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

昆明池

昆明池是湖沼名,位於西安城西的灃水、潏水之間(今西安西南斗門鎮東南),現約10餘平方公里,池址附近有石雕人像一對,東牽牛,西織女。

昆明池工程本身所蘊涵的智慧至今讓人嘆服,其水利工程設計非常合理:沿著竬水由南而北的流向自然來引水、排水,蓄水則在低洼地處,選址科學。

2018中國西北旅遊行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昆明池
  • 外文名:Kun Ming Chi
  • 拼音:kūn míng chí
  • 所在地:西安西南,灃水、潏水之間
  • 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
概述,史籍記載,歷史作用,考古發現,範圍勘探,水系走向,鎬京遺址,重現勝景,秦嶺水來,所獲榮譽,相關詩作,

概述

昆明池在西安城西的灃水(即灃河)、潏水(即潏河)之間(今西安西南斗門鎮東南),現約10餘平方公里,池址附近有石雕人像一對,東牽牛,西織女。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在上林苑之南引豐水而築成昆明池,周圍四十里,原是為了練習水戰之用,後來變成了泛舟遊玩的場所。《三輔黃圖》和《西京雜記》中詳細地記載著昆明池的傳聞異說,後歷代幾次修浚。 唐大和時乾涸為陸。

史籍記載

《西南夷傳》中記載說,天子遣使到身毒國去求市竹,受阻於昆明而未能到達,於是天子想征伐昆明。昆明國有滇池,方圓三百里,因此比照著開鑿一池,以練習水戰,稱為昆明池。
昆明池昆明池
食貨志》中說越意圖與漢用戰船進行水戰,於是修建了昆明池。
《三輔舊事》中記載著昆明池,說它有三百三十二頃,池中有戈船數十艘,樓船一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mao)葆麾。《三輔舊圖》中提到上林苑中的昆明池,周圍四十里。又說,昆明池中有豫章台,還有石刻的石鯨。石鯨的長度為三丈,一遇雷雨,石鯨常吼叫,鬐(qi)尾皆動。漢代祭這個石鯨以求雨,往往靈驗。另有一說,甘泉宮南面有昆明池,池中建有波殿,以桂為殿柱,風一吹來,自己就放香氣。又說池中有龍首船,常使宮女在池中泛舟,張鳳蓋,建華旗,作棹歌,雜以鼓吹奏樂,皇帝親臨豫定觀看泛舟,聽音樂。
《廟記》中記載著昆明池中建豫章大船,可載萬人,又於池旁建宮室。池中養魚,供祭祀諸陵之用,剩下的給長安人食用。
《關輔古語》一書中說,昆明池中有兩個石人,為牛郎織女立於池的東西兩邊,以為天河的象徵。
西京賦》說,漢武帝開池的時候得到了黑土,問東方朔,東方朔答覆說西域的胡人知道這是什麼,於是詢問胡人,胡人回答說這個黑土是劫燒後的余灰。
三秦記》記載說,昆明池中有靈沼,名為神池堯帝治水時曾於此停泊船隻。池與白鹿原相通。白鹿原有人釣魚,魚拉斷釣線連鉤一同帶著逃走了。漢武帝夜裡夢見有條魚求他把鉤摘下去,第二天在池上遊玩時看見一條大魚嘴上掛著鉤連著線,就摘去鉤和線,把大魚放走了。過了三天,漢武帝又在池上遊玩,在池邊上得到了一對明珠,武帝說這是那條魚報恩來了吧。鎬池在昆明池的北面,該地為周朝的故都。《廟記》中記載著,長安城西有鎬池,位於昆明池之北,周圍二十二里,灌溉土地三十三頃。
漢武帝挖掘昆明池,挖到根深的地方,全是灰墨,不再有泥土。整個朝廷的人都不能解釋這種現象,漢武帝就把它拿來詢問東方朔。東方朔說:“我笨得很,憑我的見識還不能夠知道它是怎么回事。皇上可以去問問西域來的人。”漢武帝因為東方朔都不知道,所以很難再拿它來問別人了。到東漢明帝的時候,西域的僧人來到洛陽。當時有人回想趙東方朔的話,就嘗試用漢武帝時出現灰墨的事來問他。那僧人說:“佛經上說:‘天地在大劫將要結束的時候,就會有毀滅世界的大火燃燒。’這灰墨是那大火燒下來的餘燼。”人們才知道東方朔的話是有一定意圖的。
原文: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云:“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乃知朔言有旨。《搜神記

