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通知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屬駐甬各單位:
《寧波市重大建設項目“十四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寧波市重大建設項目“十四五”規劃項目表》由市發改委另行發布。
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8月12日
規劃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邁進的第一個五年,為更好地發揮重大建設項目對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的牽引推動作用,依據《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本規劃是對“十四五”時期全市重大建設項目作出的總體部署,是政府開展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重點工程建設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的重要依據,是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的重要參考。
一、現實基礎與發展形勢
(一)“十三五”重大建設項目回顧
1.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十三五”期間,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巨觀環境,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市委“六爭攻堅、三年攀高”決策部署,全力實施“項目爭速”攻堅行動,聚焦提升產業競爭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實施了一大批牽動力大、影響面廣、效益較好的重大產業項目和事關我市民生福祉的補短板重點工程,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增強,櫟社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項目完成,寧波—舟山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圍第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綜合交通網路布局進一步完善,“一縱一橫一射”跨區域、大容量、快速化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逐步成型,鐵路營業里程超過37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34公里,“兩橫兩縱”快速路骨架體系基本形成。
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前灣新區啟動建設並列入全省大灣區發展戰略。新引進建設國科大寧波材料工程學院、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等高能級平台49個,布局建設研發中心、中試平台、孵化中心、產業園等創新平台156個。
高新產業引領作用持續強化。綠色石化、汽車零部件、稀土磁性材料3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集群培育名單,新型功能材料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北侖區、得力集團入選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寧波軟體園、積體電路“一園三基地”、寧波華為鯤鵬生態產業園、機器人小鎮等一批特色產業園高標準推進,寧波杭州灣新區智慧型汽車產業平台、北侖區積體電路產業平台和寧波國家高新區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平台列入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
城鄉功能品質提升成效顯著。文創港、姚江新城、寧波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和地標性項目高標準實施,核心城區品質不斷提檔升級。棚戶區改造、美麗城鎮建設等一批惠民工程紮實推進,“十三五”期間完成棚戶區改造項目498個,完成棚戶區改造面積935萬平方米;鎮海十七房村、鄞州走馬塘村等獲評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奉化大堰鎮、鄞州東吳鎮等67個鄉鎮(街道)獲評省級樣板。
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最佳化,寧波大學科技學院遷建工程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用,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遷建項目加快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完善,第一醫院異地建設、李惠利醫院改擴建等項目穩步推進。文體設施供給質量進一步提高,寧波圖書館新館等項目建成投用,象山亞帆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
2.重大項目推進保障機制不斷完善
項目管理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修訂完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落實集中財力辦大事項目計畫管理,統籌政府投資項目與財政資金安排,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組建寧波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公建中心,實施寧波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集中代建,提升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建立健全重大項目三級協調機制,完善市領導聯繫協調決策機制、重大項目監管機制。
項目要素保障供給持續最佳化。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出台《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創新土地要素保障機制,落實重大建設項目“全保障”、重大前期和招商項目“快保障”的保障格局。完善市域統籌的重大項目謀劃招引機制,建立“全市統一、上下共建、橫向流轉”的招商項目信息庫,開展重點細分領域精準招商。
投資項目審批實現“換擋提速”。依託數位化深入開展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出台《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關於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入推進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檔案,投資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率和滿意率穩步提升。
