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近代極具影響力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嚴復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出版有《嚴復全集》。民國十年(1921年)10月27日,嚴復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7歲。

嚴復所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基本介紹

  • 全名:嚴復
  • 別名:嚴又陵、嚴幾道
  • :又陵,後改為幾道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侯官縣
  • 出生日期:1854年1月8日
  • 逝世日期:1921年10月27日
  • 主要成就:首倡“信、達、雅”的譯文標準
    復旦公學校長
    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
  • 主要作品原富天演論
  • 本名:嚴宗光
  • 畢業院校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留學英國,學成回國,人物逝世,主要影響,海軍思想,人才培養,教育思想,呼籲變法,文化思想,翻譯理論,賦稅思想,人口思想,制度思想,歷史評價,社會總評,名家點評,主要作品,人際關係,軼事典故,與郭嵩燾,獎勵王愷鑾,嚴復遺囑,後世紀念,墓址,故居,文學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54年1月8日(鹹豐三年十二月十日),嚴復出生於今福建省侯官縣蓋山鎮陽岐村一中醫世家。
嚴復
嚴復
1866年(同治五年),嚴復父親病逝,學館中輟,嚴復放棄走科舉“正途”。
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為該學堂第一屆畢業生,先後在“建威”、“揚武”兩艦實習5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選用道員資格,改名復,字幾道。

留學英國

1877年3月(光緒三年二月),赴英國學習海軍,與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結為忘年交。1879年6月(光緒五年五月)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畢業後放棄了當將軍的夢想,主張教育救國,試圖從法律、政教、意識形態等方面激發學生的鬥志。

學成回國

回國後,被聘為福州船政學堂教習。
1880年(光緒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所屬駕駛學堂“洋文正教習”,學生中有後來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
1889年(光緒十五年),報捐同知銜,以知府選用,派為北洋水師學堂會辦。
1890年(光緒十六年),升為北洋水師學堂總辦,但因與李鴻章不合,有意退出海軍界,另謀發展。
1891年10月8日(光緒十六年),嚴復獲得候選道的官銜。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在天津《直報》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文,主張變法維新、武裝抗擊外來侵略。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創辦俄文館,並任總辦,俄文館為中國最早的俄語學校;幫助張元濟在北京創辦通藝學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資助梁啓超與汪康年在上海創辦的《時務報》。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和《國聞彙編》,宣傳變法維新;將《天演論》在《國聞報》報上連續發表。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命嚴復來京覲見,闡述變法主張;改捐同知;撰《上光緒皇帝萬言書》;9月《國聞報》因報導戊戌政變的詳情,被清政府勒令停辦。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嚴復離開天津,避居上海;參加汪康年唐才常發起的“中國議會”,被選為副會長;創辦名學會,講演名學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應開平礦務局總辦張冀邀請赴天津主開平礦務局事,後任該局總辦。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師大學堂附設譯書局總辦。
1904年(光緒三十年),辭去京師大學堂附設譯書局總辦一職,回到上海。
1904年冬,發生開平礦務局訴訟事件,被邀前往英國倫敦進行交涉。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由美洲到達英國,特意去拜訪嚴復,二人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
回到上海,協助馬相伯創辦復旦公學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任復旦公學校長,為該校第二任校長;被安徽巡撫恩銘聘去任安慶任安徽師範學堂監督。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恩銘被刺,嚴復離開安徽師範學堂。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北京任學部審定名詞館總纂。
宣統元年四月(1909年5月),被派充為憲政編查館二等咨議官、福建省顧問官。
宣統元年十二月七日(1910年1月17日),清廷賜予文科進士出身。
宣統二年(1910年),海軍部授為協都統,後任資政院議員。
宣統三年(1911年),創作大清國歌《鞏金甌》。
1912年2月25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嚴復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
1912年5月3日,大總統批示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同一天,袁世凱簽發了任命嚴復署理北京大學校校長。
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嚴復任首任校長;11月辭去校長職務。
1913年,嚴復任總統府外交法律顧問。
1914年1月26日,被舉為約法會議議員;後被任為參政院參政。憲法起草委員。
1915年5月,嚴復被袁世凱聘為憲法起草員;8月23日,籌安會宣布成立,嚴複列名為籌安會的發起人,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
1916年,袁世凱死後,國會要求懲辦禍首及籌安會六君子,嚴復避禍於天津。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無效,回到福州養病。

