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929年1月,國民革命軍中編組的部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第1集團軍
- 外文名:First Army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 存在時期:1927年4月~1929年1月
1927年4月~1929年1月,國民革命軍中編組的部隊。
1927年4月~1929年1月,國民革命軍中編組的部隊。1927年4月5日,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組建第1、第2兩個集團軍,由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總司令。第1集團軍下設4個方面軍及1個總預備隊:第1方面軍總指揮何應欽,前敵總指揮白崇禧...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1940年6月,陶峙岳升任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丁德隆接任該軍軍長。1941年5月,丁德隆調任第57軍軍長,由韓錫侯任軍長。1942年4月,韓錫侯調任第37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91軍軍長後,張卓接任軍長。1944年春,該軍第167師奉命參加了豫中...
馮玉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編制序列(1924年10月)第一軍軍長馮玉祥 第1師師長鹿鐘麟 第1旅旅長韓復榘 第2旅旅長過之綱 警備第1旅旅長劉汝明 警備第2旅旅長門致中 第2師師長劉郁芬 第3旅旅長孫良誠 第4旅旅長張維璽 第3師師長鄭金聲...
為此,同年1月發表的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當中,將第一戰區的區域略作更動,變成以北平至武漢的連線線為主,也就是平漢鐵路沿線帶狀擴張區域。而所轄軍隊以商震率領的第20集團軍與宋哲元帶領的第1集團軍;共25個步兵師,2步兵旅...
西北軍張自忠部 西北軍張自忠部(1937.9——1948.11): 1937年9月,第29軍一部在河北青縣改編為第59軍,下轄第38、第180師和騎兵第13 旅,隸屬第1集團軍,參加津浦路北段作戰(1937年9月11日至12月27日)。9月30日...
1928年1月,軍長柏文蔚辭職,由第二師師長張克瑤升任,加入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賀耀組指揮的左翼序列,北伐至泰安、萊蕪一帶。同年冬被編遣。組建始末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1926年開始編組。國共兩黨合作北伐到達武漢的時期。此時,淮上...
東北軍第49軍沿革 1937年2月,以第105師為基幹在河南南陽成立第49軍,隸屬豫皖綏靖公署。7月,增轄第109師。8月,進駐河北滄縣、靜海,隸屬第1戰區第1集團軍第3軍團參加津浦路北段作戰(1937年9月11日至12月27日)。10月24日...
1931年6月,擴編為第2軍第4師,1936年8月,該師改稱第154師。1933 年4 月,第1集團軍各軍師旅之一部組成獨立第4師, 1935年4月,改稱第3軍第9師,1936年8月,該師改稱第156師。1937年10月,第154、第156師在廣東編成第...
同時,第1集團軍補充第4團編入序列。4月本師入魯,占泰安。6月進駐北平。7月25日,根據編遣會議之決定,第1師於江蘇海州縮編為第9師25旅(旅長甘麗初)。 貳、1928年7月——1946年9月(中央軍) 1928年7月25日,根據編遣決議,以第2...
隸屬第1戰區第1集團軍第3軍團參加津浦路北段作戰(19379月11日至12月27日)。10月初,由山東濟陽渡過黃河,經濟南、台兒莊、棗莊到江蘇海州,在連雲港到鹽城設防。1938年2月7日,由海州移防臨沂,屬第5戰區第3軍團參加徐州會戰(...
第31集團軍(1938年6月-1939年1月)新編第11軍(1939年1月-1939年2月)第5軍(1939年2月-1940年4月)新編第11軍(1940年4月-1941年9月)第8軍(1941年9月-1948年2月)整編第8師(1948年2月-1948年9月)第8軍(1948年9...
1927年5月,國民聯軍加入國民革命軍,改編為第2集團軍,參加北伐。方振武所部第2軍擴編為第3方面軍,隸屬第2集團軍,沿隴海路東進。攻克洛陽後,第3方面軍沿平漢路南下,在豫南收編直軍徐壽椿部、豫軍馬文德部,實力大增。此時部隊已...
6月,與武漢國民政府唐生智部在鄭州會師後,第2集團軍擴編為8個方面軍,分駐陝、寧、豫3省。馮玉祥旋即附和蔣介石“清黨”反共,所部改稱西北國民革命軍。1928年2月,馮玉祥被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總司令。後所部擴...
