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台灣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中國台灣地區高校)

台灣中山大學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立中山大學(英文名: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NSYSU),簡稱“中山”,位於中國台灣省高雄市,是台灣省教育主管部門“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九所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之一。

其前身為孫中山於1924年創辦的國立廣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與今廣州中山大學系出同源),1924年在廣州與黃埔軍校一同創校。後因兩岸分治,1980年由前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首肯,時任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李煥親自籌辦而正式在台復校

基於智庫性質,該校學者歷年來被借調為政務官者眾多,逾半編制為研究中心,約七成院係為獨立研究所。現轄有7個學院,含東沙離島研究站共密集設有70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並駐有多國半官方機構,為全台僅見。

該校以海洋科學、管理學及套用科學領域見長,共有10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其是全台第一且連續三次通過AACSB商管認證的商學院,亦被Eduniversal評為“卓越商學院”。2017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商管碩士排名,其EMBA與MBA分列世界第69與90名,素有“北政大、南中山”之稱。該校亦擁有“海研三號”研究船與“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洋流發電技術具世界領先水平。

據2018年英國QS大學排名,該校位居世界第388名,“工程技術類”位居160名,“社會科學與管理類”位居208名。2019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該校“計算機科學”領域位居世界第172名。

由於臨近“台灣八景”之一的西子灣,據有天然要塞,與動物棲息地重疊,有“台灣第一觀光學府”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中山大學
  • 英文名: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 簡稱:中山,NSYSU
  • 創辦時間:1924年(1980年在台復校)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重點研究型大學、綜合性
  • 屬性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AACSB國際商學院協會認證 
    亞太管理學院聯合會AAPBS 
    Eduniversal卓越商學院 
    亞太國際教育協會AAPBS 
    台灣綜合大學系統 
    台灣歐盟中心EUTW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南台灣國際產學聯盟
    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PACIBER
    EMBA商管聯盟 
  • 所屬地區中國台灣
  • 現任校長:鄭英耀
  • 知名校友余光中、黃友棣、蘇嘉全陳菊釋星雲
  • 主管部門:台灣教育主管部門
  • 碩士點:54 
  • 博士點:28 
  • 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 校歌:《中山大學校歌》
  • 專職院士:南非國家科學院院士 1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1 
    國際學會會士(院士)32 
  • 主要院系: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海洋科學院、工學院、文學院、理學院、西灣學院 
  • 國家重點學科:4 
  • 學校地址:台灣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學校代碼:009
  • 主要獎項: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得主 19位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得主 2位
    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得主 11位
    國家講座教授、主持人 8位
  • 學校代稱:西子灣
  • 校慶日: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日)
  • 發展定位:國際知名一流大學
學校簡介,歷史沿革,廣東時期,台灣時期,校園環境,基本特徵,天然要塞,文化景點,新增景點,東沙群島,文化與校風,校旗校徽,校訓,校歌,吉祥物,海洋精神,辦學條件,西子灣校區,住宿環境,開發中校區,學校領導,廣東時期,台灣時期,院系設定,工學院,管理學院,海洋科學院,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科研機構,學術研究,學校排名,學程設定,校園生活,課外活動,對外關係,貨櫃創業基地,附屬學校,

學校簡介

國立中山大學於1924年在廣州建校,後因兩岸分治,於1980年在台復校,以孫中山先生的誕辰11月12日作為校慶日。學校位於中國台灣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校園面積70.29公頃,截至2009年3月,學校共有學生10,315人,其中大學部6,199人,研究所4,116人。
從柴山鳥瞰西子灣校區從柴山鳥瞰西子灣校區
作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高教深耕計畫的重點研究型大學(類似於中國大陸的985工程、“雙一流”大學)該校目前下設有7個學院、21個學系,54個碩士班,28個博士班,含東沙離島研究站共密集設有64個研究中心,幅員橫跨400公里。長期以來扮演台灣產、官、學界的重要智庫與研究機構,被稱為放大版的OIST。21世紀起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密切結盟,並以致力於學術自由、國際化與全球化競爭力提升為發展方向。
由於位在台灣第二經濟大城高雄市,且毗鄰台灣第一大港高雄港第一港口,該校形成了管理學、海洋科學、套用科學特別突出,產官學密切合作的校風,是台灣第一個且連續三次通過AACSB認證的國立大學,該校亦為台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Gre Tai Securities Market, GTSM)之推薦單位。其曾出現全台最早的海洋生物學課程、中文化BBS以及獨創網路術語。此外,半官方性質的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研究中心皆落戶該校,為全台僅見,其中又以韓國學研究資源為全台之冠。
該校與台大、交大並列台灣三座大學暫存圖書館,也是全亞洲首座通過ISO9002認證及全世界首座通過ISO14001認證的大學。大學圖書館的西文圖書占總館藏的41.86%,每個學院均有英語授課課程。每一學生經常支出(educational expenditure per student)為新台幣30.7萬元,居北台灣以外第2。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海洋科學學院的排名,均為全台前五之列。
該校於2015年開南台灣首例,開放大學生、研究生出席校務行政會議。
2014年首位陸生台灣博士劉積亮從亞太所畢業,也是該所成立以來最快取得博士學位的學生。2016年亦培養出首位布吉納法索來台留學的博士生。
國立中山大學西子灣校區

