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晟

宋晟(?-1407年8月4日),字景陽,一作景暘。鳳陽府定遠縣(安徽定遠縣)人。明朝初年名將。

宋晟早年隨父兄投奔紅巾軍,參與抗元起義,累功至天寧翼元帥、總兵官等職。明朝建立後,他歷守江西、大同、陝西等地,並四次出鎮涼州,前後長達四十餘年,期間屢敗北元及西番進犯,“威著西鄙”,又南下討平諸苗叛亂。明成祖即位後,宋晟更受倚重,兩個兒子分別取成祖之女安成公主鹹寧公主,顯赫一時。官至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平羌將軍,封西寧侯

永樂五年(1407年),宋晟病逝。崇禎十七年(1644年),補封寧國公。

基本介紹

  • 本名:宋晟
  • 別稱:宋景陽
  • 字號:字景陽,一作景暘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鳳陽府定遠縣
  • 去世時間:1407年8月4日 
  • 主要成就:鎮守涼州二十年
  • 官職: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平羌將軍
  • 爵位:西寧侯→寧國公(追封)
人物生平,早立戰功,撫治各地,威極西域,驅馳南北,再鎮甘肅,功業未竟,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侯爵世系,史料記載,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立戰功

宋晟在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隨父親宋朝用、兄長宋國興前往投奔紅巾軍,參加抗元起義。次年,宋晟跟隨父兄參與攻克濠州(今安徽鳳陽)、擊敗賈魯的戰役。至正十四年(1354年),又隨紅巾軍將領張天祐攻克五河、泗州、盱眙。至正十五年(1355年),宋氏父子再隨紅巾軍大將朱元璋(後來的明太祖)攻取和州,渡江陷採石、太平二地,並跟隨攻克溧陽。在進攻集慶路(今江蘇南京)的戰鬥中,宋國興戰死,宋晟於是奉命繼承兄長的職位。
至正十六年(1356年),宋晟與宋朝用從攻叛將陳兆先(一作其父陳也先)的水寨,將其攻克,並隨克集慶,宋朝用升任廣德元帥。次年,宋晟又隨宋朝用攻取宣州。此役之後,宋朝用因年老請辭,被改授為天寧翼元帥,留居應天府(原集慶路),不再統兵。此後,宋晟獨自隨鄧愈攻克徽州,受到賞賜。
至正十八年(1358年),宋晟被“召入侍衛”。次年,承襲父職天寧翼元帥。至正二十年(1360年),宋晟受調出征饒州及江西轄下諸郡,將其依次平定。又充任總兵官,率軍討平諸山寨。

撫治各地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此年,宋晟率軍攻克建寧(今福建北部),並留駐此地。朝廷新定官制,實授宋晟為武德將軍、建寧衛正千戶
洪武四年(1371年),宋晟升任懷遠將軍,成為新設立的建寧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同知。同年冬,他被召還,改調為江西都指揮使
洪武九年(1376年),被調至大同府鎮守,授官龍虎將軍。兩年後,又被調至陝西鎮守。
宋晟治理有方,所到之處,治軍撫民,能做到“不嚴而肅”。

