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6軍。一、西北軍韓復榘部新組成的第56軍。二、川軍劉湘一部組成的第56軍。三、桂軍一部組成的第56軍。1歷史沿革1、西北軍韓復榘部(1937.9-1938.3)1937...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該軍前身是滇系軍隊一部。1938年6月,國民黨軍為加強武漢會戰的軍事力量,在雲南以滇軍6個團和國防部常備訓練團隊合編組成第58軍,孫渡任軍長。58軍編制 下轄:新編第10師,劉正富任師長;新編第11師,魯道源任師長;新編第12師,...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6月,與武漢國民政府唐生智部在鄭州會師後,第2集團軍擴編為8個方面軍,分駐陝、寧、豫3省。馮玉祥旋即附和蔣介石“清黨”反共,所部改稱西北國民革命軍。1928年2月,馮玉祥被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總司令。後所部擴...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是國民革命軍番號。晉綏軍傅作義部 晉綏軍傅作義部(1933.3——1933.6): 1933年3月,晉綏軍第73師所屬第210、第211、第218旅及山西炮兵第21團編成第59軍,在河北順義等地抗擊日軍。6月,該軍番號撤銷,...
一、東北軍一部組成的第57軍 該軍前身是東北軍一部。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7軍。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在中原大戰中發出擁蔣通電後,率東北軍主力入關,為參加了長城抗戰和冀東抗戰蔣介石贏得中原大戰的...
1927年12月,參加北伐的桂系第七軍改編為第十八軍,陶鈞任軍長,張義純任副軍長,轄第一師,林逸聖任師長;第二師,嚴敬任師長;第三師,李石樵任師長。1928年2月,該軍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番號改稱第五十六師、第五十七師、...
國民革命軍第16軍前身是湘系軍閥所屬第53師。1930年8月5日,以第53師編成第16軍,在青島登入,反攻濟南。1938年因馬當要塞失守,第16軍番號被撤銷。歷史沿革 1930年8月5日,以第53師編成第16軍,在青島登入,反攻濟南。12月移...
1933年1月1日第4師又奉命第二次擴編為第4、第25兩師,並與由黃埔軍校時期的黨軍第1旅演變而成的中央軍第2師合組成陸軍第17軍。1月11日徐庭瑤升任軍長,原第4師副師長邢震南升任第4師師長;原獨立旅旅長關麟征升任第25師...
隸屬於中央軍作戰序列。1937年成立,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通中印公路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山東、東北、淮海、滬杭等地作戰。1950年,殘部退往台灣。發展經歷 1937年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成立第54軍(根據有...
第二次長沙會戰時期,第七十四軍的五十七師步兵指揮官李漢卿在激戰中陣亡殉國。1943年常德會戰中,該軍第五十七師13萬人在師長余程萬率領下浴血奮戰,以傷亡12萬的代價,堅守常德 20餘天,頂住日軍3個師團的進攻,殲敵萬餘人。1944年長...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的2個番號為第55軍的軍隊。分別是東北軍湯玉麟部以及西北軍韓復榘部。歷史沿革 1、東北軍湯玉麟部(1933.2-1933.8)1933年初,在熱河成立第55軍,下轄第36師、獨立第31旅、騎兵第9旅...
國民革命軍第52師,是國民革命軍中一個師的番號。這一番號是根據師建制順序而來的。第52師番號,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內容介紹 湘軍 1928年11月19日,第17軍直屬部隊和第1師、第12軍在湖北合併縮編成第4集團軍第9師。1929年1月...
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民國時期的軍隊,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歷史沿革 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顧祝同、副總司令為上官雲相,下轄第八軍、第一軍、第二十六軍、第五十七軍等部,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淞滬會戰...
1938年1月,屬第29集團軍。3月,第163師撥第56軍,該軍改轄第149、第150師。5月由四川萬縣開赴安徽太湖、宿松,在大別山南麓屬第5戰區第4兵團參加武漢會戰(1938年6月中旬至11月中)。10月守湖北當陽。1939年參加隨棗會戰(...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0軍。 一、新編第35師、第167師組成的第50軍; 二、川軍劉湘一部改編的第50軍;三、整編第54師組成的第50軍。歷史沿革 1、陝西地方部隊(1937.9-1937.12)1937年9月,第167...
1946年初,第67軍番號撤銷。歷任軍長:何文鼎 第二次組建 1949年2月,在江西上饒編成第67軍,下轄第218、第219、第285師,隸屬第2編練司令部。由於缺少兵員,所轄三個師縮編為第56、第67師。5月,增轄第18師。9月,撤軍至廣東...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十九路軍...
10月,第13師被黔軍袁祖銘改編為黔軍第3師。1924年,周西成率部投靠北洋軍閥段祺瑞、吳佩孚後,被改編為北洋陸軍第11師,駐黔北一帶。1926年6月,周西成接受廣東國民政府領導,所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5軍,周西成任軍長。下轄:...
10月該軍主力(欠第164師)由重慶到漢口,轉赴河南淇縣輝屬第1戰區指揮。11月調南京外圍溧水、溧陽,旋在廣德、泗安作戰。1938年1月,第147師駐皖南繁昌。3月,第164師改隸第56軍。1939年3月,該軍番號撤銷,第147、第148師均改...
西北軍宋哲元部 部隊起源 1931年1月16日,西北軍一部在山西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3軍。6月17日,依國民革命軍番號順序改稱第29軍,下轄第37、第38師。8月,由晉南移駐晉東地區。9月,設立軍部於陽泉。1932年8月,第38師所屬第112...
國民革命軍第53軍,是一支國民革命軍隊,前身是東北軍一部,軍長為萬福麟。歷史沿革 該軍前身是東北軍一部。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入關,為蔣介石贏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創造了條件。1933年2月,根據國民黨軍隊的編制序列,東北...
國民革命軍第65軍系粵軍部隊,1937年9月以第157師、第158師為基礎在廣州成立。抗日戰爭時期,該軍在廣東擔任守備任務。抗戰勝利後北調,解放戰爭時長期在江蘇、山東戰場作戰,後調撥陝西。最終,主力在扶眉戰役、西南戰役中被殲滅,餘部...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中央軍委於1937年8月25日發布命令,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由於國民黨軍派系甚多,不能同時完成軍隊的整編任務,加上編制方案十分雜亂,使用過程中“路軍”...
該軍番號在國民革命軍歷史上被多次使用。一為中央軍一部,1928年由新編第13軍改稱,當年撤銷番號;一為國民二軍舊部,1935年12月編成,曾參與“追剿”紅二、六軍團,抗戰期間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徐州會戰後撤銷番號;一為新桂系一部...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