“十三五”以來,全市重大項目建設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受土地、能耗和征地拆遷等因素影響,部分項目前期推進困難;政府投資項目投融資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補短板需求面臨較大壓力;教育、醫療、文體等民生領域投資與同類型城市相比存在明顯短板,投資增長過多依賴於房地產投資;傳統發展平台有效投資支撐不足,國家級、省級經濟開發區對全市經濟轉型的引領作用有待加強等。
(二)“十四五”發展機遇與挑戰
1.搶抓百年大變局的歷史機遇
穩定向好環境增強投資信心。從國內環境看,我國經濟發展趨勢長期向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將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從區域環境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四大”建設等戰略實施為區域發展注入新活力,將加快轉化為城市發展新勢能。
重大戰略激發投資新需求。圍繞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協同唱好杭甬“雙城記”,做實做強寧波都市區,全力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啟動建設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等重大片區,加快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將形成新一輪投資需求。
產業變革孕育投資新方向。以數位化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醞釀突破,5G、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新技術簇群湧現、交叉融合、加速疊代,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型裝備、醫療健康、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推進,將為未來投資拓展新空間。
改革開放最佳化投資新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入精準發力、攻堅落實的關鍵期,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數位化轉型助推“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將增創製度新優勢,系列改革開放舉措成為推動有效投資的強大動力,為重大項目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2.迎接新發展階段下的諸多挑戰
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經濟全球化進入深度調整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投資面臨經濟下行和轉型升級雙重壓力和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民間投資“不敢投、不願投、不能投、不會投”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增加重大項目招引落地的不確定性。
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挑戰。全球產業分工格局重構,製造業發展面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兩端擠壓”。寧波作為製造強市,受產業升級與研發創新影響,汽車、服裝、裝備等產業對外投資加快。同時,寧波正處於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的關鍵時期,企業投資行為和投資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重創新、輕資產、小體量”特徵比較明顯,“十四五”時期工業投資增長面臨較大壓力。
要素保障壓力持續加大。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期限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重點園區、重大平台的用地需求存在較大缺口;政府投資項目受政府剛性支出增加、債務風險防控等因素影響,資金保障壓力將進一步加劇。重大石化項目因其固有的高能耗、高排放屬性,在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要實現區域內能耗、污染物排放平衡,難度較大,可能影響項目落地。
區域間招商引資競爭加劇。區域空間和產業格局的“馬太效應”以及先進技術疊代發展,加劇區域間優質資源、創新人才、優質項目、市場資源的爭奪強度,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難度增加,對全面推動產業鏈補鏈強鏈帶來挑戰。同時,相較於深圳、杭州、蘇州等標桿城市,我市在公共服務、人才科研、綜合交通方面都不占優勢,對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的吸引力有待增強。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緊緊圍繞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範區、當好模範生、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的使命任務,堅持戰略引領、結構最佳化、質量提升、改革創新,聚焦科技創新、現代產業、交通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五大領域,謀劃實施一批全局性、戰略性、帶動性強的重大建設項目,充分挖掘投資新增長點,拓展投資新空間,以重大項目帶動投資結構最佳化和質量效益提升,努力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為加快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戰略引領。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點聚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浙江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強化與“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225”外貿雙萬億行動、“3433”服務業倍增發展行動、“4566”鄉村產業振興行動等重大發展舉措的銜接,謀劃實施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示範性的重大項目。
堅持結構最佳化。堅持從增後勁、調結構、提質量、補短板、惠民生的要求出發,最佳化投資方向,更加注重產業投資的層次、質量和布局,加大產業鏈強鏈補鏈投資力度,發揮優質項目的牽引、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補齊交通出行、教育衛生、文體事業等民生領域的發展短板,提升人民生活質量。
