、文雅溫柔的書生,樸實而不呆板,靴子功、眼神功更是令人叫絕,聰穎而不輕佻,瀟灑而不飄浮。
改革成就
20世紀40年代,她已具有比較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投身越劇改革:尹桂芳努力學習,多次觀摩了京劇、話劇的演出,看的電影也不少,眼界逐漸開闊,對科班那一套也感到不合時代要求,於是積極進行越劇改革,決心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
在演唱藝術上,繼承了
竺素娥等同行的精華,又向京劇小生名家
葉盛蘭、
姜妙香、
俞振飛等取經,借鑑其藝術成果,充實、提高自身的表演水準。也從話劇電影中吸取營養,逐步形成了質樸流暢、醇厚雋永的風格。在
上海很快走紅,這對越劇小生行當的成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越劇“
三花一娟一桂”的時代由此刻開始向“尹桂芳時代”轉變,萬人空巷的“尹桂芳現象”成為越劇最終確立起以小生為台柱的風格特徵的有力佐證,成了上海越劇圈中的代表人物。
歷史地位
在
越劇界,她富有創新精神,是繼袁雪芬之後最早投入“新越劇”行列的著名演員,為越劇改革作出巨大貢獻。
流派傳人
筱桂芳
宋普南
茅威濤(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梅花大獎得主)
王君安(福建芳華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
錄音資料
數量 | 年份 | 劇名 | 選段 | 備註 |
01 | 1944年 | | 盤妻 | 唱片 |
02 | 1944年 | 盤妻索妻 | 索妻 | 唱片 |
03 | 1947年 | | 送信 | 唱片 |
04 | 1948年 | | 嘆鐘點 | 約1948年唱片 |
05 | 1948年 | | 寶玉哭靈 | 約1948年唱片 |
06 | 1958年 | | 哭牌算命 | (1套)唱片 |
07 | 1953年 | 白蛇傳 | 訂盟 | (1折)室內錄音 |
08 | 1962年 | 盤妻索妻 | 洞房·盤妻·露真 | (2種)室內錄音 |
09 | 1981年 | 沙漠王子 | 算命 | (1段)室內錄音 |
10 | 1987年 | 沙漠王子 | 算命 | (1種)室內錄音 |
《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錄音資料匯總》
遙祭先生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手/作別
西天的雲彩。許多年前,帶著淡淡的哀愁,
徐志摩走了。許多年後的今天,同樣的離別,不同的哀愁,我們為
尹先生送別。那一刻,痛徹肺腑,我們淚眼婆娑,無語凝噎。想起了《江南女巡按》,
袁行健也是在這樣的哀痛中,絕塵而去,幾乎是從心底最深處,吐出了這樣一句話:縱有豐碑高萬丈,此恨綿綿天地長!
誰會想到竟應在了先生身上?!
康橋別過,可以再來;先生西去,如何還能“重新來過”?先生無疑以其完美的人格、執著的追求、爐火純青的技藝樹起了一座豐碑。無情的風雨可以摧殘一個人的肉體,卻無法動搖一顆高貴、正直、堅強、火熱的心;
世事滄桑,有形的終有磨蝕消亡的時候,然而那用血淚、用真情凝成的豐碑卻是不朽的,先生的精神力量必將是永恆的!
當年義演《
山河戀》的壯舉早已載入史冊,在一代代越劇人的心中默默傳承;先生扶掖後人、殷殷期盼的眼神透過世事的無常留駐於愛越人的心田。這樣的力量,難道不足以撼動天地嗎?遙望蒼穹,那閃爍著光輝的,可是先生深情的雙眸?那拂過面頰的微風,可是先生在柔聲傾訴?先生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長歌當哭。先生走了,我們該如何?數十年前,一曲《山河戀》喚起了救亡圖存的青年;今天的我們,又該如何肩負起前輩寄予的厚望,如何面對前人熱切的目光?數十年後,當我們與前人重逢時,能無愧嗎?
陶淵明說:“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似,托體同山阿。”我深信先生已化作了山脈,默默守望著她鐘愛的舞台。我們呢,有勇氣迎接先生眷戀的目光嗎?能無愧於“傳人”的稱號嗎?薪火相傳的,不僅是藝術,還有沉甸甸的責任呵。
心香一瓣,
遙祝剛剛離去的先生,一路珍重。我們在夢中相遇,我們在夜空中相會。采一束淡淡的小花,輕輕地放在先生的靈前,怕驚擾了熟睡的先生。
今夜仰望星空,那最亮的星星,是您嗎?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好人一生平安。
培養越劇尹派繼承人
為秉承越劇尹派創始人尹桂芳“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的理念,日前,由尹桂芳創立的福建省芳華越劇團“越劇尹派青年人才培養”培訓班學員來滬學習。
培訓班在滬期間觀摩了包括《沙漠王子》、《玉蜻蜓》 在內的多部尹派名劇。而上海越劇院著名作曲家陳鈞、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何占豪、資深演出經紀人許霈霖也從尹派唱腔特色、尹派音樂理論分析與越劇市場運營等不同角度舉行講座。尹桂芳在世時就十分注重“傳幫帶”,當年即便是在腿腳不便的情況下,每逢王君安演出時,她總是緊緊跟隨,只為在謝幕時那幾分鐘的“亮相”,以自身的人氣為愛徒“撐場”,這份恩情讓王君安感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