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競爭的制高點。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與汽車產業的加快融合,推動了汽車產業向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型化方向發展,產業生態發生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主要汽車生產國紛紛提出產業升級戰略,加快推進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和國際化發展。
進入新世紀,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汽車保有量及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汽車產銷連續十二年領跑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重大進展,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過130萬輛。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汽車產業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繼出台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明確要以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為突破口,推動行業內外協同創新,引領產業向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轉型升級。
寧波市是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憑藉吉利、上汽大眾等整車企業帶動作用和汽車零部件產品齊全的先發優勢,汽車產業成為全市第一大產業,整車產銷占浙江省汽車產業的一半以上,列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名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波市要緊緊抓住我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歷史機遇,按照“對標國際、領先全國、輻射區域”的汽車產業集群培育要求,聚焦發展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汽車關鍵零部件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推動寧波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貫徹落實《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智慧型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車聯網(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畫》《浙江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19-2022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寧波市“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寧波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檔案,推動寧波市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現狀基礎
(一)規模和效益雙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市汽車製造業快速發展,規模和效益實現雙提升,2020年汽車製造業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556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高於全市規上工業0.5個百分點,總產值是“十二五”末的1.76倍,年均增速為11.9%,由原來的第三大行業一躍成全市第一大行業,占全省比重由“十二五”末的39.5%上升到49.6%,成為浙江省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引領區和創新高地。2020年汽車製造業規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59億元,增速比全國高40.7個百分點,總量是2015年的3.5倍,產值利潤率由2015年的9%提高到2020年的1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二)企業主體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汽車製造業企業主體不斷發展,到2020年,汽車產業鏈關聯企業超過5000家,規上企業989家,比“十二五”末增加了507家,其中產值億元以上企業逾300家。擁有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家、上市企業16家。華翔、聖龍、韻升、均勝、吉利、繼峰等龍頭企業開展多起國際併購,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走出去”發展,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拓展了國際市場,而且實現了價值鏈向高端的跨越,促進寧波本地主導產業與國外分支機構在產業鏈、創新鏈上的深入合作,使寧波汽車製造企業在產品梯度、品牌影響、市場渠道、研發創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優勢。
(三)整零產業鏈配套不斷完善。以吉利、上汽大眾、中車、凱福萊為代表的14家企業從事各類整車的生產和銷售(其中7家已投產新能源汽車車型),截至2020年,整車製造企業產能達到183萬輛,是“十二五”末的3.9倍,實現汽車整車產量76.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0.26萬輛),是“十二五”末的1.5倍,產量占全國乘用車比重由2.4%提高到3.8%。汽車零部件涵蓋燃油汽車動力總成、新能源汽車“三電”、汽車底盤、車身、電器儀表等全品類,在全國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均勝集團躋身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華翔、雙林、拓普、繼峰、愛柯迪等7家企業進入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延峰、敏實、中信戴卡等15家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在寧波落戶。
1.整車。整車製造是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目前,寧波市共有14家整車製造企業,尤其以浙江吉利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在全國的自主品牌車企中位居前列。2020年,汽車產量76.12萬輛,產值856億元。 2.新能源汽車。寧波市共有7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車型包括新能源轎車、客車、微型車和專用車,動力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2020年,寧波生產新能源汽車3050輛,累計推廣套用54453輛,建成充電樁8100個。 3.傳統汽車零部件:發動機零部件、車身附屬檔案、底盤件等塑膠和金屬類零部件產值居前;凸輪軸、進排氣管、發動機油泵、撐桿和減震器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輕量化汽車部件(包括金屬和非金屬類)、方向盤控制器、門把手、管路接頭、開關、飾條等產品國內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 4.新能源汽車零部件:BMS、驅動電機、汽車電子、核心原材料、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產品位於國內前列,擁有威睿汽車(寧波)、寧波容百、均勝電子等動力電池BMS生產企業,寧波菲仕、寧波海天、韻升電機、均勝電子等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生產企業,寧波容百、寧波杉杉等核心原材料生產企業,寧波綠動、寧波信遠等氫燃料電池生產企業。 |
(四)創新載體加快建設。“十三五”期間,吉利汽車研究院、國家電投寧波氫能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行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相繼落地,建成了省內唯一的汽車專業學院——寧波工程學院杭州灣汽車學院,吉利-沃爾沃中國設計及試驗中心正式投用,國家級汽車檢測機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寧波建立了三大檢測中心,建有浙江省電驅動創新中心等行業創新載體7個。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發展,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7家、國家地方聯合研究中心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研究院27家、院士工作站9家。2020年,研發經費投入64.2億元,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43%。
