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軍前身是滇系軍隊一部。1938年6月,國民黨軍為加強武漢會戰的軍事力量,在雲南以滇軍6個團和國防部常備訓練團隊合編組成第58軍,孫渡任軍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58軍
- 下轄:新編第10師
- 合編為:第30軍團
- 性質:滇系軍隊一部
該軍前身是滇系軍隊一部。1938年6月,國民黨軍為加強武漢會戰的軍事力量,在雲南以滇軍6個團和國防部常備訓練團隊合編組成第58軍,孫渡任軍長。
該軍前身是滇系軍隊一部。1938年6月,國民黨軍為加強武漢會戰的軍事力量,在雲南以滇軍6個團和國防部常備訓練團隊合編組成第58軍,孫渡任軍長。58軍編制下轄:新編第10師,劉正富任師長;新編第11師,魯道源任師長;新編第...
由第六十軍擴編成的第一集團軍下轄先為盧漢、後為安恩溥為軍長的第六十軍、孫渡為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58軍和張沖為軍長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集團軍總司令初為龍雲,繼任為盧漢。後該集團軍調歸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指揮管轄,駐守...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3月15日,日軍合擊上高縣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兩師進入第一線。在爭奪雞公嶺戰鬥中,擊斃日軍1000餘人。24日,在白茅山戰鬥中,王耀武指揮預備隊先後發起7次衝鋒,斃敵2000餘人。25日,七十四軍全線出擊,錦河南岸日軍被肅清。26日,...
1928年2月,該軍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番號改稱第五十六師、第五十七師、第五十八師。1928年年11月,該軍番號撤消,所屬部隊縮編為第十六師。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發動後,中國工農紅軍將領發出通電,請纓殺敵。中共中央派代表與國民黨...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6軍。一、西北軍韓復榘部新組成的第56軍。二、川軍劉湘一部組成的第56軍。三、桂軍一部組成的第56軍。歷史沿革 1、西北軍韓復榘部(1937.9-1938.3)1937年9月,第22、第74...
暫58師的番號則被取消。該軍的編制改為兩個師。東北秋季戰役後,國民黨軍以該軍第195師為骨幹擴編為新編第5軍。在東北冬季戰役公主屯戰鬥中,這個軍被人民解放軍全殲。 1948年9月,國共兩黨軍隊的大決戰首先在東北戰場展開,國民...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是國民革命軍番號。晉綏軍傅作義部 晉綏軍傅作義部(1933.3——1933.6): 1933年3月,晉綏軍第73師所屬第210、第211、第218旅及山西炮兵第21團編成第59軍,在河北順義等地抗擊日軍。6月,該軍番號撤銷,...
第18軍,國民黨中央軍中最大的派系集團之一,是陳誠軍事集團的起家部隊和核心部隊。它的前身是國民黨軍第11師和第14師。 第11師於1928年8月1日組建,其前身是北伐戰爭初期投靠國民革命軍的北洋軍直系閩軍曹萬順部編成的第17軍與南京...
一、東北軍一部組成的第57軍 該軍前身是東北軍一部。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7軍。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在中原大戰中發出擁蔣通電後,率東北軍主力入關,為參加了長城抗戰和冀東抗戰蔣介石贏得中原大戰的...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八軍,中央軍(1947.5—1949.9)1947年5月,國民革命軍新編第2軍在新疆整編成整編第78師,隸屬西北行轅新疆警備總司令部,下轄第178、第179、第227旅(分別由原轄新編第45師、新編第46師、暫編第58旅改稱),駐...
隸屬於中央軍作戰序列。1937年成立,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通中印公路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山東、東北、淮海、滬杭等地作戰。1950年,殘部退往台灣。發展經歷 1937年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成立第54軍(根據有...
1949年11月15日發起廣西戰役。以張淦第3兵團(轄7、48軍、126軍)、魯道源第11兵團(轄58、125軍)為攻擊主力。1949年12月,該軍在參加廣西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於橫縣地區,軍長陳開榮和三個師長全部被俘。部門設定 國民革命軍...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背景簡介 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陳誠、副總司令為羅卓英,下轄羅卓英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劉和鼎的國民革命軍第39軍和俞濟時的國民革命軍第...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十九路軍...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50軍。 一、新編第35師、第167師組成的第50軍; 二、川軍劉湘一部改編的第50軍;三、整編第54師組成的第50軍。歷史沿革 1、陝西地方部隊(1937.9-1937.12)1937年9月,第167...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是國民革命軍番號。該軍前身為馮玉祥所率領的西北軍,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部隊。該軍軍長劉汝明、劉汝珍,原西北軍系部隊,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番號多次改編、撤銷,1949年9-10月被殲滅於福建。歷史沿革 建軍 ...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八軍,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48軍。一為直魯聯軍一部改編而來,1928年2月成立,同年7月撤銷番號。一為新桂系主力,成立於1937年,抗戰期間長期駐防安徽,先後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
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民國時期的軍隊,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歷史沿革 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顧祝同、副總司令為上官雲相,下轄第八軍、第一軍、第二十六軍、第五十七軍等部,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淞滬會戰...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日戰爭開始後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
、第十軍(即整編第三師,該師被殲後,交由整編第十八軍胡璉重新成立整編第三師,該師悉由第十八軍的建制部隊和官兵撥編調整而成)、第十四軍(該軍前任軍長羅廣文是陳誠系分子,曾任第十八軍第十八師師長,並曾一度任第十八軍...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的2個番號為第55軍的軍隊。分別是東北軍湯玉麟部以及西北軍韓復榘部。歷史沿革 1、東北軍湯玉麟部(1933.2-1933.8)1933年初,在熱河成立第55軍,下轄第36師、獨立第31旅、騎兵第9旅...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前身是浙江省保全總隊。誕生於1926年10月7日,軍長夏超。歷史沿革 1926年10月7日,浙江省省長夏超投向國民革命軍,被任命為第18軍軍長,所屬部隊為浙江保全總隊3個團。10月22日,所部由嘉興敗退杭州,夏超被捕。該...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前身是北洋軍閥孫傳芳所屬東南五省聯軍的第九師,下轄部隊編制不詳。北伐軍攻占滬、寧後,該軍被撤至江北自行遣散。歷史沿革 該軍前身是北洋軍閥孫傳芳所屬“五省聯軍”的第九師。在北伐戰爭期間,第九師奉孫傳芳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中央軍委於1937年8月25日發布命令,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由於國民黨軍派系甚多,不能同時完成軍隊的整編任務,加上編制方案十分雜亂,使用過程中“路軍”...
國民革命軍第52師,是國民革命軍中一個師的番號。這一番號是根據師建制順序而來的。第52師番號,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內容介紹 湘軍 1928年11月19日,第17軍直屬部隊和第1師、第12軍在湖北合併縮編成第4集團軍第9師。1929年1月...
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也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的第51師,第57師,第58師,皆以5開頭)。在南昌會戰中,即使兵敗如倒,該軍仍不改其英勇豪邁之鐵軍本色。曾兩次榮獲軍委會最高榮譽——飛虎旗,一次國民政府...
八路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簡稱,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