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歷史沿革,師資隊伍,知名學者,張厚粲,林崇德,戴汝為,李朝義,王永炎,董奇,畢彥超,陳英和,方曉義,賀永,李武,李小俚,劉嘉,劉力,舒華,舒友生,王耘,辛濤,許燕,薛貴,鄒泓,科研院所,教學科研支撐平台,國際交流,學生活動,研究生招考,
辦學規模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綜合實力雄厚,在全國高校心理學科評比中一直穩居首位,並在世界心理學界具有影響力。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擁有我國唯一一個心理學國家重點一級學科(2007年),擁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全部3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007年、2002年、2007年)。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擁有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99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999年)、套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1年)、腦科學與認知科學教育部網上合作中心(2001年)、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2005年)、國家腦科學與認知科學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2012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2年)、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5年)、神經影像大數據與人腦連線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6年)。先後獲批發展心理學、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授予權(1981年、1985年、1990年)、全國首批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以及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1999年)。此外,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原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 )還獲準自主設定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認知神經科學、計算機套用技術、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授予權,“認知神經學”被評為首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
利用北京師範大學"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設經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還建立了中芬聯合學習創新研究院、社會認知與行為觀察校級重點實驗室和Siegler創新學習研究中心、老年腦健康研究中心、情緒調節研究中心、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等校級研究中心。建設了學習與教學心理實驗室、早期心理發展實驗室、心理測量與評價實驗室、人力資源實驗室、心理危機干預實驗室。
2011年,時任國際數據集團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Group,IDG)董事長派屈克.麥戈文(Patrick McGovern)捐資1000萬美元與北京師範大學共同建立北京師範大學-IDG/麥戈文腦研究院。2013年,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科院心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等單位成立腦與學習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啟動我國首個套用心理學案例中心——中國套用心理學案例中心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套用心理學案例庫。2017年,牽頭與北京大學等18家單位共同發起中國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全國聯盟。2018年,與北京市政府、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建設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負責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研究方向。
2014年9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視察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在視察團隊行為、學習困難評估、學習能力提升等實驗室,仔細觀看科學儀器上顯示的參試者腦電波等圖像和數據,了解北師大心理學科發展以及在災後心理重建、航天員選拔、南極科考等領域轉化運用心理學的情況之後,習近平對北師大緊密結合學校特色、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國家重大需求的辦學思路表示肯定,對他們在提高青少年兒童學習成效、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讚賞,並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爭取在探索青少年兒童學習和發展的科學規律、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和障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習近平視察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實驗室
歷史沿革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的早期發展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與優級師範科(1902-1908)
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是1902年(光緒28年)創立的
京師大學堂 師範館。它的創辦,開啟了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先河,同時也成為中國心理學教育的開端。據1902年頒布的《
欽定學堂章程 》規定,學生通習的科目(相當於公共必修課)即設有心理學。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牌匾 1903年《奏定初級師範學堂章程》其中規定講教育原理,當講明心理學之大要。《奏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中規定各類科一概通習第一年心理學,第二年套用心理學,每周2時刻。當時的學制基本上仿效了日本的教育制度,學校所用的教材或講義多譯於日本。當時的師範館和師範學堂還聘來教授心理學的日籍教師,服部宇之吉(1867-1939)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位。服部宇之吉1902年到京師大學堂師範館赴任,擔任“正教習”。他是師範館教授心理學課的第一位心理學教師。現存有他所授之心理學講義線裝本及鉛印本。線裝本的出版時間約在1902~1903之間。書中依心理活動的認識、感情和意志三部分論述的,並為當時西方心理學的最新內容。這一本心理學講義是中國最早的大學心理學教科書,也是中國最早來自日本的心理學書。該書除作為師範館每個師範生的必讀心理學課本外,也是當時在中國和日本行銷的新書。
服部宇之吉所授《心理學講義》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6月《學部訂定優級師範選科簡章》設師範選科為培養初級師範學堂和中學堂教員,本科通習兩學年心理學。
京師優級師範學堂與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08-1923)
1908年,京師大學堂優級師範科改名為京師優級師範學堂,這是我國高等師範學校獨立設校的開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改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1912年頒布的《高等師範學校規程》規定,教育學為必選課。此後,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規定,本科必修科目有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史和教授法。這是最早的關於對師範生進行系統的專業教育的明確規定。
1918年,著名教育家
