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571年是公元前6世紀70年代庚寅年,年號為周靈王泄心元年,亦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誕辰年。

魯襄公二年(公元前571年)、齊國伐萊。

公元前571年,晉悼公築虎牢城。秦里置虎牢關。此後,又有成皋關、汜水關和武牢關之稱。關處溝壑壁立、陡岸深谷之中,北瀕黃河,南依嵩山,當東西交通要衝,扼古代中原腹地,系中州之安危,古有九州咽喉之稱和“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的說法,歷來為兵家爭戰之地。在《赤壁》中,汜水關地處河北邊界,同樣具有著極其重要戰略意義,為河北關中兩地的重要通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571年
  • 逝世:周簡王
  • 出世:老子李耳
中國事跡,國外事跡,誕辰,逝世,

中國事跡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聃,(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思想主張“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於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
老子李耳老子李耳
老聃長壽,一百零一歲仙逝,鄰里皆來弔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順民之性、隨民之情、與世無爭、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勝。老聃好友秦佚來弔唁,至老子靈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號三聲即止。待其欲轉身回去時,鄰人攔住問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當然。”鄰人道:“既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禮,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鄰人聞言,由怒轉,大聲責問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聞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聚氣而成,順時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散氣而滅,順時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為不當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為不當悲而悲也,放生時貴生,死時怕死,皆是以己之意願而強求生來、強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不能入也。而背自然、違天理,合於道乎?不合於道,可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動、順於道而行者也。吾既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鄰人聞之,似有所悟,又問:“汝既不悲,何以哭號三聲?”秦佚笑道:“吾哭號三聲,非因悲也,是與老聃辭別也。一號,言其生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二號,言其死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三號,言其在世傳自然無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舉足而應時,動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眾鄰聞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為主葬之人。合土之時,秦佚頌悼文道:“老聃大聖,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國外事跡

571年倫巴第人建立斯波萊多公國(Ducato di Spoleto)。

誕辰

公元前571年, 老子李耳出生於楚苦縣瀨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據說, 老子當年正是因為飲了鹿邑縣棗集鎮的白酒佳釀,才醍醐灌頂般頓悟,創始道教,得道成仙。那釀酒的水系,正是今天的宋河水。早在3600年前,鹿邑,這塊在中原大地上崛起的古城,不僅僅是老子的故鄉,也是酒的故鄉、宋河糧液的最早發源地。

逝世

公元前571年,簡王逝世,兒子泄心登位,就是周靈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