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20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20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20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 索引號:012187001/2020-00513
  • 發布日期:2020-03-31
  • 發文字號:並政發〔2020〕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綜改示範區、不鏽鋼園區、西山示範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為著力推進我市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能力現代化,確保全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應對災害事故更加有力有效有序,切實做好2020年安全生產工作,為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四為四高兩同步”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現根據省政府有關檔案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通知如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壓實安全責任,著力構建安全應急工作新格局
  (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認真學習、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批示精神,把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培訓列入幹部培訓內容,邀請省級以上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領導幹部落實安全發展的能力。
  (二)著力構建安全應急工作新機制。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救援、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救援、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管救援,以申報國家安全發展試點城市為契機,試點推行城市生命線工程,確保防與救的責任鏈條銜接到位,形成“安委會、總指揮部抓總,專委會牽頭,部門負責,屬地監管,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強化政府屬地責任。認真貫徹《太原市貫徹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實施辦法》,制定班子成員年度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全面加強對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的組織領導,黨委每季度、政府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研判形勢,解決問題,部署工作。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配足配強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人員,整合最佳化基層安監站,健全鄉村(社區)安全員隊伍,加強基層建設。
  (四)壓實部門監管職責。落實“三必管”要求,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研究解決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制定落實本行業領域監督檢查計畫,建立監管台賬和問題整改清單、掛牌督辦清單、追責問責清單和聯合懲戒清單,嚴厲打擊懲處非法違法行為。聯防聯動,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作用。
  (五)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健全完善並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全員責任制、全過程安全責任追溯制,堅持開展“反三違”行動。落實太原市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考核記分辦法,以企業主要負責人責任落實,帶動企業主體責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安全管理、應急救援“五到位”。在重點行業領域全面推行安全責任保險。
  (六)嚴格巡查考核。組織對各縣(市、區)、開發區(園區)和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進行安全巡查。修訂完善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組織對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園區)管委會、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進行考核。對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火災事故的,實施“一票否決”。巡查考核結果與履職評定、職務晉升、獎懲掛鈎,作為評先評優、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七)嚴肅安全問責。修訂完善安全生產約談辦法,對符契約談條件的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負責人進行約談。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調查評估制度、整改落實情況督辦制度。發生生產安全亡人事故的企業,依法責令停產整頓,取消標準化等級,暫扣或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要負責人及有關責任人刑事責任。事故企業復工復產驗收不符合安全條件的,一律不得復工復產。
  二、加強安全防控,著力打贏重大安全風險攻堅戰
  (一)堅持源頭預防。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規劃、設計和建設遵循“安全第一”原則,健全完善安全風險評估論證機制,嚴格執行高危項目審批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嚴格落實安全設施“三同時”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
  (二)強化風險管控。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措施,科學編制風險分布圖、風險清單台賬和風險動態資料庫。督促企業加入雙重預防平台,落實風險管控措施,實現線上線下差異化動態監管。加強企業班組建設,嚴格落實“班組日查、車間周查、廠礦月查、集團公司季查”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強化現場安全管理,及時排查風險消除隱患。
  (三)推動科技強安。緊扣“科技強安、創新驅動”主題活動,在城市生命線等重點工程積極推廣先進設備設施,在礦山、危險化學品、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領域繼續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慧型化作業”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煤礦智慧型化改造,全面助推安全城市建設。
  (四)持續達標升級。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煤炭企業生產礦井、規模以上非煤礦山、三等以上尾礦庫及配套選礦廠必須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其他高危行業企業達到三級及以上標準。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升降級制度和聯合激勵制度,實行動態管理。
  (五)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
  1.煤礦。強化瓦斯災害防治,深入推進“三區聯動立體式”瓦斯抽采,對災害突出礦井大力實施區域和局部“兩個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做到抽采達標。年底前,完成井下排氣標準在國Ⅱ及以下防爆柴油機改造或更換任務。繼續推行防治水專家技術服務工作,構建完善煤礦防治水管理體系;強化防治水“三區”和生產礦井年度採掘計畫“雙紅線”管理,嚴格執行“三專兩探一撤”規定和格式化綜合探放水程式,突出抓好探查和疏放整治,做到先探後掘、先治後采。嚴厲打擊“五假五超三瞞三不”等違法違規行為。
  2.非煤礦山。組織開展開採作業與設計不符專項整治,繼續深化非煤礦山專家“會診”,落實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管理五條規定,持續推進地下礦山採空區安全隱患治理,完成尾礦庫線上監測省市縣企四級聯網,提升尾礦庫監測預警能力。
  3.危險化學品。嚴格控制高危項目落地,對“兩重點一重大”危化建設項目實行聯合審批。認真落實重大危險源源長制,一、二級重大危險源必須具備緊急停車功能,重大危險源線上監測監控率達到100%。深入組織開展危化品本質安全三年提升行動。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裝備和使用率達到100%,年底前未實現自動化控制或未投入使用的,一律停產整頓。
  4.城鎮燃氣。持續開展管道液化氣、管道輕烴氣置換天然氣。推動老舊庭院燃氣管線改造。繼續推進管道燃氣居民用戶自有設施升級改造,將灶具連線用橡膠或塑膠軟管更換為不鏽鋼波紋軟管,將單氣嘴更換為管道燃氣自閉閥,啟動帶熄火保護灶具更換工作。組織管道燃氣經營企業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加強瓶裝燃氣、汽車加氣站安全管理工作。