堅持質量提升。既立足現狀,又適度超前,從建設資金、項目用地及相關配套的可能性,充分論證謀劃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現實可行性,從源頭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從實際出發,把握好建設的標準、規模、時機和次序,做到當前與長遠有機結合,努力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持續推進審批制度、投融資體制和重大項目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創新,激發社會投資釋放潛力。不斷創新模式和途徑,引導民間資本向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重要民生工程等領域投資,形成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市場化運作的格局。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謀劃推進重大建設項目753個,力爭完成投資1.73萬億元以上,推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使重大項目成為寧波增動能、揚優勢、提能級的重要抓手。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高能級科創平台建設成效顯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突破,建成一批科技孵化、成果轉化平台,集聚一批大院大所、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產業創新中心,新材料、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核心基礎件三大科創高地初具規模,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綜合投資的比例達25%。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培育形成十條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標誌性產業鏈,“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實現引領發展,力爭成為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第一城;加快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入融合,基本形成特色鮮明、業態高端、布局合理、輻射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體系;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產業振興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高質量推進。
——綜合交通網路不斷完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顯著提升,“六向聯通、三環八射”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基本形成,寧波都市圈內部以及寧波至上海1小時交通圈、寧波至長三角城市群2小時交通圈、寧波至全國主要城市群3小時交通圈加快構建,外聯內暢的現代交通網路基本建成。
——人居生態環境更加宜居。多系統共同分擔、高標準韌性發展的“洪、澇、潮”水安全防禦體系和“多源互補、雙網聯調、優質可靠”的城鄉供水保障系統基本建成;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00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達到28%以上;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美麗寧波”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社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市有機更新加快推進,城市品質顯著提升;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普惠均衡、優質多元、可持續的高質量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務整體水平走在同類城市前列。
三、重點領域與項目安排
根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聚焦科技創新、現代產業、交通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五大領域,“十四五”期間共安排重大建設項目753個,總投資約3.04萬億元,分為“實施類項目”“預備類項目”兩類,其中實施類項目716個,總投資約2.44萬億元,“十四五”計畫投資1.57萬億元;預備類項目37個,總投資約0.6萬億元,“十四五”計畫投資0.16萬億元。(預備類項目為受能耗指標約束、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產業項目和“十四五”期間開展前期工作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加快構築高能級創新平台,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打造新材料、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核心基礎件三大科創高地,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色優勢領域科創策源地。聚焦重點實驗室、高能級創新平台,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360億元。
1.國家和省實驗室。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個,“十四五”計畫投資140億元,重點推進甬江實驗室、東海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積極創建新材料浙江省實驗室,爭創國家重點實驗室。
2.高能級創新平台。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3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20億元,重點推進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推動中國寧波新材料高端創新平台、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杭州灣研究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著力激活大院大所創新能力,完善強化全市科技創新體系,服務支撐高科技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二)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
深入實施“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3433”服務業倍增發展、“4566”鄉村產業振興等行動,加快培育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優勢,不斷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聚焦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綠色石化、汽車、高端裝備等支柱產業,以及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40個,“十四五”計畫投資8456億元。
