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軍第五軍
- 外文名:The Fifth Army of the National Army
- 別名:國民軍第5軍
- 首領:方振武
- 所屬派系:直魯聯軍→國民軍
國民軍第五軍是軍閥方振武麾下的部隊。國民軍第五軍1926年1月18日,魯軍方振武部在肥城通電反叛張宗昌,脫離直魯聯軍宣布投馮,並改稱為國民軍第五軍。發展歷史 方振武,原名方運策,字叔平。1855年1月12日生,安徽壽省瓦埠鎮人。
1927年4月,國民軍三軍龐炳勛部在河南接受國民政府授予的暫編第5軍番號。6月,改隸第2集團軍第9方面軍,改番號為第20軍。歷任軍長:龐炳勛 ②中央軍(1944.12—1945.7)1944年底,在陝西西安成立暫編第5軍,下轄新編第41、預備第8...
第1旅,旅長史晟恩(原為山東陸軍第6旅)第1團,團長史晟恩 第2團,團長顧震,後易阮玄武 第7旅,旅長方振武 第3團,團長鄭植 1926年1月,師長方振武通電脫離張宗昌,加入國民軍,所部改編為國民軍第五軍,序列如下:第41軍軍長...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200師,成於1938年1月。由前身裝甲兵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200師,首任師長杜聿明。後又以200師為基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五軍下轄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師長鄭洞國)和新編第二十二師...
1926年1月,直魯聯軍第 2 師師長方振武在山東肥城通電與國民軍合作,所部改稱國民軍第五軍。1926 年4 月,撤出北京。8 月退往晉北。9 月,“五原誓師”後,方部編為國民軍聯軍第1路軍,進軍陝西。12 月,由陝西進入河南。1927 ...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之後改編的。1931年12月14日,由趙博生、董振堂等同志領導的寧都起義爆發,並獲得成功。起義軍共1.7萬餘人。中央軍委十分...
首領:馮玉祥(一軍)、胡景翼(二軍)、孫岳(三軍)等。核心人員:鹿鐘麟、張之江、宋哲元、韓復榘、岳維峻(二軍)、李雲龍(二軍)、徐永昌(三軍)、方振武(五軍)等。魯豫戰爭中,二軍瓦解;國奉戰爭中,國民軍系遭重創,...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軍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馮玉祥任總司令。5月,馮玉祥率部近10萬人出潼關,與武漢北上的軍隊會攻河南。6月,與武漢國民政府唐生智部在鄭州會師後,第2集團軍擴編為8個方面軍,分駐陝、寧、豫...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五軍,西北軍和國民三軍舊部編成(1948.11—1949.1)。1948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59軍未起義部隊與第39師在江蘇徐州編成國民革命軍第115軍,轄第39、第180師,隸屬第13兵團。12月1日,撤離徐州。1949年1月10日,...
1925年7月8日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將黃埔軍校校軍擴大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介石任軍長;其他所屬各軍也統一改稱為國民革命軍。湘軍為第二軍,譚延闓任軍長;滇軍為第三軍,朱培德任軍長;粵軍為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第五軍和第六...
抗戰爆發後,馬鴻賓部編為八十一軍,馬鴻賓升任軍長,所轄仍為原部隊三十五師和一個獨立第三十五旅。西北軍閥 西北軍民國史上有兩個西北軍,一個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可稱為大西北軍或前西北軍;一個是楊虎城的17路軍,可稱為小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