歷史沿革

1925年孫中山不幸病逝。為感懷其一生對國家之奉獻及永久紀念中山先生之豐功偉績,特於1926年將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並在廣州石牌建立新校址(現廣東中山大學)。

廣東時期

1904年“兩廣速成師範館”創建。
1932年至1949年的國立中山大學(廣州)校徽1932年至1949年的國立中山大學(廣州)校徽
1905年“廣東法政學堂”創建。
1909年“廣東農林試驗場”創建,“廣東公立醫學堂”創建,“廣東公立警監學堂”創建。
1910年“廣東工藝局”創建。
1923年“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升格“國立廣東大學”。
1925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廣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併入。
1926年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27年8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
1928年3月復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37年“國立廣東法科學院”併入法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併入工學院。

台灣時期

國民黨當局遷至台灣後,應社會對高等教育之需求,經由原中山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2校校友的多年參與,於1979年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設定於高雄市的著名觀光景點西子灣,1980年7月正式建校成立,並以孫中山的誕辰十一月十二日為校慶日。慶典期間,中山設計的青天白日紅旗與校旗同義,遍布校園。
中山手創“一文一武兩大學府”
創校復校
中山大學
1924年,廣州文明
1980年,高雄鼓山
黃埔軍校
1924年,廣州黃埔
1950年,高雄鳳山
歷來的中山大學皆基於社會主義特徵的政治思想,以培育國家建設的專門人才為目標,因而於復校之初,在台首屆校長 ——李煥博士就公示了“中大學生之重責大任”:
“養成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國家建設專門人才。”
歷經號稱“台灣新大學教育運動”的多年發展後,該校明定:
核心價值 - “至於至善”指導研究。
(原為《禮記·大學》的名句“止於至善”,外文系教授余光中建議以“至”代“止”。)
總體目標 -“培育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指導教學。
廣州時期鄒魯校長恭塑的中山半身銅像(1931年)、鄭彥棻教授的書信文物,都在校內典藏。

校園環境

基本特徵

西子灣校區包括海洋與陸地,為普世僅見。後者又包括若干特徵:
蘿蔔坑夜景蘿蔔坑夜景
1、自然環境:山地生態系、海洋生態系、珊瑚礁岩
2、人造建物:海水浴場、隧道、市定古蹟
正門車道傍珊瑚礁岩,東依壽山,西臨台灣海峽,南通高雄港,北靠柴山,市區近在咫尺但遠離塵囂。校內人類與野生動物朝夕相處,台灣獼猴鳳頭鸚鵡赤腹松鼠山羌尤多,自然生態冠絕全台。

天然要塞

西子灣是全台唯一擁有海水浴場、填海造陸體育場的大學校園。全校被山海環繞,地形封閉,包括西子灣隧道在內僅4條路可供進出。其餘車道皆依山傍海或地形險要,分別為:
西子灣夜景隧道西子灣夜景隧道
1、蓮海路(正門車道)
2、翠嶺道(柴山車道)
3、柴山大路(文學院、海科院幹道)

文化景點

1、大學正門與雄鎮北門、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等古蹟為鄰,遊客眾多、川流不息。
青天白日亭青天白日亭
2、曾馳名台灣社會的“抗癌小詩人”周大觀生前喜游西子灣且崇敬孫中山,立志考上中山大學。因此2001年校方與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在校園內設立“周大觀雕像”以彰顯其熱愛生命的精神。
3、1937年間,日本海軍在西子灣興建一棟2層樓的和風宿舍,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成為“蔣公行館”之一,蔣介石宋美齡每逢南下必駐蹕此館。1980年移交大學校方管理,1999年賦予別名“西灣藝廊”,2004年成為高雄市市定古蹟。
4、青天白日亭及孫中山蔣介石銅像。

新增景點

1、南壽山環境教育步道
國立中山大學榮譽終身教授余光中國立中山大學榮譽終身教授余光中
2、文學院“清園”
3、余光中特藏室
4、祕境隧道:位於西子灣隧道內,1927年由日本人海野三次郎花挖鑿,並於隔年竣工啟用,取名為“壽山洞”。洞內四通八達,有獨立的水電、盥洗衛浴及住宿區,日據時期是日軍重要的作戰指揮中心,後亦作為高雄港務局的辦公場所。2017年11月11日首次對外開放。
5、哈瑪星79米長景觀滑道

東沙群島

中山大學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位於南中國海東沙群島。自西子灣校區旁的高雄港出發,行程約達400公里,登島需向該校或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專門申請。
東沙群島海洋研究中心航拍東沙群島海洋研究中心航拍

文化與校風

校旗校徽

國立中山大學校旗,比例2:3,底色深藍,上端橫列白色的6字校名,中央鑲嵌正式校徽。
正式校徽正式校徽
國立中山大學正式校徽為中華民國國花-梅花樣式,中央書寫“中山”校名。學位論文封面、早期紀念品使用圓形識別標誌。1997年開始使用識別標誌(LOGO),以壽山台灣海峽構成主要造型。

校訓

國立中山大學校訓為“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取自《禮
記·中庸》,可解為“學之序”,由孫中山於1924年親手題寫頒布。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識別校徽識別校徽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禮記·中庸》第20章第5節