1.數字經濟。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9個,“十四五”計畫投資442億元,圍繞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子信息製造業集聚地、全國領先的模擬積體電路產業創新中心和軟體與新興服務集聚高地的目標,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聚焦積體電路、新型電子元器件、軟體等新興產業,重點推進東方泰睿思積體電路產業園、中芯國際N2、甬矽晶片封測項目二期、寧波國家高新區鯤鵬生態產業園、寧波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提升北侖芯港小鎮、寧波軟體園、餘姚中意生態園產業能級。
2.新材料。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48億元,圍繞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高地的目標,聚焦金屬新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領域,重點推進中化膜產業生產基地和膜研發創新中心、寧波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產業基地、博威合金年產5萬噸特殊合金帶材等一批重大項目,謀劃建設江北新材料高端示範智慧型製造基地等一批產業平台。
3.綠色石化。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4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356億元,圍繞培育形成創新能力強、市場競爭力高、先進開放的國際一流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的目標,聚焦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產品等領域,重點推進大榭石化餾分油五期項目、金髮年產120萬噸聚丙烯熱塑性彈性體(PTPE)及改性新材料一體化項目、英力士苯領高新材料年產60萬噸/年ABS項目等一批重大石化項目,提升寧波石化開發區、北侖石化集聚區、大榭開發區集聚發展水平。
4.汽車。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1個,“十四五”計畫投資901億元,圍繞打造若干個國內外知名的整車及核心零部件品牌、力爭躋身全球汽車產業集群第一方陣的目標,聚焦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以及核心零部件等領域,重點推進吉利汽車集團總部和試車場、上汽大眾高端品牌及智慧型網聯功能車型項目、群創光電車聯網大屏、拓普集團智慧型駕駛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提升前灣新區、北侖區域汽車產業集聚發展水平。
5.高端裝備。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542億元,圍繞打造專業化領域國際領先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的目標,聚焦智慧型製造裝備、航天航空、海洋裝備、其他高端裝備等領域,重點推進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寧波(寧海)光電一體化、海天集團高端裝備智慧型製造基地、中國海裝象山大型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
6.生命健康。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3個,“十四五”計畫投資109億元,圍繞培育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生產製造高地、研發服務高地的目標,聚焦高端醫療器械、化學製藥、生物製藥等領域,重點推進艾美榮安創新型病毒疫苗產業化基地、寧波鯤鵬生物胰島素研發生產項目二期、三生生物科技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謀劃建設上水生命科技產業園、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園、康龍化成生命科學創新基地等重大產業平台。
7.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90億元,圍繞打造全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標桿城市的目標,全面推進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三年行動計畫,聚焦紡織服裝、家電家居、文體用品等領域,重點推進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年產150萬噸綠色環保卡紙及配套、申洲集團全方位技術改造、方太產業集群等一批重大項目。
8.現代農業。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3個,“十四五”計畫投資175億元,高質量推進“4566”鄉村產業振興行動,高水平實施“13511”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聚焦農業基礎設施,重點推進正大農業矽谷(智創灣)、北歐(中國)鮭魚RAS陸基養殖、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項目。
9.現代服務業。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16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839億元,圍繞著力打造長三角南翼現代服務經濟中心的目標,提升文化旅遊、現代貿易、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等服務業發展水平。
(1)總部經濟。安排重大建設項目6個,“十四五”計畫投資72億元,重點推進德國格拉默中國區總部、中鋁集團系列項目、順豐華東創新產業總部基地等項目。
(2)文化旅遊。安排重大建設項目42個,“十四五”計畫投資995億元,重點推進河姆渡遺址開發、海昌文化旅遊綜合體、十里紅妝小鎮核心區等項目。
(3)健康養老。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2個,“十四五”計畫投資191億元,重點推進泰康之家·甬園、餘姚市河姆渡南岸太陽城文旅康養等項目。
(4)商貿服務。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836億元,重點推進創智錢湖核心功能區塊、五江口商業綜合體、城市之光四期等項目。
(5)現代物流。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470億元,重點推進梅山冷鏈物流基地、中商聯進出口商品採購集散中心、寧波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項目。
(6)會展服務及雙創平台。安排重大建設項目6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75億元,重點推進寧波國際會議中心、寧波國際博覽中心、北侖青年創業中心等項目。
10.產業園區。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9個,“十四五”計畫投資553億元,重點推進象山萬洋眾創城、茗山雲谷(一期)、中新創智(寧波)產業園三期。
(三)完善交通網路支撐,提升樞紐輻射能力
圍繞高水平交通強市建設,著力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提升港口硬核力量和航空樞紐輻射能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城市發展格局持續最佳化。安排重大建設項目80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457億元。
