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學

客家學

客家學,學術名詞,是以全球客家為研究對象,涵蓋文化、地理、歷史、生活、社會、藝術、人物、經濟、科技、體育等領域的有關客家的一門學科研究。

客家文化中國文化中頗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世界上一直是作為人類學、文化學、民族學、歷史學等諸多跨學科研究的重點,美國哈佛大學及日、法、韓的著名大學,均設有專門的研究部門。

21世紀以來,全球化浪潮不斷促進著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客家文化由於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已經成為諸多學科研究的旨趣,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青睞。然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當今全球化的“情境”下,她的未來走向同樣是學界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維護客家文化的多樣性和順利傳承客家文化,開發和利用客家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是目前客家學術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至2017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已有3個。

基本介紹

緣起發展,科研機構,交流平台,研究成果,社會意義,

緣起發展

客家問題引起世人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後期。自清嘉慶年間廣東東莞、博羅兩縣邊界的農民因爭水田等發生土客衝突事件之後,土客關係問題便開始引起關注。到了道光末年(1850年),因為爆發了縱橫全國大半個國土、持續12年之久的太平天國起義,更使客家問題成為中國關注的焦點。這是因為,太平天國起義基本是以兩廣地區的客家子弟為主力,在太平天國內部,客家話一時間成為“國語”。接著,在鹹豐年間,又在廣東西路6個縣的地盤內,發生了持續12年並造成雙方死傷50-60萬人的特大規模的土客械鬥事件。
一時間,人們對於這個動搖清王朝統治基礎,攪動得南方社會不得安寧的客家群體,感到疑惑不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這一群體開始引起了輿論界和學術界的關注。到了民國初年,客家人在中國政治舞台空前活躍,在孫中山周圍的一批客家人,如廖仲愷何子淵姚雨平黃慕松鄧仲元鄧演達鄒魯張發奎薛岳陳銘樞陳濟棠葉挺葉劍英等,在國民革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恰逢此時,在國內又因為在教科書、雜誌上發生了有辱客家人的交涉事件,並很快引起了各界客家人的抗議,於是,客家問題再度引起轟動。
民國年間客家問題在政治舞台和社會生活發起的衝擊波,吸引了中外人士對它的關注,人們迫切需要破譯長期籠罩在客家群體身上的不解之謎。正是在現實需要的策動下,中國學界開始了對客家問題新一輪的集中探討。一大批著名學者投身其中,成為客家研究的提倡者與支持者。
當時蜚聲學界的一些著名學者,如歷史學家陳寅恪顧頡剛朱希祖洪煨蓮,社會學家潘光旦、語言學家羅常培、考古學家李濟等,都對客家研究傾注過自己的心血。但是,最終集大成者,卻是當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客家青年羅香林
客家學奠基人羅香林客家學奠基人羅香林
羅香林開創客家學開始,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客家人對於漢族客家民系的研究日趨活躍,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課題日益深入、研究成果十分豐碩。
在20世紀30年代初首版的客家學的開山之作《客家研究導論》中,作者羅香林開列了12個客家研究應有的“節目”,並稱該書做的只是其中的第一個問題,即“就客家問題各個方面,作個統括敘述,使一般讀者對於這個專題能有相當概念”。
20世紀下半葉開始改革開放的30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發展和進步,為實現羅香林規劃的客家學偉業,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施展空間。
無數的專家學者,特別是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語言學、人類學、建築學、譜牒學等眾多學科門類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以不同的學識和素養,為建構客家學的巍峨大廈添磚加瓦。

