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歷史記載,文獻記載,民間傳說,小說描述,星體介紹,詞語解釋,基本解釋,詳細釋義,命名,物理測量,物理特性,可見性,自轉,元素豐度,運動學,行星系統,觀測資料,星系發現,中國神話,希臘神話,
基本含義 針對天體攝影的天體攝影術誕生於 1840 年,當時約翰 · 威廉 · 德雷伯使用銀版照相法對
月球 進行攝影。
哈佛大學天文台 科學家 喬治 · 菲利普斯 · 邦德(George Phillips Bond)和約翰 · 亞當斯 · 惠普爾(John Adams Whipple)在 1840 年 7 月 17 日對織女星進行攝影,它成為人類第一顆(除了太陽以外)攝影的恆星,也是使用銀版照相法。亨利 · 德雷伯在 1872 年 8 月對織女星攝影的時候,得到了第一張恆星
光譜 的照片。這也使得他成為第一個展現恆星吸收譜線的人。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的光譜里辨識出類似的光譜線。威廉 · 哈金斯在 1879 年利用織女星和類似恆星的光譜照片來辨認一系列在該類恆星里普遍存在的 12 條“非常強烈的譜線”。後來天文學家辨認出這是氫原子的巴耳麥系譜線。從 1943 年開始,天文學家將織女星的光譜當成分類其他恆星的標準之一。
天文學家可以藉由地球環繞太陽公轉時,織女星相對於背景恆星的
視差 測量出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歷史上首先發表恆星視差的人是瓦西里 · 雅可夫列維奇 · 斯特魯維,他宣稱的織女星視差值是 0.125″,但是弗里德里希 · 威廉 · 貝塞爾懷疑斯特魯維發表的數據。當貝塞爾公布恆星系統天鵝座 61 的視差為 0.314″ 時,斯特魯維把織女星的視差修正為先前的兩倍左右。這次修正使斯特魯維公布的數據更有疑問,因此當時大部分天文學家(包括斯特魯維在內)都認可貝塞爾的數據才是歷史上首次的視差觀測。然而令人吃驚的是,斯特魯維原本公布的數據與當前天文學家接受的數值 0.129″ 其實非常接近。
地球上看到的恆星亮度是使用標準化的
對數 刻度——
視星等 來表示,它隨著恆星亮度的增加而減小。肉眼能見的最暗恆星為 6 等星,而最亮的恆星天狼星 A 視星等星等為 -1.47 等。為了標準化這個對數刻度,天文學家選擇織女星來作為所有波長的 0 星等。因此許多年以來,織女星被當作是絕對光度測定的亮度刻度。然而這種規定沒有延續至今,現在視星等的零點普遍使用特定數值的光流量來表示。這種方法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更加簡便,因為織女星並不能永遠作為度量的標準。
UBV 測光系統測量通過紫外、藍和黃色濾光片的恆星星等,並分別使用 U、B、V 來表示。天文學家在1950年採用六顆恆星來設定 UBV 測光系統的初始平均值,織女星是其中之一。這六顆恆星的平均星等被定義為:U-B = B-V = 0。實際上,這些恆星在黃、藍和紫外部分的電磁光譜的星等都是一樣的。所以織女星在可視的範圍內有相對接近的電磁波譜(波長範圍為 350 ~ 850 nm,人眼大部分都能夠看見),因此光流量密度大致相等,為 2000 ~ 4000 Jy。然而織女星的光流量密度在紅外波段大幅降低,大約為 20 Jy/mm2 。
天文學家在十八世紀三十年代年代對織女星的光度測定顯示這顆恆星有近 ± 0.03 星等的微小光度變化,這個波動範圍接近當時觀測能力的極限,所以天文學家對於織女星光度是否發生變化存有爭議。大衛 · 鄧拉普天文台(David Dunlap Observatory)在 1981 年重新測量了織女星的星等並顯示出它有輕微的光度變化,因此天文學家建議將織女星歸類為盾牌座 δ 變星。這類恆星以類似的方式振盪,使得恆星的光度存在周期性的脈動。雖然織女星符合這類變星的物理特性,但其他觀測者卻沒有發現這種變化,因此織女星的光度變化可能是測量的系統誤差造成的。
天文學家在 1979 年使用美國白沙飛彈靶場發射的 X 射線望遠鏡觀測到織女星發出 X 射線,也是人類首次在太陽以外的單
主序星 觀測到這種現象。織女星在 1983 年成為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擁有塵埃盤的恆星。
紅外線天文衛星 (IRAS)發現織女星發出紅外超輻射,這種現象可能是恆星加熱塵埃盤而輻射出來的
織女星的年齡只有
太陽 的 1/10,但是因為它的
質量 約為 2.1 M⊙,因此它的預期壽命也只有太陽的 1/15;這兩顆恆星都在接近壽命的中點上。織女星的光譜型為 A0Va,但是表面有效溫度卻要比光譜型為 A0mA1Va 的天狼星略低。它仍于于主序星階段,透過把核心內的
氫 聚變 成
氦 來發光發熱。織女星重(
原子序數 較大)元素豐度異常的低,織女星光度有輕微的周期性變化,因此天文學家懷疑它是一顆
變星 。
天文學家觀測到織女星紅外線輻射超量,顯示織女星似乎有塵埃組成的拱星盤。這些塵粒可能類似於太陽系的古柏帶,是
岩屑盤 中的天體碰撞產生的結果。這些由於塵埃盤造成紅外線輻射超量的恆星被歸類為類織女恆星。織女星盤的分布並不規則,顯示至少有一顆大小類似木星的行星環繞著織女星公轉的。
歷史記載 文獻記載 其中提到:“
七月七日 為牽牛
織女 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瑜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不過,要想知道
七夕節 的來歷,還要從
牛 郎織女的戀愛故事談起。
牛郎織女 的傳說,來源於很古老的中國神話故事,也來源於兩個星辰。
牛郎星 是屬天鷹星座,織女星是屬天琴星座,牛郎星有三個:河鼓一、
河鼓二 、河鼓三,通常說的牛郎星即河鼓二,而把河鼓一、河鼓三視為牛郎星的兩個孩子。織女星也有三個,
織女一 ,
織女二 ,
織女三 。
織女星星空圖 在
河南南陽 出土一塊漢代畫像石,中心為白虎,白虎前刻出織女星座,白虎後為
牽牛星 ,其中的牽牛圖像是一位農夫牽著一頭牛,牛體上方呈橫直線的三顆星,正是河鼓星座。織女圖像,高髻坐姿,周圍有四顆星星。
