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65軍系粵軍部隊,1937年9月以第157師、第158師為基礎在廣州成立。抗日戰爭時期,該軍在廣東擔任守備任務。抗戰勝利後北調,解放戰爭時長期在江蘇、山東戰場作戰,後調撥陝西。最終,主力在扶眉戰役、西南戰役中...
李明,原名聰遠,男,漢族,1900年出生在廣東興寧縣新陂區下樓村,是國民革命軍第65軍副軍長。1989年9月25日,於廣州病逝。人物經歷 民國14年任黃埔學生軍連長,參加東征。其後任葉挺部團參謀長,參加北伐戰爭。30年代初,在廣東第四...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1928至1929年曾開始編遣工作,計畫將國軍縮編成65個師共80萬人,亦有訂明國軍最高指揮權在國民政府。但不久國民黨內實力軍人即兵戎相見,先後發生蔣唐戰爭、蔣馮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多場新軍閥內戰,加上對共產黨圍剿及用兵,...
陳克非(1903年—1966年) ,別號鐘靈,又名文彥、毓彥,浙江天台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科畢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將官訓練班第二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九師排長、連長、營附,第九師第五十一團副團長、團長。抗日...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粵軍第一師擴編為著名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陳濟棠任第十一師師長。1926年7月,北伐開始後,陳濟棠留守廣東,被任命為欽(州)廉(州)警備司令。該年秋冬間,陳率部參加第2次東征和...
10月,該軍隸屬第37集團軍,奉命由廣東開赴廣西,參加桂南會戰。1940年春,該軍因在桂南會戰失利,部隊傷亡嚴重,軍長葉肇被撤職,該軍被裁減,所屬部以分別編入第62、第64、第65軍。軍政部第二補訓總處組成的第六十六軍 一九四一...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四軍為粵軍部隊,1937年8月在廣東潮安編成。抗戰期間,先後參加武漢會戰、桂南會戰、桂柳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期間,長期在山東戰場作戰。淮海戰役期間,主力於1948年11月22日在碾莊被殲滅,軍長劉鎮湘被俘。其後兩次重建...
1938年10月,該軍由雲南出發開赴湖北崇陽後,與駐守崇陽的滇軍第60軍合編為第30軍團,同時將第60軍第183師與第58軍新編第12師調出,合編組成新編第3軍。隨後,第60軍、第58軍、新3軍合編組成第1集團軍,先後參加了武漢會戰和...
廖耀湘將配屬給新六軍的第七十一軍八十八師留作軍預備隊,又將新六軍的新二十二師、第十四師、第二○七師分成左右兩個縱隊,實行正面進攻,彼此交替掩護,互相呼應。5月14日,新二十二師第六十五團在南城子附近與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
1947年初,整編為整編第42師,下轄第65(原預備第7旅)、第128、第231旅(新建)。1949年夏,第231旅到甘肅駐防,改稱第231師,撥隸第91軍,9月25日,該整編師在疏勒、阿克蘇、焉耆起義。12月29日,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軍...
、第十軍(即整編第三師,該師被殲後,交由整編第十八軍胡璉重新成立整編第三師,該師悉由第十八軍的建制部隊和官兵撥編調整而成)、第十四軍(該軍前任軍長羅廣文是陳誠系分子,曾任第十八軍第十八師師長,並曾一度任第十八軍...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是國民革命軍番號。該軍前身為馮玉祥所率領的西北軍,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部隊。該軍軍長劉汝明、劉汝珍,原西北軍系部隊,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番號多次改編、撤銷,1949年9-10月被殲滅於福建。歷史沿革 建軍 ...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第63軍。第一支63軍源自東北軍部隊,在九一八事變後堅持在東北抗戰,後退至熱河,改編為第63軍,軍長馮占海,1936年4月取消番號。第二支63軍為粵軍部隊,1937年8月編成,抗戰期間在兩廣...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亦稱滇軍六十軍。原屬雲南實力派龍雲培植的一支地方部隊。盧溝橋事變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參加抗戰,先後經歷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等戰役,日本投降後奉命進入越南受降。解放戰爭期間海運至遼寧...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中央軍委於1937年8月25日發布命令,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由於國民黨軍派系甚多,不能同時完成軍隊的整編任務,加上編制方案十分雜亂,使用過程中“路軍”...
1940年4月,第152師與第63軍所屬第154師對調,第151師撥入,該軍改轄第151、第154、第157師。8月,隸屬第7戰區。該軍作為第7戰區總預備隊,駐粵北翁源、英德、青塘。1943年3月,第154師與第65軍所屬第158師對調,該軍改轄第...
國民革命軍隊。1938年2月,第166、第45師在河南洛陽合編為第91軍。 1939年2月,第63、第194師、預備第10師在浙江編成第91軍,隸屬第3戰區第10集團軍。7月,預備第10師撥隸第86軍,第192師撥入。河南地方部隊 河南地方部隊(...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4個第67軍。1933年,東北軍若干部隊在河北編成第67軍,後參加淞滬會戰,損失慘重,於1938年1月撤銷番號;1938年2月,川軍劉湘部隊編成第67軍,先後參加武漢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1943...
④中央軍(1948.9-1949.11):1948年9月,成立第62旅。11月,改稱第62師,隸屬第102軍。1949年6月。改隸第14軍。8月4日,在長沙起義,7日重新加入國民革命軍。10月13日,該師在湖南武岡被全殲,師長夏日長被俘。旋重建。11月...
1、北洋軍五省聯一部組成的第69軍 該軍前身是北洋軍閥直系孫傳芳所屬“五省聯軍”江蘇陸軍第6師和皖軍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到達蘇、皖境內時,江蘇陸軍陳調元部第6師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37軍;皖軍第3混成旅...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6師就是原七十六軍。而原76師(屬國民革命軍第2軍)1946年被改編為76旅,第2軍改稱整9師。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6師,師長廖昂。廖昂率領的整編第七十六師原為陸軍第七十六軍,系蔣介石、胡宗南的嫡系部隊,1946年調到...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組建國民革命車第一集團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下轄第一、二、三,四方面軍。四一二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本兼各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及其所屬4個方面軍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1928年2月13日,...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場是同盟國在亞洲地面作戰的主要戰場,中國抗日軍隊在八年對日作戰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殲滅、牽制了日軍大部分生力軍,抑制日本法西斯向外擴張,為第二...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
國民革命軍成立時,一共編成了五個軍,此後又陸續增編第6軍和第7軍。這七個軍構成了國民政府在北伐前的軍事武裝基礎,但卻因各自派系不同,而自成一體。如第1軍屬黃埔校軍,以蔣介石為首;第2軍屬譚派湘軍,以譚延闓為首;第3...
八路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簡稱,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是“新四軍”,隸屬於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隊伍,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成立發展 1937年全國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