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

《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是陝西省省教育廳於2023年7月7日以陝教〔2023〕16號印發,2023年秋季學期開始施行的辦法。

《辦法》規定,嚴格落實國家課程,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嚴禁增減國家課程科目和課時;規範開設地方課程,地方課程由省教育廳統籌規劃,原則上在部分年級設定;嚴控考試測驗次數,國小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
  • 頒布時間:2023年7月7日
  • 發布單位:陝西省教育廳
  • 發文字號:陝教〔2023〕16號
發文通知,實施辦法,辦法解讀,

發文通知

陝西省教育廳關於印發《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的通知
各設區市教育局,楊凌示範區教育局,韓城市教育局,神木市、府谷縣教育和體育局,直屬有關單位:
現將《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印發你們,2023年秋季學期開始施行。
各地要結合實際,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落實落地,有計畫、有步驟地組織開展培訓,加強課程實施管理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加強條件保障,保證課程有效實施。
陝西省教育廳
2023年7月3日

實施辦法

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深入實施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不斷完善以國家課程為主體,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拓展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二、實施原則
(一)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面發揮義務教育課程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作用,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二)確保規範實施。以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落實培養目標、課程設定、組織實施、綜合評價等要求,嚴格執行我省義務教育學校課程管理規定,確保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科學實施,規範有效。
(三)注重改革創新。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城鄉、地域和校際之間的差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整體謀劃,統籌實施,創新思路,積極探索,多措並舉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三、重點工作
(一)加強全過程規範管理
1. 明確課程設定要求。我省義務教育課程實行九年一貫整體設定,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按“六三”學制安排。學校須按照《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表(試行)》(見附屬檔案,以下簡稱《課程設定表(試行)》),開齊開足開好課程,著力完善課程體系、最佳化課程結構、增進課程效能。
2. 科學安排教學時間。一至九年級每學年共39周。其中,一至八年級新授課時間35周,複習考試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九年級新授課時間33周,第一學期複習考試時間1周,第二學期畢業複習考試時間3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可根據教育教學需要合理用於安排科技文體活動等。九年新授課總計9522課時,一至二年級每周26課時,三至六年級每周30課時,七至九年級每周34課時。鼓勵學校結合實際,自主確定各科目周課時數,但須符合《課程設定表(試行)》規定的相應學段課時數的上下限要求。
3. 鼓勵實行彈性課時。每周按5天安排課時教學,國小按每課時40分鐘計算,國中按每課時45分鐘計算。鼓勵學校根據學科、課型等差異,自主確定每節課的具體時長,積極開展長短課、大小課相結合的課程實驗,但須確保新授課周總課時長符合相應規定,即:一至二年級新授課周總課時長為1040分鐘(26課時×40分鐘),三至六年級新授課周總課時長為1200分鐘(30課時×40分鐘),七至九年級新授課周總課時長為1530分鐘(34課時×45分鐘)。
4. 嚴格落實國家課程。確立國家課程的主體地位,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嚴禁增減國家課程科目和課時,做到應教盡教,不追趕進度、不超越難度。其中,英語課程的開設起始年級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學校可在一、二年級開設,供學生選修,內容以聽說為主,平均每周不超過1課時。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由各校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指導綱要等檔案要求開設。
5. 規範開設地方課程。地方課程由省教育廳統籌規劃,原則上在部分年級設定,以省情教育為主,著重挖掘陝西自然地理、歷史傳統、紅色文化、經濟民生、社會風俗和科技創新等資源的育人價值,豐富學生課程體驗,增進學生對陝西省情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涵養家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6. 合理開發校本課程。學校建立健全教師、社會專業人士及家長等多方參與的校本課程開發機制,設立由學校領導、教師、學生代表、教研員、校外專家等人員組成的課程審定專門機構,自主審定校本課程內容,形成校本課程綱要,報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備案。校本課程育人目標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貫通一致,內容上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避免交叉重複。原則上不對專題教育獨立設課。
7. 嚴格課程教材管理。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未經省教育廳批准,各地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不得違規擅自設定市級或縣級地方課程及編寫教材,省級地方課程教材必須經省級教材委員會審定。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教材,積極倡導以實踐活動手冊、學習資源包、活頁、彙編等形式呈現。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二)加強全鏈條銜接實施
8. 深入推進“三個課堂”。樹立義務教育“大教育觀”和“大課堂觀”,精準把握課堂革命的核心要義,紮實推進嚴格執行國家課程的教育教學主陣地“第一課堂”,功能部室、音樂體育場館、社團活動場地、文化走廊等校內資源場所“第二課堂”,走出校門以外社會實踐活動“第三課堂”的建設,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好幼稚園和國小、國小和國中的科學銜接,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9. 著力改進實驗教學。嚴格按照教育部制訂的中國小實驗教學基本目錄和操作指南完善實驗教學體系,編制具體實驗教學計畫,注重創新實驗教學方式,規範實驗教學實施,提高教師實驗教學能力,保障實驗教學條件,健全實驗教學評價機制,加強實驗教學研究與探索,強化實驗教學安全管理,切實完成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10. 重視日常學業評價。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基於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完善學業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實行素養立意的日常教學評價。注重伴隨教學過程開展評價,關注學生思想道德、知識理解、互動參與、學習態度、學業成就等表現,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等多元主體評價作用,綜合運用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成長記錄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評價制度,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
11. 嚴控考試測驗次數。國小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鼓勵通過情境化、遊戲化、項目化等方式評價學生學業表現;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國中年級從不同學科的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各地不得面向國小各年級和國中非畢業年級組織區域性或跨校際的考試;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其他各類考試,也不得以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研等名義變相組織考試。國中畢業年級可在第二學期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後,在總複習階段組織1~2次模擬考試。堅持規範考試實施,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
(三)加強全覆蓋學習研究
12. 開展專項培訓。健全省市縣校四級培訓工作體系,分級、分層、分類開展專題培訓,確保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學習實現人員全覆蓋、學段全覆蓋和學科全覆蓋。省級主要面向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研人員以及各學科骨幹教師進行培訓。地市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本地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和各學科教師的培訓,總體培訓方案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負責組織教師參與各級各類培訓、定期開展校本研修,總體培訓方案報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13. 加強教研指導。發揮各級教科研部門、高等師範學校、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機構的引領作用,組建各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委員會,圍繞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的轉化落地等問題,集中力量加強政策理論研究,深入學校、課堂、師生開展教學實踐性研究,指導建設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實施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
14. 聚焦改革重點。堅持素養導向,推進綜合學習,切實開展大單元教學、主題化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每門課程原則上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落實因材施教,關注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把握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方向,減少機械記憶試題和客觀性試題比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
15. 突出數字引領。全面落實基礎教育數位化戰略,以數位化促進課程教學提質擴容,重視提升師生數字素養,積極開發優質數字課程,持續做好基礎教育精品課建設和遴選工作,全面改善數位化教學條件,著力營造泛在化學習環境。用好數位化管理套用平台,主動開展同步課堂、專遞課堂、智慧課堂、智慧作業、網路教研等課程教學數位化技術多場景套用,發揮大數據分析在課程教學管理、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情況診斷等方面的作用,實現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數位化大教育、大課堂和大教研。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校要充分認識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提高政治站位,明確主體責任,全力推進義務教育課程實施。省教育廳負責全省義務教育課程的巨觀管理、整體規劃、統籌部署等工作。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分別負責義務教育課程的具體管理、指導建設、條件保障和課程教學組織、落實課程育人等工作,持續最佳化管理制度,更新管理方式,協調解決推進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二)完善課程資源。各地、各校在用好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廣泛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及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技館等公共場館資源,統籌發掘鄉土民俗、工廠社區、山川名勝、先鋒模範等特色文化、日常生活、自然地理、社會人力資源的育人價值。用好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和陝西教育扶智平台等公益性數字資源庫,有機整合數位化課程資源,探索構建校際優質課程共建共享機制,依據教學需要打造開放多元的課程資源體系。
(三)強化督查指導。各地、各校要加強對執行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本實施辦法的過程性督查,把執行情況作為評估學校工作的重要指標和責任督學日常督導的重要內容。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課程實施過程的檢查指導,重點關注學校課程開設、課程標準落實、教材使用、課程改革推進等情況,督促各校開齊上好各類課程。學校要建立課程質量監控制度,制訂考核、獎懲等措施,不斷提升課程實施能力。
(四)最佳化教育生態。各地、各校要加強宣傳引導,為課程實施營造良好環境,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課程改革的支持。同時,要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課程改革,及時挖掘先進典型、總結推廣經驗,踴躍參與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申報、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課程與教學管理示範基地創建、精品課程培育等工作,推動湧現更多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創新義務教育課程實施的典型範例。
附屬檔案: 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表(試行)
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
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表(試行)

