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生平
劉寶瑞1915年生於北京,本名劉明光。自幼家境貧寒,九歲開始接觸相聲藝術,常遊走於北京天橋和東安市場相聲場子之間,曾隨
崇壽峰學藝。十三歲正式拜
張壽臣為師(張壽臣為其取藝名劉立棠),學說相聲。十四歲赴天津,與
馬三立、
趙佩茹、
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並常到廣播電台播音,初露頭角。
1932年,17歲的劉寶瑞與18歲的馬三立搭檔,去營口、煙臺、青島等地“
跑碼頭”,演出相聲。在從營口開往煙臺的輪船上,由於身無分文,兩天沒吃東西,劉寶瑞餓昏了,馬三立迫不得已,偷了別人兩個燒餅,才救了劉寶瑞一命。從此,劉寶瑞和馬三立結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
戰亂時期
1937年,劉寶瑞赴濟南光明茶社演出,期間編演了相聲《家務事》、《
韓復榘講演》(《韓青天》),揭露當時山東省主席、親日派直系軍閥韓復榘不學無術、驕橫昏庸的醜態。1939年,天津水災,劉寶瑞前往唐山演出,水災過後返回天津。
20世紀40年代,為維持生存,劉寶瑞一直不間斷地在各地“跑碼頭”。期間曾在天津、北京、濟南、南京、上海等地,與曲藝名家
白雲鵬、
高元鈞等合作演出。
1941年,劉寶瑞到開封演出兩個月,期間同
張傑堯(張傻子)合作演出。1944年,劉寶瑞在濟南創辦“共樂茶社”相聲大會,邀請張壽臣、於世德、張立森、王長友、高桂清、來少如等演出。濟南相聲場子垮了之後,劉寶瑞從濟南回到北京,入“啟明茶社”演出,期間和
郭榮起搭檔,互為捧逗,一連在電台播演了四個月的相聲節目,在北京城造成較大影響。
1949年,劉寶瑞與趙月華結婚並在南京成了家。沒過多久,為生活所迫,劉寶瑞只身前往香港,成為第一個把相聲帶到香港的藝人。
建國初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已在香港頗有人緣的劉寶瑞回到解放後的上海。1952年回到北京,參加
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曲藝團。後調中央廣播說唱團任藝術指導。
從1954年起,劉寶瑞先後去過江、浙、魯、豫、內蒙古等地基層演出。1954年春節期間,到北京郊區為農民演出,同年4月,到琉璃河北水泥廠下廠輔導工人曲藝隊伍。此後,劉寶瑞為
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的曲藝訓練班堅持教學十二年,培養出大批青年相聲演員。
1959年夏天,劉寶瑞去福建前線慰問解放軍,訪問了偵察英雄
紀瑞瑄,及時創作、表演了歌頌英雄的單口相聲《
神兵天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篇軍事題材的單口相聲。
1962年春節,為貫徹中宣部“國家暫時困難時期,物質生活貧乏,在宣傳上應著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們充滿笑聲”的指示,中央電視台(當時名為“北京電視台”)舉辦以相聲為主的“笑的晚會”,“大軸兒”是劉寶瑞等表演的多人相聲《諸葛亮升帳》,相聲的“底”由
王決設計,是諸葛亮的一盤點心被帳下四員大將吃了,滑稽可笑,頗受歡迎。(這段相聲到“文革”期間被無限上綱,打成“毒草”。“底”被誣為“惡毒攻擊人民飢餓,搶點心吃,發泄對現實的不滿。”)
文革時期
“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寶瑞遭受嚴重衝擊和迫害,被下放北京房山農場勞動。1968年10月6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下午,劉寶瑞在北京房山
路村勞動時受到現場批鬥,當晚逝世,年僅53歲。劉寶瑞死後其屍首被草草掩埋,至今遍尋無果,只留衣冠冢葬於北京
朝陽陵園。
藝術風格
劉寶瑞常演
單口相聲,既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學性。經與南方曲藝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單口相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汲取了南方獨腳戲及評話的藝術技巧,又借鑑電影、話劇的表演手法,融會貫通,經過長期演出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使活”細緻、瓷實,“包袱兒”別致、含蓄和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單口相聲大王”、“冷麵滑稽家”等稱譽。劉寶瑞也是把北方相聲藝術介紹給江南及港澳觀眾的先行者。
