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教育要紮根於泥土,生髮於地平線上,要厚重濃郁,不可輕浮如萍。 過去的教育,問題在於缺失個性。一個人,一個學生既要有共性,也要有個性。有的學生之所以不成功,也部分地是因為缺失個性。 講授式教學,只能使學生間差異增大,合作、體驗和探究式的教學,卻可使有差異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認識方式主動建構知識與技能,所謂殊途同歸。 只有創設良好的環境,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人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促進第個學生在新的水平上充分發展,才是好的教育。 教師應有慈母心腸、伯樂的眼光、雕刻家的技能。 校長應有教育家的頭腦、工程師的手筆、指揮員的能力。 一個人所擁有的不過是數十載的進光。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以往的知識不能滿中未來發展的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使自己成為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常流常新,要與時俱進,勤奮讀書,充實自己,廣泛涉獵文化科學領域,豐富自身人文精神底蘊,從而促進每位學生的充分發展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基本介紹
- 書名:實踐新課程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頁數:124頁
- 開本:16
- 品牌:教育科學出版社
- 作者:邢德昌
- 出版日期:200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4124966
為學生樂學奠基——黑龍江省大慶市西苑國小教師教育論壇
讓第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黑龍江省大慶市景園中學教師教育論壇
為農村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黑龍江省呼蘭縣農村中國小校長教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