林礪儒 到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授,主講心理學和教育學課程。
張耀翔教授 1920年,
張耀翔 (註:張耀翔(1893-1964),湖北漢口人,心理學家。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心理學碩士,為最早將歐美心理學傳入中國的學者之一,曾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心理學會和第一種心理學雜誌。)到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授兼教育研究科(研究生院)主任,講授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同年9月在北高師建立心理學實驗室,這是中國最早的心理學實驗室之一。
1921年,張耀翔在《教育叢刊》上發表心理測量和新法考試的文章,並在我校首先將心理測驗列為入學考試科目之一。
1921年,
中華心理學會 成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張耀翔教授被推選為首任會長兼編輯部主任。中華心理學會總會和編輯部辦事處設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1922年,中華心理學會會刊《心理》雜誌出版,張耀翔擔任主編,編輯部設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心理實驗室。這是中國第一種心理學雜誌,也是東方第一種心理學雜誌。在當時,《心理》雜誌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共出版14期,發表論文163篇,140萬字。其內容涉及心理學的各個領域:普通心理、實驗心理、動物心理、兒童心理、青年心理、社會心理、變態心理、心理學史、套用心理、教育心理、智力測驗、教育測驗等。由於時局不寧、經費困難等原因於1927年停刊。
1922年張耀翔教授在北京進行了一次民意測驗,其目的是為了“探討吾民真正輿論之所在”,該測驗共包括八個題目(比如“假如你有選舉權,你將推舉誰做下任大總統?”),共收回問卷913份。這是中國的民意測驗的開端。
北平師範大學與西北聯合大學(1923-1952)
1923年,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更名為北平師範大學。
學生們在做實驗 1927年,著名心理學家
陳大齊 在北平師範大學任心理學教授。
1931年,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合併,定名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同年,
陳雪屏 教授到教育系主講普通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
潘淵 教授也到北平師範大學任教。
1933年,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學則》規定教育系的課程中分設有教育心理組,其課程有心理學、教育心理、教育和心理測驗、兒童及青年心理、學科心理、社會心理、變態心理、動物心理、實驗心理、生理心理。
1936年,比較心理學家蔡樂生曾應聘教授高等實驗心理、動物心理、學科心理等,並擔任四年級教育心理組論文指導。
1937年,盧溝橋事件發生,日本侵略軍占領北平,北平師範大學遷往西安,與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組成西安臨時大學。 1938年,西安臨時大學遷至漢中,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
1939年,原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年更名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並於1940年起遷往蘭州。期間,教育系開設的公共必修課中有教育心理學課。當時教學條件較為簡陋,計有心理儀器40餘種。
1946年,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在北平復校。
當時的畢業生論文 1947年,中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偉應北師大之請來校講學。
1949年,北平解放並改稱北京,學校也相應更名為
北京師範大學 。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之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設有心理教研組,該教研組組長為教育系主任
彭飛 ,其他成員主要有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
朱智賢 、主要研究知覺和心理學史的
郭一岑 先生和教育統計專家薛鴻志。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的發展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成立於1929年,首任系主任為德國人葛爾慈教授。葛爾慈師從科學心理學之父
馮特 (W.Wundt)的高足、德國實驗心理學大師林德沃斯基(Lindworsky)。心理學系繼承了德國實驗心理學派的研究思想,建立了國際一流的實驗室。
葛爾慈教授 當時的輔仁大學匯聚了國內心理學界不少名師,如王征葵、林傳鼎等人。心理學系十分重視統計、測量、實驗等核心基本能力的訓練。同時很重視學生語言技能的培訓,把英文、德文列為必修課程,要求學生閱讀心理學原著。輔仁大學心理系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著名心理學家
荊其誠 、
張厚粲 和陳仲庚等都畢業於此。
在抗日戰爭時期,一些高校西遷,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成為北京唯一的心理學人才培養基地,對中國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發展
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與文化大革命前的發展(1952-1966) 心理學教研室教師合影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國大學理學院、燕京大學教育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研究室和教育專修班以及輔仁大學先後併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教研室、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陸續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合併,著名心理學家彭飛教授擔任教育學系主任。教育學系成立了心理學教研室,郭一岑教授任教研室主任,主要成員有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郭一岑、伍棠隸、朱智賢、尹德新、薛鴻志,來自輔仁大學的林傳鼎、謝斯駿、張厚粲,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彭飛、李屏西、孫昌齡、蘆玉、章志光等。心理學教師隊伍達20人左右,奠定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日後蓬勃發展的堅實基礎。
1960年,北師大教育學系開設了五年制心理學本科專業,當年成立了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教研室,負責人分別為彭飛教授和朱智賢教授。
在十年“文革”期間,心理學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心理學的發展陷於停滯和衰退。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學者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心理學的科研、編譯和著述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1978-)
1978年,教育學繫心理學專業重新恢複本科招生。1980年3月,教育部批覆同意將心理學專業改為系的建制。
78級學生合影 1981年6月,北京師範大學正式決定將心理學專業從教育學系分出,獨立設定心理學系,彭飛教授擔任第一任系主任。此後,張厚粲、彭聃齡、郭德俊、
舒華 、
車宏生 教授先後擔任系主任。
1985年,創辦《心理發展與教育》刊物,並於1994年獲評中文期刊心理與教育類核心刊物。
1997年,成立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董奇教授擔任所長。
2001年11月22日,根據北京師範大學學科建設規劃,心理學系、發展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合併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這是中國高校成立的第一個心理學院,歷任院長為車宏生教授、
許燕 教授、劉嘉教授。