人物逝世

民國十年(1921年)10月27日,嚴復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7歲。

主要影響

海軍思想

嚴復的到來,給北洋水師學堂帶來了西方現代海軍管理思想和教學理論。由於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有方,加之嚴復對李鴻章曾有所表示,因此他由總教習(教務長)、會辦(副校長),一直升至總辦(校長)。嚴復在給四弟觀瀾的信中說:“自來津以後,諸事雖無不佳,亦無甚好處,公事仍是有人掣肘,不得自在施行。至於上司,當今做官,須得內有門馬,外有交遊,又須錢鈔應酬,廣通聲氣,兄(嚴復自稱)則三者無一焉,何怪仕宦之不達乎?置之不足道也。”由此可見,嚴復對當時的官場是很不滿的。針對此事,四弟觀瀾告訴他,無論如何李鴻章這個門路,總是要走動走動的,因為李鴻章權勢既大,又是直接上司。於是嚴復偶然也去試試,沒想到果然有用。對此嚴復給四弟的信中曾不無幽默地說:“用吾弟之言,多見此老,果然即有好處,大奇大奇。”但嚴復對李鴻章的趨奉也僅此而已。

人才培養

嚴復任總辦的北洋水師學堂曾被時人推崇為“實開北方風氣之先,立中國兵艦之本”。作為一所新式海軍學校,該校20年間為社會培養了許多人才,如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以及北洋大學教務提調王劭廉(同時兼任直隸學務公所議長、直隸咨議局議長)、著名翻譯家伍光建等。倒是嚴復自己,對弟子們的評價可以說有些苛刻:“復管理十餘年北洋學堂,質實言之,其中弟子無得意者。伍昭扆(光建)有學識,而性情乖張;王少泉(劭廉)篤實,而過於拘謹。二者之外,余雖名位煊赫,皆庸才也。”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嚴復傾注了20年心血的北洋水師學堂毀於炮火之中。這給了嚴復以極大的思想打擊,他被迫離開天津遷居上海。

教育思想

在復法運動中,嚴復是一個反對頑固保守、力主復法的維新派思想家。他不僅著文闡述維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時代必進,後勝於今”作為救亡圖存的理論依據,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戊戌變法後,他致力於翻譯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社會學說及自然科學著作,是一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覆信奉達爾文進化論和斯賓塞的庸俗進化論。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嚴復在《原強》中提出,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決定於三個基本條件:“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慧之強,三曰德性義仁之強。”他幻想通過資產階級的體、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強國威。“是以今日要政統於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謂鼓民力,就是全國人民要有健康的體魄,要禁絕鴉片和禁止纏足惡習;所謂開民智,主要是以西學代替科舉;所謂新民德,主要是廢除專制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倡導“尊民”。嚴復要求維新變法,卻又主張“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驟”的具體辦法就是要通過教育來實現,即在當時的中國,要實行君主立憲,必須開民智之後才能實行,總之,“教育救國論”是嚴復的一個突出思想特點。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畫像

呼籲變法

嚴復疾呼必須實行變法,否則必然亡國。而變法最當先的是廢除八股。嚴復歷數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國也,害在使天下無人才,其使天下無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錮智慧”、“其二曰壞心術”、“其三曰滋游手”。嚴復主張多辦學校,他曾論述西洋各國重視教育,對“民不讀書,罪其父母”的強行義務教育表示讚賞。因為中國民之愚智懸殊,自然不能勝過人家。基於這種思想,嚴復對辦學校是積極的。他除親自總理北洋水師學堂長達二十年外,還幫助別人辦過學校,如天津俄文館、北京通藝學堂等。嚴復要求建立完整的學校系統來普及教育,以“開民智”。他根據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提出中國的學校教育應分三段的計畫,即國小堂、中學堂和大學堂。國小堂吸收16歲以前的兒童入學;中學堂吸收16歲至21歲文理通順、有國小基礎的青年入學;大學堂學習三四年,然後升入專門學堂進行分科的專業學習。同時,還要把學習好的聰明之士送出國留學,以造就學有專長的人才。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
此外,嚴復還很重視婦女教育。他對當時上海徑正女學的創辦大為讚賞。認為這是中國婦女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的開始,也是中國婦女自強的開始。他從救亡圖存的目的出發,認為婦女自強“為國致至深之根本”。他還主張婦女應和男子一樣,在女學堂里既要讀書,又要參加社會活動,如果不參加社會活動,創辦的女學堂就和封建私塾沒什麼區別,因而也就無意義了。顯然,他是將婦女置於整個社會變革,特別是婦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來考慮的,故十分強調參加社會活動對女學堂學生的重要意義,這也是他在婦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處。

