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碑

神道碑

神道碑,指的是立於墓道前記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碑。多記錄死者生平年月,所作貢獻等。神道即墓道,碑,指的是立在墓道上的碑。記錄帝王大臣生前的活動,也指神道碑上的文字記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道碑
  • 外文名:tombstone
  • 含義:指神道前的石碑
  • 又叫:神道表
史料記載,內容,出土文物,河北樂亭,山西晉城,考古價值,

史料記載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記述漢楊震碑首為:“故太尉楊公神道碑銘”,則神道碑之名,漢已有之。神道碑文原較簡單,一般只稱“某帝或某官神道之碑”。後來紀事漸趨詳細,成為人物傳紀的一種變體,並多收入作者的文集。

內容

明 王鐸
皇帝御天下之七季癸酉十月十一日,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終於家。其明季春,大宗伯言“故尚書可立勤於砥身,不渝不愆(qian),保又我王家,宜畀祭葬。”詔曰:“俞哉”。予之司空致水衡錢,徐議易其名者。子戶部員外樞稽首曰:“是惟先君治行,徼(jioa)惠吾子以重先君之靈。”鐸拜曰:“諾”。
據狀:公諱可立,號節寰。始祖榮,潁州人,洪武時以隨征慶陽功為神策衛百戶,屢調睢州堅城衛,遂居。祖錦,韓城教諭。子永綬,貢士;永康,公王父,贈資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永康生子江、淮、河、洛、渭。淮,公父,贈資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配陸氏,繼安氏,俱贈夫人。
公季二十七戊子舉鄉,己丑進士,為蘇州推官。
吳俗諸猾,少季株累細民,脅(qie/xi)令長對簿,往往陷人眢井,以恫疑鄉曲,民益凋敝。而吏治日以毛摯深刻,博聲取列卿。公至曰:“吾有以焄(xun)大豪。”而已戒伯格長:“無所口實,舞文禁奸止邪,不濫於繩墨之外。”
湖州民欲甘心於潯陽董宗伯圍之,抽桷擊扉,幾不免於難。大吏命公往,公廉其狀,一一分諸縣分讞之,從容按雄長為是,悛(xun)而止。
而撫臣方銜石太守昆玉,婞直不嫵媚,故彈章及之,事下四郡。司禮皆知誣陷,相顧愕盱,不敢解宗伯罪。公竟援筆大言曰:“直者固難仕哉,諸君子恐以府怨也?可令牛僨豚上兮,不宜錮一賢太守,以市好上官,為功名地,不多其罪而紓之?”撫臣大恚曰:“袁李官廷我耶,豈石氏之無頗?”因自劾。偏散尺一書,多方詬公,一時頗多公,曰“義也”。
申文定公里居,有司經其門,徒焉舍車,公持不宜,曰:“蹈道則未也,叱之騶。”
甲午(萬曆廿二年,1594年),太宰上公治行,陟山西道御史。而給事林尼公迮(ze)而有以壓之,兵鼓起於甲中,為公曩之,長揖已也。會巡西城,閹者殺人,公即榜於五都衢,或為解曰:“斯寺未必過切,足下何與之深呼?且弄臣也,其如此輩人自明將降禍蠍公矣。”公不從,乃鈐之,滋速俄而赦出,中旨奪去。
尋,公疏起直諫者,皇帝怒,奪公俸一季。是季九月,雷震景德門,公疏指闕政之慝,及庇權奸,煩織造、寶珍,是務是非涃擾。時神廟方靜攝,章奏不報,極言君子小人之辯,總揆噎之。無幾何,一御史逆輔臣,輔臣中以他事以激皇帝,諸御史請於輔臣,猶蒙耳也。公於座上曰:“辱冤枉枉不厲,茲御史非不厲,何可剪其翼為輔臣目?”攝公,不正視,繇斯切齒。丙申(萬曆二十四年,即1596年)得旨革職歸。尋丁母憂。癸卯丁父憂。里居二十有六載。
光宗元季庚申,起公尚寶司司丞。熹宗元季辛酉,陟尚寶司少卿,七月陟太僕寺少卿。冬,敵乃大會蹛林,月盛攻陷全遼。公上其事,大約謂關外殘兵瓦解雲散者不下數萬,宜收其殘,省調募西兵便,聞敵令婦女乘城,驍悍皆赴利以犯我,宜會兵搗之,踏其虛,可夾擊也。若監軍道高出不致死,以帶甲數萬竄,不宜從熊廷弼之請,復使監軍令怠玩而忘其死。況廷弼曲怙,賀世賢何法紀之有,則熊廷弼、高出之頭可斬也。尋諸者言,敵與西合一片石桃林古北喜峰諸隘口,公奏宜守御築墉,養馬增士卒,習騎射。至於京營老弱虛冒,不宜緩綜,復多藏糧米以備之。尤宜破格用人,圖復建驃騎之功,以佐縣官之空乏。籠天下鹽鐵之利,則軍帥無侵漁,逴行無絕餉,而中國可高枕矣。
壬戌陟左通政,尋陟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妖亂之煽禍也,斷山東之右臂,士卒患戰復患飢。公善五兵憤恨曰:臨患而縮朒,恥也。命蹶張之士傳饗,持一靈姑鈽大暑中趨賊,賊持壘為險。單騎衝突,左右翼踣之。先是所約登萊兵至,集矢賊目,是故多戡定之伐,而客兵擾不熄。公寓(宇)汰法於射,半季則客者不噪焉,其慗也。
南衛既失,敵復狙兵旅順、長山,以距我海上皇城島。登萊吭也,去鼉磯島四百里,逾鐵山聯廣鹿島,公設驍將一,守備一,兵三千,造艅艎為海防。
叛將劉愛塔遣金應魁來降,大將沈有難色。公授之官諜,諜中佯為懟詞,若泄之。後復州王丙泄,愛塔事僇及數將,毀金復不城。秋兵來獲,公命夜火箭於松山諸處,焮其積,得首功三十二,牛馬倍焉。
濰縣張爾心欲謀叛,監司皆將受甲,公以計弭之。
皇帝曰:“巡撫僉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勞哉,賜汝朱提文蟒。汝嘉而毛帥驕愎不協,蠱於兵,滿蒲昌城襲報用敢獻功。”公頷之,使者往覆東江。毛遂怨望,嗾方給事觸公,反以勛陟少司馬。皇子生,畀三世誥,蔭一子樞。
尋,朝鮮李倧廢其國王李琿,公疏倧以侄子篡叔,宜加天討。誠能自托於毛帥,並力罷奴,錄其功,貸其前辜,論與廷議合。
至今秋秩貢不替,公撫東三季,所羨銀一萬二千兩。請告,凡七上,乃得歸。
乙丑,再起公兵部侍郎。丙寅,陟兵部左侍郎。時,眾若沸羹,公事與忤。袁崇煥遣驛吊敵,公詬言於朝,朝議是公。尋,推公南戶部尚書,因勒俾致仕。考功蘇繼歐覆疏韙公,得馳驛。後加太子少保,公辭。
不數季,以疾終,壽七十餘。葬於睢城南。
公束髮從仕若干季,剖劇無艱,鋤奸不懦。當大疑大險,軍旅之鋒刃,國事之齒牙。處盛不隕,慎守其序。所謂氣以實志,惟公得之矣。
嗚呼,袁公庶幾不隕其功名矣,夫人子孫皆見志中。辭曰:太苞必盛,未為攸張;假樂令豈,其政允荒。不冋敦琢,萋苴用升;佛肩式遏,謀猷?#91;東。繻茹青巳,寇不虩虩;禦敵剛止,匪沈眾役。錫爾繡裳,帝曰爾勇;牡□有輝,受福亦孔。有徒掘閱,割正未彰;公處屯蹇,厥處無傷。龍蜇蛇退,溫基其身;公餗豈覆,耉成囏紉。歿(mo)斯彌馞,疇謂未拓;寢廟丸丸,念哉拯莫。桓拔惟公,忱動是遒;鬣封爵勃,世熾茲休。同氦荄茂,衍共苞枿(nie);異崎嶔(qin)崺(yi),嘏(gu)無輟氣。
錄於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明王鐸《擬山園選集》

