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姓

官姓

官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東、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四川等省為多。官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七十四位。官姓之具體得姓地不詳,但其得姓於北方應無疑問。這支得姓於北方的姓氏後世卻昌盛於南方,由於官姓在產生以後一直表現的很沉寂,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宋元,故官姓早期之繁衍情況令人難知其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官姓
  • 郡望:東陽郡
  • 堂號:東陽堂
  • 得姓始祖:唐叔虞
  • 拼音:Guān
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遷徙分布,歷史名人,官寧夫,其他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字輩排行,單官氏辨證論,其他說法,

姓氏源流

官(Guā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我官氏系出東陽,東陽姬姓也!自周成王破玉分封,肇基於唐賜之以密須之鼓闕鞏之甲唐叔虞子燮改號日晉。傳至昭侯叔父成師於曲沃。武公滅翼以寶玉賂周西王(胡齊)遂有晉國周之宗盟載在史冊。無如子孫蕃衍俞繁俞別,俞遠俞忘。厥後賜姓受封。以官為氏夫。官氏乃唐叔之後則晉公只苗裔無疑矣.
東陽官氏乃周武王少唐叔之後,唐叔封於晉。我官氏乃晉公之族;
出自出自周晉叔禹裔食采王官城,以官為姓。

源流二

出自關姓。據一九七六年台灣 台東所修《官氏族譜》所載,解良(今山西 運城)人關膺,於黃巢起義時避居福建寧化石壁,改姓官。元至元間,遭禍亂,其第四代孫四兄弟,官耀遷廣東大埔,官擢遷福建詔安,官躍 遷廣東 海豐縣。
勘誤在下
(此說法為個別族譜誤載,據福建詔安《石壁東文官氏族譜》總圖志載:東陽官氏乃周武王少唐叔之後,唐叔封於晉。我官氏乃晉公之族。凡官姓者,皆其派也。或雲天水郡之派。天水者,覆姓也,乃周時名臣熊繹封於楚。戰國楚懷王有子蘭,封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為姓,上官屬於天水。故云天水者皆覆姓也。
我始太祖 諱膺 世居東陽,因後唐懿宗年間,唐道漸衰,黃巢播亂。始祖母朱氏遷入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居住,得免於禍,寧化族譜傳載甚明。
有雲我始祖膺乃蒲州解梁人,本姓關,乃大夏關龍逢之後,因遷福建避黃巢亂。故改易姓字,避難非遷罪,何改姓哉?以此推似為謬語。故遷東陽為然。)則此一支出自晉公唐叔虞之後

源流三

據《姓苑》、《左傳》所載,官有世功,邑亦如之。古人以官命族,故有官姓。據《姓苑》、《左傳》所載,周代對於有功於朝廷的官員,封邑長久保存,遂形成官姓。

源流四

出自外族。新疆錫伯族官加(關佳)氏漢姓為官;滿族瓜爾佳氏在清朝有改為官氏 的,蒙古族奎木特氏 也有有改為官氏 的。今滿、蒙古、錫伯族、藏、仫佬、彝等民族均有官姓。

源流五

出自周代,以官職名姓。據《姓源》所載,周大夫劉定公夏為官師(官吏之長),其後以官為氏。劉定公夏,周代人,周大夫劉康之子。劉康公為春秋時人,其事跡見於《左傳》。劉定公夏可能夏為其名,其它不詳,後世官姓有尊其為始祖的。

源流六

出自楚國莊王次子子蘭公之後,。言天水者,複姓也,乃周時名臣熊繹封於楚。戰國楚懷王有子蘭,封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為姓,上官屬於天水。故云天水者皆覆姓也,上官氏簡化而成姓