劉寶瑞熟悉歷史掌故,社會知識豐富。擅長描繪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以此來烘托人物、事件。劉寶瑞在台上強調語言、眼神、面部表情三結合,輔以手勢,對每段台詞的抑揚頓挫都精心設計過,通過長期舞台實踐,能做到平整而不瘟,脆快而不過,形成了穩健瀟灑、口風細膩的藝術風格。
(圖冊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個人作品
| 搭檔 | 作品 |
---|
對口 | | 《 當行論》、《 打燈謎》、《 好啊好》(《奉承人》)、《高人一頭的人》、《找對象》、《做大褂》、《走馬觀碑》、《坐汽車》、《 八扇屏》、《九點鐘開始》、 批《聊齋》、《值班醫生》、《猜地名》、《吃飯我掏錢》、《寸步難行》、《飛油壺》、《 趕考》、《蛤蟆鼓》、《 買猴》、《 繞口令》、《說字》、《我的歷史》、《西行漫記》、《支援新廠》、《住醫院》、《 歪批三國》、《 韓復榘講演》(對口版)、《投其所好》、《乘客之家》 |
| 《文王卦簽》、《講帝號》、《非洲獨立進行曲》、《講貫口活》、《南方捷報》、《王二姐思夫》 |
| 《北京地名對》、《蛤蟆鼓》、《畫扇面》、《學叫喚》 |
| |
| 《假灶王》 |
| 《酒詩》 |
| 《柳堡的故事》 |
| 《寧波話》、《對春聯》 |
群口 | 劉寶瑞、郭全寶、馬季 | |
劉寶瑞、郝愛民、於世猷 | 《一匹馬》 |
劉寶瑞、郭全寶、侯寶林、郭啟儒 | |
劉寶瑞、侯寶林、高鳳山 | |
劉寶瑞、郭啟儒、馬季 | |
單口 | 《 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中國曲藝出版社1983年版)收錄作品: 《 珍珠翡翠白玉湯》、《 山東鬥法》、《豆腐侍郎》、《 日遭三險》、《賈行家》(《 假行家》)、《酒迷》、《傻子學乖》(《學乖》)、《贖驢》、《窮不怕巧斗賈仁義》、《皮匠招親》、《四子科考》、《一字詩》、《打油詩》 )、《 趕考》、《 化蠟扦兒》、《火龍衫》、《大腦袋》、《贊馬詩》、《灶王爺》、《孟姜女》、《白蛇傳》、《蕪湖關帝廟》、《泰山石敢當》、《三吃魚》、《兄妹聯句》、《君臣鬥智》【注①】、《紀曉嵐》、《慈禧入宮》、《知縣見巡撫》、《假斯文》、《全上來》、《翻跟頭》、《畫賬》、《朱夫子》、《 天王廟》、《文廟》、《畫扇面兒》、《暴發戶》、《兌水》、《 韓復榘講演》、《家務事》、《善意惡語》、《講字》、《一字兩讀》、《草船借箭》、《書迷鬧洞房》、《打砂鍋》(《書迷打砂鍋》)、《張飛爬樹》、《跑海》、《空城計》、《兵發雲南》、《“講”戲》、《紅先黑後》、《貓蝶圖》、《 風雨歸舟》、《偷斧子》、《增和橋》、《和尚開葷》、《法術》、《 當行論》、《扎針》、《宋獻策測字》、《測字》、《先寫後問》、《求財》、《 黃半仙》、《無鬼論》、《 學徒》、《上學》、《狗噘嘴》、《小“zi”兒》、《神童解縉》【注②】、《漫話燕京》、《皇帝選陵》、《十二缺》、《扇子規律》、《底漏》、《勸架》、《要賬》、《賣柿子》、《白吃猴兒》、《糊驢》 |
其他: 《 連升三級》、《大鬧縣衙門》、《 神兵天降》、《大水壺》、《消炎妙方》、《爬窗戶》 |
注①《君臣鬥智》與《 官場斗》、《君臣斗》、《滿漢斗》、《金殿鬥智》為一系列,《君臣鬥智》為其中片段,其口述本收入1983年《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存有該節目錄音。據劉寶瑞先生的徒弟邢文昭回憶,當時中國廣播說唱團給劉寶瑞先生錄音時,《官場斗》完本是錄完了的,但後來存放錄音的倉庫進水,毀掉了大部分錄音。後經搶救加工留下了157分鐘的《官場斗》殘本。 注②《神童解縉》原名《 解學士》,後來還有上金殿、封學士等情節,但演出效果不佳,故此只流傳這前半部。《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在編寫時取《神童解縉》為名。 |
相聲傳承
收徒情況
藝名 | 原名 | 生卒 | 拜師時間 | 籍貫 | 備註 |
---|
周文游 | 周德利 | 1939- | | 北京 | |
寇文儒 | | 1938- | 1959 | 天津 | 參與《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整抄工作 |