校歌

國立中山大學在台復校後,原校歌歌詞第一、二句“白雲山高 珠江水長”改為“中華文化 源遠流長”。
國立中山大學校歌
學位論文校徽學位論文校徽
鄒魯/作詞 陳洪/作曲
中華文化 源遠流長
吾校矗立 蔚為國光
國父手創 遺澤余芳
三民主義 儀行四方
民國基礎 大同梯航
莘莘學子 濟濟一堂
學以致用 不息自強
發揚光大 貫徹主張
懿歟勉旃 勿墮勿忘

吉祥物

1、獼卡卡
國立中山大學的吉祥物“獼卡卡”系由劇場藝術學系碩士班畢業生莊康昕設計,由於主校區背靠壽山,台灣獼猴對該校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創作者以猴子元素為基礎,將其與學校的山海胸襟意象加以結合,進而打造出該吉祥物,其名字則是由Macaca(獼猴猴科學名)諧音衍生而出。
2、中山三寶
此外,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95級畢業校友高振凱(網路紅人“台電阿凱”)曾多次在Facebook上以卡漫形象重繪中山生活,其也將該校常見的猴子、金剛鸚鵡、狗等動物元素融入中山大學英文縮寫“NSYSU”,設計也常用於該校各種文創商品上。

海洋精神

國立中山大學位於西子灣風景區,是全台唯一可在校內從事衝浪、滑浪風帆運動的大學。觀覽船舶進出、乘船來往旗津島以及近身應對台灣獼猴,皆屬日常生活內容。
西灣開學祭,海水浴場的大學風帆西灣開學祭,海水浴場的大學風帆
該校的海洋政策研究中心是台灣最早的海權智庫。別稱西灣人的大學生畢業前皆須能游泳,相當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塾泳”以及國立成功大學的“3000公尺長跑”傳統。
目前,西子灣一詞及其變體已形同準校名,其海洋精神被余光中教授的新詩《西子灣在等你》所傳頌。

辦學條件

西子灣校區

西子灣校區含括山地、平地、隧道、珊瑚礁岩及海水浴場。
國立中山大學校園地圖國立中山大學校園地圖
西子灣名列台灣八景,曾有傳媒譽為“台灣第一觀光學府”。高雄捷運西子灣站最短步行距離10分鐘。
1979年,國民黨當局決定於高雄市西子灣地區設校後,校方與高雄市政府洽妥,將柴山軍事基地開放土地並同台國防部預定開放之山坡地,變更為學校用地。首任校長李煥聘請16位有學校設計經驗的建築師,分別設計藍圖,再成立選拔委員會,另請5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提供意見。設計圖在國立國父紀念館陳列三天后,由蔣經國親閱決定“最理想的一幅設計圖”。

住宿環境

1、武嶺山莊
武嶺山莊武嶺山莊
坐落於西子灣校區內、壽山(也稱柴山)西南部的山腰上,由4棟建築物組成,各建築物坐落的位置以東南西北方向表示,依序為武嶺四村、武嶺一村、武嶺二村及武嶺三村。北側面向壽山山峰及文學院、藝術大樓,西側面向海洋科學學院及台灣海峽,風景秀麗。
此外,由於壽山為台灣獼猴保育區,武嶺宿舍區亦涵蓋其中,因此宿舍區內經常可見獼猴在路面、樹上移動與覓食,獼猴破壞窗戶入侵房間也時有所聞。
2、翠亨山莊
臨近理工大樓、材料大樓及翠嶺道,由A~L等9棟建築物組成。

開發中校區

仁武校區
  1. 2007年2月1日,高雄縣政府無償劃出仁武鄉24公頃土地,替換1969年計畫的36.63公頃鳥松鄉縣有地。
  2. 2011年,國立中山大學、台國防部、教育部三方達成協定,土地於2011年年底完成點交。
  3. 2012年10月19日,台“教育部”通過“第二校區案”,預定於2016年完成前置開始動工,2020年前完成相關軟硬體設備開始招生。
台南校區
國立中山大學台南校區,規劃為60公頃。可能的位置在於台南市關廟區或山區。

學校領導

廣東時期

籌備處主任:鄒魯,1924年2月-1925年11月;
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主任、第一任校長:鄒魯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主任、第一任校長:鄒魯
第一任校長:鄒魯,1932年2月-1940年4月;
第二任校長:戴季陶,1925年5月-1930年9月(委員會委員長:1926年10月-1927年6月);
代理校長:經亨頤,1926年8月-1926年9月;
第三任校長:朱家驊,1930年10月-1931年6月;
第四任校長:許崇清,1931年6月-1932年1月、1940年4月-1941年7月。

台灣時期

籌備處主任:李煥,1979年6月-1980年7月( 《總統令》任命);
復校籌備處主任、在台第一任校長(台前行政院長):李煥復校籌備處主任、在台第一任校長(台前行政院長):李煥
第1任: 李煥,1980年7月1日-1984年5月28日;
第2任: 趙金祁,1984年6月-1987年6月;
第3任: 林基源,1987年7月-1996年6月;
第4任: 劉維琪,1996年7月-2002年10月;
第5任: 張宗仁,2002年11月-2008年9月;
第6任: 楊弘敦,2008年10月-2016年5月19日;
第7任:鄭英耀,2016年8月-至今。