遷徙分布

排行第二百七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二。另外,有資料講“官熙,宋時平度州上蔡人,州巨族”,表明宋時在平度州上蔡(今山東平度)一帶也聚集著官姓大族。宋元之際,在今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等北方省份均有官姓人家,而在南方的四川、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等省份,官姓已經廣布,且人口眾多。唐末官膺 世居東陽,因後唐懿宗年間,唐道漸衰,黃巢播亂。始祖母朱氏遷入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居住,得免於禍。明初,山西官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北京等地。明中葉以後,山陝豫等地之官姓漸有西入甘肅、寧夏、內蒙古自治區者。而廣東、四川、湖南等地之官姓漸有徙居廣西、雲南之地者。明末清初之湖廣填四川,則有兩湖之官姓入居今四川、重慶。清康乾年間以後,山東平度一帶之官姓則有伴隨闖關東之風潮入遷於東北三省者。歷民國而今,官姓在全國散布之地愈廣。如今,官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福建、廣東、湖南、四川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官姓約占全國漢族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歷史名人

官謙
福建長汀人,明代官吏。永樂中知汝州,招撫流民有方。秩滿,吏民思慕不已。
官賢
山東平度人,明代官吏。曾任溫州府推官。博學多才,喜吟詠,善畫,工草書。
官一夔
山東平度人,明代官吏。正德五年舉人,歷官衛輝府同知,政尚寬惠。有《環山亭集》。
官榮
福建沙縣人, 明代官吏。天順八年進士,選兵科給事中,有直聲。為冊封琉球正使,還,進都給事中
官廉
山東平度人,明代官吏。天順六年山東鄉試第一,八年舉進士。歷官戶部郎中,內侍冒占景州等處民田數萬頃,內侍以在皇帝面前為其美言為餌求廉,被其拒絕,盡奪內侍之田歸於民。
官寅
福建順昌人,明代學者。嘉靖間由貢生教授嘉興,後學深受其益。代理平湖縣事,清介不染。有《枝言缶聲集》。
湖廣黃岡(今屬湖北)人,明代官吏。萬曆進士,歷戶科給事中,為楚黨魁首,與齊、浙三黨鼎峙,務以攻東林排異己為事,官終太常少卿。其次子撫極出身拔貢,任平越知府時因襲擒苗帥藍二有功,而擢升太僕寺卿。
官希稷
福建光澤人,明代官吏。萬曆間以恩貢嘉興府通判,能為民興利除害。歲飢,發粟賑民,全活甚眾。
榆林衛(今屬陝西)人,明代將領。萬曆中起世蔭,歷固原參將、甘肅副總兵、延綏總兵官,破套寇、援遼東,名噪一時。
官惟賢
明末將領。歷守備、參將,崇禎元年升為山海北路副總兵,三年後與清軍戰,死於遵化。
官保
清滿洲正黃旗人。乾隆間以副都統及工部侍郎,兩赴西藏辦事。官終理藩院、刑、禮、戶、吏諸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福建安溪人,清代學者。乾隆四年進士,歷任三禮館纂修、編修,廣西、陝甘等地學政,司經局洗馬等官。篤好經學,乃蔡世遠方苞之高足,著有《讀易偶記》、《尚書偶記》、《春秋傳習錄》、《石溪文集》。
官崇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學者。乾隆四十四年舉人,治古文,著有《志齋文鈔》。
官文
漢軍正白旗人。鹹豐間任湖廣總督,做事無遠見,卻能放權於巡撫胡林翼以御太平軍。後入滿洲正白旗,封一等果威伯,以後又歷任直隸總督內大臣等職。
官宗禮(1911-1970),河南省新縣人。1928年底參加農民自衛軍。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70年9月21日因病逝世,終年59歲。
官俊亭(1917-2003),安徽省潁上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3年1月11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6歲。