心理學院成立大會 2016年12月11日,按照《北京師範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和《北京師範大學“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有關精神,整合心理學院和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含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心理學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按照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管理辦法管理。
師資隊伍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師學科背景多樣,主要包括:心理學、神經科學、信息技術、磁共振醫學和磁共振物理學等。現有專任教師5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7人、講師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雙聘)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1人、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1人、“千人計畫”學者2人、“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國家批准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青年千人計畫”學者4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多人次先後獲評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艱苦卓越成就獎”(Achievement Against the Odds Award,IUPsyS)、國際測驗行業協會全球公民獎、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心理學會會士,17人被中國心理學會首批和第二批認定為中國心理學家)。
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多學科交叉團隊的建設,獲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學習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1個(腦科學與認知科學)、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高級認知功能與大腦可塑性)、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心理學核心基礎課程)。98%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70%以上的教師具有半年以上的出國進修和留學經驗。其中,二十幾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國際和國內的心理學各領域的專業機構或學會中擔任重要職務。
知名學者
張厚粲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IUPsyS)原副主席,曾任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婦女委員會主任、國際測驗委員會理事、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艱苦卓越成就獎”(Achievement Against the Odds Award,IUPsyS)獲得者、國際測驗行業協會全球公民獎獲得者、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心理學公認的奠基人之一。
林崇德 中國心理學會原理事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教育學和心理學學部召集人、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諮詢委員會名譽主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首屆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戴汝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雙聘)、原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信息技術科學部副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國際自控聯委員,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
李朝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雙聘)、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亞太地區委員會理事,原國家基金委神經科學、心理學、病理生理學和醫學評審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重大交叉前沿研究項目“腦和意識研究”首席科學家,是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
王永炎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中央文史館館員,曾任全國人大常委、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先後主持了國家“863”、“973”和國家“七五”—“十五”關於中醫藥防治腦病與中風病、認知障礙與痴呆等攻關課題20餘項,是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
董奇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心理學科評議組組長、國家督學、國家腦科學與認知科學創新引智基地負責人、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任(兼)、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教育部科技委生物與醫學學部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國家攀登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總負責人。
畢彥超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青年專項首席科學家,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Sackler Scholars Programme in Psychobiology獎、美國心理科學學會新星獎獲得者。
陳英和 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方曉義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學心理學分會理事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教育學和心理學學部秘書長、教育部中國小-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職教授,《心理發展與教育》副主編、《心理科學進展》、《心理與行為研究》、《套用心理學》、《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和《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編委。
賀永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腦成像專業委員會主任。現任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神經影像大數據與人腦連線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師大腦成像中心主任,《Human Brain Mapping》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副主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和《Brain Connectivity》編委、《PLoS ONE》學術編輯。
李武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首席科學家、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認知科學與心理學專家組成員。現任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麥戈文腦研究院院長。
李小俚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德國洪堡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河北省計算機工業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腦重大疾病防治研究院特聘專家。
