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的含義
1.夏正建寅,殷正建醜,周正建子,合稱三正。《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建子﹑建醜﹑建寅,三正也。"一說指天﹑地﹑人之正道。孔傳:"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也稱三統。
劉知幾 《
史通·模擬》:“ 春秋諸國,皆用夏正。” 清朝顧炎武 《
日知錄·正月之吉》:“﹝《詩·豳風·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2.指夏﹑殷﹑周三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蒼的三色射靶。
4.指夏代掌曆法農時的官吏。
1.我國古代的“三正”一說是
夏正(建
寅的
農曆月份,就是現行農曆的
正月)、
殷正(建
醜,即現行農曆的十二月)、
周正(建
子,即現行農曆的十一月);夏正以正月為
歲首,殷正以十二月為歲首,周正以十一月為歲首。上述三正實際上是我國周代各諸侯國使用的三種
曆法。
另一說是在歷算上有:天正(農曆11月,建子之月,
冬至月),是太陽光照量的“最少極點”(冬至點)月,從這個月起,白天增長;
地正(農曆12月,建醜之月,
大寒月),是氣溫的“寒極點”,從這個月起,氣候就要轉暖,人正(農曆的正月,建寅之月,
雨水月),太陽光照量達到冬至和
春分的一半,是氣溫開始轉暖,標誌春天的開始。我們現行農曆在歷算上使用“天正”,以冬至所在月為
歷年之首,在民用年上用“人正”,以
立春所在月為民用年之首。
曆法
月建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子 | 醜 |
農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季節 | 春 | 春 | 春 | 夏 | 夏 | 夏 | 秋 | 秋 | 秋 | 冬 | 冬 | 冬 |
夏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季節 | 春 | 春 | 春 | 夏 | 夏 | 夏 | 秋 | 秋 | 秋 | 冬 | 冬 | 冬 |
殷歷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季節 | 春 | 春 | 夏 | 夏 | 夏 | 秋 | 秋 | 秋 | 冬 | 冬 | 冬 | 春 |
周曆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季節 | 春 | 夏 | 夏 | 夏 | 秋 | 秋 | 秋 | 冬 | 冬 | 冬 | 春 | 春 |
註解:
夏朝使用的曆法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為建寅,所有季節和目前使用的季節相同。
殷商使用的曆法為建醜,即當時的一月,相當於現在的十二月。
兩周用的曆法為建子,即當時的一月,相當於現在的十一月。
秦朝所使用的曆法為建亥,即當時的一月,相當於現在的十月。
文獻引見
三正是春秋戰國時代不同地區所使用的不同的曆法制度。了解三正是有必要的,
先秦古籍里所以紀時的曆日制度並不統一。《
春秋》或《
孟子》多用周曆,《
楚辭》和《
呂氏春秋》用夏曆。《
詩經》要看具體詩篇,如《
小雅·四月》用夏曆,《
豳風·七月》周曆和夏月並用。
《左傳成公八年》記載“二月無冰”,史官把這一罕見的
天象載入史冊,很顯然這個二月指的是周曆二月即夏曆十二月而言。如果是夏曆二月,則已經是“東風解凍”,用不著大書特書。又如《莊公七年》說“秋,大水,無麥苗”,這也是指周曆,周曆秋季相當於夏曆的五六月,晚收的麥子和“五稼之苗”有可能被大水“衝殺”,如果是夏曆秋季,就不可解了。同樣的理由《孟子·
滕文公上》所說的“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的秋陽是指夏曆五六月的炎日。同一史實,在《春秋》和《
左傳》所記月的時月常有出入,同屬《左傳》的記時也有差異。《春秋隱公六年》說“冬,宋人取長葛”, 《左傳》說“冬,宋人取長葛”;《春秋父僖公五年》說“春,晉侯殺世子申生”,同一事件在《左傳》被記在僖公四年十二月,這說明《左傳》依據的史料有用夏曆的。
在
戰國秦漢之際有所謂“三正論”,認為夏正建寅、殷正建醜、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輪流更改正朔,因“王者始起”要“改正朔”、“易服色”以表示受命於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改以建亥之月(即夏曆的十月)為歲首,但夏正比較適合農事季節,所以並不稱十月為正月(秦朝管正月叫“
端月”),不改正月為四月,春夏秋冬的搭配仍和夏正相同。漢初沿襲秦制。《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
漢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十月殺灌夫,十二月晦殺魏其,接著說“其春,
武安侯病”。
司馬遷不說“明春”而說其春,就是因為以十月為歲首,當年的春天在當年的十二月之後的緣故。
漢武帝
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用
太初曆,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此後大約二千年間,除了
王莽和
魏明帝時一度改用殷正,
武則天和
唐肅宗一度改用周正外,一般都用的是夏正。
其他釋義
2.
羅漢拳講“正”一切從正開始,決不能盲目從事,從基功到套路,從理論到實施都不能離開“正”字。如本門“三正”力求做到:頭正、身正|步正,頭正包括頸、腹、腰,步正包括臂、襠、步這三者從靜到動都得符合要求,快不得亂,慢不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