(五)產業集群效益凸顯。“十三五”期間,寧波汽車產業集群效應突出,已形成了以杭州灣、北侖為核心的整車生產基地,以鄞州、寧海、象山、余慈等為核心的高端零部件發展區塊,整體上形成沿海、沿灣產業集群發展格局。杭州灣“萬畝千億”大平台品牌效應突出,吉利汽車總部、Smart全球總部均已落戶於此,2020年,杭州灣新區汽車產業實現產值1001.6億元,同比增長13%,占寧波汽車產業產值近40%、浙江全省汽車產業產值近1/5,已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汽車)示範基地。依託各產業園、經濟開發區、集聚區的空間載體,實現產業聯動發展,園區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成效明顯,培育形成了寧波南部濱海新區智慧型汽車小鎮、杭州灣新區汽車智創小鎮的省級特色小鎮,鄞州區現代電車小鎮、北侖春曉國際汽車小鎮的市級特色小鎮。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市場正在緩慢復甦,在技術加速疊代與跨界融合、稅收補貼等政策刺激雙重因素影響下,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慧型化、網聯化轉型,以科技型公司為主的造車新勢力獲得市場認可。“碳達峰碳中和”進一步加速了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並加速向頭部車企集中,市場需求變化倒逼汽車產業加快品牌化、高端化轉型。儘管寧波在推動汽車產業與集群發展上取得了明顯進步,但距離高質量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目標仍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一是創新能力存在結構性短板,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不強,零部件企業以跟隨主機廠的被動創新為主,在智慧型網聯技術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寧波市汽車製造業研發投入占比僅2.43%,明顯低於全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水平(4.10%);二是新能源化進度滯後,我市整車企業現狀產能以燃油車為主,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僅1/300,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42%)、全省平均水平(8.52%),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關聯企業數量僅千餘家,(遠低於廣州上萬家規模等);三是產業集群效應未充分發揮,產業鏈本地上下游配套率還有待提高,重慶等個別同類城市的本地配套率高達70%,產業科技服務支撐、後市場服務等無法完全滿足汽車產業“新四化”需求,智慧型駕駛、出行服務等領域距離上海等先進城市仍有差距。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製造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戰略,圍繞省委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視窗”,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要求,切實扛起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範區、當好模範生、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使命擔當,緊抓我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歷史機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以民族品牌為旗幟,以創新驅動、協同發展、包容共享、組織變革為驅動力,推動整車製造新提升,加快關鍵零部件新突破,構建專業服務新生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汽車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
基本原則
1.創新驅動,智慧型化發展。推動汽車領域人才、資本、創新要素集聚集約發展,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構建集群創新生態網路,以智慧型化為主攻方向推動汽車產業技術變革和最佳化升級。
2.協同協作,融合化發展。推動整車與零部件企業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加速汽車與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協同創新,推進設計、製造、服務環節的流程與數據一體化,打造汽車產業生態群落。
3.積極引導,市場化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套用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主體地位,更好的發揮政府在規劃制定、推廣套用、政策激勵等引導作用,激發汽車企業主體的活力。
4.包容共享,開放化發展。立足長三角,輻射全國,建立跨區域汽車產業集群的聯動機制,積極開展與國際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對標與合作,引導和支持企業群體式國際併購、技術合作,深度融入全球汽車產業價值鏈。
主要目標
至2025年,產業集群實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生態全面構建,產業規模達到萬億級,打造成為競爭性企業相互合作、集群創新迸發、組織高度結網、集群與城市共生的國際知名汽車產業集群,躋身全球汽車產業集群第一方陣,成為我國邁入世界汽車強國之列的一張名片。
——整車產品體系升級。整車產能達到2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60萬輛以上,中高端產品比重明顯提升;整車產能利用率達到50%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達到20%以上;整車產值力爭突破4000億元。
——創新生態體系完善。整車研發設計能力大幅提高,關鍵零部件與整車實現同步開發、協同發展,研發經費投入占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建成創新中心3個以上、測試中心1個以上,智慧型網聯汽車研發水平達到高度自動駕駛(L4)以上。
——龍頭企業引領發展。形成3個以上全球汽車整車品牌,積極打造華夏系汽車品牌標桿,引培20個世界百強汽車零部件品牌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8家以上,上市企業數量達到25家以上。
——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布局最佳化。重點園區實現集群化、特色化發展,產業集群效應充分發揮,整車企業的本地供應商配套占比達50%。
發展重點
(一)推進整車製造新提升
1.集中攻關純電動汽車,搶占新興市場。重點開發B級、C級轎車車型以及中型、中大型SUV,重點發展可套用於城市家庭用車、計程車和公務車領域的純電動乘用車。大力發展新一代高性能、大運量充換電式純電動新能源客車,以及適應中長線路運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積極引進適合本地港口、物流等領域套用的新能源集卡項目,推進有條件自動駕駛級別以上純電動或燃料電池集卡由示範套用轉向規模化套用。以環衛、物流等套用市場為重點,著力發展以城市配送為主的短途物流車以及安全性能好、載重能力強的環衛用純電動市政工程車,鼓勵發展物聯網生物製品冷藏車等信息化專用車產品。開發整車平台化開發技術,實現整車系列化開發及核心零部件模組化配套。加大新型整車輕量化技術和整車安全、振動噪聲、壽命等性能控制技術的研究。
表1 純電動汽車發展階段目標
| | |
| | 緊湊型及以上乘用車在城市家庭用車、租賃服務、商務車實現批量套用,公交客車、市政貨車、短途物流車以及其他特定市場、特定用途等領域實現大批量套用 | 緊湊型及以上乘用車在城市家庭用車、租賃服務、商務車、公務車、公交客車、市政貨車、短途物流車等領域實現大批量套用 |
| 乘用車:典型小型純電動汽車(整備質量1.2噸)法定工況電耗小於12kWh/100km 公交客車:法定工況整車電耗小於3.5kWh/100km・t | 乘用車: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優於12kWh/100km 公交客車:法定工況整車電耗小於3.2kWh/100km・t |
2.加快發展智慧型網聯汽車,構建產業生態。重點加大對具有高級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和C-V2X網聯功能的整車研發與生產,加快有條件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生產和示範套用,提高智慧型網聯新車裝備率。重點支持智慧型駕駛座艙、雷達探測、機器視覺、車輛姿態感知、車載光學、執行系統、安全解決方案等關鍵核心部件,攻關開發複雜環境融合感知、智慧型網聯決策與控制、信息物理系統架構設計等關鍵技術,突破車載智慧型計算平台、高精度地圖與定位、車輛與車外其他設備間的無線通信(V2X)、線控執行系統等核心技術和產品。開展以LTE-V2X和5G-V2X為代表的C-V2X無線通信關鍵技術研發,加快建立車車/車路/車人協同體系。主動布局觸屏技術、全液晶儀表、抬頭顯示、車載信息娛樂、人機互動、ADAS功能鏡頭、車載雷射攝像頭、車載攝像頭模組、ADB矩陣式大燈等智慧型駕駛關鍵零部件,研發融合視覺慣導技術與衛星定位等主被動一體的高精度定位和精確導航系統以及自動駕駛和人機共駕的控制系統、剎車系統、轉向系統、安全系統等執行控制零部件。推動智慧型網聯大數據與雲平台規模化套用技術研發。