官寧夫

官寧夫先生(原名官岳純)1922年6月出生。祖籍普寧梅塘鎮田豐村。於1943年離鄉南渡泰國謀生。抵泰後,輾轉於呵叻府,在僑界熱心人似的幫助下,官寧夫在一所華語學校謀得了教師職業,終於托足異國他鄉。在暫時的安定中,他開始思考選擇未來,思考如何奮鬥以伺機報效家園。
在事業有所成的情況下,1978年4月,官寧夫建議在家鄉成立“建校籌委會”,為促成建校提供了組織上的保證。“集腋成裘,建設鄉校,共成善舉”,是官寧夫的初衷。由此,他提出了“本人負責三成”,村政及其內外鄉親負責三成,政府幫助三成的籌集建校資金“三三制方案”。於是在1989年初春,在資金籌集不理想的情況下,官寧夫毅然挑起獨資建校的重擔,慷慨獻巨資港幣100萬元,建設家鄉學校。為使建校籌備工作和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官寧夫偕夫人及大公子官奕民,分別於1988,1989年,1990年春天,不辭辛勞,帶款回鄉,並檢查指導建設工程。此校於1990年春興工的鄉校於同年秋天竣工,1991年春交付使用。該校占地面積432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30平方米。1993年,他捐資66萬港元,興建“梅塘中學教師辦公大樓”一幢。1994年初,他捐資300萬港元,興建梅塘鎮人民政府辦公樓。官寧夫是梅塘鎮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獨資建校的旅外華僑。其熱愛祖國,關心桑梓,培育英才的赤忱,家鄉人民將永遠不忘。

其他名人

其他官姓名人有政治家官保加官卻官健平,愛國民主人士官文森,國民黨將領官其慎,農學家官春雲,金屬專家官達高,高分子專家官文超,化工專家官知義,醫學家官大威、官宜彬、官超雲、官勝利,經濟學家官希浩、官清,哲學家官鳴,書法家官江明,畫家官其格,電影技術專家官質斌,影視演員官晶華官恩娜,體育攝影記者官天一,攝影師官家良等。

郡望堂號

郡望

東陽堂:一說浙江東陽。官鑒公生於唐朝880年,系浙江金華府東陽縣人也。尊崇道學,建石鼓院有賫金幣之捐。厥後七世祖忠書公壽滿期頤,五世同堂,奉旨建坊。
一說 春秋時期,晉轄有東陽、南陽。《水經注·清水注》引馬季長語:“晉地自朝歌(今淇縣)以北至中山(今定州市)為東陽。朝歌以南至軹(今濟源市軹城村)為南陽”。《讀史方輿記要·卷十九·河南四》云:“彰德府(今安陽)春秋為晉東陽地,戰國屬魏之鄴也,後屬趙。”又說:“懷慶府(今沁陽市)……春秋時屬晉,謂之南陽。晉人自山(太行山)以東謂之東陽,山以南謂之南陽。”《史記·正義》注云:“河內……古帝王之都,多在河東、河北、故稱河北為河內,河南為河外。”現 在豫北地區即西漢河內郡,魏郡的鄴與內黃、東郡的昌樂和濮陽所轄地區。這裡“山川雄險,原隰平曠,據河北之襟喉,為天下之腰膂”。秦相國范睢謂秦王:“馳上黨(今長治)以臨東陽,則邯鄲口中虱也。”故史有“衛棄之而弱,晉有之而霸”,“戰國魏得其地雄偉於三晉”的記載。

