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劉力,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心理學:社會表征;社會認同;污名與歧視;生活質量;說服與態度改變;人際信任與機構信任;大眾傳媒與公眾輿論;親密關係;個人主義與團隊精神;質性研究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力
  • 外文名:Li Li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發表論文,出版圖書,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2003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經濟與政治學院社會心理學系 獲哲學博士學位。
198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4 至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
套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級心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心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2006 至今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2003 法國人文社會科學院“國際高級研究項目”研究員。
2003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里德分部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2003 歐洲社會心理學實驗室從事國際合作研究。
1993 - 1996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1992 - 1996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副系主任。
1987 - 1993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員、講師。

主講課程

社會心理學 (2004 至今),
質性研究方法(2005 至今),
實驗心理學I(1991-1996),
實驗心理學II(1991-1996),
實驗心理學實驗(1991-1996),
西方心理學史I(1987-1991),
西方心理學史II(1987-1991)。

主要貢獻

1. 腐敗的社會心理機制(2011-2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北京師範大學自主科研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建設項目.
2. 民族衝突的社會心理機制:基於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的視角( 2011-2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71071021.
3. 城市新移民的社會認同與心理融合(2010-20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項目批准號:2009JJDXLX001.
4. 社會變遷中的中國民眾社會心態與人格演變(2009-2011)。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研究群體發展計畫。項目批准號:師校發〔2008〕54 號。
5. 社會共同體的群體融合與認同管理(2009-2010)。杭州市委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6. 農民工與城市居民摩擦性群體互動的社會心理機制(2008-2010)。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批准號:NCET-07-0090 。
7. Understanding and Challenging HIV/AIDS Related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2006-2008). Ford Foundation. Grant Number: FF4M002 -66002456.
8. 中國社會的愛滋病污名與歧視(2005-2008)。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項目批准號:05JAXLX004。
9.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批准號:教外司留(2006)331 號。

發表論文

2004年以來發表的主要英文及法文論文
Kuang, L. & Liu, L. (2012). Discrimination against rural-to-urban migrants: The role of the hukou system in China. PLoS ONE 7(11): e46932.
Liu, L.(2012).HIV/AIDS related stigma: its origination and manifestation in China. In R.Permanadeli, D. Jodelet & T. Sugiman(Eds). Alternativ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and Social Representations (pp.253-264). Jakarta: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Liu, L.(2012).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Bao in the Age of AIDS: The Case of China. In I. Markováand A. Gillespie (Eds.). Trust and Conflict: Representation, Culture and Dialogue(pp.123-135).London: Routledge.
Liu, L. & Hong, Y. Y. (2010). Psychosocial ramifications of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2), 102-108.
Liu, L. (2008). To have and to be: Towards the social represent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na,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8(3), 233-252.
Liu, L. (2008). Yang and Yin in communication: Towards a typology and logic of persuasion in China. Diogenes, 55(1), 120-132.
Lee, Y-T., Norasakkunkit, V., Liu, L., Zhang, J. X., & Zhou, M-J. (2008). Daoist/Taoist altruism and wateristic personality: East and West. World Cultures eJournal, 16(2), 1-19.
Liu, L. (2008). Filial piety, guanxi, loyalty and money: Trust in China. In I. Markováand A. Gillespie (Eds.). Trust and Distrust: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pp.51-77).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Liu, L. (2007). Le yin et le yang dans la communication: Typologie et logique de la persuasion en Chine. Diogène, n°217, 150-165.
Liu, L. (2006). Quality of life as a social representation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5(2), 217-240
Liu, L. (2004). Sensitising concept, themata and shareness: A dialog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34(3), 249-264.