| | |
| 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音波雷達等關鍵核心部件可量產,攻關多感測器時空融合的架構技術,開展集成式感知系統研發 | 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超音波雷達等關鍵核心部件可量產,攻關多感測器時空融合的架構技術,開展集成式感知系統研發,實現低成本的基於國產高集成度晶片的車載雷達開發及規模化套用 |
| 研究高精度地圖數據採集技術,推動覆蓋寧波路網的亞分米級地圖資料庫及相關數據模型與存儲標準建設 | 研究高精度地圖數據採集技術,推動覆蓋寧波路網的亞分米級地圖資料庫及相關數據模型與存儲標準建設,實現北斗高精度定位與多源輔助定位的組合套用,形成具備高可靠性的高精度車載定位定姿系統,動態下精度達到厘米級 |
研發融合衛星定位、高精度地圖和慣導系統的亞分米級自動駕駛車載定姿定位和精確導航系統 | 研發融合衛星定位、高精度地圖和慣導系統的亞分米級自動駕駛車載定姿定位和精確導航系統,提供適用於無人駕駛的高精度地圖數據,精度達到厘米級,且數據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精度地圖數據模型和存儲式樣的標準化 |
| 實現V2X通信模組樣機的批量生產,完成大規模測試,完成V2X頻譜規劃初步工作 | 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促進國家(行業)相關技術標準規範完善,推動國家儘快完成(試驗性)V2X頻譜規劃和頻譜指派,完成認證體系建設,實現商用V2X通信模組產品開發 |
結合底層通信模組的商業化開發,開展基於V2X技術的車輛測試、認證和大規模產業化推廣和套用 | 不同品牌車輛之間、車輛與平台間實現標準協定下的V2X通信,大幅提升交通安全與能效 |
建立“基礎數據-公共服務-套用服務”的三級信息互動平台架構體系,研究各平台間數據互動標準 | 建立“基礎數據-公共服務-套用服務”的三級信息互動平台架構體系,完善各級平台標準化與運營工作,網聯汽車在基礎數據平台的接入率達到80%以上 |
| 突破車載智慧型網關、數據協同處理、智慧型信息服務等車載智慧型終端核心技術 | 突破車載智慧型網關、數據協同處理、智慧型信息服務等車載智慧型終端核心技術,強化車載終端軟硬體運行能力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建立完善的通信協定和標準體系,構建開放、共享的智慧型信息服務業務框架體系 |
構建面向智慧型網聯汽車的用戶操控體驗感的人機互動主客觀評價體系,建立HMI市場調研和用戶質量反饋體系 | 實現低成本、多點觸控、大尺寸、增加觸感反饋的液晶互動界面關鍵技術開發,突破顯示界面的增強現實關鍵技術 |
| 實現多項駕駛輔助技能的集成控制,實現底層執行控制模組、ADAS功能模組及協同控制器的產業化 | 實現多項駕駛輔助技能的集成控制,實現底層執行控制模組、ADAS功能模組及協同控制器的產業化,可有效利用網聯感知信息的集成式控制器,可實現部分自動駕駛和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的集成控制器 |
攻克智慧型驅動、制動、線控轉向等關鍵技術,實現對車輛電控驅動、制動、轉向系統的精確、高效、可靠及協調控制 | 攻克智慧型驅動、制動、線控轉向等關鍵技術,實現對車輛電控驅動、制動、轉向系統的精確、高效、可靠及協調控制,實現自主的線控制動、高安全性線控轉向系統的系統開發與產業化 |
3.積極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搭建氫能產業鏈條。布局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及其關鍵核心零部件,建立從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燃料電池到燃料電池汽車的完整產業鏈,突破高比功率車用氫燃料電池電堆、電堆控制系統、氫氣製備與車載供氫系統、雙極板、膜電極與質子交換膜、儲氫罐等關鍵核心產品與技術。全力推進高性能金屬雙極板和石墨雙極板研發和生產,積極布局複合雙極,開展高活性、長壽命、低價格催化劑的研發和生產,增強燃料電池催化劑的競爭能力。引導並支持傳統空壓機企業向氫空壓機生產轉型升級,鼓勵企業開展氫燃料電池用密封件的研發和生產。
4.最佳化調整節能汽車,主攻中高端產品。豐富高端乘用車車型,在大批量生產A級、B級轎車和緊湊型SUV的同時,加快高品質C級、D級轎車和中型、中大型SUV、MPV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完善車型系列。重點完善或開發搭載1.5T及以上+48V啟發電一體機的弱混動力系統,完善或開發搭載1.5T及以上+7DCT+變速箱電機混合動力系統、混合動力模式油耗比傳統車節約25%以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加強混合材料車身成型及連線、整車輕量化仿真等技術研發與套用,引導輕量化材料在車身、零部件和整車的廣泛套用,高效發動機、先進自動變速器等節能技術與產品的套用。重點發展汽油機增壓器、電渦流緩速器,突破增壓旁通等關聯技術,進一步掌握雙增壓、電子增壓+機械增壓等複合增壓技術。提升變速器傳動效率,研發高壓混動變速箱系統、電驅動兩檔電控減速器、自動變速器電磁閥等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熟練掌握8檔AT、6或7檔DCT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並進一步開發出9擋以上AT、8或9擋DCT、350N.m的CVT。突破鋁合金真空壓鑄和液壓成型等先進工業技術,發展高強度輕質鋁合金等輕量化材料,加強車用級碳纖維複合材料、特種塑膠、纖維、橡膠等非金屬材料在車身零部件中的套用,提早進行高壓鋁導線研發布局。
| | |
| | | 通過發動機最佳化及電機、電池性能改善將平均油耗降低至3.6L/100km |
| 逐步通過先進增壓直噴、提高壓縮比等技術將汽油機熱效率提升至40% | 通過雙噴、複合增壓等技術將汽油機熱效率進一步提升至44%,在後期則通過均質充量壓燃(HCCI)等技術將汽油機最高綜合效率進一步提升至55%以上;同步配合6檔及以上自動變速器的升級換代,降低整車油耗水平 |
| | 通過可變噴嘴、電控技術,提升增壓器整體回響性、一致性、效率及可靠性 | 通過渦輪葉輪、壓氣機葉輪、軸系、電控等技術,提高增壓器整體回響性、可靠性,壓氣機效率≥0.74,總效率≥0.42,促使發動機尾氣排放指標達到國六及以上 |
| 大力發展以48V系統為代表的先進電子電器產品技術,顯著改善傳統動力乘用車能耗水平 | 大力發展以48V系統為代表的先進電子電器產品技術,加快發展電動空調,推動EPS、自動充氣、換檔提示等技術逐漸成為車輛標配,並持續降低車載用電設備的電能損耗 |
| | | 重點發展低摩擦材料、低黏度機油、高性能冷卻液等低內阻技術 |
| 持續開展整車結構最佳化,實現腳踏車高強度鋼用量達到50%以上、鋁合金用量達到190kg | 腳踏車第三代鋼用量達到30%、鋁合金用量達到250kg、鎂合金用量達到25kg |
| | 利用政策調控,爭取抑制乘用車平均整備質量上升勢頭,鼓勵小型、節能車輛快速發展,提高緊湊型乘用車產量 |
(二)加快關鍵零部件新突破
1.加快發展“三電”技術
動力電池。圍繞電動汽車產業基礎,提升正負極材料、電池包集成、永磁體、電機軸承和執行器等產品優勢,向產業鏈中高端進軍。依託寧波容百等企業進一步擴大鈷酸鋰、三元材料、錳基正極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依託杉杉新能源、維科新能源等企業,重點研發人造石墨等主流碳素材料,開展鋰金屬負極材料、石墨烯基納米複合材料、矽碳負極材料等行業領先的負極材料創新研究。依託均勝電子、吉利威睿等企業,加強電池狀態監測、電池狀態分析、電池安全保護、能量控制管理、電池信息管理等技術提升,重點發展低成本、高集成化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總成與車身、底盤一體化等技術。鼓勵杉杉新能源、寧波容百等企業,聯合石化材料企業開展高分子量的聚烯烴材料研究,重點攻關高性能的聚烯烴微孔膜、鋁塑膜,加快乾法隔膜、濕法隔膜、塗覆改性隔膜等先進工藝探索。把握鋰電池發展趨勢,著力引進培育固態電池生產企業。
電子電控。支持智慧型生態系統、全速ACC自適應巡航系統、預碰撞安全系統、GSG智慧型啟停系統、智慧型高清行車記錄儀等車載智慧型新產品的新車裝備率,提升用戶駕車的舒適性,提升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推進汽車電子系統由分散式架構逐漸向集中式乃至中央控制系統(超級處理器)發展,促進ADAS處理器晶片單功能、多功能組合和多感測器的融合,滿足自動駕駛的等級需求。發揮均勝電子等電子控制模組龍頭企業作用,加快電源模組、中央控制模組、軟啟動模組、保護模組、散熱系統信號檢測模組等分散模組技術研究,進一步突破電機控制系統技術。加大新能源汽車電子研發投入,特別圍繞BMS系統、功率器件、控制晶片集成封裝、電池熱管理系統、高性能車載充電機和DC/DC轉換器、車載電動空調、48V混動系統、高壓混動變速箱系統、兩檔及多檔化電驅動橋系統、無線充電系統等附加值高的系統產品強化開發與生產,進一步加強與國外高端車以及國產自主品牌車企的合作。
電機產品。突破高輸出密度、高效率永磁電機技術、輪轂/輪邊電機技術、高壓化、高速化電機技術;生產高可靠低成本逆變器,探索研發套用寬禁帶材料功率模組的新興逆變器技術;採用低損耗矽鋼、高性能磁鋼、成型繞組、匯流排、磁鋼定位封裝等先進工藝材料生產電機產品。
| |
| | |
| |
| 掌握動力電池BMS系統、全天候電池熱管理系統、燃料電池空壓機技術 |
| 重點研發出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並持續提升回收效率 |
| |
| 近期掌握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價比高壓混合動力系統的設計和集成,中期將逐步向中高端滲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 近期研發出具備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的兩檔電驅動橋系統,並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完善;中期研究並推廣多檔化電驅動橋在高端汽車產品上的套用 |
