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建設背景
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有關精神,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突然爆發的情況下,緊急開發建設了“國家中國小網路雲平台”,主要提供專題教育和課程教學兩大類優質資源,為支撐疫情期間“
停課不停學”和學生平時自主學習、教師改進
課堂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累計瀏覽次數達64億,特別是去年7月“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日均瀏覽數量顯著增加,受到師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好評。
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構建網路化、個性化、數位化、終身化的
教育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充分利用科技
賦能,加速推進
教育信息化進程。特別是隨著“
雙減”工作的深入實施和推進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對共享優質
教育資源、以信息化助力
教育現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亟需進一步加強建設與套用,拓展平台功能、豐富平台資源,更好地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農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家校協同育人、服務應急“停課不停學”等。按照教育部推進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的總體部署,適應新形勢新需要,進一步升級“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使之成為助推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和有力支撐。
總體考慮
1.堅持“四個原則”,即堅持
需求牽引,統籌考慮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等方面使用需求,注重以用為本,大力加強資源建設與套用;堅持
共建共享,注重系統謀劃、
整體設計、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切實提高資源建設共享效益和運行保障水平;堅持育人為本,以促進學生
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中心,注重
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嚴格資源質量標準和
技術規範,確保資源專業化精品化體系化;堅持
集成創新,適應課程教學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加快教育資源數字轉型和智慧型升級步伐,不斷豐富完善更新資源,升級疊代服務功能。
2.重點實現“四化目標”,經過2至3年的努力,實現平台體系協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
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國家基礎教育平台體系;
網路運維順暢化,基本具備支撐平台
穩定運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礎設施條件;精品資源體系化,基本建成導向正確、科學專業、覆蓋廣泛的高質量基礎教育資源體系;融合套用常態化,基本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資源教與學成為新常態。
3.重點完成“三項任務”,即系統完善平台整體架構,“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重點承載面向中國小的各類
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立資源分發共享機制,將平台資源按各省(區、市)需要
分散式部署到省級平台,不具備條件的省份可直接使用這個平台;開發匯聚各類優質資源,聚焦服務全面育人,開發匯聚包括專題教育、課程教學、
課後服務、教師研修、親職教育、教改實踐經驗等六個版塊的優質資源;深入推進教育教學套用,充分發揮“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發展歷史
2020年2月17日,為做好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教育部開通國家中國小網路雲平台,為學生
居家學習提供支持和服務;2月24日,升級後的平台上線運行。
2022年3月1日,為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大力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撐“雙減”和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教育部在原“國家中國小網路雲平台”基礎上改版升級了“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並正式上線試運行。
2022年3月28日,包含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在內的
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線運行。
2024年3月,教育部啟動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套用試點工作,不斷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推動教育變革創新,示範引領區域教育均衡與教育質量提升,以數位化助力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主要內容
升級後的平台進一步豐富了原有的專題教育和課程教學資源,並新增加了課後服務、教師研修、親職教育、教改實踐經驗等4類資源,共有6個版塊,進一步凸顯了服務“
雙減”工作的需要。平台資源建設得到了文旅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
中國文聯、
人民日報、新華社和
北京、
上海、
江蘇等省份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高校的大力支持。平台現有資源達到21334條,其中新上線10335條,比原來增加接近一倍,另外還
外部連結了60個專業網站共享有關資源,
資源總量得到大幅增長。下一步,還將通過多種方式不斷豐富擴充資源。
專題教育資源包括黨史學習、
愛國主義教育、憲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生態文明教育等9類資源。
課程教學資源在原有的國家
統編教材和人教版教材
教學資源基礎上,新增加了
北京版、
蘇教版、北師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個版本116冊教材的課程教學資源,同時上線了66家出版單位的1834冊電子版教材。下一步將全面上線各教材版本的教學資源。
課後服務資源包括
科普教育、體育鍛鍊、文化藝術、經典閱讀、研學實踐、
影視教育等6類資源。
教師研修資源包括思政師德、通識研修、學科研修、作業命題、幼教研修、
特教研修等6類資源。
親職教育資源包括親職教育觀念、親職教育方法和親職教育指導等3類資源。
教改實踐經驗包括各地中國小黨建德育、落實“雙減”、學前教育、
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教學成果、教育信息化、綜合改革等9類典型經驗。
發展保障
1.保障運維條件。把“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運維納入國家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最佳化完善基礎設施,因需配備伺服器和頻寬資源,保障平台暢通運行。指導地方加大學校
終端設備配備力度,適度增加學校和班級
網路頻寬,確保學校有效便捷使用平台的資源。強化“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
網路安全管理,明確
等級保護要求,落實
網路安全技術保障,健全網路安全責任制,確保平台網路
運行安全和
數據安全。
2.嚴把資源質量。區別不同類型資源,分別制定資源建設質量標準,健全資源
質量審核機制,堅決防範
意識形態風險,切實把好政治關,堅持科學性,注重規範化;充分運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
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場景,豐富資源呈現形式,助力提高資源使用實效性。鼓勵有關單位和個人積極參與“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資源建設工作,對於入選平台的優質資源,教育部將頒發相應證書;對於觀看次數多、評價反映好、使用效益高的資源,對提供者給予一定的獎勵;把
資源提供和使用情況作為教學成果評定、職稱評聘和評優評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3.強化平台套用。面向戰線全面部署,指導各地各校將充分套用“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資源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
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加強使用培訓指導,將“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的有效使用納入各級教師培訓,作為
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內容,強化依託平台資源開展套用培訓;加強學生使用平台資源的指導,培養學生提高使用能力。健全套用
激勵機制,“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各類資源全部免費使用,將平台資源常態化套用納入
學校教學管理基本要求和
教育督導評價重要內容,及時評估套用成效;建立教師套用資源跟蹤考評機制,引導教師積極學習借鑑平台提供的優質資源改進教育教學,不斷總結經驗,重點推廣一批套用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例。加大宣傳交流力度,促進家長和社會全面了解“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的內容、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加強與中央
主流媒體溝通,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平台的國內國際影響力。
建設成效
截至2020年12月,原國家中國小網路雲平台瀏覽次數達到24.6億,訪問人次20.22億,用戶覆蓋包括
港澳台在內的全國所有省(區、市)及全球174個
國家和地區。
自2022年3月1日試運行以來,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累計瀏覽量達7.2億,日均瀏覽量2888萬以上,最高日瀏覽量達6433萬,
廣西瀏覽量超5000萬,
陝西、
甘肅瀏覽量超2100萬。
2022年3月29日,教育部召開
新聞發布會,介紹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和套用進展成效。平台試運行以來,3月1日—25日,累計瀏覽總量達7.2億,日均
瀏覽量2888萬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最高日瀏覽量達6433萬;平台用戶不僅覆蓋了全國各省區市,還有180多個
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也使用了平台資源。
2024年1月2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教育數位化工作進展總體情況,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總量已達到8.8萬條,覆蓋教材版本已增加到65個版本共565冊;強化了中國小科普資源建設,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打造了“科學公開課”,上線了“實驗教學精品課”“實驗教學說課”“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等優質資源。平台自上線以來,一直安全穩定運行,用戶註冊量穩步增長,註冊用戶達1億人,頁面瀏覽量近360億次。
截至2024年5月15日,該平台頁面瀏覽總量已達405.40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