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進一步加強殘疾預防,有效減少和控制殘疾發生、發展,深入推進健康南通建設和新時代殘疾人工作,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促進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畫(2021—2025年)》《江蘇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畫(2021—2025年)》,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全民動員、科學施策、依法推進,著力構建綜合性、社會化的防控網路,全面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持預防與康復相結合,落實以人為本、公平普惠原則,推動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齊抓共管。各級政府將殘疾預防和控制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同時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動員廣大人民民眾積極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聯動、社會共同參與的殘疾預防工作格局。
堅持立足基層,綜合干預。廣泛建立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以一級預防為重點的三級殘疾預防機制,綜合運用醫學、經濟、法律、社會等手段,著力針對主要致殘因素、高危人群,採取專門措施,實施重點防控。
堅持立足實際,科學推進。立足本地實際,充分發揮現代科技作用,選擇推廣適宜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技術,提高殘疾預防工作的專業化、信息化、科學化水平。著力推進殘疾預防關口前移,採取措施進行早期干預。針對各階段主要致殘因素採取綜合措施,推進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提供系統連續的篩查、診斷、治療、康復一體化服務。
堅持以人為本,人人重視。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和健康教育,開展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活動,讓殘疾預防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養和能力。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進一步完善我市殘疾預防政策體系和殘疾預防服務網路。主要致殘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殘疾康復服務狀況持續改善,我市殘疾預防工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殘疾預防宣教行動
加大殘疾預防宣傳力度。推動建立全市殘疾預防科普知識資源庫,徵集、匯總基層殘疾預防政策、殘疾預防知識、殘疾預防典型案例等相關材料,分類梳理後納入各級各類資源平台。將殘疾預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融入居民工作生活日常,鼓勵各有關部門、組織創作播出殘疾預防公益廣告,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傳播。鼓勵各地豐富宣教形式,提升宣教活動的影響力、實效性,增強全民殘疾預防意識。(市衛健委、市殘聯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總工會、團市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強化全國殘疾預防日宣傳效果,利用愛耳日、愛眼日、世界噪音日、防治碘缺乏病日、預防出生缺陷日、精神衛生日、防災減災日、全國消防日、全國交通安全日等宣傳節點,加強殘疾預防法律法規和殘疾預防知識專題宣傳。針對重點人群開展宣傳教育,普及遺傳和發育、疾病、傷害等致殘防控的知識、方法。在學校、醫院、康復機構、婦幼保健院、婚姻登記機關等重點場所,組織開展殘疾預防知識講座和殘疾預防巡展工作。(市委宣傳部、市衛健委、市殘聯牽頭,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做好殘疾預防專業培訓工作。全面抓好《江蘇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學習宣貫工作,將學習宣貫納入普法教育、領導幹部培訓、以及企業員工培訓內容。擴大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職業健康等緊缺人才培養規模,建立以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婦幼保健人員、殘聯工作人員、康復機構工作人員為主體的殘疾預防宣教隊伍,定期培訓殘疾預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知識,確保殘疾預防知識規範、有效傳播。(市衛健委、市殘聯牽頭,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
加強婚前、孕前保健工作。落實《江蘇省出生缺陷防治辦法》,加強婚前、孕前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導,採取孕前和孕產期保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以及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措施,降低致殘風險,並逐步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和範圍。推行婚姻登記和婚前醫學檢查協同就近服務,積極推進婚前醫學檢查,加強對嚴重遺傳性疾病、指定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的檢查並提出醫學意見。深入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指導科學備孕,提供健康教育、諮詢指導、篩查評估、綜合干預等優生服務。加快推進婚姻登記機關婚姻家庭輔導室(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建設,實現全市婚姻登記機關全覆蓋。加大對備孕、孕期和哺乳期女職工的勞動保護。(市衛健委牽頭,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產前篩查、診斷服務水平。規範孕產婦健康管理,將孕產婦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保障人群,加強對常見胎兒染色體病、嚴重胎兒結構畸形、單基因遺傳病等重大出生缺陷的產前篩查和診斷。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計畫懷孕夫婦提供健康教育、醫學檢查、風險評估、諮詢指導等孕前優生服務,推進補服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孕前健康檢查率達95%以上。規範預防愛滋病、梅毒、B肝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措施。落實基本避孕服務。以高齡高危孕產婦和高危兒為重點,強化母嬰安全管理,提升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提升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水平,加強市、縣兩級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市衛健委負責)
加強兒童致殘性疾病早期篩查和早期干預。建立完善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診斷、干預一體化工作機制,推進新生兒疾病篩查全覆蓋,重點開展新生兒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等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推進兒童早期發展綜合服務,加強對家庭和托幼機構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的指導,定期開展0—6歲兒童視力、聽力、智力、肢體殘疾以及孤獨症等篩查工作。繼續在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醫院、海門區殘疾人康復中心等機構開展殘疾兒童早期干預試點工作,並逐步向有條件的地區擴展。(市衛健委、市殘聯牽頭,市教育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疾病致殘防控行動