| |
| | 具備電源管理系統設計開發能力,實現EPS完全自主化生產,研發出稀土永磁微電機,具備自動充氣的胎壓監測系統設計製造能力。在中期車載微電機數量明顯增多的背景下,大幅降低稀土永磁微電機單位能耗。同時陸續掌握換檔提示、油耗改進助手、智慧型玻璃等循環外技術並實現批量化套用,持續降低車載娛樂系統等電器的電耗 |
| 聯合開展車載電源系統仿真模型開發及低能耗的外控變排量空調壓縮機開發 |
2.攻關發動機的核心關鍵技術
發動機總成。重點研發生產渦輪增壓發動機,小型車重點搭載1.3T及以下發動機;緊湊車型重點搭載1.4T發動機;主力車型重點搭載1.5T發動機;中大型車輛重點搭載1.8T及以上發動機。在“兩機構、五系統”中,重點提升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料供給系統、冷卻系統關聯技術。
曲柄連桿機構。進一步減輕機體組重量,採用鋁合金材質缸蓋和油底蓋,同時,探索研發可降低鋁合金材質成本的生產工藝或可替代的低成本材料;突破缸體/缸蓋精密製造關鍵工藝技術,實現檢測裝備自主化開發能力,探索研究面向3D列印缸蓋的精加工技術;加強活塞降溫技術的研發,採用自噴油活塞冷卻系統降低溫度,提升活塞壽命和耐久性。
配氣機構。推廣套用可變氣門正時技術、進排氣雙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技術,採用自適應液壓挺柱減少發動機噪音。
燃料供給系統。研發推廣使用雙噴系統、缸外混合歧管噴射、缸內直噴等技術。
冷卻系統。採用中空充鈉等技術快速冷卻氣門。
| |
| 為不斷提升汽油機熱效率水平,2025年平均熱效率達到44%,2030年平均熱效率達到48% |
| | 逐步開展並掌握髮動機高效燃燒的機理及基礎控制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最佳化發動機結構 |
| 重點掌握髮動機電控邏輯開發能力,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匹配、自主標定,從而提高發動機節能水平 |
| 同步發展VVT及VVL技術。VT應實現電動VVT技術突破,並利用電動VVT逐步取代液壓VVT,後期進一步研發出電動氣門技術。在VVL方面,應在連續可變氣門升程(CVWL)等基礎上,開發出全可變配氣機構 |
| 不斷提高發動機壓縮比,通過HCCI技術及配氣機構等最佳化,將發動機壓縮比提升至17:1-18:1,同時避免爆燃 |
| | 重點突破潤滑泵的電子化設計,包括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控可變排量油泵和電機泵的研發和製造 |
| 發展選擇性催化還原(SCR)、中冷EGR、汽油顆粒捕集器(GPF)等技術,有效降低整車排放水平,滿足各階段的排放法規要求 |
| | 重點突破增壓旁通等關聯技術,同時發展合適尺寸增壓機型,並進一步掌握雙增壓、電子增壓+機械增壓等複合增壓技術 |
| 重點推動直噴技術從25MPa向30Mpa以上逐步轉變,並掌握CDI+PF雙噴技術,以降低發動機排放 |
| 研發並套用電子水泵、電子機油泵等電控附屬檔案,逐步取代機械附屬檔案,最佳化發動機熱管理水平,使發動機長期工作在合適的溫度區間,提升發動機節油表現 |
| 組織開展國外先進技術對標研究、燃燒基礎理論研究、電控邏輯開發,同時集中攻關渦輪增壓器、CDI噴油系統、中冷ECR網、低壓中冷EGR閥等關鍵部件;中期重點開展電子增壓器等新型增壓設備、高性能GDI噴油系統、先進後處理技術的聯合研究;中後期重點研發應對可變壓縮比的新型點火設備 |
3.提升底盤系統的開發設計能力
傳動系統。重點提升變速器製造技術,突破新型材料齒輪精加工技術及刀具塗層技術,以及帶輪熱處理後的表面軟點控制技術,實現現代化、智慧型化、數位化製造和裝配成套技術自主化開發套用,形成面向AMT、CVT、DCT、AT的製造技術及裝配質量控制工藝和設備自主化開發製造一體化能力。
行駛系統。重點攻關低滾動阻力輪胎,掌握輪胎台面結構及尺寸的最佳化設計能力,進而自主研發高性能輪胎橡膠材料。
轉向系統。依託重點轉向系統生產企業,做精做細汽車彈簧、萬向節、齒輪齒條轉向器、動力轉向球頭等零件產品,實現從零件生產到部件集成再到提供系統總成的產品層級提升。
制動系統。研發麵向無人駕駛的線控制動系統,圍繞半金屬、少金屬、無石棉有機物等配方摩擦材料生產汽車剎車片,將剎車片品質向無噪音、無落灰、不腐蝕輪轂、使用壽命長、制動舒適的方向提升。研發無極調整阻尼力、高頻激振阻尼力以及改善減震器外特性和減低噪聲方面的減震器,加快高強度鋼、鋁合金副車架等底盤件輕量化套用。
| |
| | 成熟掌握8檔AT研發及製造能力,中期開發出9檔及以上AT |
| 成熟掌握6或7檔DCT研發及製造能力,中期開發出8或9擋DCT |
| 重點突破CVT鋼帶製造技術,中期應重點降低鋼帶成本並開展結構最佳化,後期開發出350N・m的CVT |
| 具備自動變速器控制邏輯開發及標定能力,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完成發動機與自動變速器的最佳化匹配 |
| | 對6檔MT技術進行結構最佳化,部分套用自適應離合器,並最佳化與發動機的匹配 |
| 成熟掌握6檔AMT技術,並持續最佳化與發動機的匹配 |
| 加快開展液力變矩器總成設計及製造的研究,實現自主製造;同步開發出高可靠性的離合器總成及高精度液壓電磁閥;持續開展基於中國道路的載荷譜研究和更新,以支撐變速器結構最佳化設計、控制邏輯設計、標定最佳化 |
| |
| | 持續開展曲柄連桿機構的最佳化設計,同步實現曲柄連桿系統的輕量化,從而降低發動機運轉過程中的摩擦損失 |
| 重點研發出低滾動阻力輪胎,中期重點掌握低滾動阻力輪胎胎面結構及尺寸的最佳化設計能力,後期自主研發出高性能的輪胎橡膠材料 |
| 逐步掌握整車低風阻外形設計及最佳化能力,持續降低車輛風阻係數,至2030年實現同等車型整車風阻係數平均降低10%以上 |
| 與國內材料供應商合作,加快開發出DLC塗層,降低活塞等部件的摩擦損失。同時在2025年前開發出高效節能的無水冷卻液,為發動機提供理想的工作溫度環境,同時恢復活塞環張力、提升氣缸壁上部的機油潤滑質量並減少摩擦 |
| 開展與低內阻相關的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模擬計算技術研究;燃油供應商則應與整車企業持續開展低黏度、節能型、長壽命的發動機/變速器潤滑油的聯合研究,並在適當時期建立自主認證標準;此外,應加快推動建立集測試/驗證仿真/最佳化等於一體的低風阻研究平台,集中資源加強整車低風阻的研究力度 |
4.提高車身及附屬檔案的競爭優勢
車身覆蓋件。重點攻關鋁鎂合金薄板衝壓成型技術,開發鋁、鎂合金先進連線技術,形成全鋁車身零部件的衝壓成形;攻關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技術,掌握基於國內材料的HP-RTM、C-RTM和Surface-RTM工藝預成型與成型仿真技術;形成碳纖維部件/車體開發同步工程能力,建立碳纖維複合部件/車體的設計、檢測及試驗準則;形成碳纖維預製工藝、預浸料工藝、PCM工藝的開發能力。
車身結構件。重點攻關超高強度鋼板成形技術,推廣超高強度鋼板熱成形模具鑲塊冷卻水道精鑄技術,探索推廣超高強度鋼板熱成形模具鑲塊3D列印技術;攻關鋁鎂合金壓鑄成型技術,開發出適合於複雜薄壁鋁合金結構件的材料,形成複雜薄壁鋁合金部件的結構及工藝設計能力,擴大開發可承受更高應力水平的鋁鎂合金結構件,實現壓鑄裝備全面數位化、智慧型化。
內飾及車身附屬檔案。重點發展汽車座椅、內後視鏡、方向盤套、密封條、安全帶、儀錶板、車燈等量大面廣的產品,注重生產細節,強化產品設計,提升產品智慧型化水平;引導小微企業圍繞前後保險槓、輪眉、格柵、散熱器裝飾罩、防擦條、雨刮器等生產成本投入小、市場需求量大的PP、PE、ABS、PA6、TPO塑膠類產品,鼓勵採用材料微發泡輕量化技術進行生產,同時做好產品修邊、打磨、擦拭、除塵、表面噴漆等工藝環節的處理,提高產品質量、美化產品外觀形象。
(三)構建專業服務新生態
1.提升汽車後市場專業服務。推動汽車企業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發展,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鼓勵汽車企業整合物流資源,重點圍繞與汽車製造相關的原材料運輸、零部件配套、汽車銷售、後服務等領域,以業務外包、委託運營、聯合組建獨立運營物流公司等形式,提升汽車第三方物流服務能力。加快發展供應鏈集采平台、供應鏈金融服務,發展汽車及汽配批發和零售市場、維修保養、二手車交易、汽車租賃、汽車保險、汽車金融、汽車美容等專業服務市場。規範汽配市場,打擊供應鏈假冒偽劣產品,推行售後配件標準化。加快發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再製造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等專業機構,加強汽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2.壯大汽車產業相關技術服務業。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檢驗檢測、標準制定、專利信息等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重點在汽車主被動安全、節能環保、新能源、智慧型網聯等領域,增強對汽車整車、底盤、發動機、燈具、車身附屬檔案、汽車電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全系列產品試驗檢驗能力。支持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線上監測、線上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加快培育智慧財產權、檢測認證、技能培訓、技術轉化與交易等中介服務機構,打造一站式“中介超市”。依託中國(寧波)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不斷最佳化提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專利申請“快速通道”。引導製造企業通過購買工業設計服務,鼓勵引進國內外優秀汽車設計人才和團隊,以購買、租用、共建等方式與國內外頂尖汽車工業設計工作室進行合作,提高汽車設計能力和水平,重點推進人機互動界面設計,積極探索MR混合現實技術在汽車內飾設計中的套用,將現實場景與虛擬環境進行結合,不斷提高設計人性化水平。