劉嘉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美國富布萊特研究學者,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劉力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秘書長、亞洲社會心理學會執委暨東亞大區代表。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副主編、套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舒華 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編委和《心理學報》副主編。榮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特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高等學校第一屆教學名師獎、美國認知科學學會Marr Prize提名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舒友生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中科院上海分院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榮獲上海生科院-賽洛菲安萬特優秀青年科學家獎、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和中科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現任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院長。
王耘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全國中國小教育督導評估專家、首批全國婦聯家庭建設專家智庫成員、中國親職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兼兒童早期親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親職教育先進個人、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銀杏獎”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黨總支書記。
辛濤 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北京市的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者。
許燕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原理事長、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社會科學跨世紀人才培養"百人工程"首批入選者。
薛貴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分會副理事長,《Cortex》副主編。
鄒泓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執委、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科研院所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2001-2014年,原心理學院教師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了學術論文2280篇,其中CSSCI文章1950篇,SCI和SSCI文章330篇,獲得社會科學基金資助185項,自然科學基金資助42項,省部級教材和成果獎63項,在國內心理學界居於領先地位。2011-2015年,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論文647篇,其中SCI/SSCI論文462篇,JCR1區論文74篇,各類科研項目(含橫向項目)總批准經費2.99億元,科研人員人均358萬元,PI人均863萬元。特別是獲得了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科技部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各1項,青年973項目、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科技部支撐計畫、科技部重大專項創新藥物、科技部863青年項目、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大攻關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國家重點課題、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北京市科技計畫等項目若干,在《Science》等知名學術期刊發表一系列高水平學術論文。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一等獎、首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重要獎項。
國家核心學術期刊——《心理發展與教育》
此外,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大型國家基礎資料庫,向中央提交了《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學生髮展指導綱要》等政策諮詢報告近十篇,在汶川地震的災後心理援助與心理重建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為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長期主辦中文國家核心學術期刊《心理發展與教育》,全資擁有並主辦的SSCI期刊《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是中國心理學界唯一的SCI/SSCI收錄英文國際學術期刊。同時,與亞洲社會心理學會聯合主辦SSCI期刊《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 )
認知神經科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世界各國在其誕生之後紛紛建立起與認知神經科學有關的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機構,並提出大規模研究計畫,希望集中力量,在人類腦與認知、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上實現重點突破。在我國,認知神經科學得到了高度重視。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列為我國八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之一。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不斷拓展、縱深,將可能推動出現新的科學飛躍,為人類自身和社會發展打開新的廣闊前景。
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原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 )成立於2004年7月,是北京師範大學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基地,是“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也是北京師範大學-IDG/麥戈文腦研究所的依託單位。
2005年初,科技部批准成立了“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2006年3月,實驗室通過了國家生命科學領域的評估。2008年1月,以3T磁共振系統為核心的大型實驗平台掛牌。2008年5月,科技部對實驗室驗收合格,標誌著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正式開放運行。
實驗室以腦發育和認知發展的動態發展觀為核心指導思想,以高級認知功能為突破口,圍繞“學習與腦的可塑性”這一核心科學問題,從以下兩大方向開展研究:
1.腦智發展變化規律。包括:(1)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與提升:主要圍繞語言和數學學習、關鍵認知與情緒-行為調控技能發展、遺傳和環境等,開展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基本規律研究;(2)認知老化與腦健康:主要開展人類腦高級認知功能的老化規律及其腦機制研究。
2.腦認知原理解析。包括:(1)基本認知:主要採用心理物理、神經電生理以及腦影像等手段開展感知覺信息加工、學習記憶的神經機制、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及調控等方面研究;(2)高級認知:主要開展語言、注意、記憶、決策、情緒、社會認知等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機制研究,以及認知和情緒相關障礙的發生機制研究。