加強慢性病致殘防控工作。推廣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戒菸限酒、合理膳食,實施“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等專項行動,降低患病風險。開展全民健身行動,發揮體育健身在主動健康干預、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強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患者規範管理,已管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規範管理率達到60%以上。做好癌症患者篩查和早診早治,優先做好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拓展個性化服務。著力做好防盲治盲,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百萬人口白內障復明手術率(CSR)達到3000以上。(市衛健委牽頭,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大心理健康服務和精神疾病防治力度。加強對精神分裂症、阿爾茨海默症、抑鬱症、孤獨症等主要致殘性精神疾病的篩查識別和治療康復,重點做好婦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心理健康服務。設立心理援助熱線,依託精神衛生機構開展心理健康諮詢疏導和心理援助,將心理援助內容納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市、縣兩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服務能力,至少建有1所市級政府辦三級精神病專科醫院,各縣(市、涉農區)至少建成1所政府辦二級精神病專科醫院或在縣級綜合醫院設立精神(心理)科。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建設。落實監管責任,做好監護人以獎代補工作,加強救治救助,對肇事肇禍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實施免費救治。(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婦聯、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傳染病及地方病致殘防控水平。全面加強疫苗生產、流通、使用環節質量監管,繼續將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致殘性傳染病的疫苗接種率維持在高水平。根據國家統一安排和我市疾病預防控制實際,適當擴大適齡兒童免疫規劃,將適齡兒童疫苗接種工作與入托、入學相結合,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穩定在95%以上。加強傳染病防控,做好傳染病報告及患者醫療救治,提升麻風病監測與畸殘康復水平。實行重點地方病監測全覆蓋,持續消除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重大地方病致殘。(市衛健委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負責)
加強職業病致殘防控。加強職業健康監管體系建設,重點關注中小微企業,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改善勞動條件,強化工程技術套用和源頭防控,落實粉塵、毒物、噪聲、輻射等防控措施,提升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加強重點人群勞動保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因素。加強職業健康服務機構建設,開展殘疾職工體檢,提高職業健康服務能力,實現職業健康檢查不出縣、職業病診斷不出市,預防塵肺病、職業中毒、噪聲等致殘。倡導健康工作方式,打造適合殘疾人就業的環境,提升全社會職業健康意識。(市衛健委牽頭,市人社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傷害致殘防控行動
加強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強化工作場所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開展職業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勞動者安全健康防護能力。重點做好待孕夫婦、孕期婦女勞動保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職業危害。強化危險化學品、消防、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場所的隱患排查治理。探索建立多層次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完善預防、康復、補償“三位一體”制度。強化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和專業救援力量建設,加強消防安全治理,重點排查客運車站、碼頭、醫院、學校、幼稚園、養老院、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隱患,完善消防安全設施,提高防範火災能力。(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牽頭,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健委、市總工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道路交通和運輸安全管理。持續組織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查處酒後駕車、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加強道路運輸指揮調度、動態監測、應急處置,實行道路交通動態管理,第一時間發布交通管制、道路維護等相關信息。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管理服務,強化車輛異地、長途客運班車和市際包車、校車、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安全監管,嚴格落實運輸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道路交通事故傷者救援渠道和救治網路建設,減少交通事故致殘。(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兒童傷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殘防控。加強兒童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衛生教育,預防和控制兒童溺水、跌落、燒燙傷、中毒、暴力等傷害,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保障兒童食品和藥品安全;兒童用品用具質量安全指標抽查批次合格率達到95%以上,兒童大型遊樂設施檢驗合格率和定檢率達100%。開展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到2025年,全市創建不少於20個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開展老年人跌倒干預和健康指導,構建“一鍵呼”救助服務平台,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預防跌倒的意識和能力,避免意外的發生,減輕次傷害程度。(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防治體系。建立健全銜接有序、管理規範的市、縣兩級自然災害類應急預案體系,實施預案動態管理,完善應急醫療技能實戰訓練、救援人員康復治療技能培訓、移動醫院和醫療救援裝備儲備等,適時開展預案演練。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等時間節點,加大宣傳防災減災救災力度,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教育活動,廣泛普及自然災害知識和自救、互救常識。加強災害風險隱患排查,組建救災人員隊伍,實現基層社區災害風險格線化管理,開展常態化隱患排查治理。組織幼稚園、中國小、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區居民積極參與避險疏散應急演練、災害緊急救援等活動,提高民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市應急管理局牽頭,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衛健委、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農產品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落實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縣、鄉鎮政府績效考核範圍。