《詩·大東》:“維天有漢,監亦
有光 。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晚彼牽牛,不可以服箱。”其中雖有比喻,但缺乏故事。
在《
全唐詩 》卷八八七中
盧仝 有一首《
月蝕詩 》,就生動描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斗杓。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銀河雲作橋。河東美人天帝子,機抒年早勞玉指。織成雲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帝憐獨居無以娛,河西嫁與牽牛夫。自從嫁後廢織紝,綠鬢
雲鬟 朝暮梳。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但令一歲一相見,七月七日橋邊渡。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勿勿萬事說不盡,燭龍已駑隨義和。橋邊靈官曉催發,令嚴不管輕離別。空將雨淚作沱沲,淚痕有盡愁無歇。我言織女君休嘆,天地無窮會相見。猶勝姮娥不嫁人,夜夜孤眠
廣寒宮 。
民間傳說 在民間文學中,保留的
牛郎織女 資料更多,而且一代代相傳,一代代添加,最後形成極為豐滿的民間故事,使牛郎織女傳說成為我國
四大民間故事 之一,大體內容如下: 相傳織女是天帝的孫女,或說是
王母娘娘 的外孫女,她有六個姐妹,共為七姐妹,天上有一組七星,就是七姐妹的象徵。七姐妹住在銀河東岸,她們以一種特殊的絲線,織成美妙的雲彩,隨著時間、季節的變化,這些雲彩也改變顏色,號稱“天衣”,也就是給天穿的彩衣。銀河比較淺,清澈見底。在河西岸就是人間了,那裡住著一個牛郎,他的雙親早亡,哥嫂對他不好,讓牛郎分家另過,只給他一頭老牛。但是
牛郎 依靠自己的力量,老牛的幫助,劈荊斬棘,耕田種地,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家園,不過一個人過日子十分寂寞。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說七姐妹要下銀河溫水泉洗澡,牛郎可趁機把織女的衣服藏起來,讓她答應當牛郎的妻子。牛郎按老牛的說法,藏起織女的衣服。當六個姐妹著衣歸去之後,織女卻回不了天上,急得沒有辦法的時候,這時牛郎說話了,他說我可以把衣服還給你,但要求你做我的妻子,織女一是無可奈何,二是也想嘗試一下過人間生活的感受,於是答應與牛郎結婚,從此二人成了真正的夫妻。婚後,二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十分美滿,還生一兒一女,但是他們的婚事為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並派天神把織女捉回天廷問罪,牛郎帶著兒女追趕,到了銀河才發現,這條河已被搬到天山,天帝分界,仙凡異路,從此牛郎與織女被銀河隔開了。牛郎只好帶著孩子們在人間生活了。有一天,老牛又說話了,出了一個好主意。老牛說:“我快死了,死後把我的皮剝下來,你穿在身上,能夠上天,與織女相見。”說畢,老牛死了,牛郎就按老牛的辦法做了,披著牛皮,挑著孩子,上了天界尋妻。正當牛郎與織女要相見時,被王母娘娘發現了,她拔下頭上的金簪,沿著銀河一划,清澈的銀河一下子變成了波濤翻滾的天河,從而又使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牛郎並沒有灰心,為了忠貞的愛情,為了孩子尋找母愛,牛郎以木瓢舀天河之水,牛郎舀累了,由子女舀,子女舀累了,再由牛郎舀,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在舀天河的水,他們的行動,感動了天帝和王母娘娘,允許他們於每年七月七日的七夕節在鵲橋上相會。
小說描述 《
月令廣義 · 七月令》引《
小說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妊。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為了相會,由鵲雀搭橋,二人在鵲橋上相見。
《風俗記》:“七夕
織女 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
七夕 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
《
西京雜記 》:“織女渡河,使鵲為橋,故是日人間無鵲。至八日,則鵲尾皆禿。”織女在鵲橋上看見牛郎時,免不了傾吐衷情,甚至流淚,傳說七夕節下的細雨,就是織女的眼淚,民間一看見下雨就說:“織女姐姐又哭了。”
道光《綦江縣誌 · 歲時》:“七月七日,俗稱牛女相會,如女式陳瓜果乞巧。遇雨,謂之‘灑淚雨’。”
從此,牛郎也住在了天上,但是與織女不能相聚,因為天河相隔。秋天夜空明朗,在銀河兩邊有兩顆大星,就是
牛郎星 和織女星,與牛郎星成直線的兩顆小星,就是牛郎的兒女。稍遠的地方有四顆小星,是織女投紿牛郎的四個梭子。在織女星附近有三顆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給織女的牛拐子。據說牛郎把情書拴在牛拐子上,織女把情書拴在梭子上.互相傳遞信息,溝通愛情。在這裡,人們把牛郎、織女的故事與天上星座聯繫起來。
《
太平御覽 》卷六引《大象列星圖》:“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蓋天子三將軍也。中央大將軍也,其南左星
左將軍 也;其北右星右將軍也;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昔傳牽牛織女七月七日相見者,則此是也。故,<爾雅>雲‘河鼓謂之牽牛’。又
古歌 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其黃姑者,即河鼓也,為
吳音 訛而然。今之言者謂是列舍牽牛而會織女,故為此分析,令知斷其疑也!”
