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4個第67軍。1933年,東北軍若干部隊在河北編成第67軍,後參加淞滬會戰,損失慘重,於1938年1月撤銷番號;1938年2月,川軍劉湘部隊編成第67軍,先後參加武漢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1943年撤銷番號;1943年9月,中央軍一部在綏遠編成第67軍,封鎖陝甘寧邊區,1946年取消番號;1949年2月,在江西上饒編成第67軍,最終撤往台灣。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4個第67軍。1933年,東北軍若干部隊在河北編成第67軍,後參加淞滬會戰,損失慘重,於1938年1月撤銷番號;1938年2月,川軍劉湘部隊編成第67軍,先後參加武漢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1943年撤銷番號;1943年9月,中央軍一部在綏遠編成第67軍,封鎖陝甘寧邊區,1946年取消番號;1949年2月,在江西上饒編成第67軍,最終撤往台灣。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4個第67軍。1933年,東北軍若干部隊在河北編成第67軍,後參加淞滬會戰,損失慘重,於1938年1月撤銷番號;1938年2月,川軍劉湘部隊編成第67軍,先後參加武漢會戰、第二...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第115師,此番號原屬東北軍第六十七軍(轄第107、108、115、117師)。“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避免東北軍再度與紅軍、楊虎城的十七路軍連成一片對抗南京政府,於1937年3月將115師調到安徽渦陽一帶。後來,東北軍被縮編,六十七軍縮編為...
1937年10月下旬,國民革命軍第53軍、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三軍、國民革命軍第92軍、國民革命軍第67軍等部也曾歸屬第一集團軍指揮。該集團軍參加過津浦路北段和平漢路北段對日作戰行動,在菏澤保衛戰中,配屬第一集團軍作戰的湖南部隊第...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歷史沿革 1938年1月川軍王瓚緒部奉令組建第二十九集團軍。下轄王纘緒兼任軍長的第四十四軍和許紹宗任軍長的第六十七軍。屬第九戰區指揮管轄,曾參加武漢會戰的江北作戰、...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是國民革命軍番號。該軍前身為馮玉祥所率領的西北軍,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部隊。該軍軍長劉汝明、劉汝珍,原西北軍系部隊,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番號多次改編、撤銷,1949年9-10月被殲滅於福建。歷史沿革 建軍 ...
1940年12月,第149師改稱第162師,撥第67軍。第162師改稱第149師,屬該軍。參加豫南會戰(1941年1月22日至2月11日),策應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7日至10月12日)。1941年12月,開赴河南內鄉。1942年4月,隨第29集團軍...
8、睦宗熙,陸軍少將,第54軍98師政訓處處長,1937年8月17日,上海 9、路景榮,陸軍少將,第98師參謀長兼583團團長,1937年8月,上海 10、蔡炳炎,陸軍中將,第18軍67師201旅旅長,1937年8月25日,上海 11、李友梅,陸軍少將,第...
1943年先後隸屬第十集團軍、第五戰區。1944年直屬第六戰區。1945年先後直屬第六戰區、湘鄂川黔邊區。該軍轄第十六、第六十七師和預備第十師。1940年第十軍第七十九師和預備第十師對調。1943年第十六師調隸第七十五軍,第七十九師調隸...
國民革命軍第72軍,1937年9月12日,由中央軍第88師在上海編成第72軍,隸屬第3戰區第9集團軍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6月,新編第13、第14師在四川萬縣編成第72軍,隸屬第30集團軍。中央軍 中央軍(1937.9-1938.5):1937年9月12...
國民革命軍第17軍,西北軍(1931.6—1933.10)。1931年6月,原西北軍一部在贛南編成國民革命軍第17軍,下轄國民革命軍第25、第27師,隸屬第26路軍。12月14日,第25師一部和第27師在寧都起義(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1932...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場是同盟國在亞洲地面作戰的主要戰場,中國抗日軍隊在八年對日作戰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殲滅、牽制了日軍大部分生力軍,抑制日本法西斯向外擴張,為第二...
