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象台
- 外文名:Ziggurat
- 又稱:山嶽台
- 作用:觀測天文氣象地震等現象的機構
觀象台是觀測天文、氣象、地磁、地震等現象的機構,按其任務不同,現已分別採用天文台、氣象台、地磁台、地震台等名稱。觀象台(Ziggurat)又稱山嶽台,是古代西亞人崇拜...
青島觀象台位於黃海之濱、膠州灣畔,風景秀麗的避暑勝地——青島市區海拔75米的觀象山巔。1898年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在館陶路1號建氣象天文測量所,1905年改稱“皇家...
北京古觀象台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築完整、儀器精美、歷史悠久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地位而...
徐家匯觀象台,坐落於中國上海,成立於1872年,是一座集氣象、天文、地磁等於一體的觀象台,曾被譽為遠東氣象第一台,中國大陸第一座百年氣候站,是中國近代氣象發展歷史...
登封觀象台位於周公廟北面,是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建造的,是一座城牆式的高台,台上有二間小屋,分別安裝計時儀器漏壺和觀測儀器簡儀等。台高9.64米,(約當時4丈),...
移動觀象台是TalkingData推出的移動端大數據查詢平台。...... 移動觀象台是TalkingData推出的移動端大數據查詢平台。該產品目前覆蓋到七大模組的內容——套用排行、公眾...
登封古觀象台在河南省登封縣城東南十五公里的告成鎮,古稱陽城。北望中嶽嵩山,南臨箕山,北面是周公廟。建於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後),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測量...
國家氣候觀象台是綜合氣象觀測站,是科學研究平台。2018年11月6日,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張祖強表示,將加快推進國家氣候觀象台建設。...
陶寺古觀象台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城遺址,距今約4700年,是該遺址考古中重大的發現,“觀象台”遺蹟的發現,證實了《尚書·堯典》上所說的“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陶寺文化遺址被國家文物部門定為國家級的重大考古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觀象台。通過不斷的發掘,發現了該遺址早中期的宮殿區,還發現了中期王級貴族大墓。在中期小城...
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Beijing National Earth Observatory)(以下簡稱觀象台)隸屬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中國地震局I類野外觀測台站,科技部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
長沙氣候觀象台位於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既是全國綜合氣象觀測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站點,也是為長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氣象防災減災預報、預警信息服務和普及氣象科技知識的重要...
徐家匯觀象台始創於清同治十一年,由法國高鎬鼎司鐸發起。1872年12月開始正式記錄,舊台在肇嘉浜畔,只是平屋數間,十分簡陋。後因氣象事業發展迅速,遂於1899年在徐...
在中美洲古代瑪雅人的奇欽·伊查遺址中,有一座著名的天文觀象台,這座築在高台上呈蝸形的瑪雅人古天文觀象台,稱“蝸台”,亦被譯為“蝸牛塔”。...
觀象台(ZIGGURAT)又稱山嶽台,是古代西亞人崇拜山嶽、崇拜天體,觀測星象的塔式建築物。當地居民崇拜天體,但從東部山區來的居民帶來了崇拜山嶽的信仰,他們認為山嶽支承...
在青島市區諸多山頭公園之中,唯獨“穹台窺象”曾被列為青島十景之中。穹台,即指坐落在觀象山巔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島觀象台。[1] ...
蘭州觀象台是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一個五年國民經濟計畫時期,根據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於1953年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肅省內陸續布設的4個台之一。它位於蘭州...
高魯,多義詞人名,主要介紹了天文學家高魯,為中國現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在中央觀象台台長任內主持編制新曆,創辦《觀象叢報》、《氣象月刊》,後任中央研究院天文...
山嶽台又稱觀象台(Ziggurat),是古代西亞人崇拜山嶽、崇拜天體,觀測星象的塔式建築物。...
中國的氣象事業始於中央觀象台氣象科,氣象科的氣象工作則由蔣丙然始創。中華民國元年,蔡元培任教育部長後,即創建中央觀象台,聘請天文學家高魯為台長,設歷數、天文、...
北京古觀象台 北京古觀象台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台”,台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台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台改稱“觀象台”,辛亥革命後改...
這座天文觀象台據原來立在上面的一塊石碑上所記的年代,推算後確知在公元840年,後據碳素測定,天文台上原有的紅房建築,其建造時間是公元600至780年間。...
葉叔華,女,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1949年葉叔華畢業於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195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匯觀象台工作;1978年...
現存於北京古觀象台的觀測平台上,是中國第一台在觀象台上使用的紀限儀,豐富了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的內容。還原 放大 縮小中文名稱 紀限儀 館藏地點 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