星體介紹 織女星是一個扁球形的恆星,北極部分呈淡粉紅色,赤道部分呈藍白色。織女星的半徑約為 2.362(
半短軸 )× 2.818(半長軸)R⊙,質量約為 2.135 ± 0.074 M⊙,表面溫度約為 9602 ± 180 K,呈藍白色。它的自傳速度相當快速,赤道的旋轉速度高達 274 km/s,巨大的離心力使得赤道向外凸起,溫度的變化通過
光球 表面在極點達到最大值。地球上的觀測者視線正朝著織女星的極點。天文學家經過測定後,得知織女星每 12.5 h 自轉一周,整顆恆星呈扁平狀,赤道半徑比兩極大 19%。它是北半球天空中三顆最亮的恆星之一,距離地球大約 25 ly。
織女星正在通過把核心內的氫聚變成氦來發光發熱。此外,織女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 2.1 倍,由於質量越高的恆星,其消耗燃料的速度也較快(織女星的光度相當於40 L⊙),因此織女星的壽命僅為約 1.5 × 10^9 年,即太陽壽命的 1/15。織女星當前的年齡大約是 4.55 × 10^8 年,已經快要超過它在主序星階段壽命的 1/3。織女星脫離主序星階段後,將變成一顆 M 型的
紅巨星 並失去大部分質量,同時光度大增(屆時我們將可以看到織女星呈橙紅色且亮度和
金星 差不多),最終成為一顆
白矮星 。
它是天琴座最亮的星,織女星和附近的幾顆星連在一起,形成一架
七弦琴 的樣子,西洋人把它叫做天琴座。它以 14 km/s 的速度移近太陽。13000 年以前,織女星曾經是
北極星 ,由於地軸的
進動 ,北極星是小熊座 α 星。然而,再過 12000 年以後,織女星又將回到北極星的顯赫位置上。經科學家推算,在大約公元 14000 年前後,北天極將指向織女星,屆時織女星將取代
少衛增八 (仙王座 γ)成為北極星,南極星也將移到天空中的第二亮星“
老人星 ”位置。(在公元 4000 年左右,少衛增八將取代小熊座 α 星成為北極星)
在織女星的旁邊,有四顆星星構成一個小菱形。傳說這個小菱形是織女織布用的梭子,織女一邊織布,一邊抬頭深情地望著
銀河 東岸的牛郎(
河鼓二 )和她的兩個兒子(河鼓一和河鼓三)。
現代天文觀測表明,整個太陽系正以 19 km/s 的速度向著織女星附近的方向奔去。
有新聞報導,織女星可能正在以 19 km/s 速度向一個
黑洞 繞行。
織女星周圍岩屑盤的中紅外線影像。 織女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在
大角星 之後。在北半球的夏天,織女星多可在
天頂 附近的位置見到,距地球 25 ly。
織女星在古埃及被稱作“禿鷲星”。在 1801 年約翰 · 波德(Johann Bode)設計的這張星圖上,我們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這隻
禿鷲 。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古星名。共三星,即
織女一 、
織女二 和
織女三 ,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在銀河西,與
銀河 東
牛郎星 相對。織女一,即“天琴座 α 星”,星等 +0.03,為全天第五位亮星,青白色光輝,呈扁球體。平均直徑約太陽的 2.59 倍,距離地球 25 光年。由於地軸的進動,公元 14000 年北極將指向織女一,織女一將成為
北極星 。
詳細釋義 織女:
1、即織女星。織女與其附近兩個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稱織女三星。《詩 · 小雅 · 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史記 · 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張守節正義:“織女三星,在河北天紀東,天女也,主
果蓏 絲帛 珍寶。”後衍化為中國神話人物。
2、《淮南子 · 俶真訓》:“若夫真人,則動溶於
至虛 ,而游於滅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
宓妃 ,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漢
班固 《西都賦》:“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佚文:“織女
七夕 當渡河,使鵲為橋。”《月令廣義 · 七月令》引
南朝 梁殷芸《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後常用此典以詠夫妻暌隔,或藉以表達男女相思﹑相愛之情。
天體碰撞,造成環繞著織女星周圍的塵埃環。 3、織紝女工。 星:星 xīng 天文學上指宇宙間能發光的或反射光的天體;一般指夜間天空中發光的天體:星球。恆星。
命名 織女星的英文名是 Vega,
拜耳 星稱號意為夏夜的女王。傳統名
維加 ,早期為 Wega,來自阿拉伯語單詞 wāqi 的一個鬆散的音譯,意為“下降”和“落地”。維加經常可以在中高緯度地區的天頂附近北半球夏季的傍晚看到。
織女星和牛郎星 中文名為
織女 (七仙女)一般是中國神話玉帝的第七個女兒(有爭議)。
中國神話 版本眾多。從緯度地區中南部,它可以在南半球冬季的北方地平線上方可以看到低。隨著 +38.78° 的偏角,織女星只能在南緯 51°S 以北的地區觀看到它。
物理測量 織女星是
天琴座 最亮的恆星(天琴座 α 星),也是全天第五亮星,距地球 25 ly。由於織女星的視星等接近零,因此不少天文學家會以織女星來作光度測定的標準。
織女星
物理特性 織女星的光譜型為 A0Va,是一顆藍矮星,顏色為藍白色,其核心正在發生氫變成氦的
核聚變 。由於大質量的恆星比小質量的恆星核聚變得更快,所以織女星停留在主序星的時間只有約 1.5 × 10^9 年。織女星將變成一顆 M 型的
紅巨星 並失去部分質量,最終成為一顆
