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六軍,川軍王纘緒部(1948.12—1949.1)1948年12月,國民革命軍第44軍在徐州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116軍,所屬第150、第162師分別改稱第287、第288師。12月1日,撤離徐州。12月4日,在河南永城陳官莊被包圍。1949年1月10日,軍長譚心率殘部投誠。
歷任軍長:譚心(1949.1.1—1949.1.10投誠)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六軍,川軍王纘緒部(1948.12—1949.1)1948年12月,國民革命軍第44軍在徐州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116軍,所屬第150、第162師分別改稱第287、第288師。12月1日,撤離徐州。12月4日,在河南永城陳官莊被包圍。1949年1月10日,軍長譚心率殘部投誠。
歷任軍長:譚心(1949.1.1—1949.1.10投誠)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六軍,川軍王纘緒部(1948.12—1949.1)1948年12月,國民革命軍第44軍在徐州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116軍,所屬第150、第162師分別改稱第287、第288師。12月1日,撤離徐州。12月...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國民革命軍第1軍,源於黃埔軍校的教導團(1928年整編後有一部分改編為第9師),是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嫡系主力部隊。軍隊建設 1925年6月平定楊希閔和劉震寰以後,廣州革命空氣濃厚,軍隊設政治機關和開展政治工作得到了認可。國民黨中央決定在...
國民革命軍曾有2支新編第1軍。第1支是指1927年由福建民軍改編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第2支是指遠征緬甸的中國遠征軍,有“藍鷹部隊”、“天下第一軍”之稱。1927年,何應欽將福建民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此為第1支新1...
近代史上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的番號曾屬於三個部隊:鎮嵩軍舊部(1930.10)1930年10月5日,鎮嵩軍一部在山東陽穀編為新編第6軍。旋取消番號。歷任軍長:薛傳峰 鎮嵩軍是河南近代史上一隻較大的地方軍閥,組建於1912年。在劉鎮華的...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1926年1月,由程潛所部改編成立,程潛任軍長。新組建的第六軍統一編為第十七、十八、十九三個師,以及兩個炮兵營,共產黨人林伯渠擔任了第六軍的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部隊中團以下軍官的共產黨員比例占1/3。北伐...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1937年10月下旬,國民革命軍第53軍、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三軍、國民革命軍第92軍、國民革命軍第67軍等部也曾歸屬第一集團軍指揮。該集團軍參加過津浦路北段和平漢路北段對日作戰行動,在菏澤保衛戰中,配屬第一集團軍作戰的湖南部隊第...
1948年11月,暫編第23師在安徽蕪湖擴編為第106軍,轄第281、第282師。1949年1月,防守蕪湖、繁昌、無為地區。2月7日,第282師師長張奇率所部5000人在繁昌起義(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獨立師)。1949年5月,第17兵團直屬部隊併入...
曾參加東征,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北伐時參加了汀泗橋之役,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張發奎、余漢謀部任團長。1947年5月任國民黨軍第三兵團(兵團司令為歐震)整編第65師154旅少將旅長,1949年2月任國民革命軍第62軍副軍長,曾任廣州警備...
該軍前身是傅作義所屬的暫編第3軍。1940年,傅作義為加強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組建了暫編第3軍。1948年9月,暫編第3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百零四軍。平津戰役後接受解放軍和平改編。歷史沿革 該軍前身是傅作義所屬的暫編第3軍。
1937年抗戰爆發後,第二軍再次編成,先後參加淞滬、徐州、棗宜、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期間,於四川起義。湘軍譚延闓部組成的第2軍 沿革 1925年8月湘軍譚延闓部在廣東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軍,下轄第4、第5、第6師,師長...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是國民革命軍主力之一,為新桂系嫡系部隊。其前身為李宗仁、黃紹竑領導的廣西定桂討賊聯軍。自1923年11月至1925年4月,定桂討賊聯軍以六千之眾先後將陸雲高、陸榮廷、沈鴻英等舊桂系軍閥六萬軍隊消滅。自1925年2月至7...
另外在部隊編成方面,則有宋哲元率領的第1集團軍,劉峙率領的第2集團軍及衛立煌率領的第14集團軍。1938年 1938年,增援日軍迅速於華北取得優勢,並在占領上海後,切斷中國軍隊之華北運輸線。為此,同年1月發表的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1929年楊虎城率部附蔣,部隊編為新編第14師,楊任師長。後又編為第7軍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楊虎城任軍長兼第十七路軍總指揮。1936年春與紅軍、東北軍組成了“三位一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年12月12日...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6軍。一、西北軍韓復榘部新組成的第56軍。二、川軍劉湘一部組成的第56軍。三、桂軍一部組成的第56軍。歷史沿革 1、西北軍韓復榘部(1937.9-1938.3)1937年9月,第22、第74...
11月初,日軍第三、第十三、第六十八、第一一六等四個師團主力及其佐佐木、古賀、戶田、柄田、宮脅等支隊,在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的指揮下,以步兵38個大隊的10萬人、山野炮104門,在飛機炮火掩護下,分12路向宜都至華容之間的廣闊...
該軍前身是原福建陸軍第3師李鳳翔部。1926年9月,在國民革命軍策動下,福建省軍閥周蔭人部旅長曹萬順、杜起雲率兩個旅起義,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蔣介石將其與陳炯明、林虎的殘部合編為第17軍。歷史沿革 1926年10月8日,福建陸軍...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組建過多個第11軍。一、粵軍陳銘樞部組建為第十一軍;二、1929年5月,在第1次蔣(蔣介石)馮(馮玉祥)軍事衝突中,寧夏馬家軍馬鴻逵率部投蔣,由暫編第17師改編為第十一軍,馬鴻逵任軍長;三、直魯...
國民革命軍第17軍,湘軍唐生智部(1928.2—1928.11)。1928年2月,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獨立第2旅羅霖部、第8軍所屬第1師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7軍,下轄第1、第2、第3師,師長王錫燾、羅霖、魏鎮藩。5月,第1、第2師分駐湖北...
國民革命軍第17軍 國民革命軍第17軍,直魯聯軍舊部(1930.5—1931.1)。1930年5月,在山東煙臺成立國民革命軍第17軍,下轄第21師。1931年1月5日,番號撤銷。歷任軍長:劉珍年。
國民革命軍第125軍是國民黨桂東地區“剿匪”指揮部新建的軍,下轄3個新建的師。1949年4月,國民黨軍隊為加強粵桂邊地區的防禦力量,將桂東地區“剿匪”指揮部新建的第321師、第329師、第362師,合編組成第125軍,隸屬魯道源的第11兵團...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中央軍委於1937年8月25日發布命令,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由於國民黨軍派系甚多,不能同時完成軍隊的整編任務,加上編制方案十分雜亂,使用過程中“路軍”...
該軍前身是浙江陸軍第3師。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占浙江境內後,北洋軍閥孫傳芳所屬“五省聯軍”中的浙江陸軍第3師投靠北伐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軍,周鳳歧任軍長,伍文淵任參謀長。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