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47軍。一為陝西地方部隊,編成於1927年6月,參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9月縮編。二為川軍李家鈺部,1937年9月編成後出川抗戰,主要在河南山西作戰,參加中條山戰役、豫中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時長期在中原戰場作戰,在淮海戰役中被全殲,旋即重建,最終主力在四川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47軍
  • 來源:國民革命軍
  • 前身:陝西靖國軍;川軍
  • 性質:軍隊
  • 軍長:高桂滋;李家鈺等
陝西地方部隊,川軍李家鈺部,出川抗戰,解放戰爭多次被殲滅後重建,

陝西地方部隊

該軍源於陝西靖國軍。1919年時該部為陝西靖國軍總司部直步兵營,營長高桂滋。1922年,高部隨陝西陸軍第1師胡景翼出潼關,1924年擴編為國民二軍第 3補充旅。1926 年,改編為河南毅軍第5混成旅。1926 年12月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 8 師,1927年6月擴編為暫編第19軍。
1928年1月,暫編第19軍改稱第47軍,所轄第1第2第3師同時改番號為第107、第108、第109師,師長王守義、邢肇棠、劉天祿。4月,由湖北襄陽、樊城經河南商邱,進入魯西南曹縣、定陶、金鄉,撥隸第1集團軍第4軍團,配合第2集團第1方面軍孫良誠部參加北伐作戰。沿津浦以西北上,6月初到通州。9月9日,進占喜峰口。12月,縮編為第45師第133旅。
歷任軍長:
高桂滋

川軍李家鈺部

該軍原系川軍李家鈺部新編第6師,1935年10月新編第6師改稱第 104 師。

出川抗戰

1937年9月,第104師在西康省西昌擴充為第47軍,下轄第104、第178師,屬第22集團軍,出師參加抗戰。12月,師次陝西潼關,經鄭州、新鄉、道清路轉赴山西長治。1938年2月,失守長治。2月17日,失守黎城東陽關。3月,調中條山東部地區。5月,調中條山西段絳縣、翼城、安邑(今夏縣)等地展開游擊戰。1939年1月,屬第4集團軍,10月轉隸第36集團軍,東調晉城,防守太行山南獲嘉、焦作、博愛以北地區。12月1日,攻擊武陟、泌陽。1940年,由晉城南渡黃河,接任河南澠池、陝縣、靈寶、閿鄉一線河防。1941年12月,轉任孟津、新安、澠池河防。1944年屬第1戰區第36集團軍參加豫中會戰(1944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戰後調鄧縣整補,改第5戰區第22集團軍。1945年3月調湖北均縣參加豫西鄂北會戰(1945年3月下至5月下),4月12日駐老河口等地。1945年7月,該軍軍部撤銷,第104師改隸第41軍,第45軍部改稱該軍軍部。該軍改轄第125師(第45軍所屬兩個師縮編為第125師)、第127師(第178師改稱第127師)。

解放戰爭多次被殲滅後重建

抗戰勝利後,該軍由湖北隨縣、棗陽調赴河南鄭縣、許昌、漯河受降,隸屬鄭州綏靖公署第5綏靖區。1946年1月,轉赴豫南羅山整訓。5月,整編為整編第47師。6月在潢川進攻中原解放區,“堵剿”向豫西撤退的中原解放區部隊(1946年6月30日至7月26日),第125旅由羅山追擊至內鄉。8月,調魯西南參加第一次魯西南戰役(1946年8月上至11月上旬)。9月3日至7日,兩個旅在定陶被殲滅。重建後轉守豫北滑縣、長垣,參加豫北冀南作戰(1946年11月中旬至1947年1月中)。11月18日至22日,第125旅在滑縣被殲滅大部。1947年1月,第127旅配屬第41師進駐濮陽。3月,退守封丘,屏障黃河北岸。8月底駐鄭州開封。1948年2月,隸屬整編第47軍,主力部署在新鄭、鄭縣。3月,第125旅由新鄉南調鄭州。3月7日該整編師奉命增援洛陽。5月17日,第127旅在登封、滎陽、密縣被殲滅大部。6月在鄭州參加豫東戰役(1948年6月16日至7月6日)
1948年9月,恢復軍、師番號。10月,由鄭州南撤蚌埠、蒙城。11月10日北開徐州,隸屬第16兵團參加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12月1日由徐州南撤,7日在河南永城東北地區被殲滅,軍長汪匣鋒、師長陳仕俊、張光漢被俘,殘部編入第122師。
1949年2月,在川東重建第47軍,屬第10編練司令部,下轄第125、第127、第302師。11月15日,由巫山、奉節、巫溪西撤,12月3日到大竹,經南充向三台前進。12月9日,第125師所屬第375團團長率1500人在澧都投誠。12月21日,該軍在什邡起義。1950年3月12日,第302師在安縣重新加入國軍,14日被殲滅。
歷任軍長(整編師師長):
李家鈺(-1943.11)
李宗防(1943.11.15-)
陳鼎勛(1945.8-1948.2.4)
孫元良(1948.2.11-)
汪匣鋒(1948.3.23-1948.12.7被俘)
楊熙宇(1949.2.1代理-)
嚴翊(-1949.12.21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