堂號

官姓的主要堂號有:“東陽堂”,“中山堂”“敦睦堂”“公興堂”“崇道堂” “石鼓堂”等。

字輩排行

四川宜賓官氏字輩:永清德澤長 國正明興順
江西上饒:甫弼賢良,作日時常。
福建莆田官氏字輩:戴振家聲侯於伯,澤祖仲夫子聯孫。
四川閬中官氏字輩:門徳(繼)學(宗)開,承先澤元,良正氣昌。
四川川東官氏字輩:大運汝學文光,必朝世代忠良,永遠維嗣吉昌。
廣東普寧潮汕官氏字輩:萬玉隆世士,昭允開長宗,賢哲(學)浩(能)著(紹)蘭桂芳,暢垂枝葉聲名大,振啟詩書作藩翰。
廣東豐順、惠來、普寧客家官氏字輩:孟法觀廷,連居天昌,國士崇之,必志其祥,德有大振,聲名顯揚,祚衍隆盛,瑞起英良,開紹濟美奕世傳芳。
湖北赤壁蒲圻官氏字輩:名登仕籍,首重王章,修身濟世,顯忠遂良,傳家厚慶,立朝有光,鹹遵禮法,貽澤孔長,承先啟後,孝友為尚,敦倫培本,代遠繁昌。
湖北恩施鹹豐官姓人大多是二十六世祖官崇(明朝懷遠將軍)之後,他的曾孫官高官星等申奏朝廷(大明朝)獲準敕封字輩(24個):
朝廷正大 運際克昌文明紹啟相尚遠揚 世守家幚 永樂太平
廣東省普寧市官氏字輩歌:
孟法觀廷 連居天昌
國士崇之 必志其祥
德有大振 聲名顯揚
祚衍隆盛 瑞啟英良
開紹濟美 奕世傳芳
續官氏字輩歌:
祖先簪纓在 後代澤沛豐
乾坤存正氣 神州業興隆
子肖孫賢達 百事能順通
育強滋潤足 文武建新功
龍鳳兆吉慶 麟蛟喜相逢
雲際伍彩集 民間萬福同
(2006年10月4日,廣東省普寧市第一屆官氏宗親會大會通過“續官氏字輩歌”。目 前,少數宗親對普寧官氏字輩歌存在誤解和誤傳現象,特將此原文發布,以正本清源。此文由廣東省普寧氏宗親會供稿)

單官氏辨證論

對於東陽堂官氏來源上官氏一說法我不贊同。因為不管是從部分上官氏的家譜中還是東陽堂官氏的家譜中都可以看出東陽堂官氏一直和天水官氏是有區別的。而且二姓的祖先都在家譜中明確告知自己的後人要區分開東陽官姓和天水官。因為兩官不是出自同祖同宗。所以必須分開!而且家譜中還詳細的講述東陽堂為單官,天水堂為上官!

據乾隆五十八年(1793)謁閣部楊文敏公所考正(稽千家譜所載單官,屬微音,乃中山郡,事林廣記則稱晉昌郡,瀚墨全書則稱京兆郡,還有稱東陽郡者,查複姓上官則著望天水,單官異姓不可混而混之,是葉其祖而祖人之祖矣)後來官獻瑤所說的上官和官於同歐陽姓有姓歐有姓陽。說上官稱單官大抵人情畏繁複而樂簡便。這段文字也只是說部分上官姓氏中有姓官者原因。對於東陽堂官氏也是支字未提!從清流官坊上官家譜中記載的來源序上面也可以看出東陽官氏和天水上官不是同出一祖!(粵稽吾姓肇自皇帝,皇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陽氏顓頊,顓頊生卷章,卷章生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第六子季連為鬻羋姓。季連生附敘,附敘虞舜封之於熊生穴熊。穴熊衍及鬻熊周文王時,鬻熊為文王師其曾孫。熊繹成王封之於楚,子孫仍以羋為姓至十世孫。熊通是為武王立都於郢十九年始如春秋是時周平王在位四十九年由武王十四世孫良夫是為宣王。宣王生商是為威王,威王生槐是為懷王。懷王之長子橫少子子蘭。橫是為頃襄王,子蘭為上官大夫,上官乃楚國之名邑也。天水子蘭之所居也因以邑為氏以居為郡此則天水郡上官氏乃開源之始祖也豈東陽郡單官氏者之所能混乎。大清光緒十壹年歲次乙酉孟東月清流官坊廩膳生汝舟謹識)

從上資料可以看出東陽堂官氏並不是來源上官,要不歷代的家譜資料也不會標示出二姓來源不同的例子!如果真為官秀岩老先生所說我們東陽官氏同於上官的話,那為什麼上官家譜中卻明確記載,東陽堂官氏為單官氏呢?而不是說東陽官氏和天水官氏是同出一祖呢?如果像他們有些人講東陽官氏為上官東祖之後的話。那為什麼確在歷代的家譜資料上給否定呢?而且東陽官氏還以唐叔晉公為祖先呢!官秀岩老先生的所謂的東陽官氏來源上官氏一說。未必太過於個人想法罷了!