文化思想

嚴復提倡西學,反對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也反對全盤西化。他曾多次將中學與西學作比較:“中國最重三綱,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國親親,而西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而西人隆民……其於為學也,中國夸多識,而西人恃人力。”總之,西學“於學術則黜偽而崇真”。他還指出:“中國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勝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認為就是堯、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話,也要向西方學習的。要救中國必須學西學和西洋“格致”:“蓋非西學,洋文無以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則僅得其皮毛。”他認為“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兩立,合之則兩止”。他認為應做到“體用一致”,“本來一致”要從政治制度上進行改革,提出“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和”的資產階段教育方針。
他強調文化的整體性與有機性,指出“一國之政教學術,其如具官之物體歟?有其元首脊腹,而後有其六腑四肢;有其質乾根荄,而後有其支葉華實”。他從“體用一致”的觀點出發,具體規定了所構想的學校體系中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他認為在國小階段,教育目的是使兒童能“為條達妥適之文”,“而於經義史事亦粗通曉”,因則“舊學功課,十當其九”,並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譯西學中“最淺最實之普學”為輔助讀物。在教學方法上,多採用講解,減少記誦功夫。中學階段應以“西學為重點”,“洋文功課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課居十分之三”,並且規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課”。在高等學堂階段,主要學“西學”,至於“中文”,則是“有考校,無功課;有書籍,無講席,聽學者以餘力自治力”。他認為對於青少年,應引導他們分析,學些專深的知識,如此,讓他們有所收益,觸類旁通、左右逢源。科學方法問題是嚴復西學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他曾翻譯《穆勒名學》(形式邏輯),並積極進行對“名學”的宣傳介紹。他認為歸納和演繹是建立科學的兩種重要手段。我國幾千年來,“演繹”甚多,“歸納”絕少,這也是中國“學術之所以多誣,而國計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個原因。嚴復更重視歸納法,主張要“親為觀察調查”,反對“所求而多論者,皆在文字楮素(紙墨)之間而不知求諸事實”。他曾用赫胥黎的話說:“讀書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為我簡編,各物為我文字者,斯真學耳。”

翻譯理論

嚴復是中國近代翻譯史上學貫中西、劃時代意義的翻譯家,也是我國首創完整翻譯標準的先驅者。嚴復吸收了中國古代佛經翻譯思想的精髓,並結合自己的翻譯實踐經驗,在《天演論》譯例言裡鮮明地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和標準。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譯著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實準確地傳達原文的內容。
“達”(expressiveness)指譯文通順流暢。
“雅”(elegance)可解為譯文有文采,文字典雅。
這條著名的“三字經”對後世的翻譯理論和實踐的影響很大,20世紀的中國譯者都深受這三個字影響的。

賦稅思想

嚴復曾赴英國學習海軍,並翻譯了亞當·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對賦稅的職能、作用有較深刻的認識,認為納稅是公民的義務,而政府徵稅後要用之於民。他說:“賦稅貢助者,國民之公職也,取之於民者,還為其民。”在向誰徵稅的問題上,嚴復提出了“賦在有餘”的原則。他指出:“國家責賦在民,必有道矣。國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歲之入,有以資口體、供事畜而有餘,而後有以應國課。”他提出不能以“養民之財”、“教民之財”和“贍疾病待贏老之資”作為徵稅對象。這一主張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嚴復主張賦稅輕重要適度,“賦無厚薄惟其宜”,認為統治者的責任在於“為其民開利源,而使之勝重賦”,即鼓勵人民發展以提高負稅能力。
(嚴復肖像圖冊的參考資料來源:

人口思想

在人口方面,嚴復提出"奢民說""教育妨生說"。

制度思想

在談到中國是否能夠照搬西方制度時,嚴復舉了一個例子:若想使一頭牛跑得像馬一樣快,就給牛接上了馬蹄子,但牛還是跑不快;因為馬蹄子需要骨骼結構帶動,於是把馬的骨架搬到牛身上,但依舊無效;因為馬的骨架又需要肌肉系統帶動,肌肉系統又需要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做支撐。最後除非把一頭牛完全改造成一匹馬,想要牛跑快根本不可能。但把馬的全部嫁接到牛身上,又使得牛的存在失去了意義而且根本不可行。