3.豐富汽車產業服務業態。鼓勵創新智慧型乘車出行和服務模式,推動汽車企業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推進“網際網路+充電基礎設施”,鼓勵建設統一的充電基礎設施公共信息智慧型服務平台,鼓勵依託智慧型服務平台的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服務發展。支持企業開展充電設施運營模式創新,提升運行維護和充電服務專業化水平。鼓勵第三方機構開展換電模式的示範運行。打造集汽車博覽、信息交流、品牌展銷、科普娛樂、汽車文化宣傳五大功能於一體的汽車工業綜合體,實現傳播汽車文化、溝通汽車信息、體驗汽車科技、享受汽車樂趣,打造人、車、環境和諧統一的氛圍。依託本地和長三角其他汽車集群文化資源,打造城市汽車工業文化標籤,豐富汽車產業在城市設計、文化宣傳等的形式,形成濃厚的汽車產業發展氛圍。
空間布局
以重點園區為載體,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鏈式發展為導向,並加快在產業集群布局一批行業公共服務平台,形成“引領區、支撐區、多點聯動”的產業空間布局。
(一)打造杭州灣南岸汽車產業引領區
加快推進吉利PMA、全球研發總部、高端零部件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推進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寧波)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共服平台建設務,籌劃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基地、智慧型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國家機動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重大平台載體,重點招引國際知名品牌乘用車整車企業、世界百強零部件企業落地,引進知名高校及知名設計公司,依託吉利等現有車企資源謀劃引進商用車項目,將杭州灣南岸打造成集汽車設計研發、生產製造、技術創新、檢測測試、人才培養於一體的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依託前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充分發揮吉利、上汽大眾兩大整車企業集聚效應,圍繞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節能汽車的研發製造和關鍵技術領域,重點發展中高端乘用車、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節能汽車的整車製造。依託慈谿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並與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產業副產氫資源聯動,以國電投引進為龍頭,集聚氫燃料電池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氫能儲運等,形成氫燃料電池汽車及周邊配套完整產業鏈,打造成為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產業基地。依託餘姚智慧型光電產業園,打造以車載光學攝像頭為核心的產業鏈體系,並加強與智慧型駕駛系統聯動。力爭到2025年,杭州灣南岸汽車產業引領區實現汽車產業產值4000億元。
(二)打造北侖(含梅山)汽車產業支撐區
依託北侖汽車智造產業園,重點發展中高端自主品牌的純電動乘用車、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節能乘用車,重點打造高效動力總成、底盤系統、驅動電機、智慧型汽車感測系統、氫燃料電池等關鍵核心部件汽車產業鏈。重點推進極氪電動汽車總部、吉利梅山、敏實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產能釋放。依託梅山港區發展汽車現代物流服務業,延伸高端汽車產業價值鏈,把北侖(含梅山)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汽車及高端零部件製造、物流基地。力爭到2025年實現汽車產業產值1500億元。
(三)打造多點聯動汽車產業集群特色基地
依託鄞州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寧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海曙新能源材料產業園等園區,重點建設一批百億級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打造多點聯動汽車產業集群特色基地。以鄞州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為重點,加快中車新能源客車產能釋放,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三電”、汽車電子、智慧型感測器、動力系統等關鍵核心高端零部件,加快發展汽車工業設計、汽車微電子晶片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汽車零部件檢測基地能力,提升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以南部濱海新區智慧型汽車小鎮為核心區域,加快推進建新汽車產業園、吉利智慧型車燈、雙林自動變速箱等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發展汽車底盤系統、智慧型車燈、自動變速器等特色產品。以象山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區域,重點發展汽車輕量化材料套用和特色內外飾件。
主要任務
(一)集聚創新資源,推動高能級發展
1.實施創新載體建設工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汽車產業創新體系,支持各類主體合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合作創新,發展一批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研究院和博士後工作站等創新載體。支持企業開展重大裝備產品和技術工程化攻關,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並轉化為首台(套)裝備。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創新團隊等合作,發揮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市智慧型製造技術研究院等在汽車智慧型製造、高性能電機驅動系統、電力電子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引領作用,推進建設電驅動創新中心。充分發揮寧波汽車檢測中心、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寧波有限公司在研發檢測、標準認定等方面的作用,會同企業加強對新能源領域的標準制定,進一步完善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謀劃組建汽車電子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到2025年,骨幹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力爭達到2.8%以上。
智慧型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集聚在乘用車、汽車電子、汽車控制、智慧型網聯領域研究基礎較好的企業資源,聯合國內知名研究機構、測試中心、行業協會等在汽車、通信、交通、網際網路等領域的科研力量,串聯智慧型網聯不同領域的研發資源,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在產學研用間的聚焦、流動與增值,大力推進智慧型網聯汽車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採用商業模式和市場運作機制,建立以會員費、服務費、技術轉化、契約研究等為主的盈利模式,聯合編制智慧型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加強技術標準基礎研究和人機互動與共駕、智慧型網聯汽車基礎雲控等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形成自主可控的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創新聯盟。聚集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聯合關鍵零部件企業、充電基礎設施企業、公共監管機構、共享出行企業,利用高校科研資源,著力構建以“人才+科研+產業+資本”為模式的新能源汽車產學研用創新聯盟,致力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的企業、科研機構、政府、產業資本等多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 無人駕駛未來交通套用和測試評價中心。主攻無人駕駛系統仿真平台;建設特定場景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場景,研究攻克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和標準,制定未來交通系統技術標準與法律、法規;設計未來交通大數據中心和雲計算平台,成為未來交通產業的引領者。 吉利汽車全球研發總部。由整車研究院、汽車動力總成研究院、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汽車創意設計中心構成,擁有最先進的研發技術中心、整車試驗中心、動力總成試驗中心、整車試製中心,重點圍繞集設計研發、試驗試製、質量控制、供應商協同開發於一體,進行汽車關鍵零部件試驗和總成試驗,新能源電機的性能試驗、底盤耐久試驗、整車分析評價、結構研究及測量等。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電驅動分中心。主攻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核心技術,重點建立電驅動實驗室、新技術孵化基地,推動新能源整車等增量項目(汽車和零部件)在寧波落地,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 國家級汽車檢測中心。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寧波基地為主體,充分發揮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檢測、認證、標準制定、智庫支持、技術研發等優勢,引進相關資源,推動創建汽車行業第三方實驗室,加強汽車產品計量、檢驗檢測技術、檢測裝備研發等基礎能力建設。 |
