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五戰區
- 司令官:蔣中正、李宗仁
- 所屬國家:中國
- 總部:湖北老河口
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並爆發...
1944年底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由胡宗南代理(原司令長官為程潛);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六...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舊址位於老河口市北京路南段東側。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設立第五戰區,司令部長官李宗仁。...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舊址位於老河口市北京路南段東側,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設立第五戰區,司令部長官李宗仁。舊址坐東朝西,原為三進四合院,占地1905.5平方米。...
(後改由蔣介石兼),下轄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團軍;第四戰區為閩粵地區,司令長官為何應欽,下轄第四、十二集團軍;第五戰區為魯南及蘇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司令部於1939年秋至1945年3 月移駐鄂西北重鎮--老河口。“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以下簡稱“舊址”)位於...
國民政府第五戰區李宗仁司令長官部舊址位於老河口市區北京路東側。1939年初,國民黨全面整訓軍隊,重新劃分戰區。以皖西、鄂北、豫南為第五戰區,轄35個步(騎)兵師,...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以下簡稱“舊址”)位於老河口市區北京路東側,湖北省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
第五戰區第十一挺進縱隊第一支隊抗日英烈園位於安徽太湖縣大石鄉大明村小屋組。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的一場作戰,會戰以日軍占領宜昌而結束。此次會戰,日軍雖占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
郭汝瑰也因此受到陳誠的特別青睞,提升他為第20集團軍的參謀長 [5] ,並且由...有時還要隨蔣介石到各戰區視察,等於直接參與了這場反共反人民的戰爭,郭汝瑰對於...
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劉峙曾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司令;顧祝同曾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蔣鼎文曾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
1938年10月13日由原平津抗戰的第二十九軍所改編的第一集團軍的大部分部隊奉令編組而成,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張自忠,下轄其兼任軍長的第五十九軍、馮治安的第七...
抗日戰爭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原為廣東地方軍閥部隊(李濟深的舊部),陳濟棠曾任第八路軍總指揮,下轄三個子師:第五十九師長余漢謀,第六十二師長香翰屏,第六十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