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軍第四軍是軍閥魏益三麾下的部隊。魏益三不是東北人,卻是張學良的愛將,郭松齡倒戈時,命魏率先遣軍突襲瀋陽,就是利用他不是東北人,可以狠下心衝鋒。不料魏部在山海關受阻,於是郭又派魏為殿後,以阻擋李景林的兵力。郭失敗後,魏益三宣稱他的部隊改為國民軍第四軍,等於正式投入馮玉祥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軍第四軍
- 外文名:The Fourth Army of the National Army
- 別名:國民軍第4軍
- 軍長:魏益三
國民軍第4軍一般指本詞條
國民軍第四軍是軍閥魏益三麾下的部隊。魏益三不是東北人,卻是張學良的愛將,郭松齡倒戈時,命魏率先遣軍突襲瀋陽,就是利用他不是東北人,可以狠下心衝鋒。不料魏部在山海關受阻,於是郭又派魏為殿後,以阻擋李景林的兵力。郭失敗後,魏益三宣稱他的部隊改為國民軍第四軍,等於正式投入馮玉祥系。
於3月25日通電投靠晉系,被閻錫山改編為“正義軍”。不久,直系前鋒田維勤部進入直隸,晉軍返回山西,魏益三又率部投靠直系。4月1日,吳佩孚任命魏益三為“討賊聯軍第3路總司令”,參加對國民軍的圍剿。至此,國民軍第4軍的名義消亡。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是存在於1927年6月~1929年1月期間的國民革命軍隊。歷史沿革 成立及編制 1927年6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4方面軍擴編為第4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政治部主任彭澤湘。其編制為:第1方面軍總...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暫編第4軍: 一是暫編第4師、騎兵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二是第47師、暫編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三是32師、11師和210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歷史沿革 1927年初,蔣介石任命...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一支隊,是新四軍初期編制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1938年春組建。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參謀長鬍發堅,政治部主任劉炎。編制組建 為了儘快建立新四軍的領導機構,項英於1937年12月27日致電毛澤東、張聞天,就...
《第四軍戰史》是一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新四軍全稱“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華中抗日鬥爭的人民軍隊。在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形勢下,經國民黨當局同意,由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主力部隊新四軍的最高軍事決策和領導機構。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達成協定,將在江南八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
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國小,參加中國同盟會。1925年冬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次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占汀泗橋、武昌城等作戰中,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1927年任第十一軍軍長,為第二方面軍上將總指揮。抗日...
精銳種子軍——第18軍:建軍較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是國民黨軍老牌勁旅。該軍先後產生了國民黨軍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號稱“種子軍”。攻守雙料軍——第25軍...
9月17日,馮玉祥在綏遠五原誓師回響北伐,將國民軍各部編為國民軍聯軍,就任總司令,下轄5個軍約5萬人,隨即進軍甘、陝,解西安圍。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軍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馮玉祥任總司令。5月,馮玉祥率部...
3月中旬,在閩西長汀附近取得殲火國民黨軍1個旅的勝利;並將紅四軍所屬部隊整編為第1、第2、第3縱隊,共3000餘人,隨後,紅四軍在贛南、閩西20餘縣境內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6月,以閩西地方武裝組建第4縱隊,全軍...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並於同年5月4日在寧岡礱市正式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因為他們大多是南昌起義中的部隊,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中的一部...
在各軍中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副黨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產黨員擔任,周恩來、李富春、朱克靖、羅漢分別擔任第一、二、三、四軍的副黨代表。國民革命軍北伐 進行北伐戰爭,打倒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完成國民革命,實現國家...
2月,新四軍游擊支隊改編為第6支隊,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鞏固、發展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3月,國民黨頑軍在皖東開始向新四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劉少奇領導第4、第5支隊在安徽省定遠縣大橋和來安縣半塔集地區擊退了頑軍的進攻,建立...
原來在武漢整裝待發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一軍不再東下,第六軍、第二軍的絕大部分服從蔣介石的命令,離開南京開往江北,使蔣介石得以控制南京。蔣介石發出“已克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黨”的密令,上海的形勢驟變。搜捕開始 4月12日...
渡江戰役是指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巨大的強渡江河戰役。戰爭背景 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及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其他戰役,國民黨軍大部主力已...
抗戰爆發後,馬鴻賓部編為八十一軍,馬鴻賓升任軍長,所轄仍為原部隊三十五師和一個獨立第三十五旅。西北軍閥 西北軍民國史上有兩個西北軍,一個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可稱為大西北軍或前西北軍;一個是楊虎城的17路軍,可稱為小西北...
1946年6月國共和談破裂,蔣介石公然撕毀停戰協定,調集重兵率先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王牌第十八軍首先發難。我中原軍區部隊5萬餘人被國民黨軍30餘萬人壓縮在面積不足百里的狹小地區內,情況萬分危急。有鑒於此,中共中央明確指示;立即...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湘江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