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鎮(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

大明鎮(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明鎮位於內蒙古寧城縣東部,地處遼寧河北內蒙古交界處。這裡距赤峰市區80千米朝陽市100千米,承德市180千米,北京市400千米,瀋陽市500千米,秦皇島港300千米,錦州港230千米,天津港400千米,是內蒙古自治區距出海港口最近的地區。同名鄉鎮陝西省華縣大明鎮、遼寧省調兵山市大明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明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馬站 城裡 一棵樹等
  • 政府駐地:大明鎮城後西村,306國道北
  • 電話區號:0476
  • 郵政區碼:024222
  • 地理位置:寧城縣中部
  • 面積:288平方公里
  • 人口:6.1萬
  •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北京官話朝峰片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7.9℃
  • 著名景點遼中京博物館契丹文化園,大明塔
  • 火車站天義站
  • 車牌代碼:蒙D
基本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人文景觀,基礎設施,經濟發展,資源狀況,發展項目,旅遊資源,著名人物,

基本概況

大明鎮位於寧城縣中東部,老哈河西岸。全鎮總面積2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萬畝。境內交通發達,赤凌一級路、306國道、興哈線、鐵蒼線、馬四線貫穿南北,縱橫交錯,有著獨特的交通優勢。這裡是遼中京遺址的所在地,具有豐富的考古價值。最著名的是這裡的遼中京大塔,每一年的農曆四月會有上萬的人們聚集在這裡為自己的親人祈福,被當地人稱之為四月廟會。以玉米為主要的經濟作物。還有大豆,甜菜,小麥、大麥、花生、大豆、蕎麥、蔬菜等。另外,這裡的經濟作物還有菸草和花草種植。礦產多為鐵礦,水源豐富,臨近遼河的分流老河,有豐富的森林資源。
遼時設中京大定府,元時為北京路總管府大寧路明太祖十七子寧獻王朱權就藩大寧,即今大明鎮。 全鎮總面積288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總人口6.1萬。屬溫帶內陸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9℃,年均降水量400—700毫米,無霜期120—140天。農副土特產眾多,主要有糧食、蔬菜、果品、肉食、菸葉等。

行政區劃

共有28個村,200個村民組,全鎮總戶數15928戶,約5.7萬人。所轄28個村為:哈爾腦、南城、一棵樹、新窩鋪、石柱子窪、平房店、新嶺、三姓莊、平房、章京營子、紀家店、二肯東、南窩鋪、曹家、孫盆營子、常吉號、城西、城裡、扎蘭、二肯西、城東、哈達、馬占、嘎斯、五官村等。
大明鎮

歷史沿革

(公元916 ─ 1125年)是我國歷史上由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權。遼中京遼代五京之一,遺址位於內蒙古寧城縣老哈河北岸的大明鎮。遼中京城始建於遼統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遼亡後,又經各朝沿用,火廢於明初(公元1399年),歷時三百九十二年。
公元十世紀初,遊牧於潢水(今赤峰市西拉木淪河畔)之濱的契丹族逐漸強大起來,公元907年,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國。九年後,建紀元“神冊”。神冊三年在臨潢(赤峰市林東鎮)建,此為上京臨潢府。後契丹二帝耶律德光繼位,改國號為“遼”。隨著遼勢力的增大,疆域不斷擴張。為鞏固疆土,加強其統治,又相繼修建了東京遼陽府(位於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成為遼代的重要城市
遼中京大定府是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原城依照北宋的都城汴梁,整個城布局為方形,城東西長八華里,南北寬七里半。城牆三重,設有外城內城皇城三部分,成“回”字形分布。外城由護城河圍住,居住回鶻女真等族的百姓。內城主要居住契丹百姓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貴族。當時,皇城內建有祖廟,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文化殿、武功殿、會安殿、昭慶殿等大型建築,造型優美,氣勢宏大。遼中京大定府也一度成為當時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遼代的重要陪都。元朝末年,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為明太祖。明太祖把他的24個兒子分封為王,明太祖死後,長孫朱允文繼位,為建文帝,建文帝鑒於諸王勢力太大,決定削藩。1399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誅奸臣”為號起兵,史稱“靖難”。當時鎮守中京大定府的是寧王朱權,朱權的勢力也非常強大,朝廷害怕寧燕合兵,就下詔召寧王進京,想對寧王施以軟禁。寧王雖無與燕王合兵之意,但也不願進京。就在進退兩難之際,朱棣乘機而入,發動兵變,挾寧王家小奔燕,後朱棣恐中途有變,故放火燒城,以絕寧王將士戀貪反顧之心。可惜,繁華一時的遼中京在歷時三百九十二年後,在一片火海里變成了一座廢墟,只留下三座古塔,兩重土城牆和點將台。因此城毀於明朝,人們稱這裡為大明城,稱城外的大塔為大明塔
大明塔及其副塔大明塔及其副塔
1960年,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對遼中京遺址進行了發掘,鑽探450萬平方米,發掘6000平方米,基本弄清了遼、金、元、明各代此城的規制和地下遺蹟。1964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中京遺址雖已廢棄六百餘年,但是在研究古契丹民族和其它民族歷史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科學價值。這裡每年都要接待很多來自國內外的遼、金史學專家學者,他們在這裡對遼、金史學進行學術交流,對遼中京遺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一九八八年建起的遼中京博物館,收藏和展出新石器時代以來,在寧城境內發現的歷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4300多件,每天來這裡參觀,遊覽的人駱驛不絕。2003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已成為赤峰地區重要的遊覽勝地。

