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51軍
- 成立時間:1933年
- 前身:直系軍閥第十八混成旅
- 歷任軍長:于學忠、牟中珩、周毓英、王嚴、劉昌義
- 參與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前身是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第十八混成旅。1933年,根據國民革命軍編制序列被編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于學忠任軍長。2歷史沿革該軍的起源可追溯到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的第18混成旅。1925年10月,北洋軍...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其騎二軍騎八師副師長盧廣偉在阜陽戰鬥中陣亡殉國。1945年初,第十五集團軍劃歸第十戰區指揮管轄,何柱國任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集團軍副總司令為陳又新、徐梁,下轄騎二軍和周毓英的國民革命軍第51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1949年4月,河南省和湖北省地方保全團隊在湖北武漢編成第128軍,轄第312、第313、第314師,隸屬第19兵團。5月15日,在武昌金口起義。7月,起義部隊與第127軍第309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1軍。軍長,辛少亭(-1949.5.15起義)。②...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組建國民革命車第一集團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下轄第一、二、三,四方面軍。四一二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本兼各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及其所屬4個方面軍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1928年2月13日,...
、第十軍(即整編第三師,該師被殲後,交由整編第十八軍胡璉重新成立整編第三師,該師悉由第十八軍的建制部隊和官兵撥編調整而成)、第十四軍(該軍前任軍長羅廣文是陳誠系分子,曾任第十八軍第十八師師長,並曾一度任第十八軍...
吳奇偉(1891年—1953年7月10日),字晴雲,號梧生。廣東大埔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一期畢業。北伐戰爭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三十六團...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0軍。 一、新編第35師、第167師組成的第50軍; 二、川軍劉湘一部改編的第50軍;三、整編第54師組成的第50軍。歷史沿革 1、陝西地方部隊(1937.9-1937.12)1937年9月,第167...
國民革命軍第十集團軍,由1937年8月下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劉建緒,屬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指揮管轄,該集團軍曾參加淞滬會戰右翼戰線作戰,後駐守浙江一線。1945年起,該集團軍指揮管轄第六十六軍和侯鏡如的國民革命軍第92軍,...
1927年4月~1929年1月,國民革命軍中編組的部隊。1927年4月5日,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組建第1、第2兩個集團軍,由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總司令。第1集團軍下設4個方面軍及1個總預備隊:第1方面軍總指揮何應欽,前敵總指揮白崇禧...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日戰爭開始後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四軍,中央軍(1948.12—1949.8)1948年12月1日,在陝西漢中編成國民革命軍第114軍,下轄第331、第332師,隸屬西安綏靖公署。1949年4月,駐西安。5月,撤退至四川三台、中江。8月,該軍番號撤銷,第331、第332...
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即七七事變前夕組建的新桂系部隊。1936年兩廣事變之後,廣西的軍事力量做過一次整編,全軍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下轄第七軍和第四十八軍。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白崇禧、總參謀長李品仙。1937年8月...
國民革命軍第41軍,下轄三個師:122師、123師、124師。方振武所部 1、前身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前身為直魯聯軍第24師,序列如下:直魯聯軍第24師,師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 第1旅,旅長史晟恩(原為山東陸軍第6旅)第1團,團長史...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上曾先後出現過多個第31軍,分別為:五省聯軍一部,1927年成立,當年9月改編撤銷番號;滇軍朱培德部,1928年1月由第9軍改稱,8月縮編;西北軍一部改編,1930年成立,1936年撤銷番號;新桂系軍,1937年成立...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4個暫編第9軍。 一是第194師等浙江地方部隊組編而成;二是第117、暫編第27師等江蘇、河南地方部隊編組而成;三是湖北省綏靖、保全部隊一部組成的暫編第9軍,最終在金堂起義;四是...
國民革命軍第一二二軍系中央軍(1949.2—1949.11),在湖南編成的國民革命軍隊,轄國民革命軍第217、第345、第346師。歷史沿革 1949年2月,在湖南編成國民革命軍第122軍,轄國民革命軍第217、第345、第346師。4月,駐石門,隸屬...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五軍預備第四師,在抗日戰爭期間由師長傅正模帶領下,與日本軍正面作戰,轉戰於河南、湖北,參加了武漢保衛戰、忻口保衛戰、隨棗會戰和襄樊、沙宜等戰役。2010年9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南邊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六軍,川軍王纘緒部(1948.12—1949.1)1948年12月,國民革命軍第44軍在徐州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116軍,所屬第150、第162師分別改稱第287、第288師。12月1日,撤離徐州。12月4日,在河南永城陳官莊被包圍。1949...
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全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部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前身為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1937年,王昭明通過關係從國民黨CC系頭目康澤那裡領來“國民革命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番號和委任狀,國民革命軍別動總...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八軍,中央軍(1949.1—1949.12)1949年1月,在湖北武昌編組國民革命軍第118軍,轄第54、第217、第298師。2月,第217師改隸第122軍。4月,該軍開赴鄂西巴東,隸屬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鄂西綏靖司令部。7月下旬,移...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四軍是國民革命軍的一支軍隊。1938年6月,在武漢建立。1949年1月,所屬第43、第305師在天津被殲滅,第5、第121、第157師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編。歷史沿革 抗日成軍 1938年6月,在湖北武漢成立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四軍,下轄...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
雖然廣州起義不久便遭到失敗,但“工農紅軍”的響亮名稱卻在全國不脛而走。從此,“紅軍”的稱號在各地的革命武裝中開始陸續使用。中共中央第51號通報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採用廣東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