| 邢克召 | 1938- | 1959 | 北京 | 參與《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整抄工作 |
霍文龍 | 霍玉瓏 | 1940- | 1960 | 江西南昌 | |
| 殷昊 | 1943-1993 | 1960 | 北京 | 整理《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等 |
張文政 | 張學政 | 1932-1978 | 1961 | 山西榆次 | |
韓文江 | 韓德江 | 1944-1976 | 1962 | 北京 | |
王惠林 | | 1946- | 1955 | 北京 | |
| | 1948- | | 河南寧陵 | |
曹仲民 | | | | | |
| | 1932- | 1964 | 山東黃縣 | |
劉炳隆 (又名劉兵) | | | | | |
皮樹德 | | | | | |
說明:表格整理自《中國相聲史》及《相聲行內軼聞》後相聲師承關係總表。 |
相聲教學
1960年,中央廣播說唱團附設相聲學習班,招收了十幾名學員,由劉寶瑞負責輔導,後來這些學員大部分成為各專業文藝團體的骨幹力量。為培養馬季掌握傳統段子,錄製《找堂會》、《扒馬褂》等段子時,劉寶瑞為馬季捧哏,並將許多傳統相聲傳授給馬季和唐傑忠。
相聲整理
1960年,中央廣播說唱團挖掘整理傳統相聲,動員演員們口述筆記,劉寶瑞記錄下來的單口相聲文字稿及錄音在全團數量上占第一位。劉寶瑞生前口述的八十段單口相聲後經殷文碩回憶記錄,整理成文,輯為《
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1983年由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劉寶瑞單口相聲的代表作之一《連升三級》曾被編進中學語文課本,同時被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字,介紹到國外。
家庭情況
姓名 | 關係 | 備註 |
---|
趙月華 | 劉寶瑞的妻子 | |
劉婭婭 | 劉寶瑞的獨生女兒 | |
| 劉寶瑞的外孫 | 1982年生,相聲演員 |
死因之謎
關於劉寶瑞的死因至今未有定論,根據後人考證列出其中兩種說法:
一、胃穿孔死亡
據親歷劉寶瑞猝死的
邵燕祥(當代詩人)回憶,劉寶瑞去世當晚“像往常一樣呻吟,聲音時大時小,聲調卻拖得很長很長。熄燈後,哼哼聲顯得更大了,全屋的人默不做聲,在他的煎熬聲中睡去。”,第二天早上得知劉寶瑞已經死亡,最初說法是“吃安眠藥自殺”,後從法醫處得到的結果是“法醫指出這個胃(劉寶瑞的胃)上有個穿孔,劉寶瑞系因胃穿孔致死,胃裡沒有食物也沒有藥物的殘跡。”
二、勞累過度死亡
據當時跟劉寶瑞頭對頭睡地鋪的徐衡介紹:“這天,那個管我們黑幫隊的郭XX忽然發現,就屬劉寶瑞剝的棒子少。於是大聲斥責之後,他就喊劉寶瑞站起來,又找來個大糞箕子,裝滿玉米,直到起了尖,讓劉寶瑞背上,圍著四五百人的大圈跑。那個專政的執行者,緊跟在後邊,像趕驢一樣,不斷吆喝:“快跑,快點!再快點!還得快!”每當劉寶瑞從我身後過一回,就總先聽見他“哼哧!哼哧”大喘氣,隨後,就是那個專政執行者的吆喝聲,蓋過了劉寶瑞的哼哧聲……那時候,見專政的人也跟著來了,人們都趕緊幹活。我心裡雖然不是滋味,也顧不得體會劉寶瑞是啥心情了”。另據邵燕祥回憶,劉臨死前也曾求助於他,說自己“心口疼,實在乾不動了......”。
社會評價
相聲演員
馬三立:劉寶瑞的藝術特點是“評”、“敘”細密,幽默風趣,表情微妙,樸實無華,與同輩演員常寶堃、侯寶林名聲並列,藝術上各有千秋。尤其在單口相聲方面的成就和影響甚為突出。
當代學者
薛寶琨:“相聲藝術素有‘演員肚,雜貨鋪’的美譽,非熟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不可。劉寶瑞堪稱老一輩藝人中善使雜學的第一人,他的單口相聲正如藝諺說的‘裝龍裝虎我自己,一個人好似一台大戲’。”
原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秘書長
孫福海:他(劉寶瑞)在表演中,擅長描繪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以此來烘托人物、故事及事件。在相聲行內,他被稱為“藝人中的才子”、“善使雜學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