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學,學術名詞,是以全球客家為研究對象,涵蓋文化、地理、歷史、生活、社會、藝術、人物、經濟、科技、體育等領域的有關客家的一門學科研究。
客家文化是中國文化中頗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世界上一直是作為人類學、文化學、民族學、歷史學等諸多跨學科研究的重點,美國哈佛大學及日、法、韓的著名大學,均設有專門的研究部門。
21世紀以來,全球化浪潮不斷促進著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客家文化由於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已經成為諸多學科研究的旨趣,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青睞。然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當今全球化的“情境”下,她的未來走向同樣是學界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維護客家文化的多樣性和順利傳承客家文化,開發和利用客家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是目前客家學術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至2017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已有3個。
基本介紹
緣起發展
科研機構
機構名稱 | 成立時間 | 所在地 | 主辦刊物 | 下轄單位 |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2003年 | 台灣桃園縣 |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 |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 2003年 | 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 ||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 | 2006-08-01 | 台灣苗栗市 |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全球客家研究中心 | |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 | 廣東梅州 | |||
嘉應學院中國客家文學院 | ||||
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贛南師範大學) | 江西贛州 | |||
廈門客家學院 | 福建廈門 |
機構名稱 | 依託單位 | 批准時間 | 學術刊物 |
---|---|---|---|
國立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 社會科學院 | 2006 |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 | 國際與僑教學院 | ||
美和科技大學客家社區研究中心 | |||
廈門大學客家學研究中心 | |||
江西理工大學紅土地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 |||
廣西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 |||
華東師範大學客家學研究中 | |||
贛南師範學院(贛南師範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客家研究院 | 2003 | 《客家學刊》 |
四川省移民與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 |
基地名稱 | 批准時間 | 依託單位 | 主要成果 | 關鍵人物 |
---|---|---|---|---|
華南理工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 1999年 | 人文學院 | ||
中國語言文化學院 | 嚴修鴻 | |||
北京大學客家歷史與文化研究所 |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 |||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客家文化研究所 | 2006-08-18 | 文化研究院 |
組織名稱 | 所在地 | 主辦刊物 | 主要人物 |
---|---|---|---|
福建省客家研究聯誼會 | 福建 | 大型雙月刊《客家》雜誌 |
學術團體 | 所屬單位 | 備註 |
---|---|---|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客家學專業委員會 | 嘉應學院 |
組織名稱 | 所在地 | 備註 |
---|---|---|
廈門客家經濟文化促進會 | 福建廈門 |
交流平台
會議時間 | 主辦單位 | 主題 | 規模 |
---|---|---|---|
1992 | 香港 | ||
1996-11 | 新加坡 | ||
1998(第四屆) | 台北 | ||
龍巖 | “客家與21世紀” | ||
2003-11 | 鄭州大學 | ||
嘉應學院 | “客家文化與全球化” | 1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名專家學者 |
研究成果
學者 | 著作 |
---|---|
《客家研究導論》《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匯篇》等 | |
《論漢族客家民系》 | |
謝桃坊(1935~) | 《成都東山的客家人》等 |
孫曉芬(1939~) | 《四川的客家人與客家文化》等 |
羅英祥(1940~) | 《印度尼西亞客家》等 |
謝重光(1947~) | |
馬重奇(1949~) | |
鄔觀林(1952~) | 《客家古邑探源》 |
陳支平(1952~) | 《客家源流新論》等 |
羅勇(1954~) | 《客家贛州》《贛南客家姓氏源流研究》《客家故園》等 |
黃髮有(1969~) | 《客家漫步》《客家原鄉》等 |
嚴奇岩(1971~) | |
劉義章(1976~) | 《客家宗族與民間文化》《香港客家》等 |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合著)《客家方言研究》(合著)等 | |
《台灣客家》 | |
《客家歷史與傳統》《漂洋過海的客家人》等 | |
《客家學導論》《社會結構與客家人教育》 | |
《海南客家》 | |
《四川客家》等 |
從書名 | 編寫機構 |
---|---|
《紅土地與客家文叢》 | 江西理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