白矮星 。織女星質量約為 2.1 M⊙,光度約為 40 L⊙。織女星可能是一顆盾牌座 δ 變星,光變周期約為 0.107 天。
織女星(左)與太陽(右)的大小比較 織女星核心產生的能量來自於 C-N-O 循環,這是一種以碳、氮、氧
原子核 為中介,把
質子 聚合為氦的核聚變過程,相比質子-質子鏈,反應更加快速,高效。進行該核聚變過程需要的溫度高於太陽核心的溫度(太陽核心溫度約為 1.5 × 10^7 K),也比太陽的
質子-質子鏈反應 效率更高。C-N-O 循環對溫度高度敏感,緊鄰的
對流層 將核心區聚變反應產生的“灰”均勻散布,對流層外圍是
輻射層 ,最外層則是大氣層。這與太陽形成鮮明的對照:太陽的中心是輻射層,其外覆蓋的是對流層。
天文學家已經對照“標準光源”對織女星的能量通量進行精確地測量。這顆恆星在波長為 5480Å 的波段光通量為 3650 Jy,誤差範圍 2%。氫的
吸收光譜 線在織女星的可見光譜中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在電子主量子數 n = 2 的
巴耳末系 。其他元素的譜線相對來說比較微弱,其中比較強烈的譜線是電離的鎂、
鐵 、鈣線。 織女星的 X 射線輻射很微弱,這表明織女星的
日冕 肯定很微弱甚至不存在。因為織女星的極點朝向地球,所以極區日冕洞可能存在。天文學家可能難以證實日冕確實存在,因為許多 X 射線並不會隨著可見光一起被恆星發射出去。
南比戈爾天文台(Observatoire du Pic du Midi de Bigorre)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磁分光偏振法偵測到織女星的表面存在磁場,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 A 型光譜型恆星,而不是 Ap、Bp 星這類化學豐度特殊的特殊星上偵測到磁場。其磁場視線方向的平均磁通量為 -0.6 ± 0.3 Gs,與太陽表面的平均磁場強度相當。織女星的磁場約為 30 Gs,而太陽約為 1 Gs。
可見性 在夏夜的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織女星經常出現在
天頂 附近;而對於冬天的南半球中緯度地區,織女星一般低垂在北方的地平線上。由於織女星的
赤緯 是 +38.78°,因此觀測者只能在 51°S 以北的地區看見它。在
南極洲 以及南美的大部分地區,織女星不會升到地平線上。在 +51°N 以北的地區,織女星一直位於地平線上,成為一顆
拱極星 。織女星會在 7 月 1 日午夜左右通過天球子午線,當時的位置最接近天頂。
天琴座流星雨 是一個大型的
流星雨 ,每年在 4 月 21 ~ 22 日左右達到極大期。當小型
流星 以很高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時,它的物質將會蒸發並產生一道光。眾多流星在流星雨期間從同一個方向出現,以觀測者的角度來看,它們發光的尾跡似乎是從天空中的同一點輻射出去。天琴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就在織女星附近,因此也常稱為天琴座 α 流星雨。天琴座 α 流星雨實際上是由佘契爾彗星所引起的,與織女星沒有任何關係
自轉 天文學家曾使用過
干涉儀 來精準測量織女星半徑,結果顯示它的半徑為太陽半徑的 2.73 ± 0.01 倍。這個數值比
天狼星 的半徑還大 60% ,但是恆星模型顯示它應該只比天狼星大約 12%,天文學家認為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到高速旋轉的織女星極區。高解析度天文中心(CHARA)干涉儀在 2005 年至 2006 年之間的觀測證實了這項推論。而最新的觀測結果表明,織女星的平均半徑約為 2.59 R⊙。
織女星的自轉軸與地球觀測者的視線夾角不會超過 5°。這顆恆星
赤道 附近的
恆星自轉 速率約為 274km/s,已達到因
離心力 效應而解體的速率上限 93%。快速自轉導致織女星形狀明顯變扁,赤道半徑比極半徑大 19%(織女星的極半徑約為 2.362 R⊙,赤道半徑約為 2.818 R⊙)。地球上觀測者的視線幾乎正對著它的極區,因此織女星看起來比較大。
織女星的兩極地區
重力加速度 大於赤道地區,所以天文學家根據馮 · 塞佩爾定理推斷兩極地區的光度也比赤道地區高。這種情況可以從恆星表面
有效溫度 的變化上觀測到:極區溫度高達 10060 K,而赤道區域約為 8152 K,所以赤道面的亮度僅為極區的一半。這種情況導致強烈的
重力昏暗 效應:相對於普通的基本球對稱恆星而言,如果從極區方向觀測織女星,它會比預期的還要黑暗。溫度
梯度 還意味著赤道周圍可能存在對流區,而其餘的大氣層基本都處於
輻射平衡 。
假如織女星是一顆普通球對稱且緩慢自轉的恆星,那么按當前測定的距離來說,它的熱輻射
光度 將是太陽的 57 倍,遠大於同等質量普通
主序星 的絕對光度。實際上織女星的絕對光度約為太陽的 40 倍,而天文學家發現高速旋轉現象解決了這個矛盾。
因為織女星長久以來都是望遠鏡標定的標準星(視星等 ≈ 0),高速旋轉的發現可能將挑戰那些將織女星視為普通球對稱恆星的推論。隨著其自轉速度、自轉軸傾角的確定,天文學家可望改進儀器的校準精度。
元素豐度 天文學家把
原子量 比氦更大的元素稱為“金屬”。織女星
光球層 的
金屬豐度 只有太陽大氣層金屬豐度的 32% 。(跟織女星一樣,
天狼星 的金屬豐度也只有太陽的 1/3。) 太陽的金屬豐度(即比氦更重的元素豐度)約為 ZSol = 0.0172 ± 0.002。從豐度上來說,織女星只有 0.54% 的組成元素比氦更重。
因為金屬含量異常的低,所以織女星是一顆牧夫座 λ 型星。然而光譜型 A0Va 恆星為何出現如此罕見的化學組成仍舊是個未知數,可能這些化學成份已經
擴散 出去或恆星質量下降所造成的,雖然恆星模型顯示這種情況通常只發生在恆星的氫燃燒階段末期。這顆恆星誕生於金屬含量異常低的氣體塵埃等
星際物質 中則是另一種可能的原因。