2.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工程。著重從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節能汽車以及核心零部件等四個方面,構建產業技術路線圖。深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以重大項目為引領,依託創新平台,聯合多企業主體協同攻關整車及零部件系統集成、動力總成、底盤、儲能、電驅動、電子控制、汽車輕量化等關鍵共性技術。圍繞汽車生產製造環節以及智慧型駕駛等套用環節需求,鼓勵本地整車、零部件企業與國內軟體龍頭企業組成行業聯盟,開展聯合攻關,謀劃創建汽車軟體創新中心。
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重點攻關底盤一體化設計技術、高效驅動系統關鍵技術、系統集成與輕量化、能源管理控制技術等。動力電池重點攻關高容量/高電壓正極材料、高容量負極材料、安全性/高電壓電解液、高熔點隔膜等新材料技術。氫燃料電池汽車重點攻關氫燃料電池電堆控制系統、氫氣製備、雙極板、膜電極、電堆、燃料電池、加氫、儲氫罐等關鍵核心產品與技術以及測試與標準制定。 智慧型網聯汽車。重點攻關環境感知技術、高精度定位與地圖、通信與信息互動平台技術、車載智慧型終端及HMI產品、集成控制系統等技術。 節能汽車。乘用車以先進汽油機、高效自動變速器混合動力關鍵技術、48V系統為技術攻關重點,實現乘用車核心節能技術的快速突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重點攻關新型高性價比混合動力總成開發、混合動力整車控制系統最佳化等。商用車以動力總成升級最佳化為技術攻關重點,加大混合動力系統、空氣動力學性能最佳化、智慧型網聯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力度。 核心零部件(汽車製造)。車身覆蓋件重點攻關鋁/鎂合金薄板衝壓成型技術、鋁/鎂合金連線技術、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零部件製造技術等。車身結構件重點攻關超高強度鋼板成型技術、鋁鎂合金壓鑄成型技術。底盤結構件重點攻關鋁鎂合金擠壓鑄造技術、鋁鎂合金半固態壓鑄技術、鋁鎂合金模鍛技術、零部件內高壓成型技術、大型結構件低壓成型鑄造技術。動力總成零件重點攻關缸體/缸蓋製造技術、曲軸/凸輪/齒輪製造技術。高性能發動機核心零部件重點攻關活塞、連桿、渦輪增壓器、直噴噴油器、高壓共軌系統等製造技術。加快高強度、輕量化材料開發套用。 |
3.實施創新人才引培工程。面向汽車產業集聚發展需求,廣泛對接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導人才申報甬江引才工程等國家、省、市引才工程,依託企業海外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引進“海外工程師”。舉辦“雙峰會”汽車人才專場活動,重點引進汽車行業領軍人才、複合型人才、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端創業創新團隊,構建和完善汽車行業各類人才資料庫。加強與國內外開設汽車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對接,爭取在寧波建設汽車特色學院和支持與本地高校合作共建汽車學院。按照汽車產業發展需要對接寧波工程學院汽車學院等特色學院,支持高校科學設定汽車相關專業課程,大力培養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二)做強企業梯隊,推動競合性發展
1.打造企業航母編隊。深入實施領軍企業培育系列工程,實施“一企一案”動態精準培育一批“大優強”企業,鼓勵企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建設特色型專業園區,提高產業配套率,完善產業鏈生態。推進企業多渠道上市發展,搶抓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機遇,實施“鳳凰行動”寧波計畫2.0版,加快推動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圍繞四條特色產業鏈,鼓勵企業專注行業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形成一批競爭優勢明顯的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2025年,力爭千億級企業達到3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8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00家以上,上市企業達到25家以上。
打造以整車為牽引的航母編隊,支持吉利汽車實施“精品車”戰略,形成涵蓋B/C/D級高級轎車和SUV、MPV、新能源等較為齊全產品系列;支持上汽大眾寧波基地擴大生產,研發生產中高端產品;支持全球頂級品牌乘用車企業落戶,增強發展能級;支持整車企業優先配套本地總成(系統)零部件產品,做大做強一批一級和二級供應商,形成“二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整車”的航母編隊。 打造以材料引領為主線的航母編隊,重點構建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車身及附屬檔案(汽車輕量化)、智慧型感測系統等總成(系統)產業鏈,形成“材料—零部件—一級供應商(集成供應商)”的鏈式發展路徑。 打造以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提升為主線的航母編隊,鼓勵大企業大集團內部產業集聚及上下游產業鏈整合,重點構建汽車電子、電機電控、發動機、制動系統、底盤系統等核心產品鏈,形成“關鍵技術(工藝)—元器件—二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集成供應商)”的航母編隊。 |
2.打造企業間協同配套體系。搭建整車與零部件企業信息交流平台,實現供需雙方信息互通、互動交流。建立整車與零部件協同創新激勵機制,圍繞汽車產業鏈關鍵領域,打通整車企業與本市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設計研發鏈條,實現整零的同步設計創新;打通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的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的鏈條,實現整零產品質量的同步提升。支持零部件企業與全球主流車企建立合作,在同步設計、研發創新、高端配套方面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同時推動大企業為其配套的小企業給予技術、資金、信息、市場網路等方面的支持和合作,提高集群小企業的專業化水平和參與社會化競爭的能力。鼓勵引領型企業對標國際一流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整合國內外資源,結網抱團開展國際化收購、併購、合作,培育形成千億級企業。到2025年,整車企業的本地供應商配套占比達到50%以上。
3.增強跨領域融合協作能力。推動汽車行業引領型企業和石油化工、新材料等行業的交流互動,挖掘共性市場需求、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制定系統解決方案、加快新產品套用推廣。推進汽車行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融合,加快智慧型化、數位化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物流倉儲、經營管理、售後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套用,創新智慧型出行和服務模式。探索與國防軍工領域的合作,加快軍民技術雙向轉化套用,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三)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完善產業鏈布局
