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五十軍
- 外文名:The 50th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 成立時間:1937年9月
- 參加戰役:廣東戰役
- 首任軍長:楊渠統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0軍。 一、新編第35師、第167師組成的第50軍; 二、川軍劉湘一部改編的第50軍;三、整編第54師組成的第50軍。1歷史沿革1、陝西地方部隊(1937.9-1937...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起義後改編而成。部隊前身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起義後,立即開赴吉林省九台及其附近地區待命,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這支部隊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番號,並任命了領導人。軍長...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原國民黨第60軍這支起義部隊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番號,並任命曾澤生為軍長,徐文烈任政治委員。其原屬第182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48師,由白肇學任師長。原屬暫編第21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陳克非(1903年—1966年) ,別號鐘靈,又名文彥、毓彥,浙江天台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科畢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將官訓練班第二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九師排長、連長、營附,第九師第五十一團副團長、團長。抗日...
由第六十軍擴編成的第一集團軍下轄先為盧漢、後為安恩溥為軍長的第六十軍、孫渡為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58軍和張沖為軍長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集團軍總司令初為龍雲,繼任為盧漢。後該集團軍調歸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指揮管轄,駐守...
10月,以長沙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1兵團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轄第52、第53軍)。11月,第15兵團部兼廣東省軍區。12月,第13兵團部兼廣西省軍區。中央軍委批覆華中局並四野:“同意華中軍區即正式改名中南軍區”。12月30日,中南...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也曾改編為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後為第十八集團軍)...
不久,停戰期限屆滿,國共談判破裂,杜懷著搶奪整個東北的野心,策定了南攻北守的全局作戰指導原則,於8月間派副長官鄭洞國負責指揮對熱河省的全面進攻,掃蕩熱河境內的解放軍。10月,又派第五十軍進攻安東、通化等重要城市。該軍第二十...
陳濟棠見眾叛親離,大勢已去,只得於18日電余漢謀以廣東抬安相托,並發表告袍澤,告同胞書,聲言下野。隨即,他前往香港。至此,紛擾了五十多天的“兩廣事變”遂告結束,同時也結束了陳濟棠對廣東的割據局面。推崇國學 陳濟棠是中國近代...
戰後,王耀武升任五十一師師長。抗戰時期 淞滬會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從漢中前往上海,參加淞滬會戰。戰後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合編成立七十四軍,以俞濟時為軍長。之後七十四軍成為國民黨抗日勁旅,王耀武成為七十四軍的一...
黃埔學生軍和粵軍立即回師鎮壓,在廣州工人和市郊農民的配合下,迅速平定叛亂,全殲叛軍兩萬餘人。嗣後,廣東革命政府由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黃埔軍校編練的軍隊及粵軍、湘軍、滇軍等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至五軍。棉湖之戰 棉湖之戰...
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民國時期的軍隊,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歷史沿革 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顧祝同、副總司令為上官雲相,下轄第八軍、第一軍、第二十六軍、第五十七軍等部,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淞滬會戰...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200師,成於1938年1月。由前身裝甲兵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200師,首任師長杜聿明。後又以200師為基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五軍下轄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師長鄭洞國)和新編第二十二師...
副處長。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陸軍第十三獨立師參謀長,第五十一師一五三團上校團長,第九十二師副師長。1962年春任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第二總隊少將總隊長。196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師師長。1969年以陸軍少將退役。
同時由於福建兵源較少,只能以福建保全團隊編成第45,50兩個師(均不滿員),另將在浙江溫州徵募新兵,編為第200師,任命原第5軍騎兵團團長葉芳任師長。當人民解放軍進軍溫州地區時,葉芳率部起義,使第5軍喪失了作戰支柱和主力,僅剩...
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即七七事變前夕組建的新桂系部隊。1936年兩廣事變之後,廣西的軍事力量做過一次整編,全軍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下轄第七軍和第四十八軍。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白崇禧、總參謀長李品仙。1937年8月...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前身是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第十八混成旅。1933年,根據國民革命軍編制序列被編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于學忠任軍長。歷史沿革 該軍的起源可追溯到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的第18混成旅。1925年10月,北洋軍閥吳佩孚將第...
國民革命軍第41軍,下轄三個師:122師、123師、124師。方振武所部 1、前身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前身為直魯聯軍第24師,序列如下:直魯聯軍第24師,師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 第1旅,旅長史晟恩(原為山東陸軍第6旅)第1團,團長史...
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由馮玉祥的國民軍演變而成。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將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以馮玉祥為總司令。發展歷程 是年6月,馮玉樣附蔣後,南京國民政府將第二集團軍改編為西北國民軍,仍以馮為總...
敵陣中六挺機槍一齊向我軍開火,我軍一無掩體,二無戰壕,一排排地被敵火力掃倒。沖一次倒一批,二營營長當即陣亡。第二次衝鋒時全團已傷亡過半。三營高營長冒著彈雨,帶領50多人從側面迂迴,接近敵陣,連炸敵碉堡兩個,接著與...
郭景雲(1904—1948),字秀山,陝西富平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任第35軍101師218旅436團團長,1938年參加綏南抗戰,1939年7月任第35軍101師302團團長,參加冬季攻勢作戰,1940年6月任第35軍101師少將師長。19...
李玉堂(1899~1951),字瑤階,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大王橋村人。1924年,李玉堂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革命軍陸軍一師二團任見習官,因作戰英勇,後連續升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玉堂...
北伐軍,正式名稱為國民革命軍。1925年8月18日,國民革命軍正式組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所轄幾種主要地方軍名目取消,統一組建為“國民革命軍”,並在軍、師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實現了軍政一體化。國民革命軍成立後,共產黨人...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