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決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3號),進一步加快我省氣象事業發展,全面建設“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新型氣象事業,特作的決定文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決定
  • 發布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皖政〔2006〕63號
  • 發布日期:  二○○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決定
皖政〔2006〕6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3號),進一步加快我省氣象事業發展,全面建設“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新型氣象事業,特作如下決定:
一、進一步提高加快氣象事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一)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我省是自然災害頻發的省份,在各種災害中,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占70%以上。暴雨、冰雹、大風、雷電等強對流性天氣以及引發的氣象災害對我省農業生產、水資源、公共安全和生態環境等構成了嚴重威脅。近五年來,我省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當年生產總值的3%—6%。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警報服務,對提高全社會防禦災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是開發利用氣象資源的迫切需要。我省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長江、淮河穿境而過,農業與生態氣候資源、空中雲水資源、太陽能等氣象資源豐富,具有巨大開發潛力。加強氣候資源變化分析研究,合理開發、科學利用和有效保護氣候資源,對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環保價值。
(三)加快氣象事業發展是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的迫切需要。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近年來,我省氣象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突出表現在氣象綜合觀測體系不完善,氣象預測預報精細化程度不高,綜合氣象探測技術水平落後,氣象災害防禦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氣象防災減災能力與社會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進一步加快我省氣象事業發展,全面提高天氣氣候的監測、預報和服務能力,有利於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四)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堅持國家氣象事業、地方氣象事業與全省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並適度超前的原則,按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進一步強化觀測基礎,完善服務體系,加快科技創新,提高預測預報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具有全國先進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
(五)發展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成結構合理、布局科學、功能齊備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預測預報系統、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和科技支撐保障系統,氣象現代化建設水平、科技創新能力等處於全國前列。到2020年,全省氣象體系結構更加完善,布局更加科學,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氣象現代化程度、科技水平和服務質量全面提升,氣象整體實力處於全國前列,公共服務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三、進一步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
(六)加強以中尺度氣象災害預測預警及應急工程為重點的綜合監測網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陸地、高空、衛星相結合,自動化遙感、遙測一體化的全天候大氣立體綜合觀測系統。抓好“十一五”重點項目——中尺度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應急工程建設。加強沿江、沿淮及山區災害性天氣氣候監測網、城市群加密觀測網建設。
(七)強化氣象預測預報能力建設。以提高天氣、氣候預測預報準確率為核心,不斷完善天氣、氣候、農業與生態氣象、雷電氣象等預測預報業務系統。加快預測預報精細化進程,提高暴雨和強對流天氣預報準確率,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為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保障服務。
(八)加快推進氣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設。以提高信息資源數位化、標準化、實用化、集成化、網路化為目標,建成國內先進的省級氣象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可供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系統直接使用的產品,以及供水文、環境、生態、林業、農業、民航等相關業務單位共享的信息產品,實現氣象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
(九)加快氣象災害預警應急服務系統建設。把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程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之中,建立組織協調通暢、部門分工明確的氣象災害應急回響機制。建設不同類型、滿足不同需求的省、市兩級應急移動氣象台和觀測系統,開展森林火災、雷電災害、地質災害、化學污染、爆發流行病等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的現場氣象保障服務,為政府組織救援、疏散民眾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四、加強公共氣象服務
(十)健全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適應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現代公共氣象業務系統,基本實現服務產品的數位化、多媒體化,滿足人民民眾對氣象服務的多樣化、精細化需求。各級政府要完善現代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發布渠道,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聲訊、戶外顯示屏、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等多種形式迅速傳播氣象預報警報,擴大氣象信息公眾覆蓋面。有關部門和媒體要確保氣象信息傳播渠道的暢通,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時效。
(十一)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一步擴大氣象為農業服務的覆蓋範圍。各級政府要組織做好農業氣候區劃和氣候風險區劃工作,並套用區劃成果科學指導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相關農業開發工作。進一步加強安徽農村綜合經濟信息網建設,提升和改造省、市、縣、鄉(鎮)網路基礎設施,提高網路覆蓋能力、信息傳輸能力;完善農業生產氣象保障系統,增強氣象在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保障服務能力。
(十二)積極開展交通、旅遊氣象服務工作。建立內河航運、高速公路、旅遊景點等專業氣象監測網和災害預警系統。開展高速公路道路結冰、降雪、大霧和能見度預報服務,開展內河、湖區水面大風、大霧預報服務,開展旅遊景點晴雨預報服務。交通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和支持氣象部門做好高速公路氣象基礎設施建設。
(十三)開展公共環境、衛生氣象保障服務。加強氣象與城市管理、環保、衛生等部門的合作,積極開展對城市交通、城市建設、城市能源、城區空氣污染以及可能引發的城市積澇、高溫、揚塵、雷電等災害研究。建立天氣氣候變化對環境及疾病發生、發展、傳播影響的監測和業務服務系統,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環境事件等應急處置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五、大力開發利用氣候資源
(十四)加快人工影響天氣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雲水資源監測和省級作業指揮系統,重點建設淮北地區人工防雹增雨、江淮分水嶺人工增雨、皖南山區森林防火滅火人工增雨和合肥都市圈人工增雨等四大基地,積極開展蓄水、涵養地下水源、植樹造林、森林防火滅火、淨化空氣等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增雨服務。抓好空中雲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建設,擴大雲水資源利用效率。
(十五)加大氣候、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力度。開展氣候生態資源動態監測和氣候生態災害預警服務,開展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監測和調查。依法開展城市規劃編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為生態系統平衡、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氣象依據。
六、健全加快發展氣象事業的保障體系
(十六)加強氣象法制建設和氣象行政管理。推進我省氣象災害防禦、氣象災害信息發布等地方性法規建設,將氣象法規納入我省普法規劃或計畫,切實增強全社會了解氣象、認識氣象、套用氣象的意識和能力。推進依法行政,規範全社會氣象災害防禦活動。
(十七)加大財政對氣象事業的投入力度。堅持氣象部門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與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相適應的計畫財務體制和運行機制。省、市、縣三級財政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和有關規定,統籌安排地方氣象事業發展經費,逐步加大對地方氣象事業的投入,建立健全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按有關規定切實做好氣象部門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工作。
(十八)加快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認真落實《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及2020年遠景展望》,構建我省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氣象探測、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氣候變化應對、人工影響天氣、氣象資源利用等領域的套用研究。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氣象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在科研基礎設施建設、課題研究等方面給予政策和經費支持。
七、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
(十九)強化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氣象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氣象事業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科技發展規劃,落實年度建設項目,統籌安排,同步實施。對於納入發展規劃的項目建設投資,要列入本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畫和財政預算,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二十)制定措施,狠抓落實。各級政府要按照本決定精神,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細化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目標和要求,創造性地抓好貫徹落實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作,推進氣象事業更好地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