  
2004年以來發表的主要中文論文
趙顯、李曄、劉力、曾紅玲、鄭健(2012). 評價性條件反射效應:無條件刺激的呈現時長、效價強度與關聯意識的作用. 心理學報,44(5):614-624.
趙顯、劉力、張笑笑、向振東、付洪嶺(2012). 觀點採擇:概念、操縱及其對群際關係的影響. 心理科學進展,20(12):2079-2088.
楊曉莉、劉力、李瓊、彎美娜(2012). 社會群體的實體性:回顧與展望. 心理科學進展,20(8):1314-1321.
鄭健、劉力(2012). 大學生對農民工的刻板印象內容與結構. 青年研究,第4期:35-44.
楊曉莉、劉力、崔淼、楊萌(2012). 社會類別的心理本質論研究評述.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4(5):22-27.
徐倫、林崇德、劉力、楊萌(2012). 金融危機背景下家庭社會地位對大三學生擇業動機的影響: 社會支配傾向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學,35(2):472-476.
鄺磊、鄭雯雯、林崇德、楊 萌、劉 力(2011).大學生的經濟信心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關係:歸因和主動性人格的調節作用. 心理學報. 43(9),1063−1074.
彎美娜、劉 力、邱 佳、楊曉莉 (2011). 集群行為:界定、心理機制與行為測量. 心理科學進展. 19(5),723–730.
李 瓊、 劉 力(2011). 低地位群體的外群體偏好.心理科學進展.19(7), 1061–1068.
劉力、楊曉莉(2011).民族衝突的社會心理機制.心理科學進展. 2011,19(6), 803–808.
劉力(2011).從外推認同走向內生認同. 管理學家. 第5期,59-60.
劉力(2011).複合性主體的杭州經驗. 管理學家. 第5期, 60-61.
崔淼 、林崇德、徐倫、劉力、李艷玲(2011).家庭社會階層對大學生擇業依賴傾向的影響:當前經濟信心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學. 34(3),652-656.
曾盼盼、林崇德、劉力、 李遠紅(2011).大學生經濟信心和心理健康的關係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心理與行為研究. 9(2), 93-97.
王芳、劉力、許燕、蔣獎、孫曉敏(2011).社會心理學:探索人與社會的互動、推動社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刊. 26(6),640-649.
程千、劉力(2010). 主流媒體對農民工的表征及其變遷--以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中小品節目為例.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7 (2), 25-34.
劉力(2010). 敏化性感念、基耦與共享:社會表征的對話主義立場。徐冰(特約主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五輯(文化心理學)(pp.217-233)).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楊萌 劉力 林崇德、張笑笑、趙顯(2010). 金融危機中大學生經濟信心與就業信心的關係: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教育科學,26(4),66-69.
楊曉莉、劉力、張笑笑. (2010). 雙文化個體的文化框架轉換:影響因素與結果. 心理科學進展. 18(5),840-848.
楊柳、劉力、吳海錚(2010). 污名應對策略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心理科學進展. 18(5),819-830.
李瓊、劉力(2010). 偏見的自我調節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18,365-373 。
劉力、程千(2010). 主流媒體話語表征中農民工階層的形象意義. 求索,第1期,110-112.
劉萍、劉力、鄧羽、劉智麗(2009).高中生職業抱負影響及其妥協模式.新西部,第4期,155-156.
楊柳、劉力(2008). 污名應對研究:發展脈絡、理論取向與展望. 心理科學進展, 16, 815-825
劉力(2007).中國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個體主義傾向。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1), 58-64.
劉力、唐小艷、楊立政(2007). 愛滋病相關污名的成因與表現. 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編):《和諧社會:自主創新與文化交融》(pp.307-315).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力(2006). 社會形態與社會心態. 社會心理研究. 第1期,12-17.
王煒、劉力、周佶、周寧(2006). 大學生對愛滋病的樂觀偏差. 心理發展與教育. 22(1),47-51.

出版圖書

黎岳庭、劉力主編(2010).《社會認知》,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獲獎記錄

2008年:北京師範大學優秀研究生教學獎。
2008年:北京師範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創新研究群體學科帶頭人。
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