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決定的意見

2006年10月19日,六安市人民政府以六政〔2006〕34號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決定的意見》。該《意見》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主要任務是:加快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完善氣象預測預報系統;建立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系統;健全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加強農業氣象和農村信息化服務工作;加強雷電災害監測與防護工作;做好旅遊、交通氣象保障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決定的意見
  • 印發機關:六安市人民政府
  • 文號:六政〔2006〕34號
  • 印發時間:2006年10月19日
意見出台,意見內容,信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意見出台

2006年10月19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決定的意見》。

意見內容

信息

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決定的意見
六政〔2006〕34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六安開發區、葉集試驗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決定》(皖政〔2006〕63號)精神,進一步加快我市氣象事業發展,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發展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氣象的發展方向,按照建設“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強化氣象觀測基礎,提高氣象預測、預報水平,為我市跨越式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提供一流的氣象服務。到2010年,基本建成“綜合氣象觀測、信息資源共享、精細化預報、無縫隙服務”四個平台,形成結構合理、布局適當、功能齊備的氣象現代化體系。

主要任務

(一)加快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和《安徽省氣象台站建設標準》的要求,積極爭取上級氣象主管部門建設資金的投入,加快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
(二)加快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根據國家和省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規劃,指導和支持氣象部門加快建設大別山區氣象監測預警中心、壽縣國家氣候觀象台、國家氣象觀測站、區域中尺度綜合自動氣象觀測網、特種專業氣象觀測網、六安生態氣象觀測站和衛星地面接收系統,不斷提高災害性天氣、氣候及生態氣候監測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氣象預測預報系統。以提高天氣、氣候預測預報準確率為核心,進一步完善旱澇趨勢氣候預測、重大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防汛抗旱氣象決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農業氣象災害預報、安全生產等氣象業務與服務系統。加快預測預報精細化進程,逐步實現災害性天氣及其次生災害的定時、定點、定量預報,努力提高預測預報的及時性和準確率。
(四)建立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系統。要高度重視突發性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建立由政府組織協調、各部門分工負責的氣象災害應急回響機制和不同類型、滿足不同需求的市縣應急移動氣象台(車載氣象台),為森林火災、雷電災害、地質災害、化學污染、爆發流行病等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時能夠提供現場氣象保障服務,為政府組織救援、疏散民眾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五)健全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把公共氣象服務系統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公共氣象服務現代化體系建設。廣播、電視、報刊等有關媒體和通信部門要積極配合氣象部門做好氣象信息的發布工作,對災害性天氣警報做到適時發布。同時,大力發展氣象警報、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等氣象服務方式,在庫區人員集中地方、地質災害易發地區、城市中心廣場等設定預警氣象信息裝置,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報警報信息,擴大公眾覆蓋面,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氣象信息的需求。建立公共氣象信息平台,確保信息發布到村、組。
(六)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各地要將人工影響天氣作為抗旱的重要措施納入抗旱應急預案,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積極開展大別山區五大水庫雲水資源開發研究工作,加快蓄水型人工增雨基地建設,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抗旱減災、水庫蓄水中的重要作用。
(七)加強農業氣象和農村信息化服務工作。農業與氣象部門要密切合作,加強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研究及應對工作。建立生態與農業氣象觀測系統,開展農業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和評估,提供及時有效服務,同時,要按照農業主管部門牽頭、氣象部門組織實施的原則,依託安徽農網,進一步完善農村經濟信息化服務體系。
(八)加強雷電災害監測與防護工作。建立市級閃電資料處理中心,開展雷電災害短時預警服務。根據《安徽省防雷減災辦法》的要求,支持和配合氣象部門依法開展防雷工作,形成科學規範的雷電監測、預警、安全防護與管理體系,從源頭上防禦和減輕雷電災害,提高全市雷電災害防禦能力。
(九)做好旅遊、交通氣象保障服務。各級氣象交通旅遊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公路、內河、旅遊景區等專業氣象監測網和災害預警系統建設,為運輸、旅遊安全及應急救援等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十)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支持氣象部門依法開展城市規劃編制、重大基礎設施和大型工程建設、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確保項目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保障措施

(一)堅持依法管理。依法加強氣象執法監督,嚴禁破壞氣象設施及探測環境的活動,依法管理和規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人工影響天氣、雷電災害防護、施放升空氣球、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象信息發布等活動,加強氣象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的氣象法律意識。
(二)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以財政為主的多渠道投入機制,統籌安排地方氣象事業發展經費,將應當由地方政府承擔的人員津貼、補貼所需要的經費、人工影響天氣和農村綜合經濟信息網維持經費、氣象基礎設施和保障能力建設所需配套經費等列入年度同級財政預算。要結合全市氣象事業“十一五”規劃,切實加大對氣象工程項目建設、氣象科學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項目建設的投入力度,努力實現氣象現代化建設項目配套資金逐年到位。支持氣象部門做好氣象工作人員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工作。支持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在建設用地、財政補助等方面給予傾斜。高度重視城市建設中對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確需搬遷的台站,要按照“四個一流”的台站標準進行建設,所需經費由當地政府協調解決。
(三)加強隊伍建設。加強氣象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制定氣象人才培養規劃,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氣象培訓與教育,提高氣象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大氣象人才引進的力度,形成不同層次、滿足不同需求的氣象人才梯隊。
(四)提升科研水平。充分利用國家氣候觀象台和六安特有的資源優勢,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國、內外相關行業開展氣象、水文、生態與環境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在科技發展經費中安排一定份額用於地方氣象科研,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五)強化組織領導。堅持氣象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體制,建立行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建立行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國發〔2006〕3號和省政府皖政〔2006〕63號檔案精神,密切配合,加強協作,支持氣象事業發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六安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月十九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