台灣,四川,湖北赤壁,洪湖,湖南嶽陽臨湘,寧化,山東平度,江西奉新王坪等一些地區的東陽堂官氏都稱自己為唐叔晉公的後裔。而上官家族中卻一字未提。如果像他們講的東陽堂官氏來自上官的話。那這幾個地方的家譜上何以為唐叔晉公為自己的祖先呢?而且唐叔和楚子蘭是毫無牽連關係的。把一個不是祖先的人稱祖先不是犯家族之大忌諱嗎?!

我們可以看一下寧化祖譜上是怎么記載自己的來的(東陽官氏乃周武王少唐叔之後,唐叔封於晉我官氏乃晉公之族。凡官姓者皆其派也或雲天水郡之派也,天水者複姓也乃周時名臣熊繹之後繹封於楚戰國楚懷王有子蘭封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為姓上官屬於天水故云天水是天水者皆複姓也。我始太祖世居東陽因後唐懿宗年間唐道漸衰黃巢播亂。始祖母朱氏遷入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居住得免於禍,寧化族譜傳載盛明。)
在看一下湖北赤壁和湖南嶽陽地區的官氏來源(從來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乎天者自生,生而不已。本乎祖者亦世,世而相承。維我官氏系出東陽,東陽姬姓也!自周成王破玉分封,肇基於唐賜之以密須之鼓闕鞏之甲唐叔虞子燮改號日晉。傳至昭侯叔父成師於曲沃。武公滅翼以寶玉賂周西王(胡齊)遂有晉國周之宗盟載在史冊。無如子孫蕃衍俞繁俞別,俞遠俞忘。厥後賜姓受封。以官為氏夫。官氏乃唐叔之後則晉公只苗裔無疑矣!幸而天未滅晉必將有後.至宋明兩朝有鑒(官鑒)廉(官廉)二公出焉。
書院佐役石鼓之芳聲蕕存景州勘田訪民之德政尚在。此非徒為炳炳朗朗故意侈談者抑史臣珥筆而書班班可考也於戲繼往者已遠,開來者未興。此際之纂修實屬創建。若我輩不為而矣後人為之。誠恐後人而復矣後人也不亦良可悲乎!)來源和上官對比完全是二者格格不入!官秀岩所謂的先天水後東陽之說。不知道何來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
其實我們的祖先和上官家族的祖先在各自的家譜中都叮囑過後人二姓不能混之。只是我們這些後人沒有好好的考證自己的姓氏,好好的看明祖先留給我們文字資料。有很多家族是因為沒有家譜或沒有看到過家譜才對這二姓的來源很茫然。不知道此姓非比姓的歷史來源!尋根逆祖畢竟是件好事。但是認錯自己的祖先那是萬萬不能的。很多地區官姓後人因為各種原因所混。比如說戰亂,朝代的搬遷,小群體和大家族合族等。我們不管是官還是上官同仁,知其真正的來歷者還是互相導告一下免於血脈不清姓氏相混!是東陽堂官姓的子孫也應該多查閱資料。翻閱家中的家譜。請教資料比較全的官氏族人。豐富一下自己的家族歷史知識。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我們為什麼和上官姓有區別。
如果有家譜資料的族人,希望你們不要有保守的態度和思想。千百年來支系分離,家譜焚毀!很多地方的官氏後人都沒有家譜。他們想認祖歸宗,卻找不到來源。我們應該慷慨解囊的幫助他們。想想千百年前我們是一家人身體留著共同的血脈。難道我們沒有責任去幫助他們嗎?還有些地方宗親在修家譜,修祠堂是好事。但是一些缺少考證的言語和歷史信息最好不要寫在家譜上,以免貽笑大方。也不要以錯誤的觀點和信息來誤導後人