1.推進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引導企業向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園區集聚,推進先進產能擴產、延伸產業鏈。建立汽車產業鏈重大項目資料庫,動態跟蹤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定期發布汽車產業重大項目投資導向目錄。推進吉利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早日實現產能釋放;做好已簽約項目“代辦式”“不見面”審批服務,促進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和建成投產。“十四五”期間,重點實施汽車產業重大項目40個,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
2.招引高端品牌項目落地建設。全面梳理全市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節能汽車產業鏈企業清單,編制產業鏈圖譜,發布汽車產業鏈招商指南。圍繞高端品牌乘用車、高效發動機、新能源“三電”、氫燃料電池、汽車電子總成、感知系統等關鍵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重點引進國內外領軍企業、創新機構、創新人才,儲備一批重大項目。推進建立重大項目統籌招商機制,建立汽車產業招商信息共享平台,推進市場化招商、園區招商合作,建立全球招商網路體系。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打造全球品牌生態。到2025年,擁有全球汽車整車品牌3個以上,國內外知名的汽車核心零部件品牌20個以上。
3.加強產業鏈強鏈、補鏈。順應汽車產業電動化、智慧型化、網聯化、輕量化、共享化發展趨勢,圍繞電動汽車產業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鏈、節能汽車產業鏈等四條重點產業鏈細分領域,強化產業鏈關鍵環節,補齊產業鏈現有短板,延伸產業鏈上下游,做好產業鏈精準招商。
電動汽車產業鏈——提升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池包集成、永磁體、電機軸承和執行器等產品優勢,向產業鏈中高端進軍,補齊隔膜、電芯、電子控制模組、逆變器、功率變換模組等短板建設。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重點提升雙極板、催化劑、空壓機、密封圈等關鍵零部件及材料的生產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碳紙、質子交換膜、氫氣循環泵、DC-DC轉化器等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補齊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總成、氫氣供氣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發動機附屬檔案等薄弱環節。 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鏈——重點加強智慧型網聯汽車整車、智慧型駕駛座艙、車載攝像頭、高精度定位、執行系統、安全解決方案等環節優勢,補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感知系統、決策系統、通信系統等環節短板。 節能汽車產業鏈——重點加強高效發動機、渦輪增壓器、高效自動變速箱、輕量化零部件等環節優勢,補齊高效動力系統總成、輕量化材料等短板。 |
(四)推進數位化賦能,提升“智造”水平
1.推進產業數位化改革。加快生產裝備智慧型化改造,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單元、智慧型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工廠。推動全面感知、設備互聯、數據集成、智慧型管控,促進生產過程的精準化、柔性化、敏捷化。實施“機器換人”行動,加快推動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智慧型檢測與裝配裝備、智慧型物流與倉儲系統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的工程套用和產業化,加快生產設備的數位化、網路化和智慧型化改造。提升計算機輔助設計與仿真、製造執行系統、企業資源計畫、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系統軟體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加強軟體定義和支撐製造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培育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加強適應汽車行業特點和需求的優秀解決方案研發和推廣普及。到2025年,基本實現規上企業數位化改造全覆蓋,重點企業裝備數控化率突破80%。
2.搭建產業雲平台。推動整車等龍頭企業核心業務系統雲化改造,整合企業內部、外部數字資源,搭建產業鏈級、企業級等各類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輸出行業性系統解決方案。基於平台廣泛連線、匯聚設備、技術、數據、模型、知識等資源,打造貫通供應鏈、覆蓋多領域的網路化配置體系,發展協同設計、眾包眾創、共享製造、分散式製造等基於工業雲的新型生產組織模式,提升供應鏈數位化水平,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業務系統雲端遷移。加快企業“上雲”,培育設備上雲公共服務平台,支持中小企業設備上雲和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幫助中小企業從雲上獲取資源和套用服務,滿足中小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行銷等業務系統雲化需求,促進中小企業生產要素數位化。鼓勵有一定智慧型製造基礎的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聚焦產品開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等業務全過程,廣泛套用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加快雲化、平台化、服務化轉型,打造“未來工廠”。到2025年,實現規上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套用全覆蓋。
3.謀劃布局產業大腦。依託省產業大腦和寧波一體化智慧型平台,以寧波城市大腦數據資源體系和工業、商貿、農業、金融、科技、港航等經濟領域相關係統數據為基礎,推動政府側、企業側數據匯聚、有序互動和融合套用,謀劃推進汽車產業大腦建設。依託汽車產業大腦,以產業大數據為基礎,將產業空間和數字空間的動態映射,通過數據融合分析,繪製融合產業鏈、創新鏈、空間鏈的全景圖,構建并迭代提升畝均論英雄、產業鏈數據中心、產業地圖等多元化套用場景,完善企業畫像、政策畫像、企業綜合評價、全域治理數位化等功能,強化對產業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提高產業數位化治理水平,助推雲招商、產業精準服務,實現產業指揮精準決策。
(五)提升標準質量品牌,最佳化集群生態
1.加快標準提檔升級。支持龍頭企業參與國家汽車行業標準研究與制定,重點在智慧型網聯汽車標準、基於LTE-V2X蜂窩通信、直連通信等功能、性能和接口標準化、新能源汽車標準等方面取得突破。鼓勵企業對標國際和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技術、專利、標準協同機制,開展標準對比、質量比對等活動,實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鼓勵企業參與標準“領跑者”制度。
2.開展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大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動落實企業質量首負責任制,建立質量應急處理制度、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制度、崗位質量規範和質量考核制度。支持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開展IATF16949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取進入全球採購體系的通行證。實施智慧型製造工程,鼓勵企業參照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等先進標準,建設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化汽車工廠,推廣採用可靠性設計、先進成型和加工方法、線上檢測、智慧型化和柔性化生產,推動汽車行業傳統製造向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型化製造升級,提高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和使用壽命。開展汽車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加強設計、製造、測試驗證等全過程可靠性技術開發套用,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樹立一批質量標桿,爭創政府質量獎。
3.提升集群品牌影響力。加強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培育註冊和有效運用,制定寧波市汽車產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認定辦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企業品牌,鼓勵企業積極爭創“品字標浙江製造”品牌,提升品牌競爭力。引導鼓勵中小企業品牌抱團發展,通過“品牌之旅”等公益性品牌宣傳展示活動和報刊、電視、網路、移動終端等媒體渠道,擴大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美譽度。大力宣傳寧波汽車集群產業地標,形成區域品牌、產業品牌與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良性互動發展。
