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41軍,下轄三個師:122師、123師、124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
- 下轄:122師、123師、124師
國民革命軍第41軍,下轄三個師:122師、123師、124師。
國民革命軍第41軍,下轄三個師:122師、123師、124師。方振武所部1、前身國民革命軍第41軍前身為直魯聯軍第24師,序列如下:直魯聯軍第24師,師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第1旅,旅長史晟恩(原為山東陸軍第6旅)第1團...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孫殿英所部)孫殿英所部國民革命軍第41軍,初系豫西匪軍,為直魯聯軍收編,後又投入國民政府,屢經變遷。抗日戰爭中,孫殿英率部投降日軍。抗戰勝利後,又為國民政府收編,旋在湯陰被殲。前身 1922年,孫殿英投入河南...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中國國民革命軍第74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第51師和第58師合編而成。第74軍既是中央軍又屬浙系軍隊,算得上嫡系中的嫡系,是國民黨“王牌”中最耀眼的明星,有著一系列的輝煌:“抗日鐵軍”、“虎賁師”、“御林軍”,並...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34軍,分別為國民五軍方振武部和晉綏軍。國民五軍方振武部於1928 年初改編為第 34、第 41 軍,其中34軍軍長由阮玄武擔任,參加“二次北伐”,1928年12月縮編為第44師。晉綏軍第...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軍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馮玉祥任總司令。5月,馮玉祥率部近10萬人出潼關,與武漢北上的軍隊會攻河南。6月,與武漢國民政府唐生智部在鄭州會師後,第2集團軍擴編為8個方面軍,分駐陝、寧、豫...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六軍,川軍王纘緒部(1948.12—1949.1)1948年12月,國民革命軍第44軍在徐州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116軍,所屬第150、第162師分別改稱第287、第288師。12月1日,撤離徐州。12月4日,在河南永城陳官莊被包圍。1949...
1926年12月,蔣介石任命吳佩孚部將田維勤為第42軍軍長,田未就任,由段國璋代理。1927年5月12日武漢國民政府任命段國璋為第41軍軍長。歷任軍長:段國璋 1928年3月,第2集團軍第3方面第3軍馬文德部編為第1集團軍第4軍團第42軍,下轄第...
從此,東北野戰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戰略機動部隊。1948年11月13日,東北野戰軍所屬第1至第12縱隊,按照中央軍委規定的統一序列,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中央軍委於1937年8月25日發布命令,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由於國民黨軍派系甚多,不能同時完成軍隊的整編任務,加上編制方案十分雜亂,使用過程中“路軍”...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4個暫編第9軍。 一是第194師等浙江地方部隊組編而成;二是第117、暫編第27師等江蘇、河南地方部隊編組而成;三是湖北省綏靖、保全部隊一部組成的暫編第9軍,最終在金堂起義;四是...
1933年3月4日第35師所屬第103旅第205團,第104旅第207團在光山縣郭家河被紅二十五軍殲滅。10月,騎兵第2旅番號撤銷。1933年12月,第35師改稱新編第7師調駐寧夏。1934年初,阻止第41軍入境,1935年1月,第35師開赴隴東地區,...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6年5月由原第七十四軍整編而成。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擊敗,全軍覆沒。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由原第七十四軍整編而成。
1941年,該軍增設暫編第17師,王雷震任師長。1942年下半年,新編騎兵第3師與暫編第4軍第10師對調隸屬關係。此時,該軍下轄:暫編第10師,梁立柱任師長;暫編第11師,王子修任師長;暫編第17師,王雷震任師長。1945年8月,抗日...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日戰爭開始後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
、第十軍(即整編第三師,該師被殲後,交由整編第十八軍胡璉重新成立整編第三師,該師悉由第十八軍的建制部隊和官兵撥編調整而成)、第十四軍(該軍前任軍長羅廣文是陳誠系分子,曾任第十八軍第十八師師長,並曾一度任第十八軍...
國民革命軍第53軍,是一支國民革命軍隊,前身是東北軍一部,軍長為萬福麟。歷史沿革 該軍前身是東北軍一部。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入關,為蔣介石贏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創造了條件。1933年2月,根據國民黨軍隊的編制序列,東北...
該軍前是國民革命軍第54軍第77師、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200師。 1938年11月1日,在湖南湘潭成立新編第11軍,下轄第200師、新編第22師、第77 師,隸屬軍委會。同月,第77師撥隸第73軍,榮譽第1師撥入。軍隊簡介 中央軍(1938....
國民革命軍第14軍,該軍前身為江西陸軍第4師。1926年9月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4軍。軍長賴世璜,下轄吳建中第1師和謝升傑第2師。10月第1師師長吳建中升任副軍長,易簡接任師長。10月20日在進攻撫州時易簡陣亡,師長由黨代表熊式輝...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40軍。一為湘軍賀耀祖部,1927年3月編成,1928年8月縮編;一為西北軍龐炳勛部,1931年編成,抗戰期間曾在台兒莊戰役中重挫日軍,後軍長龐炳勛等人投敵,該軍則在國軍陣營里繼續參加...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組建國民革命車第一集團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下轄第一、二、三,四方面軍。四一二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本兼各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及其所屬4個方面軍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1928年2月13日,...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多個第43軍。一為黔軍李燊部,1927年4月由暫編第7軍改稱,後在黔軍內戰中戰敗,被收編;一為川軍郭汝棟部,1934年9月由第20軍改稱,1938年9月撤銷番號;一為山東地方部隊,1938年9...
1927年7月9日國民政府發表傅存懷為北方國民革命第4軍軍長,下轄第7、第10師、獨立騎兵第2旅(師長張會詔、盧豐年,旅長郭殿丞)。1928年10月縮編為第41師。歷任軍長:傅存懷(1927.7-)新軍閥混戰中的第四軍 1929年3月26日在湖南...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四軍,中央軍(1948.12—1949.8)1948年12月1日,在陝西漢中編成國民革命軍第114軍,下轄第331、第332師,隸屬西安綏靖公署。1949年4月,駐西安。5月,撤退至四川三台、中江。8月,該軍番號撤銷,第331、第332...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十九路軍...
戰後調鄧縣整補,改第5戰區第22集團軍。1945年3月調湖北均縣參加豫西鄂北會戰(1945年3月下至5月下),4月12日駐老河口等地。1945年7月,該軍軍部撤銷,第104師改隸第41軍,第45軍部改稱該軍軍部。該軍改轄第125師(第45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誕生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強、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成名于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土木系支柱 陳誠土木系支柱。18軍可以說是陳誠的起家資本,陳誠...
八路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簡稱,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是“新四軍”,隸屬於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隊伍,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成立發展 1937年全國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