院系設定

工學院

該院目前擁有電機工程學系、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材料與光電工程學系暨材料科學研究所、光電工程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通訊工程研究所、半導體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工程技術研究推展中心、能源特色研究中心、電信研究發展中心、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雲端運算研究中心。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院徽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院徽
南部地區一向即是台灣產業的發展重鎮,該院一向以培養高級科技工程人才,厚植研究發展能力為目標,系所經多年努力亦具有相當規模。此外,為求整合學術研究及配合台南及高雄科學園區的成立,該院設有以研究為導向之工程技術研究推展中心、能源特色研究中心與電信研究發展中心,以配合產業界合作研發與技術諮詢服務,落實中山大學在南部地區所肩負的責任與義務。另有任務編組之尖端技術開發中心: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雲端運算研究中心,多以來為重工業大城高雄市輸送了大批人才。
該院目前發展重點為:材料與奈米科技、精密機械與微機電、電力與控制、通訊科技、光電科技與平面顯示、資訊套用與通訊網路、半導體與IC設計、能源科技與環境工程與污染防治等。

管理學院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徽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徽
該院目前擁有企業管理學系(含IMBA、EMBA、EMPP)、資訊管理學系、財務管理學系、公共事務管理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醫務管理研究所、直銷學術研發中心、金融管理研究中心、兩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CSEMBA)(與上海同濟大學合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區研訓中心、都會發展與環境規劃研究中心、城鄉研究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等系所。
由於高雄為重要之工商都市,為滿足其社會需求,該院前身“企業管理學系”於1980年應運而生,其後陸續增設各相關係所、研究中心。作為國立中山大學的重點學院,該校校長有3分之1出身自管院院長,而1萬2000餘人的管院畢業生,也是該校大多數傑出校友的來源,且為該校最具捐款實力的校友群體。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通過AACSB認證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通過AACSB認證
該院設定倫理、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專業知識及國際觀為培育學生的五大核心能力目標,目的在於培育紥實的管理與國際觀兼備的能力,且對社會負有道德責任的跨領域管理人才。透過多元教學形式、團隊合作、個案教學及積極鼓勵參與各項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管理與領導的能力,也透過國際交換學程及海外研習,提升國際化能力、增進學生視野並建立國際人脈資源網路。
2005年,該院成為台灣第一個通過AACSB認證的國立大學商管學院。
2010年,成為台灣第一所通過AACSB聯盟再認證之商管學院,晉身全球前5%商管學院認證名校行列。
2013年,該院通過美國CFA協會之課程認證,並成為其在南台灣唯一的大學合作夥伴(全球僅有148所大學通過認證)。
2015年,成為台灣第一所連續三次通過AACSB聯盟認證之國立大學,國際化程度領先島內其他商管學院。
1988年,加盟“亞太國際商務教育暨研究聯盟(PACIBER, The Pacific Asian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與台大成為全球27所創會學院會員,確立南中山、北台大的競合格局。及至2014年,國際會員增至39所,中山仍居全台唯二會員地位。也與台大、政大、成大同獲教育部大學評鑑五顆星的評價。

海洋科學院

該院目前擁有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含產碩專班)、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海下科技暨套用海洋物理研究所、海洋事務研究所、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與中研院合辦)、亞太海洋研究中心、海洋前瞻科技推廣中心等系所。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徽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徽
該校濱臨高雄西子灣,依山傍海,1980年復校初期即將海洋科學列為發展重點,並在第二年(1981)設定海洋領域的第一個教學單位“海洋生物研究所”,1986年海洋科學院成立,成為台灣第一個海洋科學學院。隨著各相關係所與學程陸續成立及整合,使該院成為涵蓋海洋科學、生物科技、海洋環境、工程技術、海岸治理及海洋事務領域完整的海洋學院。
該院與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 University)、馬賽中央理工學院(Ecole Centrale de Marseille)兩校共有的非線性紊流研究中心以及法國氣象局合作,在台灣海域建制三維海洋波浪預警系統。

文學院

該院目前擁有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音樂學系(碩士班)、劇場藝術學系、藝術管理研究所、哲學研究所、語言自學中心、清代學術研究中心、韓國研究中心、外國語文訓練中心、法語教學中心、華語教學中心。
該院的中文、外文、哲學與音樂、劇藝等系所,涵蓋了文學、藝術、思想與語言等多項學術領域。每一門學科各有其專業領域,所謂「術業有專攻」,然而彼此之間畢竟仍有交集。深度關懷自身當下的文化處境,是其所有同仁責無旁貸的使命。讓外來與遠古的文化遺產透過跨文化的對話模式在學生身上開花結果,展現新的文化氣象,進而開創新的文化格局實乃該院最應從事,也是最值得重視的工作之一。
知名詩人余光中為該院教授、終身榮譽教授和榮譽博士,其中有六年時間任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理學院

該院目前擁有化學系、物理學系、生物科學系、套用數學系、生物醫學研究所、加速器光源及中子束套用博士學位學程(博士學位學程)、醫學科技研究所(與工學院合辦)。
該院之系所其研究方向包含一切套用科學所需之基礎科學。舉凡工業、農業、生物及醫學等發展,皆以理學院相關類科為基礎,並與國家經建、民生工業及國防科技之提昇息息相關。所以該院成立之宗旨有二:
1、配合國家政策積極發展重點科技與基礎科學,並培育科技基礎人才。
2、整合科技發展,以充分發揮創新研究之功能。

社會科學院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徽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徽
該院目前擁有政治經濟學系、中山學術研究所、大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班)、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班)、社會學研究所、師資培育中心、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國際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台灣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國際勞資政策研究中心。
作為南台灣第一個社會科學學院(1995年),該院多年來培育優秀人才無數,無論擔任公職、服務學界、經商、社會、文化各界,均表現卓越,該院教師及畢業生於台灣民主化及現代化均扮演重要角色。

