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正,讀音dì zhèng,漢語詞語,我國古代曆法之一。出自《白虎通·三正》。 基本介紹 中文名:地正拼音:dì zhèng釋義:我國古代曆法之一注音:ㄉㄧˋ ㄓㄥˋ出處:《白虎通·三正》 解釋,出處, 解釋詞語:地正拼音:dì zhèng注音:ㄉㄧˋ ㄓㄥˋ解釋:我國古代曆法之一。指 殷 代以丑月(夏曆十二月)為正月的曆法。出處漢 班固 《白虎通·三正》:“十二月之時,萬物始牙而白。白者陰氣,故 殷 為地正,色尚白也。”《禮記·檀弓上》“ 殷 人尚白” 鄭玄 注“以建醜之月為正” 唐 孔穎達 疏:“ 殷 質法天,而為地正。”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衛靈公十三》:“其說備於 劉歆 《三統曆》。古時迭用此法, 夏 則改 堯 舜 所用 顓頊 之地正,而復上古之人正也。”參見“ 三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