歷史作用

昆明池工程本身所蘊涵的智慧至今讓人嘆服,其水利工程設計非常合理:沿著竬水由南而北的流向自然來引水、排水,蓄水則在低洼地處,選址科學。出水口的選擇則是根據引水需要和泄洪需要來進行的。漢武帝開鑿昆明池,是仿昆明滇池而建的,主要目的是訓練水軍,攻打南越國和昆明國,以平定天下交通外邦。昆明池修好後,確實為西漢王朝的水軍發揮了作用,平定了南方和西南方。同時昆明池還發揮了供給都城水源、給宮廷和市民提供水產、為國人提供風景休閒地、乾旱時澆灌農田甚至有學者認為它還具有平穩漕運水系的功能。
唐朝時,昆明池大規模疏浚整修後,依然發揮著漢時的作用。漢唐後,歷朝歷代學者都對昆明池工程評價頗高,其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水利工程。

考古發現

範圍勘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考古隊對昆明湖遺址進行了考古鑽探和試掘。考古隊隊長劉振東研究員說,昆明池以前也做過一些考古調查,但像這次大規模、長時間的勘探、試掘、測繪、測量是首次進行。讓專家們欣慰的是,昆明池在中國消失了1000多年後,其範圍大小這次終於弄清楚了,遺址大體位於我市長安區南豐村、石匣口村、斗門鎮和萬村之間,範圍東西約4.25公里,南北約5.69公里,沿岸一周長約17.6公里,面積約16.6平方公里。昆明池面積數據是首次科學精確測量得出來的。遺址範圍內有普渡、花園、南寨子、下店等20多個村莊。而西安城牆內面積約11平方公里,所以說漢唐昆明池煙波浩淼確實不假。

水系走向

昆明池進出水渠全找到。
昆明池遺址的北岸為一條大致呈東西走向的帶狀高地,東西長2公里多。從試掘情況看,這裡原是一處生土高嶺,早期昆明池的北岸即在這條高嶺的南側。除弄清楚了昆明池的四岸之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1條進水渠和4條出水渠,水渠範圍內普遍發現淤沙堆積。進水渠有分叉,最寬處達420米,窄的多在40至160米之間;3條出水渠位於昆明池北岸一線,最窄的寬度有20至50米,有的底部及兩邊用大鵝卵石鋪砌而成;另一條出水渠在西岸,是泄洪用的。

鎬京遺址

漢朝工程毀掉了周鎬京遺址。
考古人員在昆明池沿岸還發現了3處建築遺址,其中一號建築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有瓦當、筒瓦殘片、板瓦殘片等,具有西漢中期以前的特徵,這與昆明池修建於武帝時期的文獻記載一致。三號建築遺址是一處東面連岸、其他三面環水的台榭類建築。其現存夯土台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夯土厚約1.5米,內含大量漢代板瓦及筒瓦殘片。下層夯土在現地面以上,厚約1米,夯土中夾雜少量夾砂陶片,其中有周代的殘鬲足。考古隊隊長劉振東研究員介紹,三號建築的下層夯土在修築時破壞了西周時期的文化堆積,結合文獻中關於修築昆明池時破壞了周代鎬京遺址的記載,推測下層夯土為漢代池邊建築遺址的台基殘留,應是豫章台的舊址。

重現勝景

昆明池的歷史勝景不應只留在歷史想像里,它應還原回現實生活中。這次考古成果將為在昆明池遺址內縮微重建昆明池,且保護昆明池遺址提供科學數據。因為市規劃部門將參考這些珍貴的數據,進行昆明池的縮微重建規劃,面積約4平方公里。
重建的昆明池從灃惠渠引來活水,並在池西邊營造大片濕地,整體重現漢唐時期昆明池的如畫風景。同時,我市對昆明池諸多遺址進行針對性保護,重建昆明池過程中不會損壞昆明池重要歷史遺蹟。

秦嶺水來

由於秦嶺渭河的落差太大了,每年雨季會有許多雨水從秦嶺深處流出,但是距離渭河太近,落差太大,基本上都是白白流走,浪費掉了,在漢朝時就是利用這種天然的水優勢就地開湖蓄水,形成昆明池。最後由於國力衰退,常年未進行維護,就乾涸為陸了。但是昆明湖的基礎還在,政府正在恢復截水蓄湖。據考證歷史上的昆明池水面面積相當於三個西湖大小。

所獲榮譽

2018年4月13日,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相關詩作

《秋興八首.其七》
唐.杜甫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