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蘇魯戰區”,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所轄的戰區之一。1938年11月28日,南嶽軍事會議決定:為適應武漢失陷後的新形勢而設立該戰區。1939年3月正式成立。作戰區域為蘇北及山東一部分地區,于學忠任總司令,副總司令沈鴻烈、韓德勤。下轄10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及其他部隊。1945年1月第十戰區重設,此戰區隨之撤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蘇戰區
- 成立時間:1938年11月
- 區域:山東、江蘇兩省
- 成立機關:國民政府
又稱“蘇魯戰區”,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所轄的戰區之一。1938年11月28日,南嶽軍事會議決定:為適應武漢失陷後的新形勢而設立該戰區。1939年3月正式成立。作戰區域為蘇北及山東一部分地區,于學忠任總司令,副總司令沈鴻烈、韓德勤。下轄10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及其他部隊。1945年1月第十戰區重設,此戰區隨之撤銷。
又稱“蘇魯戰區”,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所轄的戰區之一。1938年11月28日,南嶽軍事會議決定:為適應武漢失陷後的新形勢而設立該戰區。1939年3月正式成立。作戰區域為蘇北及山東一部分地區,于學忠任總司令,副總司...
魯蘇游擊戰區,簡稱“魯蘇戰區”。1938年底,蔣介石決定在華北敵後設立魯蘇和冀察兩個游擊戰區。1939年1月初,任命于學忠為魯蘇戰區總司令,沈鴻烈、韓德勤為副總司令。轄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第五十七、第八十九軍及山東、蘇北各地的游擊隊和保全團隊。3月底,五十七軍入魯。4月,于學忠率總部及五十一軍入魯,進占...
9月,魯蘇戰區所屬部隊舉行閱兵。時山東省主席沈鴻烈在日本侵略軍的指使下收買了一些漢奸刺客,準備在閱兵式上殺害於學忠。當時刺客埋伏在他閱兵必由之路上的一個拐角處的房頂上。上午10時許,他率衛隊經過拐角時,刺客居高臨下,從房頂上拋下一顆手榴彈,當場炸死一些衛兵,由於距離和角度不準確,于學忠幸免於難。事...
周復(1900年4月24日—1943年2月21日),字旭人,乳名紅仔,江西省臨川縣(今臨川區)湖南沙湖周家村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國民政府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抗日英烈。1925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東征。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書、黃埔同學會宣傳科長、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國民...
聯抗部隊,簡稱聯抗。全稱為,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區蘇北游擊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部,簡稱“聯抗部隊”,為了維護統一戰線,聯抗部隊不隸屬於新四軍戰鬥序列。由地下黨員、國民黨中將身份的黃逸峰任司令員。擔任副司令的除了李俊民,還有周至堃。創建於1940年10月10日的聯抗部隊在抗日戰爭期間主要...
城頂山戰役:1943年2月17日到2月23日,國民黨魯蘇戰區抗戰主力五一軍一一三師在安丘市西南城頂山與侵華日軍獨立第五、第六混成旅團進行的一次重大戰役。此役殲滅日偽軍千餘人,國民黨軍隊陣亡將士460餘人,傷者及被俘數量極大。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周復將軍在戰役中不幸陣亡。戰役失利後,國民黨軍魯蘇戰區山東抗戰的局面...
1941年(民國三十年)1月至3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第115師部隊在江蘇省十字河地區對國民黨魯蘇戰區頑固派軍隊和日偽軍進行的反擊戰役。江蘇省豐縣,沛縣城北之十字河地區,是聯繫湖西和魯南兩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交通要道。1940年冬,日偽軍即對十字河地區連續進行掃蕩。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魯蘇戰區沛縣縣長兼保全...
1942年3月間,魯蘇戰區總部接到以張治中名義從重慶發來“奉總裁諭,萬毅通敵叛國,著即就地秘密處決,具報。”的密電,蔣介石要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秘密處決萬毅,分管戰區機要科的戰區總部秘書主任兼政務處長郭維城(根據劉祖蔭回憶,郭於1933年4月轉為中共黨員,後因叛徒出賣調離原單位,失去了黨的關係)將電報送給...
