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獨立第七大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獨立第七大隊
  • 組建時間:1938年2月
  • 組建地點:膠南縣寨里鄉
  • 組建人:崔仁卿、牛孔碩
簡介,隊伍組建,得到擁護,培訓學習,參加八路,

簡介

1938年2月,泊里一帶愛國人士崔仁卿、牛孔碩及進步青年學生於雲光、張魯東,秘密聯絡青年農民、學生60餘名,在諸城五區逄家台後村(今屬膠南縣寨里鄉)組建抗日游擊隊,後歸屬國民黨魯蘇戰區游擊第二縱隊厲文禮部,被編為獨立第七大隊,崔仁卿任大隊長,牛孔碩任政治部主任,轄兩個中隊。4月,移駐山張村,一批青年參加該大隊,擴編為第三中隊。6月,夜襲盤踞泊里的土匪王子經部,進駐泊里鎮。7、8月間,該大隊遭土匪及雜牌隊伍的攻擊,被迫退出泊里。牛孔碩率餘部投奔莒縣八路軍。10月,該部編入諸城獨立營。

隊伍組建

1938年2月,泊里鎮崔家灘國小校長崔仁卿和商界人士牛孔碩,以及青年學生於雲光、張魯東,秘密聯絡了60多名有志於抗日救國的青年農民和學生,在逄家台後成立了抗日游擊隊。同月,為了獲得槍枝彈藥,游擊隊歸屬正在抗日的國民黨蘇魯戰區第八專區厲文禮部,改稱“蘇魯戰區第二抗日游擊縱隊獨立第七大隊”,崔仁卿任大隊長,牛孔碩為政治部主任,設兩個中隊。4月,第七大隊在山家村、寨里村的公路上,襲擊了由日照調往青島的一支200多人的偽軍。首戰勝利後,第七大隊由逄家台後移駐山張村。

得到擁護

第七大隊嚴格遵守紀律,不拿老百姓的東西,不侮辱婦女,堅決打擊日偽軍,得到了民眾的擁護,一批批愛國青年慕名投奔,很快就發展到300多人,組建了第三中隊。6月中旬,第七大隊為了擴大勢力,搶占商貿發達的泊里重鎮,崔仁卿率隊夜襲盤踞在泊里鎮的土匪王子經部。攻克泊里後,第七大隊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抗日宣傳,發動民眾抗日保家。同時,召開士紳、商人會議,動員他們支援抗日,不作亡國奴。第七大隊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擁護,隊伍迅速擴大。

培訓學習

7月下旬,第七大隊選派於雲光、張魯東、牛啟昶、鄭希南到莒縣國民黨第六十九軍新編第六師培訓。該師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鐘輝接待他們時,發現他們抗日熱情高,又有一定文化,即介紹他們到沂水八路軍岸堤幹校學習。岸堤幹校是中共山東省委組建的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開設抗日統一戰線、游擊戰術、政治工作、民眾運動、政治常識等課程。於雲光分到政治隊,張魯東分到軍事隊,牛啟昶、鄭希南分到青年隊。

參加八路

8月,第七大隊受到土匪和雜牌隊伍的攻擊,因寡不敵眾,加之沒有懂軍事的指揮人才,被迫退出泊里鎮。崔仁卿離隊回家繼續辦學,牛孔碩率隊開赴莒縣,參加了八路軍。
10月,中共諸城縣委成立。經邊區省委和魯東南特委批准,以泊里地區愛國民眾組織的第七大隊為基礎,建立了八路軍諸城獨立營,牛孔碩(黨外人士)任營長,周建橋兼任政委。以後,這支部隊在黨的領導下,活躍在濱海抗日戰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