歷史評價

社會總評

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等諸多西洋學術名著,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離開北洋水師學堂後,嚴復先後出任安徽高等學堂監督、復旦公學和北京大學等校校長,以教育救國為己任。辛亥革命後,他一度黨附袁世凱,捲入洪憲帝制,為世人詬病。基於對國情民性的獨特把握,嚴復終身反對革命共和,時持犯眾之論,既不獲解於當時,更致聚訟於後世。雖然如此,其立身行己且秉持特立獨行的操守,學術政見有其一以貫之的原則,在翻譯學上更是為一時之先,其風格思想影響了後期一大批著名翻譯家。其眾多譯著更是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他的功過是非與成敗得失,值得後世用心研究總結。雖然研究嚴復的論著已為數不少,但相對於他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顯赫地位而言,還遠遠不夠,尚待學界進一步挖掘材料、變換視角、革新思維,做出更為全面公正的評判。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是曖昧、矛盾的。在大轉型的時代,嚴復是一個既現代又傳統的變革者。(新京報評

名家點評

康有為稱讚嚴復是“精通西學第一人”。
梁啓超稱讚嚴復“於中學西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
毛澤東曾稱讚他是“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胡適稱讚“嚴復是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李克強評:每箇中國人都應該記住嚴復。嚴復學貫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向國人翻譯介紹西學,啟蒙了幾代中國人,同時又葆有一顆純正的“中國心”。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像
郎鹹平:他最後只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他的悲劇就是在當時特殊環境下,他是唯一有能力了解西方浩瀚的哲學思想的中國人。但老天爺開了中國一個大玩笑,讓他止步於“天演論”和以英國哲學思想為主的翻譯工作。如果他向右進一步就能進入孕育軍國主義的斯賓塞思想,向前進一步就能進入孕育現代法治化主義的康德思想,向左一步就能進入孕育了社會主義的黑格爾馬克思思想。但是,當時甚至到如今的中國都難以理解他的深邃思想,從而造成後繼無人的窘境,因此使得他的止步,讓今天的中國都缺乏一個指導中國往何處去的哲學思想,只有讀懂嚴復的悲劇,才能理解中國如今的悲哀。

主要作品

著作
發表所在刊物
發表時間
天演論序《論世變之亟》
《直報》
1895年
《原強》
《直報》
1895年
《辟韓》
《直報》
1895年
《救亡決論》
《直報》
1895年
翻譯的著作
原文作者
發表時間
天演論
赫胥黎
1896年~1898年
《原富》(即《國富論》)
亞達·斯密
1901年
《群學肄言》
斯賓塞
1903年
約翰·穆勒
1903年
《穆勒名學》
約翰·穆勒
1903年
《社會通詮》
甄克斯
1903年
《法意》(即《論法的精神》)
孟德斯鳩
1904年~1909年
《名學淺說》
耶方斯
1909年
嚴復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全書共11卷22冊,630多萬字,包含了嚴復的翻譯、編纂、政文、序跋、詩詞、信札、日記、賬冊、評點等類所有作品。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全集》

人際關係

兒子:嚴璩、嚴瓛、嚴琥、嚴璿、嚴玷
女兒:嚴璸、嚴璆、嚴瓏、嚴項
孫子:嚴僑
孫女:嚴倚雲、嚴系雲、嚴倬雲嚴停雲

軼事典故

與郭嵩燾

嚴復與郭嵩燾,二人年齡相差36歲,但這沒有影響兩人交往,兩人相見後,很快就成忘年交。1878年2月2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嚴復及另外五名留學生給郭嵩燾拜年,郭嵩燾接待了他們,並留他們吃飯,席間,嚴復的談吐引起了郭嵩燾注意。嚴復講了這樣一件事:在一堂野戰築城課上,教官要求每個學生都為自己挖一個掩體,結果,中國學生挖得最慢……嚴複分析說這是由於中國學生從小缺乏鍛鍊、身體素質差的原因,認為這是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差距所在。他因此開始關注嚴復,在當天的日記中評價道:“嚴又陵談最暢……其言多可聽者。 ”
郭嵩燾去世時,嚴複寫了輓聯:平生蒙國士之知,而今鶴翅童毛,激賞深慚羊叔子;惟公負獨醒之累,在昔蛾眉謠諑,離憂豈僅屈靈均。
李新宇教授說:“郭嵩燾去世了,但他影響了嚴復……嚴復後來的著作,許多地方都晃動著郭嵩燾的影子。郭嵩燾的思想沒有得到播揚,卻植於一個年輕朋友的心中,而在20年後生長了起來,影響了一代人。 ”