科研機構

中國大陸的客家學研究,最早由華東師範大學開始,後影響到大陸其他院校,如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深圳大學;而贛粵閩交界區的贛南師範學院嘉應學院龍巖學院,位於客家地區,更積極扮演台灣學界視窗角色。
台灣客家學研究是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後受到重視,民主進步黨主政後在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分設立客家學院,之後國立台灣大學美和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大仁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等校也紛紛設立客家研究中心與研究所,進行客家研究。
學院
機構名稱成立時間所在地主辦刊物下轄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2003年
台灣桃園縣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2003年
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
2006-08-01
台灣苗栗市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全球客家研究中心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
廣東梅州
嘉應學院中國客家文學院
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贛南師範大學)
江西贛州
廈門客家學院
福建廈門
研究中心
機構名稱依託單位批准時間學術刊物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中心)
國立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社會科學院
200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
國際與僑教學院
美和科技大學客家社區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客家學研究中心
江西理工大學紅土地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廣西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龍巖學院客家學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心)
華東師範大學客家學研究中
贛南師範學院(贛南師範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客家研究院
2003
四川省移民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
研究所
基地名稱批准時間依託單位主要成果關鍵人物
華南理工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1999年
人文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中文信息資料庫研究中心)
中國語言文化學院
嚴修鴻
北京大學客家歷史與文化研究所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客家文化研究所
2006-08-18
文化研究院
博物館
機構名稱所在地備註
中國客家族譜博物館(原客家族譜館)
福建上杭縣
中國·客家方誌館
贛南客家博物館
中國客家博物館
客家民俗博物館
龍巖連城縣
江西贛州市贛縣
廣東梅州市梅城
廣東深圳龍崗區
聯誼會
組織名稱所在地主辦刊物主要人物
福建省客家研究聯誼會
福建
大型雙月刊《客家》雜誌
委員會
學術團體所屬單位備註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客家學專業委員會
嘉應學院
促進會
組織名稱所在地備註
廈門客家經濟文化促進會
福建廈門

交流平台

主要平台: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客家文化發展戰略高峰論壇
學術性團體:國際客家學會
其他互動平台: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
大陸對兩岸客家學術交流,除借重高校(大學)作為視窗,也利用召開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時,同時舉行客家學學術研討會。在台的主要視窗是由饒穎奇擔任會長的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
歷屆客家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時間主辦單位主題規模
1992
香港
1996-11
新加坡
1998(第四屆)
台北
龍巖
“客家與21世紀”
2003-11
鄭州大學
嘉應學院
“客家文化與全球化”
1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名專家學者
國際客家學會組成人員
姓名職務所在單位
首屆會長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
首屆副會長
原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
會長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會長
理事
廈門大學中文系

研究成果

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等省的客家學研究有不少成果。在江西等省,客家文化研究成為高校省一級的重點文科基地。載至2006年,廣東省的《客家研究文叢》是中國高校中唯一列入國家“十五”重點規劃圖書的同類研究著作,已出了18種,居中國之冠。廣東的客家學者也正積極推動出版中國第一部《客家通志》與《客家文化史》,補充學術上的重要空白。
客家學研究成果(客家學學者專著)
學者
著作
《客家研究導論》《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匯篇》等
《論漢族客家民系》
謝桃坊(1935~)
孫曉芬(1939~)
羅英祥(1940~)
謝重光(1947~)
馬重奇(1949~)
鄔觀林(1952~)
陳支平(1952~)
《客家源流新論》等
羅勇(1954~)
《客家贛州》《贛南客家姓氏源流研究》《客家故園》等
黃髮有(1969~)
《客家漫步》《客家原鄉》等
嚴奇岩(1971~)
劉義章(1976~)
《客家宗族與民間文化》《香港客家》等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合著)《客家方言研究》(合著)等
《客家歷史與傳統》《漂洋過海的客家人》等
《客家學導論》《社會結構與客家人教育
四川客家》等
客家學大型叢書
從書名編寫機構
《紅土地與客家文叢》
江西理工大學

社會意義

“認同漢族客家民系,是客家研究的核心問題。”福建師範大學教授謝重光、贛南師範學院教授羅勇則直言,大陸的客家研究除了學術,還關係到台灣與海外客屬同胞對大陸的認同,關係到統一大業,亦有統戰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