科研機構

作為研究型大學,全校擁有46個研究中心,分為若干層級: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心(6個)
編制內一級研究中心(6個)
編制內二級推廣教育中心(1個)
任務編組研究一級中心(19個)
任務編組研究二級中心(18個)
任務編組研究三級中心(6個)
其中又以下列研究中心最為台灣社會所熟知:
1、科研及產業導向:
管理學術研究中心、氣膠科學研究中心、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轉譯科技醫學研究中心、大規模多天線系統研究中心、功能性結晶非晶複合物研究中心、電子商務與網路社會研究中心、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水資源研究中心、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永續思維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生物科技中心、決策科學研究中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海洋政策研究中心、綠色環境研究中心、電腦網路危機處理中心、納米科技研發中心、光電卓越研究中心、光電聯合研發中心、創新育成中心、創意與創新研發中心、國科會高雄區數學圖書中心、海洋前瞻科技推展中心、工程技術研究推展中心、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暨金屬中心學研聯合研究發展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暨日月光聯合研究中心、功能性高分子超分子材料研究中心、金屬物性與微結構研究中心、國科會海洋研究船(海研三號)等。
2、美國中心
中山美國中心logo中山美國中心logo
旨在於促進台美雙邊交流,乃國立中山大學在美國在台協會(AIT)支持下,於1999年所成立之機構。本中心不僅是台灣唯一的一所美國中心,亦為南台灣少數專責對外關係之單位,本中心於2009年9月改組與重整,兼具外交、學術任務。
(1)南台灣探索美國:

  1. 協助學生留學美國:與美國文化中心合作,提供留學諮詢、獎學金資訊等;與中山大學國際事務處合作,辦理各種短期遊學、交換學生計畫。
  2. 舉辦各種藝文活動,提供學生與社會大眾接觸美國文化之管道。
  3. 舉辦系列企業講座,協助南台灣大學生瞭解美國企業與商業文化,協助南台灣大學生參訪美國在台企業等。
  4. 與中山大學相關係所合作,辦理美國研究之相關課程與研討會。
  5. 收集有關於美國主要大學之留學資訊與部分美國政府出版品,可供閱讀使用。
  6. (2)美國探索南台灣:
    協助外交部,接待到訪台灣之美國各界人士。
  7. 協助AIT,接待到訪台灣之美國各界人士。
  8. 接待至本校參訪、獎學、就學之美籍人士。
  9. 不定期針對重要時事議題,匯整南台灣意見領袖與社會人士觀點,提供AIT與駐台外國使領館、辦事處參考。
 
3、歐盟中心
中山歐盟中心logo中山歐盟中心logo
始於2009年,是歐盟執委會在台設立之台灣歐盟中心七校聯盟之一員,也是南台灣唯一歐盟中心。中山歐盟中心隸屬於國立中山大學國際事務處,有專人負責之單位,秉持“山海胸襟熱情洋溢”的特質,在南部扮演整合與影響之角色,舉辦各種歐盟相關之教育、學術、商業、文藝、服務五大類活動,且資源皆與南部各大專校院及高中國小共享,成為南台灣歐盟資訊之平台,兼具外交、學術任務。
4、日本研究中心
中山日本研究中心logo中山日本研究中心logo
始於2010年,是南台灣唯一的日本研究中心,由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資助設立,兼具外交、學術任務。
作為一個穩固的南部日本研究平台,與日本交流協會、大學研究單位、法人智庫和學界建立了深厚的合作與互惠關係。該研究中心也與台灣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建立密切的夥伴與合作關係,透過委託案、講座、臨時交辦等活動推動深化的產學合作,以收互補和正面外部性的效益。2010-2012年度,中心每年均承接5個以上的IEK委託研究案,兩者更於2012年四月成立了聯合辦公室。
5、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中山南區產發中心logo中山南區產發中心logo
該中心成立於2009年(前身為“中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是中山大學的一級研究中心,同年進駐高軟園區,於南部建立“南部IC設計中心”與“南部通訊推動辦公室”。
當前的中山南區產發中心以“南部產業推手”的角色定位,至今已輔導728家企業,促成121件合作案,完成62件政府委案,在取得優異的產學合作成果之餘,仍持續推動以下目標:
(1)完成優質學府對於區域經濟的社會責任;
(2)延伸中央政府政策至南部,並成為地方政府的合作夥伴;
(3)導引學界創新研發能量,共榮產業發展。
核心理念:智慧觸動、創新擴值、區域串聚
6、菲律賓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
教育部為配合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自106 年起補助國內大學校院於新南向目標國家設立“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及“台灣連結”據點,以此深入當地產業與經貿相關事務,連結當地台商人才培育需求,舉辦與產業相關活動,架構整合資源平台,規劃師生田野調查及研究計畫,建立人才資料庫。其中“菲律賓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由國立中山大學擔任中心行政視窗學校。
7、跨領域及數據科學研究中心
此中心由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與該校共同成立,作為“IBM U100校園巨量資料及分析技術軟體”合作計畫的一部分,IBM將與大中華區包括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100所頂尖大學合作,籍由“巨量資料及分析技術軟體”為企業擬訂適當的策略,以提高產業獲利,並且協助該校大數據分析人才的培養。目前該中心已與台灣多家半導體大廠、南部鋼鐵大廠和國際保險公司達成產學合作。
8、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
為接軌世界先進人工智慧(AI)發展浪潮,中山大學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Taiwan AI Academy)共同組建“AI軍師聯盟”,並在校內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以攜手培育南台灣人工智慧高階經理人才,共同舉辦人工智慧產業論壇以互享技術與產業資訊。