獎勵王愷鑾

1907年,嚴復在安徽高等學堂做監督。嚴復到任之前,學校管理有點混亂,學生不好好學習,教員不好好教書,都把學校當成了混“功名”的地方。嚴復大刀闊斧進行了改革,而且力度很大,一次考試就淘汰了38人,其中就有王愷鑾。但在那次大考中,王愷鑾因遇到嚴復,不僅本來的40分變成了90分,而且受到獎勵。
在題目為《張巡論》的考試結束後,嚴復親自檢查卷子,發現了王愷鑾的那篇40分的作文。嚴復從頭到尾仔細看一遍,興奮得連聲讚嘆。他甚至沒想到這裡的學生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閱卷先生認為答卷見解荒謬,嚴復卻認為一點也不荒謬。看完之後,他在考卷上親筆改動了幾個字,然後讓人把王愷鑾叫來,仔細詢問一番,給予熱情的鼓勵,並自掏腰包當場獎勵了10塊銀元。那位評卷的漢文教習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走過來把考卷上的40分改成了90分。
更有意思的是,嚴復做完這事就去寫信,把這事告訴了他的外甥女,並且寫道:“可惜吾女尚小,不然,真可妻也。”

嚴復遺囑

民國十年(1921年),嚴復生命的最後一刻,在福州郎官巷寓所,寫下遺囑,有“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等。

後世紀念

墓址

嚴復墓福建福州郊區蓋山鎮陽岐村北鰲頭山東麓。墓坐西向東偏北34度,花崗岩石結構,呈如意形,三層墓埕,占地面積僅200多平方米。封土為三合土質,封土前豎一青石墓碑,楷書陰刻:“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墓柱為金瓜頂,飛龍盤柱。兩側立卷書石圍屏,上刻有梅、雀、松鶴等圖案,形態逼真。墳周以花崗岩石砌護坡。墓系清宣統二年(1910年),嚴復為歸葬亡妻王氏,令長子嚴伯玉監造,嚴復自書墓碑及“惟適之安”橫屏。民國十年年(1921年)嚴復病逝後葬於此。陳寶琛為其撰墓志銘,曰:“旗山龍渡岐江東,玉屏聳張靈此鐘。絳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揚雲論譚充,千辟弗試千越鋒,昔夢登天悲迴風。飛火怒扇銷金銅,鯨呿鼉跋陸變江。氏見猶閱世君非蒙,咽理歸此萬年宮,文章光氣長垂虹。”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墓
196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0年代,墓周圍環境嚴重破壞。1984~1988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門撥款和旅美嚴復長孫女嚴倚雲匯款,在上岐村民委員會支持下重新修復以原墓為中心,保持原狀不變,在墓的兩側及後側建一堵高2.3米的磚牆,在墓前砌建長40米、高2米多的石牆,擴展二層墓埕,墓園面寬40米,縱深42米,並在墓園內種植白玉蘭樹,198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

嚴復故居位於福建福州市鼓樓區郎官巷,建築融合了中國晚清及民國時期的風格。郎官巷的故居是嚴復晚年生活的地方,當時的福建省督軍兼省長李厚基得知嚴復要從北京回福州的訊息後,為其購置了該房產。嚴復從民國九年(1920年)年底回到福州後就居住在這裡,直至民國十年(1921年)病逝。2003年,故居修繕完畢對遊人開放。
(嚴復故居相冊參考資料來源:
2023年5月5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宣統三年(1911年)後已故書畫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根據名單,嚴復的作品一律不準出境。

文學形象

帶一門學問回中國:盜火者嚴復》,李新宇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
《帶一門學問回中國》
惟適之安》,黃克武 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5月。
尋求富強》,[美]班傑明·史華慈 著,葉鳳美 譯,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