1939年後隸屬魯蘇戰區。1940年吳部擴編為新編第4師。吳化文任師長,下屬一、二、三團團長為於懷安,趙廣興,楊友柏,駐魯南臨沂地區。後轉歸沈鴻烈指揮,吳部改稱山東保全第1師,吳任師長。其後,吳部開始與八路軍發生摩擦。1943年1月18日,吳化文部公開投降汪偽政權,20日改編為山東方面軍,吳化文為總司令,寧春霖...
魯中討厲(文禮)戰役,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討伐偽軍厲文禮部的戰鬥。1943年2月,國民黨魯蘇戰區游擊第三縱隊厲文禮部公開投敵,被編為偽“魯東和平救國軍”。厲偽部萬餘人,盤踞在以濰縣(今濰坊市為中心的膠濟路兩側地區)。1945年6月,魯中軍區集中主力6個團、地方武裝一部共萬餘人,在民兵、...
山東軍民反磨擦,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抗日軍民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軍事磨擦的戰鬥。以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和別動總隊第五縱隊(後改稱魯蘇戰區游擊第三縱隊)司令秦啟榮為代表的山東國民黨頑固派,置民族大義於不顧,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初則掣肘,挑起事端,繼而同室操戈,武裝進攻八路軍,製造了“太河慘案”、“葛家...
張家樓伏擊戰是1941年在日照發生的戰爭。1941年1月25日夜,國民黨魯蘇戰區抗日游擊隊第一縱隊何志斌支隊發動民眾破襲日照城北公路10里多,誘敵外出,並在城北公路東側的張家樓設伏。26日晨,日軍帶部分偽軍出城,進入何部伏擊圈。何部官兵突然出擊,擊斃日軍少佐部隊長其勝次,斃日偽軍30餘人,傷敵20餘人。殘敵竄回...
1938年7月,韓德勤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五十七軍和其自兼軍長的第八十九軍,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在蘇北活動。1939年1月,魯蘇戰區成立,韓德勤任魯蘇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十四集團軍番號撤銷,其所屬各部隊均歸魯蘇戰區指揮管轄。 1940年夏,該集團軍番號在冀察戰區恢復,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為龐炳勛,下轄...
為改變國民黨游擊部隊困境,魯蘇戰區意圖加強統一領導,1940年年初于學忠派員到膠東收編部隊,各游擊部隊隨之被編成半正規軍。趙保原與于學忠均出身奉系,又是蓬萊老鄉,幾番聯絡後,趙保原被任命為魯蘇戰區膠東區游擊指揮官,部隊被改編為陸軍暫編第十二師。趙保原積極反共,在1941年3月山東省政府對13個行政督察區...
國民黨山東挺進軍,1943年7月,國民黨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率部西撤安徽阜陽,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兼保全司令牟中珩及省政府機關亦同時隨軍撤退。1944年春,牟中珩在阜陽組成山東挺進軍總指揮部,將山東各地保全旅、團一律改編為山東挺進軍,轄魯東、魯南、魯中、魯西、魯北、魯西北6個軍區。1946年,總部撤銷,所屬部隊...
1939年,該軍隸屬魯蘇戰區,參加了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1941年2月,該軍番號撤消,所轄第111師、第112師改隸魯蘇戰區直轄。二、第36、第79軍各一部組成的第57軍 該軍前身是第36、第79軍各一部。1941年5月,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4集團軍司令胡宗南軍,為加強其防區的軍事力量,在陝西華縣駐防時,將其所轄...
1940年後任省府委員兼建設廳長、魯蘇戰區第三游擊縱隊司令、魯南辦事處主任。1943年8月在安丘之戰中,被八路軍擊斃。人物生平 秦啟榮,字向村。山東鄒縣(今鄒城市)北關人。其家世代務農。秦啟榮童年時非常散漫,因此常受母親的處罰。16歲入國小讀書。1923年由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又考取省立工業學校,學習染織。19...