辦法解讀

《辦法》規定,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實行九年一貫整體設定,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按“六三”學制安排。學校須按照《陝西省義務教育課程設定表(試行)》,開齊開足開好課程,著力完善課程體系、最佳化課程結構、增進課程效能。科學安排教學時間,一至九年級每學年共39周。鼓勵實行彈性課時,每周按5天安排課時教學,國小按每課時40分鐘計算,國中按每課時45分鐘計算。
嚴格落實國家課程,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嚴禁增減國家課程科目和課時,做到應教盡教,不追趕進度、不超越難度。其中,英語課程的開設起始年級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學校可在一、二年級開設,供學生選修,內容以聽說為主,平均每周不超過1課時。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由各校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指導綱要等檔案要求開設。
規範開設地方課程,地方課程由省教育廳統籌規劃,原則上在部分年級設定。合理開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育人目標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貫通一致,內容上避免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交叉重複。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深入推進“三個課堂”,著力改進實驗教學,重視日常學業評價。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基於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完善學業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評價制度,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
嚴控考試測驗次數,國小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鼓勵通過情境化、遊戲化、項目化等方式評價學生學業表現。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國中年級從不同學科的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
各地不得面向國小各年級和國中非畢業年級組織區域性或跨校考試。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其他各類考試,也不得以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研等名義變相組織考試。國中畢業年級可在第二學期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後,在總複習階段組織1—2次模擬考試。
陝西將把握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方向,降低機械記憶試題和客觀性試題比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