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個第六十九軍。分別為一、北洋軍五省聯一部組成的第69軍;二、第181師、新編第6師等部組成的第69軍;三、整編第13師組成的第69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69軍
- 領域:歷史
- 前身:北洋軍閥孫傳芳五省聯軍一部
在國民黨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個第六十九軍。分別為一、北洋軍五省聯一部組成的第69軍;二、第181師、新編第6師等部組成的第69軍;三、整編第13師組成的第69軍。
在國民黨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個第六十九軍。分別為一、北洋軍五省聯一部組成的第69軍;二、第181師、新編第6師等部組成的第69軍;三、整編第13師組成的第69軍。1歷史沿革1、北洋軍五省聯一部組成的第69軍...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不久為吳光新為首的長江上游總司令部上尉參謀、湘督張敬堯的警務處視察、第九混成旅少校副宮等;1920年任林宓旅參謀主任,閩軍第二混成團中校團副兼營長;1925年任皖陸軍第二混成旅上校參謀長;1926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
13、梁鑒堂,陸軍少將,第34軍69師203旅旅長,1937年9月28日,山西雁門關 15、姜玉貞,陸軍中將,第34軍66師196旅旅長,1937年10月11日,山西崞縣 16、龐泰峰,陸軍少將,第63軍91師22旅副旅長,1937年10月12日,河北寧晉 17、...
1938年6月,王東原任第34軍團軍團長兼軍長時,下轄:第15師,師長汪之斌;第57師,原隸屬阮肇昌第69軍,後改隸第73軍,師長施中誠;第77師,師長原為羅霖,1937年底,羅被撤師長職、77師一部被編入第15師,1938年1月彭位仁任師長...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男,原名本堯,字警魄,後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巢縣(今安徽巢湖)人。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政治家,軍事家,愛國主義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時任第五...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原榮河縣)人。國民革命軍將領、抗日名將,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1910年入太原陸軍國小。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
陳克非(1903年—1966年) ,別號鐘靈,又名文彥、毓彥,浙江天台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科畢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將官訓練班第二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九師排長、連長、營附,第九師第五十一團副團長、團長。抗日...
國民革命軍第96軍屬於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先後有兩支部隊使用該番號。一為抗戰初期,陝西地方部隊組建而成的第96軍,長期在山西、河南等地作戰,參加中條山會戰、豫中會戰等,1945年6月撤銷番號。二為1945年12月原東北軍部隊騎兵第二...
、第十軍(即整編第三師,該師被殲後,交由整編第十八軍胡璉重新成立整編第三師,該師悉由第十八軍的建制部隊和官兵撥編調整而成)、第十四軍(該軍前任軍長羅廣文是陳誠系分子,曾任第十八軍第十八師師長,並曾一度任第十八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在歷史上有3個:第一個是1930年地方軍閥薛傳峰部曾在山東短暫編為新編第六軍,旋即取消。第二個是1939年6月以湘西地方武裝組成的新編第六軍,由薛岳擔任軍長,5個月後取消番號。第三個是1944年5月,國民政府為...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組建國民革命車第一集團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下轄第一、二、三,四方面軍。四一二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本兼各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及其所屬4個方面軍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1928年2月13日,...
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由馮玉祥的國民軍演變而成。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將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以馮玉祥為總司令。發展歷程 是年6月,馮玉樣附蔣後,南京國民政府將第二集團軍改編為西北國民軍,仍以馮為總...
其父陳子祥曾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從事民主革命。陳懷民自幼喜歡聽祖輩講民族英雄的故事,欽佩鄧世昌臨危不懼撞擊日艦的愛國捐軀精神。陳懷民在常州工業專科學校讀書時,正值日寇侵華,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年僅16歲的...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十九路軍...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軍隊介紹 國民革命軍第六集團軍 1937年8月上旬由晉綏軍部隊編組而成,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楊愛源,該集團軍在整個抗戰時期始終歸第二戰區指揮管轄,在山西境內作戰,...
3個月後, 日軍為攻占臘戍,猛擊棠吉、雷列姆,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急電69師和93師增援雷列姆,但當93師抵近時,雷列姆已經失守,先其到達的69師也被日軍擊潰,正撤往景棟,93師也被迫後撤。 5月初,侵緬日軍開始向景棟...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亦稱滇軍六十軍。原屬雲南實力派龍雲培植的一支地方部隊。盧溝橋事變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參加抗戰,先後經歷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等戰役,日本投降後奉命進入越南受降。解放戰爭期間海運至遼寧...
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陳大慶(字養浩)、張雪中(原名達,繼任),副總司令劉昌義(字彥峰)、李銑,參謀長李振剛,隸屬第1戰區,下轄第21、第51、第97軍。組建情況 總司令陳大慶(字養浩)、張雪中(原名達,繼任),副總司令劉昌...
抗日戰爭結束後,青年軍9個師合編為第6、第9、第31三個軍,其中部分師參加了“剿共”內戰的作戰,大多數部隊僅擔任警衛和守備等任務。 歷史沿革 程潛部組成的第六軍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1926年1月,由程潛所部改編成立,程潛...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集團軍,1938年1月,由國民革命軍第23軍擴編而成,總司令潘文華,隸屬第3戰區。1943年2月重建。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集團軍編入第2綏靖區,參加蔣介石發動的全國內戰。歷史沿革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集團軍,1938年1月,...
國民革命軍第十六集團軍是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組建的一支集團軍。歷史背景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場是同盟國在亞洲地面作戰的主要戰場,中國抗日軍隊在八年對日作戰中,殲滅、消耗及牽制了日本...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6師就是原七十六軍。而原76師(屬國民革命軍第2軍)1946年被改編為76旅,第2軍改稱整9師。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6師,師長廖昂。廖昂率領的整編第七十六師原為陸軍第七十六軍,系蔣介石、胡宗南的嫡系部隊,1946年調到...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是國民革命軍番號。該軍前身為馮玉祥所率領的西北軍,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部隊。該軍軍長劉汝明、劉汝珍,原西北軍系部隊,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番號多次改編、撤銷,1949年9-10月被殲滅於福建。歷史沿革 建軍 ...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軍。第1個第八十六軍 抗日戰爭時期,第九戰區和第五戰區於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聯合組織了武漢會戰,為了這次會戰,於7月初共編成4個兵團,八十六軍隸屬於...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
八路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簡稱,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