學術研究

1、無線區域網路路SCI論文,世界第1
依據美國海軍研究室Dr. Ronald N. Kostoff等人發表“科學與科技文獻鑽研:無線區域網路路”論文指出,2004年至2005年期間中山大學一共發表三十六篇無線區域網路路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論文,數量居於全球之冠。
2、國際電子商務論文,亞洲第1
依據《Business Research Yearbook》於2006年評選之國際電子商務論文排名顯示,中山大學位居亞洲第1,全球第5。
3、全球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課程(EMBA),全台第一
依據英國《金融時報》在2007年的“全球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課程(EMBA)排名調查”顯示,中山大學獨辦的EMBA項目獲評為台灣第1,亞洲第5,全球第43。
4、全球商學管理碩士,全台第2
依據英國《金融時報》在2008年的“全球商學管理碩士(Financial Times Masters in Management)排名調查”顯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擠進全球前50大,為台灣學校首度入榜,同時也是亞洲地區學校首次上榜,為台灣第2,亞洲第2,全球第49。
5、世界350大高教領導機構,全台第3
依據2008年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之“世界大學專業排名”的“世界350大高教領導機構”顯示,以《財富雜誌》所列出之“世界500大企業”的CEO所選出的學校為範圍,中山大學與成功大學並列世界排名第212,為台灣第3。
6、進入ESI學門排名世界前1%,全台第3
依據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布的國內大學ESI學門排名(2008年5月)顯示,全台灣僅24校進入ESI學門排名,其中10所大學僅進入1個學門,進入ESI排名即表示該學門學術水平進入世界前1%。中山進入ESI全球排名之學門共有六門(與交通大學中央大學相同),為台灣第3,僅次於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進入排名的學門為:計算機科學、工程、材料科學、化學、植物與動物科學、臨床醫學。
7、進入WOS自然科學排名全台前20%
依據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公布的2002年至2006年WOS(Web of Science)收錄自然科學期刊當中各學門論文數與被引次數表現在台灣前20%的學校名單統計,以中山大學一共有12個學門列入前20%排名(總學門數為20)。同時,全台約有7成的國立大學未有任何一門學門進入排名。
8、發明專利申請核准
依據經濟部智財局“全台法人百大排行”統計2006年全台大專院校發明專利申請件數,中山大學為全台第1(91件),發明專利核准件數(47件)為全台第3。
9.研究所品質與國際化
依據《遠見》雜誌“2009研究所專刊”統計,中山大學在“研究所專任教師博士比”方面為以100%位列全台第1;“研究生赴國外選修學生人數”方面為全台第2;在“研究所全英語授課學位學程數”方面為全台第4。

學校排名

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
2015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447;全台國立大學第5。
“數學”排名世界第75-100名;全台第1。
“工科”排名世界第101-150名。
“資訊工程”排名世界第151-200名。
2、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在2011年首次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國立中山大學排名163名,僅次台大與清大成為全台惟三進入世界前200名的大學。
依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迄2015年的大學排名,國立中山大學位列:
“全球百大建校50年內最佳大學”世界第49;全台第2。
“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351-400;亞洲第62;全台第6。
BRICS暨新興經濟體大學”世界第41;全台第8。
"世界大學教育領域排行榜"世界第82。
3、QS世界大學排名
依據英國《QS》迄2015年的大學排名,國立中山大學位列:
2015年,亞洲大學排名第69。
2018年,世界大學排名第388。
-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世界第151-200名,全台第4。
- Top 50 Under 50,世界第49名。
2018年,大學專業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世界第101-150名。
-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世界第160名。
-Social Sciences and Management,世界第202名。
-Arts and Humanities,世界第244名。
-Natural Sciences,世界第345名。
-Modern Languages,世界第151-200名。
-Physics & Astronomy,世界第301-350名。
-Statistics & Operational Research,世界第151-200名。
-Mechanical, Aeronautical &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世界第151-200名。
-Materials Science,世界第201-250名。
4、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2016年,兩岸三地大學第17名,全台第4。
“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 -工程 / 技術與計算機科學(工科),第101-150名。
“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 電力電子工程,第201-300名。
5、英國《金融時報》EMBA世界排名
2013年,世界排名第68名,台灣僅國立中山大學及國立台灣大學列入世界前百大排行學校。
2014年,世界排名第83名,是台灣唯一進榜的大學。
2015年,世界排名第64名,為連續兩年全台為一入榜大學。
2017年,世界第69名,穩坐全台龍頭,更是唯一連續四年入榜的大學。
全球管理學碩士(Global Masters in Management , MiM)排行,企業管理學系繼去年評比後再度入榜,名列第90名,並維持全台唯一、亞洲地區第6名。
6、EDUNIVERSAL棕櫚樹獎
2017年Eduniversal全球最佳1000大商學院棕櫚樹獎,全球9大區域共有154個國家的商學院入選,根據國民人均教育投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口數量和在校生等標準,得出每個國家最後的入選名額。根據最新的Eduniversal棕梠樹獎“遠東區”排名: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行銷傳播類”排名第10位,為全台排名第一的傳播系所;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於“人力資源管理類”排名第8位,為全台唯一入榜;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於“公共行政/管理類”排名第16名,全台排名第一;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繫於“資訊系統管理類”排行第16名,全台第5;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則於“企業金融類”排名第22名;全台第3;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醫務管理研究所於”全球百大醫務管理碩士“排名第94名,全台唯一入榜。
7、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RWU)
國立中山大學在2017年世界大學網路排名(網路學術影響力)中,位列世界第474,亞洲第80。