1.鐵路和軌道交通。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6個,“十四五”計畫投資1163億元。到2025年,鐵路總里程達440公里,利用既有線開行市域(郊)鐵路營業里程約66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80公里。重點推進金甬、甬舟、通蘇嘉甬等鐵路項目和軌道交通三輪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寧波至余慈城際鐵路二期、寧波至慈谿城際鐵路、寧波至象山(梅山)城際鐵路等市域(郊)鐵路和梅山鐵路、北侖貨運支線複線等貨運鐵路建設,謀劃推進甬台溫福高鐵、滬甬跨海通道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2.公路網路。安排重大建設項目44個,“十四五”計畫投資822億元。重點推進杭甬高速複線寧波段、寧波舟山港六橫公路大橋一期工程、象山灣疏港高速等項目建設,加快完善“兩環多射”高速公路網,到2025年累計建成高速公路里程接近700公里;加快建設G228庵東至梨洲段工程慈谿段、G527岳井洋大橋及接線工程、S203鄞州段新建工程等一批國省道項目,到2025年形成“一縱兩橫”國道網、“五縱七橫”省道網。
3.港口、水運及配套。安排重大建設項目7個,“十四五”計畫投資63億元。建成投用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6號至10號貨櫃碼頭,開工建設大榭港區招商國際貨櫃碼頭二期,謀劃建設寧波舟山港江海聯運中心國際港航物流服務樞紐、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配套停車場及物流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研究謀劃杭甬運河寧波段三期等項目。
4.機場。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個,“十四五”計畫投資408億元。開工建設寧波櫟社機場四期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寧海通用航空機場,積極推進629工程前期工作。
(四)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建設美麗宜居城市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實施一批水利、環保、綠色能源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快補齊生態環保領域短板,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範區。安排重大建設項目97個,“十四五”計畫投資1677億元。
1.水利工程。安排重大建設項目47個,“十四五”計畫投資502億元,解決重點地區防洪排澇突出問題,全面增強城鄉水資源保障能力,提升水智慧管理水平。
(1)水利防災減災。以全面補強水災害防禦能力為基礎,實施海塘安瀾、山區攔洪、蓄滯空間、流域分洪、幹流堤防、平原治澇等水安全保障工程,建成多系統共同分擔、高標準韌性發展的“洪、澇、潮”防禦體系。重點推進海塘安瀾工程、鄞江堤防整治、餘姚北排二通道、沿山導流河等一批重大項目。
(2)水資源保障。以提升均衡發展城鄉供水保障能力為基礎,實施水源開發、原水聯網、區域調水以及新建水廠等水資源利用工程,建成“多源互補、雙網聯調、優質可靠”的城鄉供水保障系統。重點推進清溪水庫、寧波市水庫群東西線聯網、寧波至杭州灣新區引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
2.環保工程。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36億元,以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置、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為重點,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1)污水處理設施。深入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實施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提升污水處置能力,重點推進江北下沉式再生水廠(一期)、寧波市北區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
(2)固體廢物及垃圾處理設施。最佳化處理設施結構,構建以焚燒和餐廚(廚餘)處置為主、應急填埋為輔的分類處置體系,重點推進寧波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循環利用、洞橋垃圾焚燒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
(3)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強化生態環境綜合監管,實施廢棄礦山、海岸線等生態保護與修復,深化工業廢氣綜合治理,重點推進寧鋼原料場封閉、寧鋼燒結煙氣脫硝等超低排放治理、九龍湖鎮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等項目。
3.能源工程。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938億元,大力推進太陽能、抽水蓄能、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電油氣“三張網”,完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
(1)電網。最佳化完善電網結構,建設主網堅強、配網一流、多元融合的高彈性電力網架,重點推進110千伏百丈變等59項輸變電工程、220千伏靈岩變等13項輸變電工程、杭灣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到2025年,全市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600萬千瓦以上。
(2)清潔煤電。強化清潔燃煤、燃氣機組的穩定合理運行,加快推進浙能鎮海9F天然氣發電機組搬遷改造項目,實施寧波世茂能源、光耀熱電等一批熱電聯產改造提升工程。
(3)石油天然氣。完善能源儲運網路體系,加快推進杭甬天然氣複線管道工程、浙江LNG三期項目、中國石化寧波成品油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到2025年,規劃形成油品儲運能力3000萬噸,LNG接收中轉能力達到1000萬噸/年,提升能源資源配置能力。
(4)可再生能源。穩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建成投運國電象山1#海上風電場一期、二期項目和寧海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中廣核海上風力發電項目、國家電投華東氫能產業基地建設;謀劃推進金七門清潔能源項目。
(五)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打造美好幸福家園
圍繞“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目標,加快實施城市更新、文教體衛設施、社會福利領域等一批重大項目,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升級版和共同富裕先行地。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21個,“十四五”計畫投資4326億元。