天文學家觀測到織女星的 He/H 比例為 0.030 ± 0.005,這比太陽低約 40%,可能是由於其表面附近的氦
對流層 消失所引起的。能量傳遞被
輻射層 所取代可能導致這種與擴散作用大不相同的異常情況。
運動學 恆星的徑向速度是該恆星沿著地球視線方向的運動分量。當織女星遠離遠離地球時,從織女星發出的光線頻率會降低(偏向紅色);當它逐漸接近地球時,頻率則會升高(偏向藍色),因此天文學家可以藉由測量恆星光譜的紅移或藍移量來計算恆星運動速度。天文學家對織女星的精確測量表明其紅移值為 -13.9 ± 0.9 km/s,負號表示其相對運動朝向地球。
恆星的自行會使得恆星相對於更遙遠的背景恆星位置產生變化。天文學家對織女星的精確測量顯示它的自行為:赤經方向 202.03 ± 0.63 弧秒 /年,赤緯方向 287.47 ± 0.54 弧秒/年。 織女星的總自行為 327.78 弧秒/年,所以它的位置在 11000 年之內會移動 1° 之多。
織女星在銀河坐標系統中的空間速率分量為(U、V、W) = (−16.1 ± 0.3、−6.3 ± 0.8、 −7.7 ± 0.3),總空間速率為19 km/s。面向太陽方向的徑向速率分量為 -13.9 km/s,而切向速率為 9.9 km/s。雖然織女星只是夜空中第五明亮的恆星,但是因為其逐漸接近太陽而緩慢地變亮。 織女星大約在 2.1 × 10^5 年後將取代老人星成為地球夜空中第二明亮的恆星;然後在 2.9 × 10^5 年後取代天狼星達到最高峰(視星等為 -0.81,屆時由於天狼星遠離太陽系,其亮度將低於織女星),它取代長達 2.7 × 10^5 年。
織女星的運動數據顯示它屬於北河二移動星群的成員,但是織女星的年齡比其他成員都老,所以是否真有這樣的集團仍有爭議。北河二移動星群大約有 16 顆恆星,包含
天鉤五 、氐宿增七、
氐宿一 、
北河二 及
北落師門 。這些恆星在宇宙中以共同的速度朝向同大致的方向運動,並有共同的起源,都誕生自同一個
疏散星團 。北河二移動星群年齡估計介於 10^8 ~ 3 × 10^8 年間,平均空間速度為 16.5 km/s。
夏季大三角 行星系統 在 十八世紀八十年代,IRAS 衛星發現織女星被一塵盤包圍著,最初認為是一
原行星盤 ,而現時則認為是一“碎片盤”,這是因為織女星本身仍年輕,只有 2 × 10^8 年。1998 年,
洛杉磯 加利福尼亞大學 的聯合天文中心偵測到該塵盤一些不尋常的地方,指出織女星有可能有行星存在。2003 年,一篇論文提出假設,這些不尋常的發現,可能是有一顆類似海王星的行星,在 5.6 × 10^7 年間的軌道遷移而造成的,其軌道日距從原來的 40 AU 移到 65 AU 的遠處,為內圍
類地行星 的形成提供了一個環境。這些假設仍有待證實,但理論上講,藍矮星強大的輻射壓和恆星風將會驅散形成它的塵埃雲,幾乎不可能形成行星。織女星(Vega)即天琴座 α,中國民間和天文界簡稱織女星。它是北半天球亮度僅次於大角的明星,也是北半天球最亮的
早型星 。雖然它從 1953 年以來一直是光電測光和 MK 光譜分類的標準星,但多年的測光研究表明它是一顆變星,藍、
黃光 波段變幅達 0.08 等,不過它變星分類問題和變光規律尚待深入探討。此外,它的視向速度也有顯著變化。織女星光譜型為 A0Va,雖比天狼甲星的 A0mA1Va 早,但表面
有效溫度 卻比後者低,而半徑同典型 A0Va 恆星比較又稍大,可見織女星的演化過程似乎已經離開初始主星序。通過探索
火箭 和高能天文台-1號衛星已發現了來自織女星的軟 X 射線,1979 年發表的研究得出 0.15 ~ 0.8 keV 的 X 射線光度約 3 × 10^28 erg/s(太陽在同一波段的光度約小於 10^27 erg/s),這可能反映織女星存在星冕。
織女星系 觀測資料 曆元:J2000
星座:天琴座
星官:牛宿 織女
赤經:18h 36m 56.33635s
赤緯:+38° 47' 01.2802"
赤經百年自行:+1".733
赤緯百年自行:+28".52
視星等:+0.026
特性
光譜型:A0Va
B-V 色指數:0.00
U-B 色指數:0.00
變星類型:δ Scuti
織女星 天體測定
徑向速度 (Rv) :-13.5 km/s
視差(π):129.01 ± 0.52 mas
距離:25.04 ± 0.07 ly(7.68 ± 0.02 pc)
絕對星等(Mv):+0.582
物理參數
質量:2.135 ± 0.074 M☉
半徑:2.362 × 2.818 R☉
光度:40.12 ± 0.45 L☉
溫度:9602 ± 180(8152 ~ 10060)K
金屬量:63%
自轉周期:12.5 h
年齡:4.55×10^8 yr
總壽命:1.5 × 10^9 yr
星系發現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03 年 11 月 30 日報導,英國皇家天文台天文學家日前宣稱,他們已經發現重要證據,證明在織女星的軌道上可能環繞著一顆與地球相似的“第二地球”!英國科學家宣稱,織女星系很可能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統! 織女星系至少存在一顆“地球”。
英國
愛丁堡 皇家天文台的科學家們披露,他們在織女星系中發現一顆類似地球的“第二地球”,該發現在 2003 年 12 月 1 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
在過去的數年中,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 100 多顆
太陽系外行星 ,但它們幾乎全都是由熾熱的氣體組成的,而不是由
岩石和礦物 組成的類地行星。
織女星座圖 然而,英國皇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員發現,織女星系的現象卻顯然與眾不同,英國天文學家相信,在織女星系中不僅至少存在一顆氣體行星,在那兒也至少存在著另一顆小得多的、由岩石組成的類地球行星!
