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前身是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第十八混成旅。1933年,根據國民革命軍編制序列被編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于學忠任軍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51軍
  • 成立時間:1933年
  • 前身直系軍閥第十八混成旅
  • 歷任軍長:于學忠、牟中珩、周毓英、王嚴、劉昌義
  • 參與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該軍的起源可追溯到北洋軍閥吳佩孚部的第18混成旅。
1925年10月,北洋軍閥吳佩孚將第十八混成旅擴編為第二十五師,由于學忠任師長。隨著吳佩孚在北伐戰爭中被擊潰,幾經周折,第二十五師被改編成奉軍第二十軍。
1930年9月,張學良中原大戰中率東北軍主力入關後,該軍改稱為東北第一軍,駐平、津一帶。
1933年2月,根據國民革命軍編制序列,進入關內的東北軍第一軍改編成第五十一軍,由於學忠任軍長,先後參加了長城抗戰、冀東抗戰。在侵華日軍的“強烈要求下”,國民政府將第五十一軍調離。
1935年6月,國民政府任命于學忠為陝甘川“剿匪”總司令,兼第五十一軍軍長。
1937年4月26日,于學忠被任命為江蘇綏靖公署主任,第五十一軍由甘肅調至江蘇淮陰整編。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第五十一軍開赴蚌埠、臨淮關一線,參加津浦路北段抗日阻擊作戰。
1938年2月,第五十一軍參加徐州會戰,和日軍第十三師團激戰10日,犧牲6000多人,為取得台兒莊戰役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1938年8月,第五十一軍調赴大別山北麓前線,在參加武漢會戰後,該軍被留置大別山區開展游擊作戰。
1939年1月,國民政府成立魯蘇戰區,第五十一軍奉命由安徽省立煌縣開赴魯南,進入沂蒙山區。此時,軍長由牟中珩接任,周毓英任副軍長。下轄第113、第114師。同年6月,該軍利用沂蒙山區的有利地形,與日軍激戰20餘天,粉碎了日軍的“圍剿”,但第114師師長方叔洪不幸陣亡。
1942年1月,周毓英接任軍長。此時,該軍下轄第113師、第114師、暫編第12師。
1943年3月至5月,該軍和日偽軍連日血戰,損失慘重。6月上旬,第五十一軍奉命撤出魯南,暫往魯西待命。
1944年3月,第五十一軍調往鄂豫邊界的大別山區,並參加了豫中會戰,後撤到河南商城整訓。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進行軍隊整編,第五十一軍改編為整編第五十一師,原軍長周毓英改任師長,韓世儒任副師長,下轄整編第113旅、整編第114旅。
1946年,國民政府對山東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整編五十一師由河南調往蘇魯戰場。
到1947年1月,該師幾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中將師長周毓英、少將副師長韓世儒以下11000人被俘。這是解放戰爭中被全殲的第一支原東北軍部隊,陳毅還於2月2日接見了周毓英等五位原東北軍將領。
不久,國民革命軍重建整編第五十一師,派王嚴任師長,王秉鉞任副師長。下轄第41旅、第113旅。該師重建後駐防淮陰,擔任蘇北地區守備任務。
1947年11月至1948年5月,在鹽南戰役中,整編第五十一師第113旅旅部及1個團大部,再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
1948年9月,國民革命軍再次整編,整編五十一師被恢復為第五十一軍,由王嚴、王秉鉞先後任軍長,下轄第41師、第113師。
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第五十一軍在三江營至申港段長江防線擔任防禦任務時,第41師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其殘部在上海近郊又一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中將軍長王秉鉞被俘。退入市區的殘部被湯恩伯臨時“重建”為第五十一軍,由劉昌義任軍長。
5月27日,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軍在劉昌義率領下起義投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