1.城市更新。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12個,“十四五”計畫投資3152億元,聚焦未來社區、保障性住房、市政設施建設,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居民生活舒適度和便捷性。
(1)未來社區。圍繞落實“三化九場景”框架體系,穩步推進未來社區試點,重點推進鄞州划船社區、鄞州白鶴社區、北侖通山社區、鄞州姜山社區等20個未來社區建設。
(2)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和城中村建設,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持續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推進鎮海蛟川北區棚戶區改造、海曙段塘舊村改造、江北孔浦村安置房等一批重點項目。
(3)市政設施。完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加快過江通道建設,實施世紀大道快速路、鄞州大道快速路、邵家渡大橋及接線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文創港核心區塊改造、寧波中醫藥特色街區等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姚江新區綜合管廊、福泉大道綜合管廊等一批綜合管廊工程;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水平,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建設寧波城市大腦二期、浙東信息產業園項目。
2.教育設施。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8個,“十四五”計畫投資698億元,重點推進東方理工大學(暫名)、中德合作大學、浙江大學“五位一體”寧波校區等項目建設,實施一批基礎教育現代化設施建設及提升工程。
3.醫療衛生。安排重大建設項目35個,“十四五”計畫投資203億元,重點推進寧波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新建、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遷建、寧波中心城區北部醫學中心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
4.文化體育。安排重大建設項目24個,“十四五”計畫投資157億元,重點推進天一閣博物院擴建、河海博物館、寧波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寧波音樂廳等一批重大項目。
5.社會福利。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1個,“十四五”計畫投資48億元,重點推進寧波頤樂園擴容改建、以琳自閉症康復等項目。
6.應急保障。安排重大建設項目11個,“十四五”計畫投資68億元,重點推進市級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培訓基地、莊市糧庫遷建工程、寧波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及化工訓練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組織實施。切實增強規劃實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強化重大建設項目“十四五”規劃與重大前期項目計畫、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計畫間的無縫銜接,形成梯度管理、滾動推進的工作格局。完善重大項目三級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協調觸發回響機制,實現分層分類回響協調,建立高效協同、綜合集成、閉環管理的工作運行機制,確保重大建設項目實施完成。充分發揮市重點工程領導小組對重大項目實施的統籌作用,建立健全重大建設項目規劃中期評估、項目動態調整機制。持續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提升運營發展能力,引導國有資本加快布局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標誌性的重大項目。
(二)加強責任分解落實。市發改委作為重大建設項目牽頭部門,將規劃任務細化到年度計畫中,積極爭取項目納入國家級、省級規劃和重大項目清單;每年編制市重點工程建設計畫和市重大前期項目計畫,並將年度計畫推進任務分解到各地各部門,把項目落實到具體單位、責任人。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能源局等部門要加大對市重大建設項目的資金、土地、用海、能耗等要素保障力度。市經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做好歸口指導服務,落實好本行業、本領域重大建設項目推進任務。各區縣(市)要履行好項目主體責任,落實“一項目一方案”,排定“路線圖”,明確“時間表”,確保重大項目按計畫推進。
(三)加強要素資源保障。資金方面,進一步拓寬項目融資渠道,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尤其是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加大對重大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穩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推動產業發展資金實質性運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土地方面,完善重大項目分類保障機制,積極向上爭取用地計畫指標,實施增存掛鈎機制,加大批而未供的閒置土地處置力度;依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加快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研究制定市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激勵措施;加快歷史圍填海處置進度,研究制定圍填海區塊做地主體和資金保障專項方案,推動歷史圍填海向建設用地轉變;嚴格管理重大建設項目選址,強化耕地資源保護,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能耗方面,積極向上爭取更多用能指標空間,強化重大項目用能保障,推動能源要素向優勢項目傾斜;深入推進石化、電力、造紙等傳統製造業節能改造提升,為新上優質項目騰出用能空間;探索建立與碳排放權交易相協調的用能權有償使用機制。
(四)加強項目協調服務。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標準地+承諾制”改革,持續最佳化項目審批流程,提高審批速度和效率。創新重大建設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強化市縣聯動,強化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協同,充分發揮市重大項目協調例會的綜合協調作用,合力破解重大建設項目推進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壓緊壓實地方政府對土地徵收的主體責任。落實市領導聯繫重大項目制度,組織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持續抓好重大項目“紅黃綠燈”預警監測管理,完善聯合督查工作機制,對重大項目實施督導巡查、集中會診,著力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