完善食品生產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分級管理制度,每年組織開展一次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聯合督查,推動監管責任落實。加強生產經營過程監管,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涉及殘疾篩查、診斷、康復等所需藥品、醫療器械產品的質量監管,持續加強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打造安全宜居大環境,加強飲用水、空氣、噪聲等污染治理。深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與長效管護,加強水源地水質監測和信息公開,探索新污染物控制策略和有效管控措施;持之以恆共抓長江大保護,推進長江流域保護修復和水生態治理。推進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強化車船油路港聯合防控,做好城市揚塵、餐飲油煙以及惡臭、有毒有害氣體治理;嚴格落實空氣品質目標責任制,實現縣(市、區)、重點鄉鎮空氣品質自動監控全覆蓋,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加強噪聲污染治理,科學劃定防噪聲距離,減少道路噪聲污染,倡導制定社區噪聲控制規約,鼓勵創建寧靜小區等休息空間。(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衛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康復服務促進行動
健全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貫徹落實《“健康江蘇2030”規劃綱要》《江蘇省“十四五”康復醫療事業發展規劃》《“健康南通2030”規劃綱要》,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康復醫療人才教育培養。落實統籌整合各類醫療衛生、養老、康復和托養等資源,推動康復服務向各類助殘服務機構和平台延伸。健全康復專業醫療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社區康復一體化的康復專業醫療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轉介效率。規範社區康復服務,夯實社區康復基礎,打通為殘疾人提供醫療康復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保障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落實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責任,開展殘疾人基本需求與服務狀況調查,持續組織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對殘疾人群體需求實行動態管理,努力滿足殘疾人康復服務需求。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重點加強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作,合理確定救助標準,滿足殘疾兒童系統、專業康復需求。為孤獨症兒童提供系統康復訓練,實現基本康復服務全覆蓋目標。支持將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納入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確保殘疾兒童“應康盡康、應康優康”。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著力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加強專業社會工作者、助殘志願者培訓,打造適應殘疾人康復工作需要的人才隊伍。(市殘聯牽頭,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長期照護服務水平。完善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失能、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早期篩查和干預措施,構建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持續深化完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體系,不斷健全長期照護保險管理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加入照護服務行列,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為參保人提供個性化長期照護服務。深入推進安康關愛行動,為家庭長期照料者提供喘息服務、照護培訓、心理疏導等支持服務。做好長期護理保險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福利性護理補貼項目的整合銜接,提高資金利用率。(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醫療保障局、南通銀保監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快無障礙設施建設。貫徹落實《江蘇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辦法》,持續推動城市道路、公共運輸、居住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和殘疾人服務設施等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組織開展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創建和認證工作。加大投入,繼續實施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推進老年人住宅的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加大無障礙環境建設宣傳力度,增強公眾無障礙意識,動員社會和殘疾人廣泛參與無障礙督導促進工作,推進無障礙公益訴訟和盲道專項整治活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信息無障礙技術和產品研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網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和自助公共服務設備無障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委網信辦、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理機制。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本行動計畫並指導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工作任務。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開展殘疾預防工作,研究制定本地殘疾預防行動計畫,定期召開會議,溝通、調度行動進展情況,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殘疾預防行動計畫職責,將主要任務指標納入部門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按照職責分工,逐項抓好落實。(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及其成員單位、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統籌要素保障,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完善市殘疾預防專家諮詢委員會,承擔諮詢、評估、調研、宣教等任務。開展部門間殘疾預防信息共享,實現公安、民政、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的數據互聯互通。確定我市殘疾預防重點聯繫地區,示範引領殘疾預防行動計畫貫徹落實,探索創新殘疾預防新經驗、新技術。(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廣泛宣傳動員,架構全民預防體系。各地各部門要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殘疾預防的重大決策部署,宣傳介紹實施本行動計畫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主要舉措。推進民辦公助,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療、康復、輔助器具等相關服務機構,並鼓勵其參與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殘疾預防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鼓勵老年人、殘疾人、高風險職業從業者等群體投保健康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相關業務。(市衛健委、市殘聯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開展監測評估,提高預防成效。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和有關單位要按照本行動計畫的職責分工,做好相關任務指標的調度、收集和監測工作,加強行動計畫實施的跟蹤問效,及時發現和解決執行中的問題,每年底報送相關工作總結。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有關單位,做好本地殘疾預防行動計畫實施情況監測評估。對在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國家、省和市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及其成員單位、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政策解讀