抗日獨立第七大隊是1938年2月崔仁卿、牛孔碩組建的抗日軍隊。簡介 1938年2月,泊里一帶愛國人士崔仁卿、牛孔碩及進步青年學生於雲光、張魯東,秘密聯絡青年農民、學生60餘名,在諸城五區逄家台後村(今屬膠南縣寨里鄉)組建抗日游擊隊,後歸屬國民黨魯蘇戰區游擊第二縱隊厲文禮部,被編為獨立第七大隊,崔仁卿任...
《安丘兒女》是由侯亮執導,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2年,侵華日軍在山東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的非常時期,魯蘇戰區機要連不幸被日軍包圍在我市城頂山地帶,危急時刻,中共安丘縣大隊趕來救援,成功地將機要連安全護送出包圍圈的歷史故事。演員表 劇情簡介 1942年春末夏初,日寇為保障魯蘇戰區膠濟線,津浦線,隴海...
因此,要想救活韓德勤這塊孤棋,遠水解不了近渴,唯一的希望只有依靠在隴海路北的魯蘇戰區司令長官于學忠派部就近南下支援。中共在華中也有一塊孤棋。新四軍軍部孤懸皖南彈丸之地,狹處於無周旋餘地的涇縣山區,面敵背頑,處境十分險惡。中共高層一直關注著皖南新四軍的安危,想方設法要救出這條被圍困的大龍。蔣介石...
一年前。女間諜徐春圃從北平宣撫班來到第五十七軍,幾個月前繆又從徐州調來舊部下關副官,繆通過他們與漢奸李亞藩(原第五十七軍軍部副官長、後為偽興亞建國軍魯蘇戰區總司令)勾搭。李亞藩住在隴海路附近的桃林鎮,專做瓦解第五十七軍的工作。繆澂流當時除擔任第五十七軍軍長之外,還身兼魯南遊擊區指揮部的總指揮。...
抗戰期間任江蘇省主席、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參與徐州會戰、策應武漢會戰、參加冬季攻勢等,又與進入其防區的新四軍發生多次衝突。1949年1月任南京政府國防部聯勤總部副總司令。時年3月退往台北。曾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戰略顧問。1953年退役。人物生平 1909年被縣裡選送考取南京江蘇陸軍國小第四期,曾就讀於河北陸軍學堂...
1939年1月,國民政府成立魯蘇戰區,第五十一軍奉命由安徽省立煌縣開赴魯南,進入沂蒙山區。此時,軍長由牟中珩接任,周毓英任副軍長。下轄第113、第114師。同年6月,該軍利用沂蒙山區的有利地形,與日軍激戰20餘天,粉碎了日軍的“圍剿”,但第114師師長方叔洪不幸陣亡。1942年1月,周毓英接任軍長。此時,該軍下轄...
六、第八戰區:應以一部協同第二戰區作戰,主力攻擊歸綏附近之敵。七、第九戰區:向粵漢北段正面之敵攻擊,重點指向蒲圻、鹹寧一帶,並向武昌挺進;同時攻擊南昌及南潯鐵路,進擊瑞昌、九江之敵。八、第十戰區:仍任原河防;並依晉南三角地帶攻擊之進展,準備以一部渡河擴張戰果。九、魯蘇戰區:應以廣正面由東西...
張少舫(1905年—1943年2月21日),江西瑞金人。早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黃埔軍官學校畢業後,在中央訓練團軍官研究班第3期、中央軍校校尉班學習,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新兵補充旅副旅長、魯蘇戰區第113師少將參謀長。1939年魯蘇戰區成立,張少舫...
1938年底,于學忠奉令率部組建魯蘇戰區。後第五集團軍番號調歸第二戰區,由駐守山西南部中條山的中國軍隊編組而成,集團軍總司令為曾萬鐘、副總司令劉茂恩,下轄北伐時就存在的朱培德系統滇軍第三軍、劉茂恩的河南土著部隊第十五軍、高桂滋的陝北土著部隊第十七軍,其基本部隊為第三軍。1941年初,第五集團軍及中條山戰區...
張慶澍(1895年—1942年8月),字雨村,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魯蘇戰區司令部高級參謀,抗日英烈。“西安事變”後,隨部隊轉移到蘇魯皖地區駐防。抗戰爆發後,參加台兒莊戰役。1942年8月,在山東莒縣唐王山與日軍作戰中壯烈殉國。2015年8月24日,入選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