威極西域

洪武十二年(1379年),宋晟因罪被降為涼州衛指揮使。次年,他追擊北元兵至白城,俘獲眾多士兵及馬匹。
洪武十五年(1382年),宋朝用病重,朱元璋命宋晟回京侍奉。
洪武十七年(1384年),宋朝用病逝,宋晟服喪完畢,再次出鎮涼州。同年五月,宋晟討伐屢次寇邊的西番叛亂首領,直抵亦集乃路,斬殺其首領伊蘇爾戩等。又擒獲北元海道千戶也先帖木兒、國公把都剌赤等人,俘虜和斬殺一萬八千人,將他們的首領格布達爾等一百五十人送到京師,挑選其中的精銳一千人補充為部伍,其餘擇地安置,允許其“耕牧自便”。朱元璋驛召宋晟回京,再三獎諭,重任其為都指揮使,進升為右軍都督僉事,命他回鎮涼州。
洪武十九年(1386年),宋晟被召回朝中,升任驃騎將軍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獲賜鈔幣及文綺。父祖三代皆獲贈官。事畢後,他仍然返鎮涼州。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夏,朱元璋遣使趕赴涼州,賞賜宋晟白金及鈔幣。至此年秋季,又多次遣使賜其鈔幣及文綺。次年八月,哈密寇邊。宋晟充任總兵官,與都督劉真率軍討伐。哈密離肅州有一千多里。宋晟令軍中多備乾糧,倍道兼程,乘夜推進到了城下。天亮時,金鼓之聲震地,敵人全都股慄戰抖,遂攻克此城,生擒哈密王子別兒怯帖木兒、豳王桑里失哥、知院岳山等,殺其國公,俘獲一千三百人,將其部落和輜重收繳而歸,所獲牲畜全部賜予出征將士。從此外族懾服,明朝軍威遠播至西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宋晟以總兵官隨大將藍玉出征罕東,巡行至阿真川,土酋哈昝等人逃走。九月,罕西西番率軍入侵,藍玉命宋晟率軍將其討平。之後凱旋班師。此役,明軍共擒斬番軍七千五百餘人,繳獲馬二千五百匹、牛羊十萬頭。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宋晟被調任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宋晟充任副總兵官,隨總兵官周興出開原,在遼東腦溫江遇敵,其酋長西陽哈逃走。明軍追至甫答迷城,俘人畜共數千而還。

驅馳南北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廣西帡幪諸寨苗人連結叛亂,宋晟被任為征南右副將軍(一作右副總兵官),率師出征,擒斬叛軍七千餘人。平亂後,宋晟班師回朝。
洪武三十年(1397年),宋晟總領羽林八衛的部隊,討平五開、龍里十三洞苗人的叛亂。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宋晟出鎮開平,隨從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出塞,擔任左翼。回師後,宋晟又築萬全衛等城,方才回鎮。

再鎮甘肅

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朱允炆因宋晟“威信久著涼州”,於是命他以總兵官再鎮甘肅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於靖難之役中取勝,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宋晟聞訊,入京朝見,被朱棣擢升為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授宋晟為平羌將軍、總兵官,命其返回甘肅鎮所。十一月,宋晟諜知帖木兒帝國準備東征,於是奏報朝廷。朱棣命寧夏總兵官何福加強守備。
永樂三年(1405年)二月,朱棣命宋晟“練士馬、謹斥堠、計糧儲”,嚴加守備,防備帖木兒及其盟軍入侵。四月,又命工部賜宋晟、何福火藥、兵器,以加強軍力。七月,宋晟命人宣示朝廷恩德,成功招降北元平章把都帖木兒(吳允誠)、倫都兒灰(柴秉誠)等部眾五千人,並附帶馬駝牛羊一萬六千頭,邊陲得以安寧。朱棣降敕獎諭,於十一月命都督徐膺緒禮部左侍郎趙羾持節前往甘肅,在軍中冊封宋晟為西寧侯,賜號推誠輔運宣忠效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食祿一千一百石,允許其子孫世襲侯爵(《明史》僅稱“世指揮使”,此采《明太宗實錄》及《明史·功臣世表》之說)。
永樂四年(1406年)二月,朱棣聞知北元鬼力赤阿魯台等動向不明,有南侵之意,遂命宋晟練兵修城,以防其入侵。閏七月,宋晟奏言四事:
  1. 亦集乃的舊城狹窄,應該派兵幫助擴建城池;
  2. 召各國商人於亦集乃城中交納鹽、粟,以充實邊儲;
  3. 賜給甘肅屯軍農具;
  4. 賜封哈密忠順王部下頭目官職。
朱棣詔令施行後兩條建議,並稱讚宋晟盡心國事,命有司在鳳陽縣賜其田宅池塘等產業。
宋晟共四次出鎮涼州,前後二十餘年,威信遠達邊陲。朱棣因宋晟是舊臣,且有大將之才,所以專任他以邊事,凡有奏請,總是批准。御史彈劾宋晟自專。朱棣說:“任人不專則不能成功,況且大將統制一邊,怎能完全拘泥於文法?”即敕令宋晟可以便宜從事
宋晟曾請入京朝見,朱棣回報說:“如今西北的邊務,全部託付給卿。不是朝廷召命,不要總來朝。”

