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曆法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農業種植中發揮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曆法
- 地位:被天子所壟斷,是皇家的禁臠
- 機構:觀象台
- 理論基礎:宇宙論與天學思想
介紹
計算方法
設a為一回歸年時間,b為一朔望月時間,c為一近點月時間,單位均為“天”。又設y為從上元起到所求年的累計年數。則ay就是從上元起到所求年的冬至的全部時間。因為乾支紀日以60天為一周,所以用60去除ay,所得餘數r1,就是所求年的冬至時刻到前面一個甲子的夜半的全部時間。這個時間的天數部分叫做大余,不足一天的零數部分叫小余。通常曆法都規定,大余“命甲子算外”,即以甲子日為0,乙丑日為1,等等。因此,根據大余的數字,就可以知道所求年冬至日的乾支日名。有的曆法“命甲子算上”,則應以甲子日為1,乙丑日為2,等等。還有少數曆法,如北宋的《紀元歷》,不選甲子日,而選己巳日為上元,命己巳算外,則大余就以己巳為0算起,庚午為1,等等。小余就是從夜半起算到發生冬至這瞬間的時間,可以把它按十二時辰制或百刻制等時刻制度(見漏刻),化成時刻。從r1累加一氣的時間a/24,就得冬至以後各氣的乾支日數及時刻。
上述r1的算法,數學上習慣用一個算式來表達:ay呏r1(mod60)。這種算式叫一次同餘式。仿此,可以列出其他的一次同餘式:ay呏r2(modb),ay呏r3(modc)。r2就是所求年冬至離開十一月平朔的時間間隔。r3則是所求年冬至離月亮上一次過近地點的時間間隔。r1-r2就是十一月平朔離上個甲子日夜半的時間。也和冬至的情況一樣,它的整數部分代表甲子日以來的乾支日數,零數部分則是從夜半算起到發生平朔的時間。
設這個時間為t0一般曆法都給出一份太陽運動表,一份月亮運動表。從太陽運動表,根據所求的十一月平朔在二十四氣中的位置(或者,十一月平朔在大雪氣後,相距時間為;或者,如若,即十一月平朔在大雪氣前,在小雪氣後,這時,離小雪的時間為),使用內插法可以推算因太陽運動不均勻而引起的定朔改正數ΔtS;從月亮運動表,根據所求的十一月平朔在一個近點月周期中的位置(即r3),也是用內插法,可以推算因月亮運動不均勻而引起的定朔改正數ΔtM。於是,十一月定朔T=t+ΔtS+ΔtM。T>1,定朔在平朔的次一日;T<0,定朔在平朔的前一日;0<T<1,定朔和平朔在同一天。十一月以後各個月的平朔即由(r1-r2)累加b的數值而得。和數滿60即可棄去,取餘數。求定朔改正的辦法和上述辦法一樣。
清代以後採用第谷體系和克卜勒橢圓面積定律。定朔的計算也就改用歐洲的幾何學方法。十二個朔望月為一個民用歷年。它和一個回歸年有一個差數R,R=α-12b,約為10~11天。不上三年,差數積累就超過了一個月,這時就要在這個歷年內增加一個閏月,以免和回歸年脫節。漢《太初曆》以來規定了無中氣之月為閏月的規則,這也等於規定了每箇中氣都要在固定的月份里,如冬至在十一月,大寒在十二月,雨水在一月,等等。在不同的曆法里,月的名稱可以不同(見三正),但一定的中氣必須在一定的月份里,這條原則在《太初曆》以後的各種曆法都是一樣的。這就使陰曆成分和陽曆成分結合得更加緊密。一般來說,如r2>(b-R),則規定這年有閏。R/12,則是兩個氣的時間比一個朔望月長的差數。將這個數累加到r2上,一當這個累加的和數大於b的時候,就是中氣超過月份的時候,這時,就把被超過的月份定為閏月。
中國古代有的曆法不用前述特殊時刻的上元,而用近距取元,即取某個已知r1、r2、r3值(設為a1、a2、a3)的年的冬至時刻為曆元。例如《授時曆》就是以曆法制定的那年的冬至時刻為曆元。它把a1稱為氣應,a2稱為閏應,a3稱為轉應。這時,一次同餘式組改為:
ay+a1呏r1(mod60),
ay+a2呏r2(modb),
ay+a3呏r3(modc)。
以上是就世界各國曆法最基本的內容,即按照推算民用歷譜,安排曆日的問題來說的。但是中國古代曆法還有更豐富更廣泛的內容。它包括日、月、五星的運動和位置的計算;昏、旦中星和時刻的測定;日、月食的預報等等。就某種程度來說,中國古代的曆法就是一種編算天文年曆的工作。它包括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許多重要內容。它的發展是中國天文學史的一條主線。
天學
天學機構
西漢太史公太史令
東漢太史令
魏晉南北朝太史局;太史
隋太史曹太史監;太史令
唐太史局渾天監渾儀監太史監 司天台;太史局令渾天監 太史監 司天台監。824人
宋司天監 太史局 天文院;司天監 太史局令
遼司天監;太史令
金司天台;提點 司天監
元司天監回回司天監太史院;提點 司天監 太史院史。259人
明欽天監;太史令 監正。41-23人
清欽天監;監正。154人
儀器典籍
理論基礎
曆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