粵軍第159、160師組成的第六十六軍 該軍前身是粵軍第159、160師。1926年7月,粵系第4、第5軍主力參加北伐時,各留一部堅守廣東,由李濟深統一指揮。1928年春,國民黨軍使用路軍編制體制後,將留守在廣東的粵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
該整編師恢復軍、師番號,駐防天津。1948年初,主力駐蘆台、唐山、灤縣。5月,增轄第67師。10月上旬,海運遼寧葫蘆島,參加塔山戰役。11月4日,撤至秦皇島,隸屬華北“剿總”第17兵團。12月5日奉命調平綏線,中途在北平清河鎮、豐臺...
國民革命軍第17軍,中央軍(1933.1—1935.5)。1933年1月,在江蘇徐州編成國民革命軍第17軍,下轄第2、第25師和騎兵第1旅、炮兵第4團。2月至3月間,各師分別由洛陽、徐州、鄭州開赴河北通縣、密雲,參加長城抗戰。戰後,駐北平...
該軍前身是原福建陸軍第3師李鳳翔部。1926年9月,在國民革命軍策動下,福建省軍閥周蔭人部旅長曹萬順、杜起雲率兩個旅起義,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蔣介石將其與陳炯明、林虎的殘部合編為第17軍。歷史沿革 1926年10月8日,福建陸軍...
國民革命軍第17軍,湘軍唐生智部(1928.2—1928.11)。1928年2月,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獨立第2旅羅霖部、第8軍所屬第1師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7軍,下轄第1、第2、第3師,師長王錫燾、羅霖、魏鎮藩。5月,第1、第2師分駐湖北...
南京國民政府於1931年至1935年間於南京靈谷寺舊址建立國殤墓園,定名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祭堂內第61至67塊石碑上刻有1932年淞滬抗戰中陣亡的第十九路軍將士名單;在公墓內建有“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由於陣亡將士之...
國民革命軍第71軍,1937年9月12日,中央軍在上海編成第71軍,下轄第87師。隸屬第3戰區第9集團軍,並指揮第46、第67師參加淞滬會戰。首任軍長王敬久。軍隊沿革 1937年9月12日,在上海編成第71軍,下轄第87師。隸屬第3戰區第9...
國民革命軍第17軍 國民革命軍第17軍,直魯聯軍舊部(1930.5—1931.1)。1930年5月,在山東煙臺成立國民革命軍第17軍,下轄第21師。1931年1月5日,番號撤銷。歷任軍長:劉珍年。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63軍。第一支63軍源自東北軍部隊,在九一八事變後堅持在東北抗戰,後退至熱河,改編為第63軍,軍長馮占海,1936年4月取消番號。第二支63軍為粵軍部隊,1937年8月編成,抗戰期間在兩廣...
第21軍下轄第1、第4師和暫編第2師,師長饒國華范紹增彭誠。11月進出名山雅安。1937年1月,3個師分別改稱第145、第146、第162師。第162師留駐成都(1938年2月編入第67軍)。第145、第146師出川抗戰,經徐州,於11月中旬到達南京...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四軍為粵軍部隊,1937年8月在廣東潮安編成。抗戰期間,先後參加武漢會戰、桂南會戰、桂柳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期間,長期在山東戰場作戰。淮海戰役期間,主力於1948年11月22日在碾莊被殲滅,軍長劉鎮湘被俘。其後兩次重建...
27日,日軍在大量軍艦和航空兵支持下再次向國民黨軍陣地瘋狂進攻。羅店、殷行又被敵攻占。為了奪回羅店要地,第18軍以第11、第14、第67、第98師於28日再次向羅店發起攻擊。由於下雨,道路泥濘,士兵體力不支,國民黨軍反擊受挫。 1...
國民革命軍番號之一,曾被五省聯軍、湘軍、晉綏軍、直魯聯軍、西北軍、中央軍等多次使用。較為著名的有五省聯軍曹萬順部第17軍,成立於1926年7月,1928年7月縮編為第11師,後由陳誠擔任師長,成為“土木系”的基礎;西北軍一部改編...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2師是在1946年由原國民革命軍第72軍整編而來。抗日戰爭 1938年4月由川系劉湘集團新組建了第72軍,王陵基任軍長,韓全朴任副軍長,隸屬第30集團軍。參加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和1939年冬季攻勢等作戰。
八路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簡稱,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