在研究手段上,實驗室通過比較猴子與人類(進化)、兒童/成人與老人(個體發展)、同卵雙生子與異卵雙生子(遺傳)、正常人與腦損傷患者(系統)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的共性和差異,從而理解學習在大腦發育和遺傳約束的共同作用下的認知神經機制。所採用的實驗技術手段涉及行為與分子遺傳學技術、單細胞記錄技術、腦電圖、磁共振腦成像技術以及傳統的心理物理法。與此多層面的研究手段相對應的是本實驗室來自於心理學、神經生物學、醫學、信息科學和教育學等多個學科的高度跨學科的研究隊伍,以期做出世界一流科學創新結果,同時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從而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際上一流的學習與腦可塑性的研究中心、學習理念推廣中心和方案制定和諮詢中心。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董奇教授,主任為李武教授。
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姓名
單位
職稱
備註
董奇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
學術委員會主任
段樹民
浙江大學醫學部
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范明
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研究員
高上凱
清華大學醫學院
教授
郭愛克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賀林
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
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朝義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武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
實驗室主任
林崇德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
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
陸祖宏
東南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
教授
馬蘭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
教授
譚力海
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
教授
田捷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研究員
王曉民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教授
徐林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研究員
發展心理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成立於1985年,原名“兒童心理學研究所”,1987年更名為“發展心理學研究所”。1999年成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3年,基地在教育部對首批基地的各項評估中全部獲優,並於2009年教育部第二次評估中以總排名第四(共135個重點基地)、心理學類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再次獲得優秀。
發展心理研究所圍繞個體畢生心理發展與促進這一目標,重點圍繞“認知與創造力畢生發展規律及心理資源開發”以及“社會轉型期個體心理適應與促進研究”兩大方向展開攻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認知與創造力畢生發展、個性與社會性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健康與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評價與諮詢、教師職業發展、老齡化研究、婚姻家庭諮詢與治療、處境不利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與需求。20多年中,發展心理學研究所在科研實力、學術地位、教學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發展,為我國發展心理學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公認為全國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中心。發展心理學研究所主辦有國家核心學術期刊《心理發展與教育》,與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挪威、芬蘭、韓國、越南、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知名大學的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過去五年,共舉辦大型學術交流會議5次,其中國際學術會議3次;共開展共開展各項學術交流活動125人次,其中境外學者來訪63人次。現任所長為方曉義教授。
為鼓勵年輕一代心理學工作者為我國的心理與教育科學研究事業努力工作,發展心理研究所與朱智賢心理學獎基金委員會共同設立了“朱智賢心理學獎”。此外,發展心理研究所每兩年主辦一次國內發展心理學領域的高端學術論壇——崇德學術論壇,該論壇旨在促進中外專家在這一領域的交流,研討學術前沿問題,推介新的研究成果,推動該領域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該論壇已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成功召開了兩屆,在國內心理學領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力。
套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套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依託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基於“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以個體與群體的心理與行為規律為主線,圍繞認知、學習、心理健康、領導力和社會心態開展研究。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是成為國際一流的套用心理學創新研究與套用平台和高端人才培養基地,服務於首都的基礎教育、社會發展和政府決策。2001年獲批成立以來,通過對科學研究與解決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的有機整合,實驗室形成了認知能力提升、有效學習、心理健康促進、領導力評價與開發和社會心態監控等五大優勢特色方向。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劉力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舒華教授。
套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姓名 單位 職稱 備註 舒華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
學術委員會主任
劉嘉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教授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劉勛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員
楊宜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研究員
吳艷紅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教授
甘怡群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教授
郭春彥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教授
方平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教授
劉力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教授
實驗室主任
喬志宏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研究員
張學民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教授
實驗室副主任
人格與社會心理研究所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一直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的優勢學科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初,高玉祥教授和章志光教授就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北京師範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研究所是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的掛靠單位,研究所許燕教授是現任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的理事長。經過多年努力,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已形成了全國實力最為雄厚、在國際同行中有學術影響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的學術梯隊,獲批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創新研究群體。