功業未竟

在永樂四年(1406年)時,朱棣曾命宋晟經營河西牧地,以及規劃出塞方略。但此事未成,宋晟便於永樂五年七月二日(1407年8月4日)在肅州病逝。朱棣聞訃訊,命有司為其辦理喪葬事宜。
永樂六年(1408年),宋晟歸葬於南京聚寶門外的宋朝用墓旁。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謚,宋晟獲追封寧國公。

人物評價

朱棣:①晟雖老,其盡心邊事,晝夜不懈於懷綏遠人,愛恤士卒,得邊將之道。使守邊者皆然,朕復何憂。(《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引)②昔爾父作鎮撫輯有方。(《名山藏》引
宋瑛:然夙夜思惟,吾祖當草昧之初,遭遇太祖皇帝興土之運,與吾父兩世戳力,屢從征伐,茂著勛庸。(《追封西寧侯宋公墓碑》引
楊榮:征伐迤西及遼東、五開諸處,臨機決勝,茂著勳績。(《追封西寧侯宋公墓碑》
楊士奇:定遠密比,猶漢沛豐。父兄偕來,有偉宋公。義旗所向,仗劍先驅。神武不殺,迎降歡呼。長江飛渡,金陵定鼎。分命股肱,出妥四境。於宣於歙,於番於閩。公從總兵,聲威日振。甌寧既靖,公留奠之。進奠藩垣,大江之西。雲中在左,分陝在右。公來鎮撫,煌煌旌棨。敵窺西陲,公往遏之。斬縶其渠,招懷其餘。繋兵遼陽,驅除嶺表。如燎滅枯,如鐵摧朽。馬跡所歷,幾周四遐。桓桓之志,無康於家。文皇御臨,親任舊老。自西來朝,蒼顏白首。天子曰嘻,卿宜在庭。紓予西顧,孰愈乎卿。公曰臣職,及臣未衰。西人忻忻,迓公復來。鞠躬盡瘁,遑敢怠寧。邊人恃公,〈立乞〉然長城。宣上德恩,洽於遐外。耄倪畢歸,如川赴海。天子曰嘻,維時茂勛。崇爵豐祿,予慰乃勤。維公遭際,實多父兄。偉績賢稱,晚而益閎。(《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
查繼佐:宋氏以緩師得西寧,以突圍不得西寧,父子之間何如也?(罪惟錄
張廷玉:①晟凡四鎮涼州,前後二十餘年,威信著絕域。帝以晟舊臣,有大將材,專任以邊事。(明史)②宋晟在太祖時,即與開國諸元勛參跡戎行,其後四鎮涼州,威著西鄙。兩子尚主,世列徹侯,功名盛矣。(《明史》