1930年被蔣介石收編,為四個騎兵旅,後又將第1、2旅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一軍。1933番號被撤消,抗戰爆發後重建,抗戰結束後被裁減。西北軍 1927年9月第2集團軍成立騎兵第1軍。1928年月屬第9方面軍在河南安陽河北大名作戰。6月1日...
1928年1月,暫編第19軍改稱第47軍,所轄第1第2第3師同時改番號為第107、第108、第109師,師長王守義、邢肇棠、劉天祿。4月,由湖北襄陽、樊城經河南商邱,進入魯西南曹縣、定陶、金鄉,撥隸第1集團軍第4軍團,配合第2集團第1...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是存在於1927年6月~1929年1月期間的國民革命軍隊。歷史沿革 成立及編制 1927年6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4方面軍擴編為第4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政治部主任彭澤湘。其編制為:第1方面軍總...
10月,該軍改隸第15兵團。11月向川東增援,在南川及其以東地區布防。11月下旬,在南川以北山地被殲滅大部,27日退守冷水場,29日殘部到達嘉陵江兩岸,旋向成都進軍。12月5日,第111師主力在富順被殲滅。14日,第140師所屬第419團...
國民革命軍第125軍是國民黨桂東地區“剿匪”指揮部新建的軍,下轄3個新建的師。1949年4月,國民黨軍隊為加強粵桂邊地區的防禦力量,將桂東地區“剿匪”指揮部新建的第321師、第329師、第362師,合編組成第125軍,隸屬魯道源的第11兵團...
該軍前身是傅作義所屬晉綏軍部隊一部。1948年9月,新編第2軍在河北保定改稱第101軍,所轄暫編第31、暫編第32、暫編第33師分別改稱第271師、第272、第273師,隸屬華北“剿總”。平津戰役後,接受和平改編。歷史沿革 1948年9月,...
第18軍,國民黨中央軍中最大的派系集團之一,是陳誠軍事集團的起家部隊和核心部隊。它的前身是國民黨軍第11師和第14師。 第11師於1928年8月1日組建,其前身是北伐戰爭初期投靠國民革命軍的北洋軍直系閩軍曹萬順部編成的第17軍與南京...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組建,是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南昌起義爆發時,駐武漢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命乘船趕赴南昌參加起義。警衛團共有三個營的兵力,是當時共產黨人...
在後來的全線出擊中七十四軍又作為先鋒,乘勝追擊,收復官橋,擊斃日軍第34師團長岩永少將。此役七十四軍被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評價為“戰鬥力量堅強”,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1941年9月,...
第四節 國民革命軍的政治工作制度 第五節 蔣介石軍事獨裁制度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國民革命軍的發展(上)第一節 國民革命軍在北伐戰爭中的功績 第二節 國民革命軍的擴編 第三節 軍事委員會的恢復 第四節 國民革命軍集團軍的組成 第...
第3軍下轄第7、第8、第9師,師長王均、朱世貴、曾萬鐘(後易楊池生)。8月1日,該軍軍官教導團由團長朱德率領在南昌起義,脫離建制。10月,該軍駐九江、南潯路。1928年3月,所屬第8、第9師與第31軍第28師直隸於第1集團軍進入...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十九路軍...
1925 年改編為西北陸軍第7 師,馬任師長,1926 年9 月改編為國民軍聯軍第4 路軍,馬任總司令。1927年4月改稱第2集團軍第4軍。1928年11月,該軍縮編為該集團軍暫編第17 師,1929年5月,師長馬鴻逵率部投蔣。6 月,改稱第 ...
遼瀋大戰後,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軍與國民黨軍相比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已占有優勢,因此黨中央決定對華東戰場上國民黨軍兵力最多的劉峙集團發起攻擊,這便是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其時劉峙集團集結於以徐州為...
其他派系的國民黨軍隊叫作“雜牌軍”,他們受蔣介石集團的歧視,待遇、裝備均比中央軍差,因而雜牌軍和“中央軍”之間經常發生矛盾。“中央軍”內部也存在著很深的矛盾。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央軍”絕大部分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