  5.建築施工。組織開展建築、公路、水利橋樑等專項整治,強化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承包、轉包、分包和未經批准私自改擴建等違法違規行為。深化防高空墜落專項治理,嚴格規範安全帶、安全帽個人防護使用管理,嚴格落實施工現場臨邊洞口防護和安全網等實體安全防護措施。
  6.交通運輸。持續推進“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安裝使用智慧型視頻監控報警系統。以“四好農村路”建設、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為抓手,開展長下坡、橋樑、隧道、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風險較高和事故多發路段隱患排查治理。深入開展打擊道路客運非法違法營運行動和農用車專項整治。
  7.消防。突出商業綜合體、高層建築、地下密閉半密閉空間、文博古建築、危化品企業、“多合一”和城鄉接合部、城中村、電動腳踏車、電氣火災等高風險場所領域,分類治理,全面推動“智慧消防”建設,提升火災防控水平。集中開展打通“生命通道”治理行動。
  冶金工貿、油氣管道、特種設備、民爆、餐飲、文旅、教育、衛生、農機、電力、物流、寄遞、水務等其他重點行業領域針對本行業領域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專項整治。
  三、推進依法治理,著力強化安全基礎實現本質安全
  (一)分級分類監管。建立並落實煤礦本質安全水平分類監管制度,以安全生產周期、安全標準化等級、風險管控能力等作為基本依據,進行綜合評估,將企業分為A、B、C、D四個類別,實施差異化動態監管。其他行業領域也要參照制定本行業領域分級分類監管方案,找準監管重點,集中監管力量,提高監管效能,確保精準監管、精準治理。
  (二)嚴格檢查執法。採取計畫執法、專項執法、聯合執法、隨機抽查、明查暗訪等方式,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五項制度。加強與“放管服效”改革相配套的事中事後安全監管,開展專項“回頭看”檢查。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存在重大隱患經停產整頓仍未達到要求的,一律依法關閉取締;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一律依法予以上限處罰;對嚴重違法違規的企業,一律納入“黑名單”實施聯合懲戒;對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一律掛牌督辦。
  (三)創新監管方式。按照國家、省、市統一部署開展信息化平台建設,建立健全重點行業領域監測預警系統和網際網路+監管+執法系統,促進安全監管部門強化執法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現精準監管執法。
 (四)組織專題培訓。組織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委會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各專項指揮部副指揮長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專題培訓。組織安全監管和應急管理幹部能力培訓,定期輪訓,並開展行政執法和應急處置能力大比武。持續強化“三項崗位”人員培訓和考核力度,制定出台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畫。建立健全安全培訓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培訓考核工作專項整治。
  (五)全面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5·12”防災減災周、“11·9”消防宣傳月等主題宣教活動,在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等主流媒體開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欄目,全面推動安全宣傳“七進”活動,普及安全常識,營造安全氛圍。大力開展安全文化示範企業創建、“安康杯”競賽、青年安全示範崗等共建共享活動,持續推動安全體驗館和安全主題公園等建設。
  四、強化統籌協同,著力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一)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能力。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評估,繪製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和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區劃,提高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制度,修訂預警信息發布辦法,暢通發布途徑,精準預警。加強基層災害信息員、群測群防員等隊伍建設,完善監測預警站網布局,提升監測預警能力。
  (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通過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完善機制、補齊短板,全面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結合季節特點,組織開展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質災害等專項治理。強化森林防火巡山守卡,嚴格火源管理,嚴控野外用火。結合“一湖一水九河”綜合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集中整治河道行洪隱患,修復受損河道和水利設施。加強對高陡邊坡等地質災害易發區房屋和工程建設監測,實施精準治理。建立完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健全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實物儲備與生產儲備、集中儲備與分散儲備相結合的儲備體系,形成完備的物資保障能力。加強災情管理、災後重建和災害事故救助工作。
  五、加強應急建設,著力提升應急能力
  (一)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各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各級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和專項指揮部按照責任分工,進一步細化明確任務,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應急管理“五大體系”,完善應急管理“十項機制”,提升應急管理“五種能力”,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專長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機制。
  (二)強化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探索應急救援力量整合,統籌應急救援區域骨幹隊伍,形成一體化、跨部門、跨區域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強化先進適用應急救援裝備器材配備,加強應急救援處置物資儲備體系建設。依託消防、大型化工企業、化工園區等應急救援力量,建立市縣兩級區域性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保障救援物資儲備和裝備配備;依託重點煤礦救護隊,建設礦山救援基地。規劃並推動建設區域應急救援物資保障中心和區域航空救援基地,建設市級應急救援實訓基地。
  (三)加快應急系統信息化建設。將應急管理綜合套用平台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地方應急管理綜合套用平台、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推動煤礦監測監控系統升級改造,將消防、林草、地震、地質、水旱、交通等部門信息數據接入,實現省、市、縣上下貫通、應急管理領域全覆蓋,大力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監管執法能力、輔助指揮能力、救援實戰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
  (四)完善專業技術支撐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向社會技術服務機構和專家購買第三方技術服務,強化專業保障力量,提升監管處置能力水平。建設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專家庫,建立完善社會技術服務機構和專家使用管理、經費保障、監督監察等相關制度,強化第三方技術服務者監督管理。
  (五)抓好應急預案修訂和演練。修訂完善市級總體預案、專項預案、部門預案和企事業單位預案,制定配套應急回響手冊和行動方案,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出台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企業專兼職隊伍與志願者隊伍共訓共練共演和比武競賽制度,並推動落實。17個應急救援專項指揮部年內組織一次實戰化應急演練。
  (六)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專項指揮部辦公室嚴格落實24小時領導在崗帶班制度、應急值班制度、重要時段每日調度制度。完善信息共享公開和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機制,建立110、119、120、122等常用報警呼救平台與相關部門的信息分發推送機制,確保及時回響、科學指揮、高效處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