軼事典故

據明清之際學者查繼佐所撰《罪惟錄》稱:靖難之役時,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舉兵南下,而遠居河西的宋晟“緩師不進”,並未出兵征討燕軍。朱棣頗為感激,因此在繼位後繼續命他鎮守甘肅。查繼佐因此稱他“以緩師得西寧(侯)”。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祖父
宋壹
追封西寧侯。
祖母
朱氏
追封西寧侯夫人
父親
宋朝用
元末參與朱元璋義軍,官至天寧翼元帥。累贈驃騎將軍、西寧侯。
母親
陳氏
追封西寧侯夫人。
長兄
宋國用
早逝。
同輩
次兄
宋國興
與父親一同隨朱元璋征戰,官至總管。後戰死。
三兄
宋國祥
生平不詳。
五弟
宋昱
曾任山西布政使
六弟
宋曄
生平不詳。
幼弟
宋旻
生平不詳。
——
配偶
丁氏
封西寧侯夫人。
許氏
封西寧侯夫人。
子輩
長子
宋茂
生平不詳。
次子
宋瑄
官至府軍右衛指揮使靖難之役時於靈璧戰死。
三子
宋瑜
生平不詳。
四子
娶成祖之女安成公主明成祖時襲封為第二代西寧侯,並出鎮甘肅。後因罪削官爵。
五子
宋玘
生平不詳。
六子
娶成祖之女鹹寧公主明仁宗時襲封為第三代西寧侯。土木之變前鎮大同,於陽和戰死。追封鄆國公,諡號“忠順”。
幼子
宋瑾
生平不詳。
孫輩
孫子
宋傑
宋瑛之子,曾任金吾左衛指揮使。明代宗時襲封為第四代西寧侯。
宋偉
曾任羽林左衛指揮同知
宋俊
曾任天策衛指揮僉事
宋儼
曾任旗手衛千戶
宋佐
一名宋佑,曾任龍驤衛正千戶。
註:楊榮為宋朝用所撰碑銘,僅列其有女、孫女“若干人”,生平無考,故僅列於注中。
親屬參考資料:

侯爵世系

宋晟的西寧侯爵位,自明成祖初年受封以來,子孫世代傳襲,共歷十一世十四代,至明亡而絕。
  • 西寧侯世系
第一代:宋晟,永樂三年(1405年)封西寧侯,予世券。永樂五年(1407年)去世。崇禎十七年(1644年)追封寧國公。
第二代宋琥,宋晟之子,永樂六年(1408年)襲爵。洪熙元年(1425年)因罪削爵。
第三代宋瑛,宋琥之弟,洪熙元年(1425年)襲爵。正統十四年(1449年)戰死,追封鄆國公,諡號“忠順”。
第四代宋傑,宋瑛之子,景泰元年(1450年)襲爵。卒年不詳。
第五代宋誠,宋傑之子,景泰六年(1455年)襲爵。天順元年(1457年)去世。
第六代:宋讓,宋誠之弟,天順二年(1458年)襲爵。成化八年(1472年)十二月去世。
第七代:宋愷,宋讓之子,成化十一年(1475年)襲爵。正德十六年(1521年)去世。
第八代:宋良臣,宋愷之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襲爵。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去世。
第九代:宋天馴,宋良臣之子,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襲爵。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遇盜溺死。
第十代:宋公度,宋天馴之子,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襲爵,同年去世。
第十一代:宋世恩,宋公度之子,萬曆八年(1580年)或此前襲爵。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去世。
第十二代:宋光夏(一名廣夏),宋世恩之子,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襲爵。天啟七年(1627年)去世。
第十三代:宋裕本,宋光夏之子,天啟七年(1627年)十二月襲爵。崇禎三年(1630年)時仍在世。
第十四代:宋裕德,宋裕本之弟,崇禎十一年(1638年)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為大順軍所殺。南明時追封梁國公。清朝時追謚“節愍”。
西寧侯世系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文敏集·卷十九·追封西寧侯宋公墓碑》
東里文集·西寧侯宋公神道碑銘》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六十九》
名山藏·卷六十·永樂臣二》
續藏書·卷四·開國功臣》
罪惟錄·卷十六·乘時諸臣列傳》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故元遺兵》
明史· 卷一百五十五 · 列傳第四十三》

後世紀念

宋晟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西路113號,至今僅存宋晟及其父的神道碑各一通。
宋晟墓宋晟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