研究所有兩個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學方向關注於:①人格理論問題的研究;②人格及其改變的神經生理學研究;③情緒研究;④健全人格促進與人格教育的研究;⑤人格測量技術和方法的工具研究。社會心理學方向側重於:①社會認知;②價值取向與自我價值定向;③人際溝通、人際關係與人際信任;④生活質量與主觀幸福感;⑤群際關係;⑥群體決策和道德決策;⑦網路群體事件。研究所與亞洲社會心理學會聯合主辦英文學術期刊《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SSCI),承擔了大量國際合作課題以及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包括科技部支撐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美國NIH重大國際合作課題和美國福特基金會項目等課題。研究所與美國、英國、荷蘭、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國家的多所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與國際同行對話能力日益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現任所長為劉力教授。
心理測量與人力資源研究所
心理測量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是心理學院根據戰略發展目標,考慮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將原心理測量與評價所和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的師資力量整合而成。該所承繼了先前兩所的傳統優勢,並結合國內外新的研究趨勢和社會需求,努力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並積極與企事業單位合作,解決現實問題。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與教育統計和測量、人事測評心理學、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極端環境心理學四個領域,主要任務是研究中國社會發展背景下心理測量理論與技術、建設與研發大型國家級考試題庫、構建測評人員專業素質模型、建立組織診斷系統與資料庫、發展極地科考人員社會心理支持服務體系。其發展的總目標是做國內心理測評技術及心理學科取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研究的引領者。中期目標是力爭在5年內建設成為一個在心理測評、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極端環境心理學領域國內有影響力、國際知名的學術型研究機構與實踐型套用發展機構。研究所多次參與航空航天飛行員招考與測評工作、南極科學考察員心理測評與輔導工作。現任所長為車宏生教授。
臨床與諮詢心理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的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在全國起步較早,發展較快,從事心理健康研究和實務的師資豐富,受訓背景不同,各有特色。研究所主要從事各類心理疾病的病因機制、診斷、矯治及預防研究,各類群體的特殊心理健康問題評估與干預和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過程、方法與效果研究,積極心理學研究。成立了心理諮詢實驗室,並以此為依託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應急干預中心”,主管面向社會的“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諮詢與研究中心”,研究所喬志宏研究員兼任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主任。諮詢中心自2003年創辦以來,已接待來自全國的來訪諮詢者2000多人次。現任所長為劉翔平教授。
套用認知心理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套用認知心理學研究所成立於2007年,其前身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基礎心理學研究中心(1995年創建)。研究所依託“套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心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北京市示範中心”,突出以問題為導向,致力於人類知覺、注意、記憶、語言、情緒、智力等基本心理過程的套用研究,為人工智慧、工程、環境、教育、人才選拔等實踐領域服務。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國家“973”項目、攀登計畫項目、科技部支撐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團隊項目等課題項目40餘項。
研究所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比利時等國家的國際知名大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經常邀請國外研究人員來所進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先後派出多名研究生前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大學盡行聯合培養或攻讀博士學位。現任所長為周仁來教授。
教育心理研究所
教育心理學學科在北師大具有良好的傳統和基礎,老一輩心理學家馮忠良、章志光、陳琦和張必隱等教授在教育心理學理論、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德育心理、信息技術教育套用和閱讀心理與教學等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研究所的研究領域有:一般學習規律、學科教學心理、信息技術學習環境、非正規學習環境、職業教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學、教師心理等。
教育心理學研究所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與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文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以及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為國家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諮詢與建議,將教育心理科研與中國小教學實踐相結合,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現任所長劉儒德教授。
教學科研支撐平台 心理學基礎教學實驗中心成立於1997年,是“心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國家級示範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下轄教學實驗室有:普通心理學實驗室、實驗心理學實驗室、教育心理學實驗室、生理心理實驗室、心理實驗與統計軟體教學實驗室。下轄科學研究實驗室有:多功能觀察室、心理諮詢治療實驗室、團體心理輔導室、心理測評室、群體心理實驗室、認知行為實驗室、嬰幼兒認知發展實驗室、個性與社會性發展實驗室、老年心理實驗室、眼動(Eye-tracking)實驗室、腦電(EEG/ERP)實驗室、經顱磁刺激(TMS)實驗室、多導生理記錄實驗室、生物反饋系統實驗室、虛擬現實(VR)實驗室等。下轄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平台有:數字生理心理平台、遠程心理測驗平台、高端儀器實訓平台和雲端實驗課程平台等。截止2014年6月,中心使用面積約1322平米,固定資產總值 2035餘萬元。中心為學院科研實力的提升和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國內心理學實驗教學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
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原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 )除傳統心理與行為研究實驗室外,還建有高性能計算中心、磁共振腦成像(fMRI)中心、功能性近紅外成像(fNIRS)中心、嚙齒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電生理實驗室、分子遺傳學實驗室、光學成像實驗室、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實驗室、心理語言學實驗室、神經心理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實驗室和實驗動物中心。