學程設定

海洋與海岸管理學程、碩士班財務工程學程、數理財務學程、生物技術學程、國際交換學程、台灣語言文學學程、碩士班創業管理學程、軟體工程學程、納米科技材料學程、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環境學程、國際管理學程、晶片系統(Soc)商管學程、平面顯示器學程、日文學程、法文學程、東亞研究學程(英語學程)、電力資訊技術學程(英語學程)、企業管理英語學程(英語學程)、生物多樣性學程、音樂治療學程、思想與中國學程等。

校園生活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NSYSUSA),下設行政中心、學生議會、評議委員會,為全校最高學生自治組織。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創立於2004年,自2006年成為駐校樂團,團員以音樂系教授、歸國新銳演奏家、音樂系研究所畢業生為主。成立目的為推廣西洋巴洛克時期與古典早期音樂,亦於每年度舉辦大型主題展演、系列性的小型巡演以及定期出版年度專輯。
國立中山大學駐校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國立中山大學駐校樂團: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Airstage 西灣人
Airstage西灣人創立於2012年,由當時幾位大學三年級的在校生自主開發之校園社群與資訊平台,2013年暑假後正式交由學生會經營管理,匯集校園內的各個社團活動、文章創作、學生自製影片與社群交友,目前已經準備進入跨校合作。創立目的是促進不同領域、年級與學校間學生的相互交流,以激盪出新的思想與創造。然而,在Airstage執行長無預警擅自剔除幾名與其不合的成員且下架其中一人獨力撰寫的服務,以及各類新型社交平台出現後,會員數量成長極為緩慢。

課外活動

中山藝術季
中山大學藝文中心,於每一學期皆舉辦不同主題的“藝術季”,涵蓋戲劇表演、音樂演奏、名家講座、蔣公行館藝文展覽。
西子灣文學獎
中山大學中文系,於1990年代開始舉辦“西子灣文學獎”徵文比賽,鼓勵學生創作新詩、散文及小說。
哈密瓜節
哈密瓜傳情活動,始自1990年代中期,於校慶期間舉行。
正興城灣杯
原為“城灣杯”,是“台灣綜合大學系統”的校際體育運動競賽,由台綜大4校(中山、中正、中興、成大)每年輪流舉辦。