人文景觀

遼中京遺址,建於1007年,是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遼中京現存遼塔2座,金塔1座,其中大塔高80.32米,是中國體積最大、高度第二的古塔。

基礎設施

大明鎮基礎設施齊全,投資環境優越。公路四通八達,境內有一條國省幹線公路(306國道)與縣外相通,天旺線、天山線、大三線、興哈線等縣級公路和二十多條鄉級公路貫通全鄉,形成較為發達的公路運輸網。

經濟發展

大明鎮黨委政府為發展經濟,吸引外部資金、技術、人才,制定了優惠的招商政策,對企業入駐實行“一條龍”辦公,“保姆式”服務,為企業的成立和發展創造和諧、寬鬆的政策、人文環境。大明鎮依託資源、區位優勢和現有的發展基礎,確定了“工業強鎮、產業富民、引資興鎮”的發展戰略,圍繞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牢牢把握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機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項全局性、帶動性的重要工作,著力推進招商引資載體建設,大力改善和最佳化投資環境,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招商引資的社會氛圍,為了給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在享受國家和自治區制定頒布的各項優惠政策的同時,鎮政府還根據當地的實際,本著互利互惠原則,又制定了在土地使用、稅收、規費、服務和管理等方面給予投資者的招商優惠政策和承諾。鎮黨委、政府圍繞“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的發展戰略,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為主線,全力打造工業強鎮,招商大鎮,農業重鎮,全鎮呈現出工業經濟蓬勃發展,農村經濟異彩紛呈,人民生活殷實富足的喜人局面。

資源狀況

大明鎮處於七老圖山脈,地域遼闊,氣候四季分明,自然資源豐富,形成了獨特的資源特點。大明鎮鐵礦資源主要是華力西期岩漿分異性岩體,屬超基性、基性岩體,具有規模大、儲量高的特點,主要分布於大明鎮五官村、一棵樹村、哈達城子村等。
豐富的農畜產品資源。大明鎮現有耕地25萬畝,除玉米、高粱、穀子等大宗農作物外,還盛產雜豆、油葵、甜菜、菸葉、中藥材等高價值經濟作物。全鎮各種牲畜存欄13.2萬頭(只)。林地面積52萬畝,森林覆蓋率29%,境內的植被類型複雜,木本、草本植物資源極具代表性且非常寶貴。
大明鎮蔬菜種植歷史悠久,從上世紀80年代即開始發展保護地蔬菜,2018年保護地蔬菜面積已達0.3萬畝,露地蔬菜面積1.1萬畝,全部得到自治區無公害蔬菜基地認定。有黃瓜、尖椒、甘藍、番茄、茄子、白菜等十幾個品種,得到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蔬菜產品除銷往北京、天津、唐山、瀋陽等大中城市外,還出口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外市場。
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大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山川秀美,交通便捷。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為一體的豐富旅遊資源。