腦科學與學習展廳是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承擔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設立的科普展示平台,設有腦控軌道車、腦控花朵、近紅外遊戲等多種腦科學互動體驗遊戲。展廳常年面向公眾開放預約,多次參加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致力於普及腦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科學素質。
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總占地近1000平米,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心理諮詢中心之一,可為不同需求的來訪者提供包括個體諮詢、團體諮詢、婚姻家庭治療、遊戲治療、箱庭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舞動治療、心理測評等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服務;同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還配備了高清錄音錄像設備、新型單面鏡觀摩室、強大的線上管理系統,為臨床諮詢教學培訓提供了一流的技術保障。
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占地1200平米,包括路演廳及階梯教室、研討室、靈感膠囊區、水吧討論區等公共空間,可同時容納200餘人。中心還建有與套用心理專碩培養相關的智慧型硬體實驗室、人機互動實驗室、虛擬現實實驗室、團體互動室、行為觀察室、評價中心實驗室、人力資源實驗室、消費心理與行為實驗室等8個實驗室。
國際交流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荷蘭、芬蘭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的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聯繫,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十分活躍。尤其是與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麻省理工學院腦研究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伊利諾伊大學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密西根大學心理系、匹茲堡大學心理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數學系、Banner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心理系、倫敦大學語言和言語研究中心、謝菲爾德大學臨床神經學系、紐卡索大學語言學系,德國馬普學會認知所,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心理系、昆士蘭大學心理系、新南威爾斯大學心理系,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等單位,有長期穩定的課題合作關係。
2011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主辦了華人心理學家大會和東亞語言認知加工國際會議等高層次國際會議;收到國際數據集團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Group,IDG)捐資建立了北京師範大學-IDG/麥戈文腦研究院;研究項目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美國斯賓塞基金會、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的經費資助,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主辦或聯合主辦SSCI期刊《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多位教授在國際學術組織和國際學術期刊擔任重要職務:這些均顯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在國際心理學界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學生活動 “ 5.25 ( 我愛我 )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
“5.25”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是2000年5月由原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團總支、學生會發出倡議並提出申請,共青團北京市委批准正式確立的。2004年又經團中央、全國學聯推廣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2000年以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已多次成功主辦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緊扣時代主題,反映時代呼聲,引領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並逐漸在全國中國小產生影響,已發展成為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研究生招考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科研究生入學質量居全國首位,先後有5名研究生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獲獎數居全國心理學研究機構之首。心理學院研究生招生方向有:01基礎心理學、02認知神經科學、03發展心理學、04社會心理學、05心理測量學、06教育心理與學校心理學、07管理心理學、08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原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方向有: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計算機套用技術。
自2014年起,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碩士入學考試心理學專業綜合科目採用自主命題,採取英文選擇題和中文論述題相結合的考試形式。接收推免生占招生數的70%左右 。入學考試參考書如下:
書名
作者
Psychology and Life,心理學與生活(第18版,英文影印版)
Richard J. Gerrig and Philip G. Zimbardo
What is Psychology? Essentials,什麼是心理學(英文版)
Ellen E. Pastorino and Susann M Doyle-Portillo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心理測驗與評估(第6版,英文影印版)
Ronald Jay Cohen and Mark Swerdlik
Psychological Testing: Hist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心理測量:歷史、概述與套用(第4版,英文影印版)
Robert J. Gregory
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第5版,英文影印版)
Roger R. Hock
Designing and Reporting Experiments in Psychology, 心理學實驗的設計與報告(第2版,英文影印版)
Peter Harris
Educational Psychology,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學(第11版,雙語教材)
Anita Woolfolk
Social Psychology ,社會心理學(第9版,英文影印版)
David Mye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第六版,英文影印版)
David R. Shaffer
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行為科學統計(第7版,英文版)
Frederick J.Gravetter,Larry B.Wallnau
Abnormal Psychology,變態心理學(第12版,英文影印版)
James N. Butcher,Jill M. Hooley,Susan M Mineka
Biological Psychology,生物心理學(第9版,英文影印版)
James W. Ka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