對外關係

1、全球姊妹校
迄2017年,國立中山大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慕尼黑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加州大學等154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簽署國際交流契約,涵蓋了亞洲(中國大陸31所、中國香港5所、中國澳門1所、日本20所、韓國10所、新加坡2所、泰國4所、菲律賓7所、越南7所、馬來西亞2所、印尼2所、蒙古1所、斯里蘭卡1所)、美洲(美國11所、加拿大6所、墨西哥1所,智利1所)、歐洲(德國6所、法國22所、荷蘭4所、俄羅斯3所、比利時3所、瑞典3所、義大利3所、土耳其2所、捷克2所、英國2所、斯洛伐克2所、瑞士1所、奧地利1所、克羅地亞1所、保加利亞1所、挪威1所、芬蘭1所、西班牙1所、匈牙利1所、波蘭1所、拉脫維亞1所)、大洋洲(澳大利亞4所)。其合作形式包含交換學生、雙聯學位等。
2、台灣綜合大學系統
2008年,經由國立中山大學的發起,中山與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中興大學合組“台灣T3大學聯盟”,2010年納入國立中正大學改稱“台灣T4大學聯盟”。2012年正式成立“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朱經武院士擔任首屆總校長,並與德國理工大學聯盟(TU9)締結姐妹關係。
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員台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員
3、台灣歐盟中心
2009年6月,歐洲聯盟選定中山在內的7所台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台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共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
4、EMBA商管聯盟
中山與成大、中正、交大、清大、中央、台科大、政大以及2012年加入的中興,共九校所組成的EMBA教育聯盟,打破校際限制,混合分組,校方期望以跨校的研討方式,讓各校EMBA學生充分聯誼與學習。
5、山海論壇
國立中山大學與廣州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兩校交流頻繁,2007年與福建廈門大學結為姐妹校,廣州中山大學則於2008年簽約。兩者除了皆為國立中山大學的姐妹校之外,與本校常就學術、研究、雙方合作往來,甚至校友會、學生也經常交流。因此為繼續推動三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開拓未來校際間更多的合作機會而設立本論壇。
本論壇之舉辦方由國立中山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和廈門大學等三校輪流辦理,2011年12月5日至7日舉辦“第一屆山海論壇”,研討方向集中在以海洋、電子商務、化材、生醫、台灣研究及能源等六大特色領域,至今已逾六屆,為兩岸校際交流論壇開創首例及奠定堅實的基礎。
6、攻頂大學聯盟
國立中山大學繼2005年與高雄醫學大學合作,成立“中山-高醫跨校研究中心”,雙方教師共同合作執行學術研究之後,為促進校際合作、帶動整體提升,2012年又共同簽署“攻頂大學聯盟”,分享原有的研究成果,重點包括醫藥化學、藥理毒理學環境醫學轉譯醫學、人文科學等項目,此外,合作規模還進一步擴大到教務、學務、行政以及產學等方面,學生除可跨校修讀雙學位,2017年更放寬轉校轉系名額,成為國內公私立大學互轉不受對等人數限制的首例。
2018年秉持著“選擇中山擁有高醫,選擇高醫擁有中山”的精神,透過與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國立台東高級中學、國立嘉義高級中學、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國立金門高級中學、國立馬公高級中學等島內外23所高中締結策略聯盟,其目標旨在“平衡城鄉差距”、“提供弱勢機會”、“促進階層流動”,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奠基學子進入大學的基礎,並提供弱勢學生翻轉人生的機會,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7、UCSD-NSYSU雙邊學術研討會
國立中山大學作為南台灣智庫,同美國交流密切,21世紀起更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密切結盟,雙邊學術交流亦近10年。其雙邊學術研討會由雙方輪流舉辦,前(第三)屆UCSD-NSYSU雙邊學術研討會於加州舉辦,第四屆則移師高雄,涉及智慧城市、氣膠科學、生醫科學、光電材料海洋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
8、亞太國際商務教育暨研究聯盟
Pacific Asian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簡稱PACIBER)旨在建立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教育和研究、予各會員大學之間的院校和學子更多向化的交流管道;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開展合作的廣度、促進更暢通的對話機制、擴大對國際貿易更有益的共識。
1988年,國立中山大學加盟PACIBER“亞太國際商務教育暨研究聯盟”,成為27所創會學院之一,與台大成為台灣僅有的兩個國際會員,確立南中山、北台大的競合格局。
9、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
為回響世界開放教育資源運動,並且持續與各校互動、分享,拓展國際間校際合作機會,國立交通大學於2008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TOCC)”。現有成員目前包括: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中興大學等。希望集合眾校之力廣泛地開放不同領域之知識,共同為知識分享努力。
10、材料國際學院
為了培肓材料科技人才及掌握循環經濟關鍵技術,台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共同推動設立“材料國際學院”,院址選在高雄市楠梓中油高雄舊廠內的行政區。
11、人工智慧產學研聯盟
該聯盟由國家實驗研究院聯合人工智慧領域產業界、大學院校、法人調研機構等組成,為專注於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發展相關之組織,成員包括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南台科技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中國鋼鐵、台灣港務公司、科技部、經濟部、高雄市政府等。
12、國際產學聯盟
由科技部推動之“國際產學聯盟”旨在鼓勵大學結盟國內外一流廠商,聚焦人工智慧、生技、綠能、材料、半導體、金融科技、智慧照顧、農業科技、航太科技等領域,導入產業資源至學界, 打造創新生態圈,讓學術研究達到加乘效果。現有成員包括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陽明大學等。該校進一步統合高雄醫學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套用科技大學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組建“南台灣國際產學聯盟”,以臨床新創、海洋科技、智慧輔具PM2.5氣膠科學研究為主軸推動產學合作,並由牛津大學下屬之Oxentia牛津全球創新諮詢公司負責管理技術轉移及相關學術諮詢。
13、亞太國際教育年會(APAIE)
APAIE由韓國高麗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3所知名大學於2005年共同成立,現有283個會員,與美國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歐洲國際教育協會(EAIE)並列世界三大教育年會暨教育展。國立中山大學為創始會員之一,也是理事會中唯一的台灣代表。
AAPBS正式成立於2004年,其創立宗旨在於透過會員間研究、教學上的合作,促進優質的企管教育,培育亞洲的企業家,並強調區域之企業研究。其成員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國立台灣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高麗大學清華大學早稻田大學等亞太地區知名學府。
15、SEMI-FlexTech 軟性混合產業電子委員會
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發起,邀請元太科技日月光友達光電、日立化成 (Hitachi)、布魯爾科技 (Brewer Science)、正美、杜邦、奇翼醫電、明基材料、長瀨 (Nagase)、飛利斯 (Flexterra)、智晶光電、愛克智慧科技、聚陽、遠東新世紀、錸寶、應材等產業代表,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國立中山大學長庚大學等學術研究單位參與。建立連結從設備、材料、設計製造、系統到終端套用的產官學研平台,期望集結多方資源,洞察市場趨勢與需求、解決共同挑戰與瓶頸、加速技術演進及商轉速度,最終建立在地完整軟性混合電子產業生態圈,並帶動相關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貨櫃創業基地

該校為支持校友及師生創業,特斥資千萬、耗時3年打造全台唯一擁有正式建照的“貨櫃創業基地”。除由校友組成西灣天使投資公司,校方更進一步透過產學界及創投組織,組成“中山一億創新基金投資委員會”,針對師生不同創業發展階段,進行市場潛力評估,再由校方投資入股,給予每組團隊最高上限1千萬元的營運補助,藉此培育更多創新人才。

附屬學校

中山大學附中
2005年2月1日,原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於高雄市楠梓區的私立國光高級中學、私立國光國民中學,合併改隸於國立中山大學,名為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中學。2校成為附中的高中部、國中部。
中山大學附幼
中山大學附設幼稚園,現位於西子灣校區的“蔣公行館”旁,開放社會人士子女入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