(六)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推進智慧出行
1.加快智慧型網聯汽車示範運行基礎設施建設。以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為標桿,打造杭州灣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與示範運行基地,加快5G網路測試、示範和商用進程,布局建設LTE-V 通訊基站、LTE-V 路側單元,開發和套用智慧型紅綠燈、無級光照模擬設施、衛星定位差分基站,設計開發高精度地圖,豐富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驗證場景,推進建設規模和設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最佳化市政公路信息化建設,以智慧型設備改造高級別公路和重要聯絡線。以前灣新區為重點建設智慧型駕駛的公共道路測試區,協同浙江省打造全國首個杭州測試場-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寧波測試場-城市開放道路測試區域一體化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體系。規劃智慧型交通設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智慧型網聯汽車高速公路技術模版和標準體系。圍繞智慧交通環節,加快杭州灣無人駕駛測試道路建設;推進智慧出行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特定車輛在港口碼頭、產業園區、旅遊景區、機場等特定區域的智慧化套用;推進自動駕駛計程車、自動駕駛公車等套用示範及服務體系的建設。
2.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智慧型汽車推廣套用,鼓勵本地車企開發在城市公交、出租、私人、租賃、環衛、物流、機場、旅遊景區、開發區(園區)、大學等領域的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型汽車產品。加快充換電樁(站)、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網路建設,鼓勵建設統一的基礎設施公共信息智慧型服務平台,提供充電(換電、加氫)導航、預約、狀態查詢、費用結算等服務。鼓勵企業、業主、運營服務商、充換電設施製造商等各類主體投資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運營模式,提升運行維護和服務專業化水平。
3.完善汽車工業企業數位化新基建。推動Ipv6在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中的套用。加快推進工業乙太網、短距離無線通信、4G/5G等新一代工業網際網路設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支持工業企業運用新型網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建設企業區域網路,探索在既有系統上疊加部署新網路、新系統,推動信息技術(IT)網路與生產控制(OT)網路融合。加快推動基於5G、窄帶物聯網(NB-IoT)等技術的主動標識載體在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規模化套用,不斷拓展標識載體套用場景,推動標識解析系統與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工業APP等融合發展。
保障措施
(一)強化集群組織領導
完善汽車產業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框架下統籌協調推進全市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工作,完善跨部門、跨地區、跨園區的協作機制,協調解決集群發展重大問題,研究落實重大項目,統籌規劃、項目、土地、園區和招商資源,對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一盤棋”整體謀劃;組織交流和督促檢查集群培育情況,指導集群發展促進機構規範運作,形成縱向聯動、橫向協同推進合力。聯合汽車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進一步提升寧波汽車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促進集群多邊交流和互利合作,引導集群企業“抱團”突破國外企業技術封鎖以及開發海外市場。
(二)強化集群政策支持
整合最佳化現有各項政策扶持渠道和方式,研究制定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扶持政策,在技術改造、關鍵技術攻關、創新載體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企業梯隊培育、質量品牌培育以及集群促進機構運營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謀劃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府性專項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形成汽車產業基金。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整車與零部件融合發展、智慧型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智慧型網聯汽車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方案等政策,形成“1+X”系列政策體系。研究建立汽車產業發展專家智庫和支撐機構,邀請各界精英人士加入,定期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
(三)加大集群要素保障
引導和推動市產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以股權投資、槓桿收購、聯合投資等方式,向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網聯汽車等重點發展領域投資傾斜。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補助政策。對重大汽車產業投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加大對汽車產業的用地保障,對於汽車產業布局的重大項目和符合產業鏈發展需求的企業用地優先給予指標傾斜。持續推進“畝產論英雄”改革,提升土地產出效益。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對整零協同開展保險產品創新,重點發展汽車供應鏈金融,在汽車產業先行開展應收賬款貼現貼息和供應鏈產業鏈國內貿易信用保險,進一步降低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應收賬款風險。鼓勵企業套用質保金保險機制,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研究完善首台(套)產品保險補償政策,探索建立保險費率分級浮動機制和分檔階梯補償機制。鼓勵保險機構根據市場需求,創新險種、擴大承保範圍,加大對首台(套)產品及其生產企業的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利用融資租賃、中期票據等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市級政策按照汽車產業集群空間布局,對在重點區域的集群項目予以優先支持和重點傾斜。
(四)營造集群良好發展環境
全面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進一步最佳化企業營商環境。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汽車產業發展和投資管理的相關政策,做好汽車整車和零部件投資項目備案管理,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加強汽車投資項目事中事後監管,推進汽車產業合理布局和有序發展,堅決防範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切實營造統一、開放、透明、公正的汽車產業市場環境,建立健全寧波市汽車行業智慧財產權誠信管理制度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信用評價機制,建立以企業為維權主體、行業聯盟自律、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協同、社會共治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五)加強集群監測評價考核
建立汽車產業集群統計監測體系,定期統計和通報汽車產業發展情況。建立寧波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評估體系,委託專業化第三方機構,對標國際知名汽車產業集群,優選評估指標、評價規則,開展對集群發展情況的動態監測和評價。建立產業集群培育情況定期報送制度,把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培育工作納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目標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