發展項目

大明鎮重點推介的招商項目有以下幾類:
一、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項目
各類礦產資源豐富,全鎮288平方公里,現發現有膨潤土、鐵、金、銀、銅、煤等貯藏,歡迎有意合作者以各種合作方式參與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或深加工。
二、旅遊項目
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我們立足於歷史文化游、民族風情游、地質奇觀游的開發戰略,遼中京遺址,對國內外進行招商開發。
三、農畜產品加工項目
大明鎮農畜產品產量大,以綠色、天然、無污染而著稱,開發潛力巨大。
四、能源、化工項目
大明鎮及周邊地區擁有較為豐富的煤炭資源和豐富的水資源,同時風力資源十分豐富,具備開發能源、化工項目的條件,歡迎國內外客商投資建設。

旅遊資源

遼中京博物館:寧城縣遼中京博物館是1988年在縣管理所文物陳列室基礎上建立的,博物館設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中京遺址內,占地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博物館建立以來,先後舉辦了寧城出土文物、遼代文物、古生物化石、遼宋人物蠟像等陳列展覽,同時還舉辦了寧城社會經濟成果、國防教育、書畫作品等展覽以及兄弟旗縣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30餘次。2006年國家文物局將遼中京博物館列為“縣級博物館展示服務提升項目”。展示服務提升後的遼中京博物館突出了地方特色,有“草原青銅器”、“古都遼中京”、“契丹風雲錄”、“白堊紀遺蹤”等4個專題陳列。草原青銅器展,從兵器、禮器、車馬具、生活生產用品、裝飾品等幾個方面全面展示了我國北方青銅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面貌。古都遼中京展,以遼墓覓蹤、古都雄姿、遼塔探密、市井生活為主題系統展示了遼中京昔日風采。“契丹風雲錄”,精心塑造了23個遼宋人物蠟像,布設了天神送子、友好往來等六個歷史場景,使人們對遼代、遼中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博物館展出面積1300平方米,展出文物五百餘件組。
遼中京遺址:遼中京是遼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其規模樣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個城市為方形布局,東西長 8 華里,南北寬 7.5 華里。設有三重城牆,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漢、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內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貴族,皇城內建有祖廟和各類宮殿等大型建築,造型優美,氣勢恢弘。大定府一度成為當時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時,挾持鎮守大寧府的寧王朱權奔燕(元都南京),為防寧王中途有變,放火燒城以絕其後路。至此,這座北方重鎮葬身火海,毀於無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兩重城牆和一個點將台。緣此城毀於明朝,幫後人稱這裡為“大明城”,稱城外的大塔為“大明塔”。新中國成立後,遼中京遺址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遼中京遺址遼中京遺址
大明塔:遼中京是遼三京之一,是契丹·遼鼎盛時期的都城,是遼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僅存磚塔三座以大明塔最為著名,建於1007年。遼大明塔為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總高82米,基座直徑34米,每面長14米。大明塔歷時近千年,是全國至2018年現存磚塔中保存最好,體量最大的古塔。塔上的菩薩的浮雕栩栩如生,清代乾隆皇帝,人大付季員長布赫都曾題詩稱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契丹文化園:七金山契丹文化旅遊區以我鎮哈爾腦村七金山為中心,北至桃山北坡,,南至趙家窪子村北,東至七金山東坡,西至真山的西邊緣,規劃總面積9、6平方公里。

著名人物

竇景庸:漢族,中京大定府(今寧城縣大明鎮)人,遼清寧間(公元1056~1064年)及進士第,後授秘書省校書郎、少府少監、相國等。遼鹹雍間,授樞密直學士、知漢人行宮副部署事、南院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賜同德功臣,封陳國公、監國史纂修,在遼政治、文化發展中起過重要作用。遼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卒。
朱權:為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封為寧王,進駐大寧(今寧城縣大明鎮),鎮守北方。朱權有兵8萬人,戰車6000輛,兀良哈三衛騎兵受其節制。明朝外藩除燕王朱棣外,他勢力最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