南通市政府根據《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畫(2021—2025年)》《江蘇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印發《南通市殘疾預防行動計畫(2022—2025年)》(以下簡稱《計畫》)。現將《計畫》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殘疾預防關係全民健康,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省委明確要求“加強殘疾預防”。今年5月份,省政府辦公廳出台了關於印發《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畫(2021—2025年)的通知》(蘇政辦發〔2022〕31號),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地殘疾預防行動計畫”。我市根據國家、省行動計畫,以及《江蘇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江蘇省人民政府令143號)等政策法規,結合南通實際和相關部門職責,制定了《南通市殘疾預防行動計畫(2022—2025年)》。
二、工作目標
《計畫》提出了25個主要指標預期值,明確了牽頭單位和責任部門,其中“婚前醫學檢查率”等10個指標高於全省目標,其他15個指標與全省目標一致,確保我市主要致殘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我市殘疾預防工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三、重點任務
《計畫》針對遺傳、發育、外傷、疾病、環境、行為等致殘危險因素,以及省殘疾預防行動計畫中的相關要求、目標任務,從“實施殘疾預防宣教行動”“實施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實施疾病致殘防控行動”“實施傷害致殘防控行動”“實施康復服務促進行動”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以及相關工作推進的預期目標。為了確保各項工作目標的順利完成,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理機制”“統籌要素保障,加大經費投入”“廣泛宣傳動員,架構全民健康體系”“開展監測評估,提高預防成效”四個方面入手,提出相應措施,確保工作按期高質量完成。
(一)實施殘疾預防宣教行動。創新殘疾預防宣教形式,開展重點宣傳教育活動,加強殘疾預防法律法規和殘疾預防知識專題宣傳,加大殘疾預防專業培訓力度,重點人群殘疾預防知識普及率不低於80%。
(二)實施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落實《江蘇省出生缺陷防治辦法》,加強婚前、孕前保健,做好產前篩查、診斷,婚前醫學檢查率不低於90%,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不低於93%,產前篩查率不低於98%。加強兒童致殘性疾病早期篩查和早期干預,建立完善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診斷、干預一體化工作機制,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新生兒聽力篩查率不低於99%,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不低於97%。
(三)實施疾病致殘防控行動。加強慢性病致殘防控,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開展全民健身行動,高血壓患者基層規範管理服務率不低於68%,2型糖尿病患者基層規範管理服務率不低於68%,百萬人口白內障復明手術率不低於3000。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和精神疾病防治,各設區市至少建有1所政府辦三級精神病專科醫院,各縣(市、涉農區)至少建成1所政府辦二級精神病專科醫院或在縣級綜合醫院設立精神(心理)科,以社區為單位心理諮詢室或社會工作室建成率不低於80%,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97%。加強傳染病及地方病致殘防控,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不低於95%,控制和消除重大地方病的縣(市、區)實現全覆蓋。加強職業病致殘防控,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不低於90%。
(四)實施傷害致殘防控行動。加強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監督管理,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加強兒童傷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殘防控,兒童用品質量安全指標抽查批次合格率達到95%以上,兒童大型遊樂設施檢驗合格率和定檢率達到100%,到2025年,全市創建20個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加強道路交通和運輸安全管理,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防治體系,加強農產品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飲用水安全和加強空氣、噪聲污染治理,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不低於85%。
(五)實施康復服務促進行動。貫徹落實《“健康江蘇2030”規劃綱要》《江蘇省“十四五”康復醫療事業發展規劃》《“健康南通2030”規劃綱要》,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康復醫療人才教育培養。推進康復醫療服務,加強康復醫療人才教育培養,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人數大於8人,推動康復服務向各類助殘服務機構和平台延伸。保障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著力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不低於98%,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縣(市、區)達100%,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縣(市、區)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比率不低於60%。加強長期照護服務,深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65歲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率不低於80%。提升無障礙設施建設水平,公共建築無障礙設施建設率達100%
四、主要特點
《行動計畫》在全面貫徹國務院、江蘇省殘疾預防行動計畫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突出了一定的南通特色。
(一)堅持對標對表,立足市情實際。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行動計畫》的要求,結合我市部門職責分工和殘疾人工作發展現狀,逐項細化實化,增強指導性和操作性。
(二)堅持問題導向,提升服務水平。針對殘疾預防基本情況,在殘疾預防宣傳、防控、康復服務推進等方面,研究提出能操作可實施的相應措施,努力提升服務水平。
(三)堅持創新思路,注重協同配合。整合社會資源,加強部門溝通協作,創新監管機制和方式,在明確部門職責分工的基礎上,強化行業管理部門和綜合管理部門的協同協作,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預防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