觀察不規則塵埃推測類地星存在
位於夏威夷的詹姆士 · 克拉克 · 馬克維爾射電望遠鏡上安裝有一台世界上最靈敏的照相機,英國天文學家就是根據它拍下的資料得出上述研究結果的。該射電望遠鏡通過收集由宇宙群星、星團和其他物體所發射出來的無線頻率波來建立詳細的星體圖像。
英國科學家發現,織女星系的圖像顯示,在它周圍,環繞著一圈溫度相當低的
宇宙塵埃 ,塵埃的溫度低達 -180℃,並且以一種很不規則的形態環繞織女星運轉。“這個不規則的塵埃圓環告訴人們,那兒一定存在著許多行星,正是
行星 的存在導致了塵埃環的不規則現象;儘管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那些行星,但我們相信它們已在塵埃環中形成了巨塊,並隨同塵埃環一起繞著恆星運轉。”英國皇家天文台專家馬克·懷亞特說。
類地行星上可能有生命
如果英國天文學家的發現被其他國家的天文學家證實,那么“第二地球”的確存在。因此太陽系外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因為固體類地行星上擁有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不過,科學家們暫時還無法斷定,織女星系中是否會有外星生命存在。由於藍矮星輻射峰值位於紫外線波段,不適宜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生存。因此如果織女星系中存在生命,其生理結構與地球生物將會有巨大的差別。織女星是一顆燃燒
氫 的藍
矮星 ,它的亮度是太陽的 40 倍,即使存在“第二地球”,在那樣極端的環境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相當可疑。據報導,探測技術還無法幫助科學家們直接通過望遠鏡發現“第二地球”的痕跡,科學家只能根據發現的巨大類木星行星等方法來推測“第二地球”存在的證據。據報導,NASA 決定於 2007 年啟動“克卜勒計畫”,向太空中發射一枚專門尋找“第二地球”的太空望遠鏡。科學家估計在 20 年內,將有多顆“第二地球”被人類先後發現。
中國神話 在中國,廣泛流傳著
牛郎織女 的中國神話愛情故事:相傳,在古代瓊這個地方,住著一對
恩愛夫妻 。後來,妻子去世,丈夫感到生活非常寂寞,暗暗祈禱自己也能早日升天,好和妻子相會。丈夫去世後,果真由仙鶴載他升天,成為一顆星宿——牛郎星。可惜夫妻倆人被天河所隔,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平時不能相會。天帝為他們的深情所感動,讓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過由喜鵲搭的橋相聚。這就時人們常說的牛郎織女
鵲橋相會 。
五龍口民間傳說
五龍口 民間,祖祖輩輩津津有味地講述著這樣一個天體神話。
天河的東南岸上,有一個漂亮的星叫
牽牛星 。牽牛星兩邊有兩個不太亮的小星叫兒女星。離牽牛星稍遠的地方,有顆比較亮的星叫榴子星。天河西北岸有一顆最亮的星叫織女星,它的一邊還有顆梭頭星。天上為啥有這幾顆星呢?這還要從地上的牛郎織女說起。
牛郎和織女 有個牛郎,從小跟著哥嫂放牛,他的嫂子總是不讓他吃飽穿暖。但牛郎任憑挨餓,找野果吃,也把牛放得飽飽的。
一天牛郎喝罷稀菜湯,剛走到坡角,老黃牛就掙著回家。牛郎不知道為啥,只好依從。回家一看,嫂子正在烙油饃吃哩!嫂子覺得難看,就罵了一頓。牛郎還沒弄清怎么回事哩,嫂子就把碗摔在他臉上。牛郎拉著老黃牛邊走邊哭,老黃牛輕輕地舔著牛郎的手臂,還瞪眼拐回頭望著他。
有一天,嫂子笑盈盈地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花兒麵條走進牛屋。她說:“兄弟!以前嫂子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你別生氣。眼看你也大了,我能光對你不好嗎?哈!快把這碗飯吃了好去放牛。”牛郎是個老實孩兒,聽到嫂子這話,把過去的氣消完了,伸手去接。老黃牛掙開籠頭,一下子拱掉了麵條碗,把麵條灑了一地。嫂子氣得大罵,又在
牛槽 邊取出了一條大棍,想使使厲害。老黃牛瞪著眼睛朝她撲去,她才放下棍子跑了。
牛郎把老黃牛攔住,老黃牛說起話來:“牛郎啊!這麵條里有毒藥。你看!”牛郎一看,兩隻啄了麵條的母雞,撲楞幾下死了。牛郎說:“老黃牛,好險呀!”老黃牛說:“你嫂子存心害你,你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事情到了這一步,那女人一會兒就
