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綠茶製作技藝(青城茶傳統製作技藝),是成都市的傳統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綠茶製作技藝(青城茶傳統製作技藝)
- 遺產級別: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青城茶傳統製作技藝),是成都市的傳統技藝。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青城茶傳統製作技藝),是成都市的傳統技藝。傳承保護2023年4月,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1...
綠茶製作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12月,入選第六批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4月,入選四川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榮縣手工制茶技藝),2022年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代表性傳承人是劉明欽。從採茶、攤晾鮮葉、鮮葉殺青、手工搓揉、提毫烘焙,攤晾冷卻,直到成品茶葉裝袋密封,整套工藝流程流暢。四川綠茶製作技藝(榮縣手工制茶技藝) 是在現代規模化機制茶葉的巨大衝擊下,...
於1958年並在青城茶的基礎上提高產量和質量,生產出“青城雪芽”的優良品種。這是一種炒青綠茶,選用早春采擱的嫩芽為原料,以一芽一葉為標準。其製作工藝為:殺青——攤涼——揉捻——二炒——攤涼——復揉——三炒——攤涼——烘焙——鑒評——揀選——復火。其中:二炒、復揉、三炒的工序主要使茶葉柔軟...
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嚴謹細膩,工序講究,形成了色、香、味、形兼具的特質,制茶師純手工製作的同時,須與火丹師默契配合,具有現代技術的不可複製性。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綠茶製作技藝(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項目評估合格,雅安市名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張強 張強,男,漢族,四川綠茶製作技藝(蒙頂黃芽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2日,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紫筍茶制茶工藝精緻,要求每年於清明至穀雨期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經攤青、殺青、理條、攤涼、初烘、復烘等過程完成。紫筍茶芽味細嫩,芽色帶紫,芽形如筍,茶葉舒展後,呈蘭花狀,嘗之齒頰甘香,回味無窮。唐詩描述:“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2011年5月23日,綠茶製作技藝(紫筍茶...
經以陸溁、林雙貴、俞庸器等三代傳承群體不斷探索、改進、完善,最終於1959年定型,由江蘇省委省政府正式更名為“雨花 茶”。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綠茶製作技藝(雨花茶製作技藝)》項目評估合格,南京盛峰茶業有限公司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都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獲得“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2年12月7日,“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綠茶製作技藝(都勻毛尖...
青城不僅產茶歷史悠久,而且茶葉花色品種也甚豐富。青城雪芽是近幾年發掘古代名茶生產技藝,按照青城茶的特點,吸取傳統制茶技術的優點,提高、發展、創製而成的。產地環境 青城雪芽的產地環境舒適,適合茶樹生長。四川灌縣的青城山,海拔2000多米,"縱橫八百里,有峰三十六"。古稱"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峰巒重疊,...
雪芽屬綠茶,原系每年初春最後一場雪後採摘,因此而得名。現多於穀雨、清明期間採摘,以一芽一葉為標準,產量稀少,且採摘難度較大,多見於四川青城山系、河南信陽南部山區、山東部分地區等。其乾茶秀麗捲曲,白毫顯露,茶香清香淡雅,湯色嫩綠明亮,口感鮮醇甘爽。醞釀整個冬季後的雪芽茶,芽葉肥壯、營養豐富、無...
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浙江省杭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湖龍井茶源於唐,成名於宋元明而盛於清。它主要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的龍井村盛產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優質茶葉,因而名之為“龍井茶”。西湖龍井茶區的茶葉栽植和製作在選育良種、勤耕栽培、精細採摘、科學炒制等有一...
綠茶製作技藝(安吉白茶製作技藝),浙江省安吉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安吉白茶屬於“綠茶”類,是一種珍稀白化品種,其歷史源於唐朝陸羽的《茶經》和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之後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沒有再發現過白茶,直到1930年在安吉縣孝豐鎮的馬鈴岡發現野生白茶樹數十棵,後從野生母樹...
吳中區為傳承、保護和弘揚洞庭山碧螺春茶傳統製作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自2004年就開始舉辦洞庭山炒茶擂台賽,產生了許多炒茶能手。2015年3月28日,蘇州市舉辦首屆“吳中產鮮杯”非物質文化遺產洞庭山碧螺春茶製作技藝百人傳承活動,現場設定洞庭山碧螺春製作的熱身初教、技藝傳授、拜師儀式、現場制茶、專家評審和頒獎...
綠茶製作技藝(宿松香芽)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宿松香芽產於宿松縣柳坪鄉,是清明節前後選采單芽或一芽一葉的鮮葉精製而成的綠茶,該茶外形美觀、香氣醇厚,滋味鮮爽甘甜,是綠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柳坪鄉產茶歷史悠久,前期歷史不可考證,現可考的史料有清康熙二十八年和道光八...
綠茶製作技藝(蘇州洞庭碧螺春製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碧螺春為成品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品種為太湖原種茶,茶果間作,炒制後色澤碧綠鮮嫩,葉形捲曲如螺,色、香、味別具一格。唐宋時已成為貢茶,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提及。明萬曆張源的《茶錄》,對當時洞庭東、...
綠茶製作技藝(松蘿茶)是中國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申報的一項起源於明代傳統技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證於2006年。簡介 被譽為“綠色金子”的歷史名茶松蘿茶,產於安徽省休寧縣萬安鎮福寺村的松蘿山。松蘿茶的採制是十分考究的,在明代,據明聞龍《茶》中就詳細記載了松蘿茶的加工技藝:“茶初摘時,須揀去枝...
綠茶製作技藝(開化龍頂茶製作技藝),中國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傳統技藝,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開化龍頂茶”系屬條形綠茶,她以“條索緊結挺直,白毫披露,銀綠隱翠,芽葉成朵勻齊,香氣鮮嫩清幽,滋味醇鮮甘爽,湯色杏綠清澈”優異的品質,在1985年被評為全國名茶。同時也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名茶...
綠茶製作技藝(塔泉雲霧)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塔泉雲霧茶起源於地方歷史名茶高峰雲霧,據《宣城縣誌》記載塔泉雲霧又稱高峰雲霧,明、清時盛極一時。據史料記載,宣州在兩晉時期,茶葉已經享譽全國了,種茶歷史已有1700多年。宣州區溪口鎮是塔泉雲霧茶原產地,當地民眾世代事茶,...
2014年11月11日,綠茶製作技藝(婺源綠茶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148。歷史淵源 婺源綠茶歷史悠久,唐代茶葉專家陸羽在《 茶經 》中就有“歙州茶生於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婺源的謝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代炒青茶...
綠茶製作技藝(武平高埔茶),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埔茶產自地處閩粵贛三省邊界的武平縣民主鄉高埔村,生產歷史始於清朝初期。據《武平縣誌》記載,“高埔茶”曾一度成為朝廷貢品,被譽為茶中珍品。據了解,數百年來高埔村民堅持用傳統的手工制茶,採摘茶青後,加工要經過殺青...
雅安市名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雅安市名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綠茶製作技藝(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