出土文物

河北樂亭

日前,在河北省樂亭縣城“古灤河生態公園”建設工地出土一塊大型石碑。該石碑高195厘米,寬88厘米,厚86厘米,碑座殘缺,碑上用楷體書有“明太子少保戶部尚書西塘王公神道”字樣。經縣文管所組織專家鑑定,確認該碑系明代樂亭籍進士、戶部尚書王好問的神道碑。

山西晉城

明代兵部尚書侯璡神道碑高349厘米,厚28厘米,寬127厘米。
神道碑
侯璡生於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卒於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字廷玉,明澤州(晉城)人。少年慷慨有大志,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鄉試第一名,宣德二年(1427)中進士,闢為行人,以多謀善斷和善辭令而讓人稱道。正因如此,四川、雲南、廣西諸地發生土地糾紛時,朝廷便派侯璡前去調解,侯璡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臣,在平定雲南麓川土司、貴州少數民族叛亂中功勳卓著。歷任兵部郎中、兵部侍郎、貴州總督和兵部尚書,最終在平定貴州諸苗叛亂中因染瘴癘病逝,年僅53歲,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西南邊陲。

考古價值

六百多年前,鄭和作為明朝外交使節七次下西洋,加強了與亞非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2015年陝西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地方志工作人員在對涇陽縣的一座神道碑研究時發現,早在唐代就有外交使節楊良瑤航海下西洋,比鄭和整整早了620年。
這座唐楊良瑤神道碑,80年代出土於涇陽縣雲陽鎮的小戶楊村。一千多字的碑文主要記載了楊氏家族的起源,侍奉皇帝、內平禍亂、外撫異邦等史實。最重要的是記載了楊良瑤作為唐中晚期唐德宗的外交使節,航海下西洋,抵達遠在中東地區的黑衣大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等國家和地區。
神道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