來同 你分家,她說咋分,你就說中!分家後往南走上一天,晚上就有安家處了。”
過了一會兒,嫂子真同牛郎分家來了。牛郎按老黃牛的話,聽嫂子擺布。嫂子說:“老的死的時候也沒留下啥遺產,俺把你養活這么大,按說,你淨人出去就行,嫂子咋忍心呢?你哥倆總是一個奶頭吊大的嘛!給你頭牛總行吧!”其實她是害怕這頭牛,才把它分給牛郎。牛郎二話沒說,牽著老黃牛往南走了。
走啊走啊,一直走到太陽落山,他倆來到了一個背靠大山的小村。牛郎前去借宿。村上一位老頭說,山那邊竹園裡有兩間新房子,是自己看竹竿住的,裡面常鬧鬼,沒人敢住。黃牛點點頭,牛郎就謝過老頭,牽著牛就進去住了。半夜,屋裡有一道星光,一個身高頭大的人把門踢開了。老黃牛竄上去,把那人抵倒。那人一倒,門前有了一堆銀子。那個身高頭大的人是看銀子的山神啊!牛郎得了銀子,一半買了這間房子,一半置了幾畝地,春種秋收,過起了好日子。
夜空中的牛郎織女星 一天老黃牛對牛郎說:“你也不小了,咋不娶一個妻子過日子呀!”牛郎說:“牛大哥咋和我開起玩笑了,咱是個莊稼人,笨手笨腳的,誰跟咱?”老黃牛說:“五龍口陽落山後大水潭裡,常有一群仙女在洗澡,你去把潭邊的一條紅裙子拿在手裡。”老黃牛又同他耳語一陣子,他倆就往山後走去。
來到山後潭邊,真見一群年輕漂亮的姑娘在潭邊玩水。潭邊石板上放著一堆衣裙,牛郎拿了那件最紅最鮮的裙子,躲進樹叢里,又用力咳嗽了兩聲。那群洗澡的姑娘一聽有人來,趕忙穿衣系裙,輕飄飄地離開大地,騰雲走了。水池邊留下了一個非常俊美的姑娘,著急得大叫:“我的裙子呢,我的裙子呢?”牛郎從樹林裡走出來,說:“大姐,裙子在這裡呢!”這姑娘叫織女,是王母娘的仆女,專給老天爺織銹衣裳。織女羞得滿臉通紅地說:“大哥,我離開了裙子,咋回家呀?”據說仙女離開了裙子,就不能起風駕雲。牛郎不管這話,抱著裙子就往家跑,織女只好跟在後邊。
就這樣,在黃牛的說合下,牛郎和織女
結了婚 ,成了夫妻。男耕女織,勤勤儉儉,日子非常甜蜜。牛大哥呢,整天掉淚。牛郎給他端來了綠豆湯,它聞也不聞。牛郎急得問它是咋回事兒,老黃牛才慢吞吞地說:“我本來是天上的力神,為人間挪了幾架山,觸犯了天規,被貶成牛。我又讓織女和你成了親,老天爺非處死我不可。我死後,你把我的肉掛到樹上餵喜鵲。它們是我的朋友。你再把我的
皮剝 下,做一雙靴子,裡邊放一把青草,穿上就能騰雲駕霧。”老黃牛說罷,長出一口氣,死了。牛郎和織女痛哭不止,又燒香又燒紙,供祭一番,按照牛大哥的囑咐,把
牛皮 做成了靴,把肉掛在樹上餵喜鵲。
一晃三年,織女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可喜人啦。一天,牛郎正在地里幹活兒,聽見轟隆隆一陣響雷,接著就起了烏雲。雲越來越低,連房頂上都是昏昏沉沉的。他覺得蹊蹺,回家一看,王母娘娘拉著織女往外拽。織女附著身子不走,兩個孩子拽著織女的衣裙哭叫著。牛郎把鋤頭往地上一搗,說:“幹啥呀?”王母娘娘說:“我是天上聖母!從西天歸來,順路拿她服罪!”牛郎直跺腳,“不行!不行!放下她!放下她!放下她!”王母不聽,抓起織女,一陣風上天了。
牛郎想起老黃牛臨死時的囑咐,忙從屋裡找出那雙皮靴子穿上,身子輕得像燕子,一步邁到半空雲里了。兩個孩子見
媽媽走了 ,爹也走了,就哇哇地哭得更厲害了。牛郎連忙拐回,把兩個孩子放進兩個簍兒里,抽根扁擔一挑,腳一蹬,離開了地面,追織女去了。
追啊追啊,透過雲縫兒看見了王母和織女。王母往前拉,織女向後掙,還向後望著。牛郎牙一咬,步子更大了。王母娘娘見牛郎追上來了,忙從髮髻上取出一枝金簪一划,一條茫茫大河,攔住了牛郎。牛郎想從河面上跑過去,卻起不來勁兒。原來他走時太慌,沒顧上往靴子裡放把青草。牛郎沒力氣了,游過河吧,又不會游。他一急,見竹簍里放著一個牛梭頭,拿著使勁朝織女扔去,牛梭頭不偏不斜落在織女身邊。牛郎大聲哭喊:“看見梭頭別忘記我!”織女忙從袖子裡取出織布榴子扔向牛郎,還說:“每月初七來看你!”織女的手不準,織布榴子落在離牛郎很遠的地方。牛郎只顧招呼接織布榴子,把每月初七聽成了七月初七了。
五龍口民間傳說:每年到了七月初七,晚上夜靜時,站在葡萄架下或絲瓜架下,還會聽到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說悄悄話呢。
天上的牽牛星、織女星、牛梭頭星和榴子星,就是牛郎追趕織女時互贈禮物變成的。牽牛星一邊還有兩個小星星,那是織女的一雙兒女呀!