其他說法

上官氏。上官氏有簡為官氏者天水堂上官氏。天水郡之官系是由上官姓人省略上字簡化而來的官姓,其始祖與上官姓始祖相同,都尊戰國時期楚國令尹上官子蘭公為始祖。
附:廣東普寧市官氏宗親會代表 與福建邵武市官氏宗親會代表座談和參觀紀要
時間:2009年5月3 0日、3 1 日
地點:福建邵武市賓館與和平鎮
出席者:
廣東省普寧市官氏宗親會代表:
官秀岩(普寧市官氏宗親會會長、書畫家、民間文學家)、官有海(編族志?主任、村書記)、官華昨(宗親會副會長)、官大巽(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官小程(市公安局110報警站主任)福建邵武市官氏宗親會代表:官永金(邵武市官氏宗親會會長、市政協委員)官道興(宗親會秘書長)、官道恭(和平鎮黨辦主任)、官道輝(市統計局副局長)等人。宗親們發言和參觀紀要:
1、邵武市現有二千多人姓官、身份證、戶口本都寫姓官。
2、族譜封面寫“福建邵武和平上官氏宗譜(第十三修)公元二00四年清明”。
3、“邵武和平上官氏宗譜”自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共歷12修,歷史悠久,資料齊全,可信度大。
4、族譜中云:和平上官家族系東祖上官先之後裔,東祖生子名岩(東祖:即指遷居東都洛陽的東陽祖)楚懷王的少子,予蘭公是開姓始祖。因子蘭公被?封為上官邑大夫,子孫遂以上官為姓。後人簡稱為上姓或官姓。
5、邵武市和平鎮的祠堂名“上官家廟”。
堂聯:望出天水,天水世澤長,上官恆古至於今;
源自子蘭;西台家聲遠;歷代源流振家聲。
(註:天水:指甘肅天水。子蘭:指被封為上官邑大夫的子蘭,食邑在天水。
西台:指唐朝上官儀曾被封為西台御史,因身任宰相,又創西台體詩,名滿天下)
6、邵武和平鎮是以唐朝上官儀為一世祖?
7、邵武“上官家廟”的大主牌寫“天水堂上官氏歷代祖考妣一脈宗親神位”
8、廣東普寧市官氏、大埔縣官氏的祖先是從福建長桐?寧化遷去的,而長桐?寧化官氏的祖先又是從邵武遷去的。這說明我們是同宗共祖的。現 在大家雖然寫姓官,但祖先是姓上官的,這是千真萬確不容置疑的事實。
9、大家還參觀了和平鎮一座古墓,墓名:“高祖上官塏公墓”
10、從邵武官姓的訴訟書中可以見到,在各個朝代,有人寫姓官,也有人寫姓上官。但在皇帝的誥命書中都寫“上官”,如“上官凝、上官郁”等。這說明官姓與上官姓有其共源性和互通性的。而皇上則尊重古制依然寫姓“上官”。
11、天水堂上官氏(上氏、官氏)為什麼會這么少人呢?原因是:①漢朝時上官粲與霍光爭權遭滿門抄斬。②唐朝時宰相上官儀因反對武則天又遭滿門抄斬。以後有些人就不敢寫姓上官,只寫姓上或姓官。③北宋、南宋時,邵武出過六十多名進士。元朝使者叫官姓人在朝中反宋降元,.官姓人不同意,並把元朝使者殺了,元朝勝利後,邵武姓官的人多被殺死了,血洗全村。族譜中記載曰:“屠殺上游和平巨族,鋤斷鸛藪山龍脈。“因遭三次大屠殺後,所以官姓人口就不多了?
—這一次,是普寧市官秀岩會長繼2008年在河南澠池與邵武市官永金會長官道興秘書長等人會面後的第二次會面,大家分外親熱。兩市宗親希望今後加強合作,互信互訪,多為宗親辦好事,為家族爭光,為祖國爭光。
紀錄:廣東省普寧市官秀岩
2009年5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