西安斗門鎮民間傳說
漢代 藝術瑰寶:石婆,石爺。牛郎織女石像的來歷,據史書記載當年漢武帝在首都長安開鑿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大人工河———
昆明池 ,漢武帝把它比作天上的銀河。為了上應天象,就在河兩岸特地雕塑了牛郎和織女像。有了人形化的牛郎織女,也就逐漸演繹出了牛郎織女的民間愛情故事。東漢時就有“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
札札 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
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古詩描述他們的愛情。隨著時間的累計,歷代詠頌他們愛情的詩歌越來越多,
七夕節 也就逐漸變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牛郎織女像鑿於漢代,在 1956 年,“石爺石婆像”被列為省級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漢朝大科學家
張衡 所寫的《
西京賦 》記載:乃有昆明靈沼,
黑水 玄址 。周以金堤,樹以
柳杞 。豫章珍館,揭焉中峙。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日月於是乎出入 象
扶桑 與檬汜。其中則有
黿鼉 巨鱉,鱣鯉鱮鮦,鮪鯢鱨鯊,修額短項,大日折鼻,詭類 《漢書》作者史學家
班固 :《
西都賦 》記載: “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
雲漢 之無涯。”《淮南子》、《三輔皇圖》、《
歲時廣記 》都有些記載。唐宋,那就不得了,偉大的
唐明皇 和
楊玉環 “談戀愛”都要選擇在七月初七那天晚上對月盟誓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這個塑像就在西安長安區斗門鎮,那裡老百姓把他們叫做“石婆、石爺像”,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有幾十萬遊客齊集廟宇祈求幸福的愛情。
沂源民間傳說
“天上銀河,地下沂河。”這是流傳於山東省
沂源縣 境內的一種民間通俗說法。這裡說的“銀河”是天上的銀河,“沂河”是發源於山東省沂源縣境內的一條全長 574 km 的河流。這個說法源於中國民間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的傳說。 ——題記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最具中國特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著名的《
牛郎織女 》、《
孟姜女 》、《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這四大民間傳說。後三個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發源地,唯牛郎織女傳說的故鄉一直存有爭議,況且它把天上和人間放在了一個層面上演繹,這在四大傳說中是最為特殊的一個。
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 · 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 · 迢迢牽牛星》已稱牛郎織女為夫妻。應劭《
風俗通 》逸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也。”
據有關專家考證,《詩經》中周王朝的“
大東 ”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橫跨今山東
臨淄 、曲阜一帶,而位於
沂河 上游的
沂源 縣正介於臨淄和曲阜之間,在地理位置上是“大東”的核心地區。今天的沂源縣燕崖鄉大賢山上的
織女洞 及與之隔河相望的
牛郎廟 ,是一處與牛郎織女傳說故事最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時間可追溯到中國的唐代,是目前國內唯一一處以
牛郎織女傳說 為題材的古建築遺址,在國內同類資源中具有壟斷性。
牛郎織女”的故事傳遍天下,家喻戶曉。出在哪裡,卻幾乎無人知道。經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考證,發現“牛郎織女”故事原來出在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
首先,當地有實景。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擁有中國內唯一一處傳說與實地實景相對應並存有古建築遺址的珍稀景觀—建於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二者隔沂河東西相對,一河兩岸的山水格局,與天上“牽牛星-銀河-織女星”遙相呼應,有著驚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獨特景觀。牛郎廟原先是一幢兩層閣樓式建築,後經多次重修,始具規模,建有三間正殿,青磚綠瓦,彩繪斗拱,建築宏偉。廟內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臥金牛塑像一尊。院內
古柏 參天,清幽別致。其中,“沂河”更是與“銀河”絕妙諧音。
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廟旁邊的村叫牛郎
官莊 , 村裡的人大部分都姓“孫”,與牛郎(
孫守義 )剛好同姓,這個村子明朝年間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後代自居,並歷代傳承牛郎織女故事,至今沿襲著養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
第三,文獻有記載。最早在西周的詩經小雅 · 大東篇就有:“跂(qí)彼織女”、“睆(huǎn)彼牽牛”的記載,據考察大東的位置是
泰山 以東,
臨淄 、曲阜一帶,而大東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第四,石碑有見證。沂源縣
燕崖鄉 整個大賢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為先前被破壞過,現存完好的為數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內容,都與牛郎織女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其中有一塊石碑,它對牛郎織女的記載是美且清晰的,這塊石碑是嘉慶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兩首詩叫登織女台,作者是王松亭,詩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非常形象的描寫了在天成象、與地成形的意境。還有一塊石碑“織女洞重樓記”是明萬曆七年(1579年)所立。碑文記載說:“志雲唐人過谷,聞洞內
札札 機聲,以故織女名”,講得就是織女的來歷,意思是說在唐代時有人從此經過,聽到洞內有札札的機杼聲,以為織女在織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織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對岸並起牛宮,於是乎在天成象者,於地成形矣……”。
再者,據考證,牛郎織女景區內還有織女泉、織女台(天孫台)以及罕見的葉籽銀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質奇觀,都與
牛郎織女傳說 有關,具有濃重的文化色彩。葉籽銀杏,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葉籽銀杏所結的果實是長在葉片上的。奇怪的是並不是這棵樹上的所有果實都是長在葉片上的,只有這個枝幹上結的果實是葉籽銀杏,就是織女洞附近無生殿上方彎的很漂亮的一枝,這些果實約占這棵樹的 20%,而這枝正好是衝著織女洞的方向,也許這是老樹為牛郎織女的愛情做的一個見證吧。
牛郎織女景區內
大賢山 海拔 532 m,森林覆蓋率 96%,懸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態環境優良。大賢山下沂河如帶,“地上銀河”水景長 3 km,形成了 50 多萬平方米的水面。由於,各種自然資源與人文脈絡高度和諧統一,山東沂源被專家稱為“牛郎織女故鄉、
中國愛情 文化源地”。
南陽民間傳說
七夕是牛郎織女
鵲橋 相會的日子。據說,牛郎是南陽城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哥嫂過活。嫂子馬氏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條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取織女的衣服,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
王母娘娘 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
金釵 ,在天空劃出了一條
波濤滾滾 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
喜鵲 ,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西安民間傳說
長期以來,當地民眾一直稱呼兩石像為“石爺”、“石婆”,久而久之,很多人居然不知道這兩個石像就是象徵著中國傳統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了。在 1956 年,“石爺石婆像”被列為省級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希臘神話 關於天琴星座,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只據說這張七弦琴的主人是海勾力士。海勾力士通常譯作
赫剌克勒斯 ,是希臘神話中最有名的英雄,多才多藝,力大無窮,完成過十二件殊勛偉業。據趙先生介紹,
武仙座 的武仙,就是赫剌克勒斯。天琴正與武仙相近。但在中國的傳說中,天琴座中最亮的星名喚織女,是天孫。她同牛郎的愛情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織女星非常美麗,如豐盈絕色的少婦,尤其在她初升和將落的時候,人們所能看到的
恆星 ,只有
天狼星 比她明亮。但天狼因為太亮而帶有威儀,感情上覺得他是剛性的,而織女則是柔性的,使我們覺得她更可親近。經他這樣點撥,再看織女,果真有如林中晶瑩的潭水,美人閃亮的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